如果你讀過《最長的一天》;看過《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玩過《榮譽勳章》、《使命召喚》,那麼你一定知道D-Day,也一定和我們一樣嚮往一個地方:諾曼第!
文/思怡 攝/橘子
環法行的第10天,我們已經到了南部卡爾卡松,這個始建於公元一世紀的古老城市,每塊磚牆都凝結著時間流淌世代更迭。整點,遠處教堂響起渾厚鐘聲,透過白色木柵窗,傳進人們耳朵,也似無時不刻在提醒遊客,此刻所處,是世界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法蘭西。
說起法國的歷史,戰爭一定是其中必少不了的談資。帝國時代的戰爭如今只留下史書記載,而有一場戰爭,卻是至今依舊能尋回蹤跡。這便是1944年扭轉二戰局勢的盟軍諾曼第登陸戰。此行法國,我們特地排出兩天時間,親赴諾曼第,再次尋找當年那場戰爭留下的點滴痕跡。
▲春日裡的諾曼第小城,平靜美好。
從巴黎出城往西北方向一小時車程,便抵達了諾曼第。進城的標誌很好辨認:二戰著名的「勝利之吻」雕塑以及迎風飄揚在兩側的各參戰國國旗。七十多年過去,如今諾曼第早已恢復寧靜,若不是路邊不時出現的戰時影像訴說著當年故事,這裡看似與任何其他法國小城無異。
▲老教堂曾遭到戰爭破壞,重新被修復。
諾曼第地處法國西部,隔著英吉利海峽與對岸英國相望,滔天的海浪裹挾大風,使得諾曼第地區天氣多變。1944年6月1日,盟軍3000艘戰艦搭載2000艘小型登陸艇、1500輛坦克、5000裝甲車、萬餘吉普車以及第一批登陸作戰的25萬名將士,聚集到英國港口。根據原定計劃,4日晚,多支艦隊駛出海港。然而天公不作美,突來的暴風使得海面巨浪滔天,走了一半的艦隊不得不被迫召回。D-Day作戰推遲。
6月6日凌晨,風暴將歇,盟軍總司令埃森豪威爾下令,諾曼第登陸戰由此正式打響。925架飛機載著13000多位傘兵於凌晨降落在德軍防禦陣後方,肩負搶佔要地、建立橋頭堡的重要任務,《兄弟連》原型美軍101空降師便是其中主力;拂曉後,2500架盟軍轟炸機開始對德軍「大西洋壁壘」進行空中打擊,在艦炮掩護下,陸軍隨即展開登陸作戰。
諾曼第一戰耗費三年策劃周密準備,不僅盟軍做足了全面攻勢,德軍方面亦是為此下足血本。從41年12月起,為了防止盟軍在西線登陸,希特勒決定沿歐洲海岸線修建一條抗擊登陸的防禦工事,這便是俗稱的「大西洋壁壘」(Atlantic Wall)。這條從挪威北部海岸線一直延伸到西班牙的軍事防線,總長超過5000公裡,沿線部署均為88mm到381mm的巨型炮臺。
▲此行路線,文中英文或法文地名可直接通過Google Map進行導航。
第一站:德軍岸防炮臺 German Batteries
GPS坐標:49.352004,-0.8121955
我們探訪諾曼第的第一站,便來到了位於Longues Sur Mer的德軍岸防炮臺。這段岸線處於當年盟軍登陸的金灘和奧馬哈海灘之間。
▲四門海軍炮靜靜躺在草地上。
順著小路進入四門大炮所在區域,橫亙在農田鄉野間的四座混凝土工事十分顯眼,四門152mm口徑的海軍炮保存完好,時隔多年,如今炮體已經遍布鏽跡,周身依稀可辯的彈坑似乎還在訴說著當年「壯志未酬」。
▲炮體被完好保護,只是周身已經鏽跡斑斑。
▲這是德軍的觀察哨。
▲想像一下德軍士兵從這樣的縫隙中眼睜睜看著盟軍如洪水般登陸時內心的感受。
第二站:諾曼第登陸戰役紀念館 Overlord Museum
GPS坐標:49.3503547,-0.7994389
諾曼第登陸戰役紀念館位於Rue de Cordeliers上,這是一個私人展館,展出物件包括當年戰爭使用的武器、車輛、軍服、供給物品以及戰時剪報等等,數千件展品栩栩如生地還原了當時場景。沿著時間線一路往前,從英文注釋中費勁地慢慢咀嚼戰爭的細節,不失為一種樂趣。BOB中讓盟軍戰士眼紅不已的德軍格魯手槍、88mm大炮都被完好地保留下來進行展出。而當年供給盟軍和德軍坦克、運兵車等裝備的正是現在世界幾大汽車製造廠商,其中甚至可以找尋到世界上第一臺Jeep汽車!
▲紀念館門口兩輛謝爾曼坦克赫然挺立。
▲博物館以圖文和實物形式重現登陸作戰從準備到最後實施的全部過程。
事實上因諾曼第的這一場鏖戰,周邊遺留了許多武器和裝備,經由當地居民收集整理後,可以在不少地方看到真槍實彈的小型展館,如果有時間,不妨慢慢找找逛逛。
▲就在路邊展出的戰時武器。
▲當時遺留下來的炮彈。
▲飛機螺旋槳殘骸。
▲德軍用以防止盟軍登陸而放置在海中的障礙物。
第三站:美軍公墓 American Cemetery
GPS坐標:49.3571451,-0.8512151
博物館往西400米左右,便是著名的美軍公墓所在地,公墓建於奧馬哈海灘高地上,同其他海外墓地一樣,美國在此享有特別權利,使之成為被法國包圍的美國領土。整片墓地由美國政府提供資金持續維護。隨風飄揚的美法國旗也同時寄託了法國人對當年救助的感激之情。
▲9387塊墓碑整齊排列。
僅諾曼第一役,美軍將士犧牲29000餘人,另有不計其數的失蹤和受傷人數。70公頃的美軍公墓裡,9387塊十字架墓碑依次排開(猶太教則為六角星墓碑),大多都是登陸當天陣亡士兵。墓碑背後,鐫刻著士兵姓名、所屬編隊、出生地以及犧牲時間,不分軍銜等級,同一編隊的士兵埋葬在一起,所謂出生入死,大抵如此。
▲六角星是猶太教教徒的墓碑。
美軍公墓常年免費對公眾開放,墓碑前不時有鮮花、國旗或是小石子放置,那是人們自發表達的敬意;政府同時也定期舉辦紀念活動。標準的祭奠方式是:取一把當年登陸作戰海灘上的細沙,輕輕摩挲,將其填入墓碑背後的刻字中,讓所有英雄的名字漸漸顯現。
▲如同這位戰士,許多埋葬在美軍公墓裡的將士都犧牲於6月6日D-Day當天。
《拯救大兵瑞恩》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在這裡取景完成。戰爭或許有是非黑白芸芸爭議,然而每一個為了維護正義或內心信仰去戰鬥的靈魂都值得被後人銘記緬懷。
第四站:奧馬哈海灘Omaha Beach、D-Day紀念碑
GPS坐標:49.3676681,-0.8744967
奧馬哈海灘是諾曼第一戰中盟軍主要登陸的四個海灘之一(其他三個是猶他、朱諾以及金灘),奧馬哈呈月牙形,中間寬緩,兩邊窄狹。佔領奧馬哈海灘之於盟軍意義重大,如能順利取得控制權,海灘東部的登陸隊與西部登陸隊會師,前線部隊即可從零散的灘頭陣地整合成大型戰線。
面對如此重要陣地,德軍方面自然亦是強攻嚴守:85座機槍掩體的殺傷範圍完全覆蓋了奧馬哈,僅僅這一段5英裡的兵力已經超出英軍負責登陸的3處海灘總和,猛烈的火拼也使得奧馬哈成了人們口中「殺人的洞穴」。僅這次作戰就讓美軍損失3000兵力。
槍林彈雨已然消逝遠去,如今海灘邊矗立的D-Day紀念碑供人憑弔當年。紀念碑正面以英法兩國文字鐫刻:「盟軍於1944年6月6日在奧馬哈海灘登陸以解放歐洲」。右側則是美軍第一步兵師軍訓:「沒有不可完成的任務、沒有不可承受的犧牲」——第一步兵師正是當年從東部突進完成奧馬哈海灘登陸任務的部隊。
▲美軍第一步兵師軍訓:「沒有不可完成的任務、沒有不可承受的犧牲」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附近,有不少提供餐飲服務的小店,無一例外地用「D-Day」作為店名。我們走進一家叫做「D-Day House」的餐廳,各種戰爭相關的裝飾成了最大亮點,代表盟軍39個師的不同徽章被做成胸針整齊陳列在牆上,甚至還有當年的報紙供人參觀閱讀。餐廳提供的餐點以法式簡餐和海鮮為主,海鮮味道相當不錯。
第五站:奧克角 Point Du Hoc
GPS坐標:49.3903835,-0.9785235
奧馬哈海灘6公裡之外,從Google地圖中看,在一整片平直和緩的海岸線上有一個陡峭而突出的尖角,這裡便是奧克角。奧克角懸崖距離海岸約30米高,易守難攻,面對德軍用來防禦的6門大口徑岸防炮和堅毅工事,盟軍的作戰計劃是重點進行空中炮擊、轟炸,同時美軍第二遊騎兵三個連承擔登陸任務:憑藉火箭射擊固定鉤子和繩索,攀登峭壁搶佔尖角。
奧克角是此行我們見到遊客最多的地方,入口處有一段美國前總統裡根在二戰40周年紀念時的講話:「遊騎兵前赴後繼,倒下一個,站起一堆,歷經艱險、最終取得勝利」。稍往裡走,便是接連出現的一個又一個巨大彈坑。戰爭留在這片土地上的傷疤,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殘酷而直白。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如今這裡成了當地村民們放羊牧牛的地方,成群的牛羊懶洋洋地躺在草地裡,讓人忍俊不禁。
▲彈坑被修復後保留下來,但現在這裡已經茵茵綠草。
沿海邊的步道行進,站上奧克角俯瞰整片海域,海風呼嘯捲起巨浪,也可想像當年遊騎兵登陸之難。
▲奧克一角。
我們在奧克角短短逗留期間,見到不少由子女帶著或是攜手前來的老年人,回溯戰時,他們應還都只是不諳世事的少年,如今早已耄耋,再回望,不知內心如何感想。
▲奧克角遊騎兵部隊紀念碑。
第六站:Easy Company走過的路
作為BOB死粉,怎麼可能錯過諾曼第關於美軍第101空降師Easy Company的任何一切。
1. Angoville au Plain小教堂
GPS坐標:49.34895, -1.253418
在一個叫做Angoville au Plain的小鎮中央,我們見到了熟悉的代表101空降師的山鷹徽章和傘兵像,事實上,這是一個沒有名字的教堂裡彩色玻璃描繪的畫面。諾曼第登陸時,101空降師因德軍炮火攻擊和天氣因素被混亂空投在敵後大片區域,小股部隊只能各自作戰。這個場景被BOB開頭還原:A連小兵赫爾在遇到溫特斯之後問: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和我們一樣迷路了。溫特斯回答他:我們沒有迷路,我們在諾曼第。
▲Angoville au Plain的小路盡頭的這個教堂。
▲據說仔細尋找,還能在這些凳子上找到當年傷兵血跡。
正是這一句「我們在諾曼第」,拉開了101師長達數年的徵程。E連在進攻重地卡朗唐(BOB第三集)之前,曾在這個教堂裡短暫駐紮;也正在這裡,101師的兩位醫療兵不斷救治傷員,甚至對德軍傷兵一視同仁,為了紀念醫療兵普度眾生、慈悲為懷的精神,在戰爭過去60年後的2004年,教堂重新修葺,以特色的彩色玻璃為載體,重現當年101師事跡。
▲彩色玻璃上描繪的空降兵。
▲石碑上刻著兩位醫療兵救死扶傷的事跡,兩國國旗和山鷹徽章都是見證。
2. Saint Marie Du Mont小鎮
GPS坐標:49.37889, -1.225963
繼續沿著D913向前不到5分鐘,便可到達Saint Marie Du Mont小鎮,這裡是101空降師主要空降區域之一。E Company在攻下小鎮後便以此為據點整備後繼續朝內陸進發,戰士們還在小鎮中心的教堂前合了影,70多年過去,所有的建築、背景,竟然依舊一模一樣。
▲兄弟聯戰士在教堂前的合影。
▲在同一個位置合影一張,背後的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
3.猶他海灘 Utah Beach
GPS坐標:49.3787469,-1.2258449
離開小鎮繼續向北再次接近海岸線,便到達了猶他海灘 Utah Beach。
「霸王行動」也就是登陸諾曼第計劃中,101空降師接收的任務便是:在海軍登陸猶他之前,跳傘進入該區域德軍防禦位置,奪取從灘頭向內部發展進攻的入口,並防止德軍增援。
▲重型機械依舊如鋼鐵戰士般矗立在猶他海灘附近。
猶他海灘附近有數個紀念碑,多是為了表彰當時登陸作戰的美國海軍和陸軍。事實上美軍在猶他海灘的戰況非常理想,2萬多兵力只損失200餘人,並比預期更提前獲取勝利向前突進。
4. 布雷庫特莊園 Brecout Manor
GPS坐標:49.3787469,-1.2258449
BOB第二集,D-Day,詳細描繪了E Company一場激烈戰鬥,E連以12人一個班的兵力,攻擊並成功摧毀了德軍一個50餘人放手的炮兵陣地,這場以少敵多以弱敵強的反轉鬥爭後被寫入西點軍校教科書裡。我們找到了這場戰鬥發生的實地:Brecout Manor布雷庫特莊園
。
一大片平地綠草茵茵,早已看不出浴血奮戰的痕跡。沿路的E連紀念碑上,刻著D-Day當天101師E Company犧牲的所有將士名字,The Eagle will always scream for our fallen Brothers!
▲兄弟連紀念碑以及後面他們曾戰鬥過的莊園。
▲熟悉的山鷹徽章,101空降師,506團,E連。
▲6月6日D-Day當天犧牲的將士名錄。其中Meehan是BOB第二集中描繪的那位臨危受命的中尉,D-Day當天因德軍炮火攻擊而犧牲。
事實上諾曼第地區沿途眾多雕像,許多都是當時取得豐功偉績的軍官或士兵。往來匆匆我們都不作停留,然而有一個雕像,我們非要去看一看不可,這便是E Company核心人物——溫特斯少校!
5. 溫特斯少校雕像
GPS坐標:49.3787469,-1.2258449
溫特斯的雕像就在布雷庫特莊園前一個路口,雕像中的英雄扛著槍匍匐著身體,似乎永遠處於戰鬥狀態。溫特斯是E Company的群像縮影,也是BOB迷心中永遠睿智和勇氣的象徵。
▲溫特斯少校。
▲BOB經典臺詞:「We are paratroopers.We are supposed to be surrounded.」即出自溫特斯之口。
▲真正的和偶像合影。
6. 卡朗唐Carentan
GPS坐標:49.3787469,-1.2258449
你是否對兄弟連第三集的名字還有些熟悉?沒錯,這一集的名字,就叫Carentan,這是E連在空降諾曼第後遭遇的第一場大仗,這一站,E連攻佔了位於猶他海灘後方的重鎮卡朗唐,為盟軍建立據點進一步深入內陸打下了基礎。如今,這裡已經是一個平靜安寧的小鎮,儘管很多建築還保留著原來的面貌,但已經再也看不到什麼戰爭的遺蹟了。看著這裡的真實場景,再對比兄弟連中的畫面,你會發現,電視劇很好地還原了這個小鎮的面貌。
▲傍晚的卡朗唐小鎮。
走進諾曼第春日的農田裡,大片油菜花開得正盛,碧藍的天空下是大塊的黃綠撞色,景致如油畫一般絢麗。戰爭換來的和平讓這裡的人也更加好客。我們在諾曼第逗留的兩天裡,入住的是一個Airbnb上訂到的民宿,外牆是古老的磚牆結構,內部裝修則十分簡約,接待我們的是房主的兒媳,當我們詢問這所房子是否和戰爭有些故事,她一邊抱歉地告訴我們自己不清楚,一邊也詳細地向我們介紹起遊覽諾曼第的路線和必須要去的這些地方。
▲這就是我們入住的諾曼第老房子。
適逢戰爭勝利紀念日,重走一遍當年路,更珍惜這和平歲月的安詳美好。
We are not lost,Private,We are in Normandy.
橘子和思怡,正在自駕環法的路上,我們通過鬥魚TV直播我們的旅行,房號:533784,歡迎關注!
橘目千裡|專注於輕旅行生活方式,文字,圖片,視頻,直播。
橘子|十年汽車媒體從業 攝影 旅行 自駕 狂熱分子
思怡|據說是鬥魚TV顏值前三的戶外主播
請支持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本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