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許多企業有潛力變為成功的大型企業,雖然現階段它們還很年經,但它們很快就會趕上。所以對於中國的價值投資者而言,他們可能繞過第一和第二階段,直奔價值投資3.0或4.0了。」亞洲價值資本CEO黃谷涵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說。
亞洲價值資本是一家私募公司,成立於2005年,踐行價值投資。
在黃谷涵看來,價值投資其實是隨著時代一直演進,把本質看得透徹,基於對世界、商業、企業運作原理和進化原理的理解,才會有現在的價值投資。
黃谷涵將價值投資的演進分作四個階段:
價值投資1.0是指班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提出的有形資產的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2.0是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提出的「成長的價值投資」,強調有增長的潛力。
價值投資3.0則是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提出的「現金流/無形資產的價值投資」,強調好生意(有利長期的經濟特質)、護城河(很強的競爭壁壘)、好團隊。
價值投資4.0是「創新的價值投資」。黃谷涵認為,這是很多世界頂尖的價值投資者在不斷摸索的模型。創新帶來的價值很大,怎麼樣控制創新帶來的風險,是這個模型的難點。
黃谷涵自稱是巴菲特的「腦殘粉」,熟讀各類巴菲特傳記和投資書籍,已經連續五年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從巴菲特股東大會上,他感悟最深的三個理念是:找到好生意、找到好團隊和關注長期。
黃谷涵坦言,好的生意、好的團隊、偉大的企業家會讓投資收益長期可持續,如果過分專注短期,情緒和收益都會大幅波動。
黃谷涵說,全球和中國的財富都在不斷地增長,但終究其本質,創造財富的主體還是企業。選擇一家好企業、好標的,其優勢遠比擇時要大。
「等待也是一種決定,這個決定在做投資時是非常重要的。」黃谷涵說。
獲得長期穩健業績需要哪些因素呢?黃谷涵認為,首先是要有長期大格局的觀點,第二是用生意的本質發現價值,第三是逆向投資。
「當你具備了長期大格局的投資觀點,看市場波動時就會把它當做常態,就能把威脅轉換成機會,就能創造更好的績效。」黃谷涵說。
正是基於這樣的邏輯,黃谷涵在2015年千股跌停時選擇逆勢加倉多隻白馬股,收益頗豐。
黃谷涵透露,從2018年3月開始,由於看到了市場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因此做出了大幅提高現金的決定。但這並不是因為悲觀,而是想要守住「勝利的果實」。
「對我而言,A股市場是我買到偉大公司、參與偉大價值創造過程的一個很重要的股市。」黃谷涵說。
具體到關注的板塊,黃谷涵總結為「消費升級、醫療、網際網路、金融」。在他看來,中國未來還有兩個大的機遇——創新的增長和補充的增長。
「中國還缺很多好醫生、好醫藥、好老師……」黃谷涵說,「創新方面,消費、零售、網際網路、醫療、金融、汽車等都有很大的機遇。」
亞洲價值資本CEO黃谷涵附:澎湃新聞記者與亞洲價值資本CEO黃谷涵部分對話實錄:澎湃新聞:在你看來,何為價值投資?黃谷涵:價值投資其實是隨著時代一直演進,把本質看得透徹,基於對世界、商業、企業運作原理和進化原理的理解,才會有今天的價值投資,我自己把價值投資的演進分作四個階段:
價值投資1.0:班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市場先生」 「安全邊際」 有形資產的價值投資。這跟他當時的金融環境很有關係,1929年經濟大蕭條,華爾街股市暴跌,那個年代背景下產生了很多價格比實際價值低很多的好機會,例如你買一個工廠80萬,設備都能賣100萬,那時候你就不虧。
價值投資2.0: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成長的價值投資」 ,強調有增長的潛力。例如一家公司生產的核心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公司決定擴廠滿足市場需求,生意一定會成長很好。那麼在新的工廠建好的前一刻,你買入它,價格更能反映價值的增長。
價值投資3.0: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現金流/無形資產的價值投資」,強調有利長期的經濟特質-好生意,很強的競爭壁壘-護城河,好團隊。這是市面上被反覆講述的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4.0:「創新的價值投資」。這是很多世界頂尖的價值投資者在不斷摸索的模型。創新帶來的價值很大,怎麼樣控制創新帶來的風險,是這個模型的難點。
中國因為金融歷史相對較短,沒有出現過1929年那樣規模的大蕭條,1.0的機會很少。同時因為中國滾雪球的坡道很長,本土企業有更大機會成為全球頂尖的公司,雖然現階段還很年經,但我相信它們很快就會趕上。所以對於中國的價值投資者而言,他們可能繞過第一和第二階段,直奔價值投資3.0或4.0了。
澎湃新聞:在A股的市場環境下該怎樣運用價值投資? 在A股市場如何尋找種子股?黃谷涵:其實價值投資我自己體驗下來是三點:尋找有利長期的生意特質,偉大格局的企業家和他帶領的優秀的團隊,等待好的價格。
很多人買茅臺,我就以茅臺為例。茅臺滿足的是14億中國人對高端白酒的需求。只要14億人口喝白酒人的比例是一直存在的,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對高端品質和品牌的白酒也會一直存在,這就是茅臺具備的長期生意特質。中間會有「酒鬼酒塑化劑」事件等影響股價,但這些反而是好機會,因為根本的白酒需求並沒有被影響,茅臺的白酒質量並沒有被影響,這些反而是一些好的買點的機會。
過去十幾年,茅臺只有兩個很明確的買點,其中一個就是2014年我們出手重倉的時候,當時價格在158元左右,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代表即使茅臺生意不成長我們也有10%的年化報酬。
我們同時了解到,當時渠道供應商基本已經沒什麼高端白酒庫存,因為茅臺的超強品牌力,他們開始進貨時第一補貨的白酒就是茅臺,直接反映在茅臺的淨利潤裡面,也讓我們一買入茅臺股票就有很好的報酬。
再看茅臺現在,800元左右,茅臺市值1萬億左右,2018年賺270億,只賺2.7%,要它收益漲到6%,意味著它要賺600億才能實現。
我覺得,下個20年,中國的機遇比過去的20年更大,更多的中國500強會出現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代表A股會出現更多的10年10倍股。這些10年10倍股,不是說它們已經發生了,我們再去挑它們出來,而是它們有共性:有沒有長期的生意特質(長期滿足社會的需求),CEO有沒有格局(滿足一個區域的需求,還是全國的需求,還是世界的需求),有沒有團隊去實現CEO的格局。這些理論,仍然可以用來尋找未來20年裡面那些優秀的10年10倍股公司。
澎湃新聞:對於2018年接下來的市場表現,如何看待?配置上比較看好哪些板塊?邏輯是什麼?黃谷涵:我仍然十分看好中國的下一個十年。
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我還是關注好公司、好團隊、好價格,不要炒話題。尋找一家基本面優良,而且由「德才兼備」的團隊管理的公司,並以足夠安全邊際的價格買入,並長期持有。其中,「德才兼備」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層不僅要有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和戰略水平,還要有過硬的品格。
我不挑板塊,任何板塊都可能出現偉大的企業,我們自下而上的選擇偉大的企業。以做服裝為例,雖然做代工的傳統紡織生意模型受到挑戰,但市場上出現例如快乾等新的技術滿足大眾需求,所以那些做新技術的創新紡織公司也很有機會。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大家找有壁壘的生意、找到有偉大格局的企業家。這樣的企業其實很少,所以我們一旦找到,就非常集中的長期持有。因此在我的投資組合裡,沒有幾十隻股票,只有少數的幾隻。
澎湃新聞:提到價值投資,繞不開一個人「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你怎麼看他?黃谷涵:其實我是他的粉絲。大多數人提到巴菲特,可能都主要敬佩欣賞他的投資知識,我學習研究他十幾年,其實會覺得他身上有遠比投資更讓人敬佩的東西。
越往後,其實我的價值觀和看待這個世界運作的方法受到很大的影響。
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先驅之一,他對於價值投資的想法及實際做法,對全球的價投者來說絕對是個很棒的示範及鼓勵。但對於中國的投資者來說,我們應該考量不斷變化的經濟現況,並建立一套適用於中國背景的價值投資方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