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引用、彙編涉密文件把好「定密」關
    依照保密法律法規規定,機關單位執行上級確定的國家秘密事項,需要定密的,根據所執行的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確定;摘錄、引用、彙編屬於國家秘密的內容,應當按照規定報批,不得擅自改變原件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範圍。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轉發、引用、彙編涉密文件不按規定定密,甚至擅自抹掉密級標誌的違規案例不勝枚舉,給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損害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前途蒙上了陰影。
    案例1:轉發涉密文件不按規定定密。2011年8月,某市衛生局收到上級1份秘密級文件,時任衛生監督科科長王某,在非涉密計算機上起草了轉發該文件的通知,而且未按規定定密,並將另外2份秘密級文件一起掃描,上傳至市政府網站,造成洩密。事件發生後,王某受到行政警告處分,其他責任人分別受到相應處理。
    案例2:引用涉密文件不按規定定密。2012年4月,某縣人防辦綜合股股長孫某,在起草本系統隊伍組建方案時,引用上級有關涉密文件內容,未按規定定密。文稿擬定後,該辦副主任郭某未嚴格審核把關,導致文稿被發布至縣政府網站,造成洩密。事件發生後,孫某受到行政記過處分,郭某受到行政警告處分。
    案例3:彙編涉密文件資料不按規定定密。2003年7月,某省直單位決定將國家及省、市出臺的相關工作文件資料編印成資料選編,供本部門、本系統工作中使用。辦公室工作人員金某具體負責此項工作,收集、整理了包括數十份涉密文件在內的文件資料,並錄入形成電子稿,但未按照涉密文件的最高密級定密。後書稿交某出版社,出版社亦未作嚴格審查,並在未告知該省直單位的情況下,將該書交由某電子圖書發行公司製作成電子版圖書,造成洩密。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理。
    案例4:擅自隱去涉密文件密級標識。2014年1月,某縣委防範辦工作人員丁某在轉發上級下發的2份機密級文件過程中,未按規定定密,並擅自將文件密級遮住,發至各鄉鎮。某鄉鎮工作人員將該文件主要內容整理後,上傳至網際網路,造成洩密。事件發生後,丁某受到行政警告處分,其他責任人分別受到相應處理。
    上述案件的發生,充分暴露出一些機關單位和涉密人員保密意識淡薄、保密責任懈怠、保密管理鬆弛的問題,教訓極為深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密紀律執行不嚴。二是保密工作責任制形同虛設。三是保密審查城門洞開。前車之轍,後車之鑑。從源頭上遏制不按規定定密的錯誤現象,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兩識」教育要如影相隨。加強對涉密人員的教育培訓,讓廣大領導幹部和涉密人員學習保密知識、掌握定密程序、養成保密習慣。大力抓好日常宣教,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學保密、知保密、懂保密,切實將保密意識、保密常識貫穿於各個環節、各個細節,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和涉密人員的保密意識和信息化條件下的保密常識,築牢思想防線,增強防範能力。
    二是制度執行要鐵板釘釘。要依據保密法律法規,結合本機關、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具體管理措施,包括定密解密工作的管理制度、上網信息保密審查制度等,使保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定期排查保密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找準薄弱環節,補足短板,狠抓落實。屬於制度不完善的,要督促有關部門抓緊完善;屬於執行制度不嚴格的,要對有關責任人進行批評,對造成國家秘密洩露的,要給予直接責任人和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黨紀政紀處分,嚴肅保密紀律。
    三是責任擔當要高度重視。機關單位是定密主體,應當對本機關本單位行使定密權、履行定密管理職責情況負責。機關單位負責人作為法定定密責任人,對機關單位定密工作負總責。負責保密工作的辦公室負責同志和具體工作人員,要嚴格履行法定職責,確保工作落實。各級領導幹部帶頭遵守好各項保密制度規定,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就能有力帶動全機關單位同志從善如流,各盡其責,共同承擔起確保黨的保密工作方針政策落到實處的重大責任。
    四是自查自糾要有的放矢。要對本機關本單位及下級機關單位開展定密工作的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發現本機關本單位國家秘密的確定、變更和解除不當的,應當及時糾正。機關單位保密委員會和保密工作機構要承擔起定密監督職責,對本機關本單位定密制度落實情況、定密責任人依法履責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存在定密不當等問題,應及時予以糾正。要加強對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落實情況的自我監督檢查,及時發現並堵塞洩密漏洞,杜絕洩密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