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楊姐說】
10月28日,榮信達20周年慶典上,宣布接受了雲鋒基金的大錢——控股!
雲鋒基金大家都熟悉哈,咱們馬總和虞鋒虞總創立的牛叉基金,投了華誼兄弟、螞蟻金服、優酷土豆啥的,投誰誰賺錢,買誰誰上市。
今天楊姐就來講講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榮信達是誰?大家恐怕沒怎麼注意過,但是製片人李小婉和李少紅導演兩位大家一定知道,尤其是李少紅導演,《橘子紅了》和銅錢妝的《新版紅樓夢》是大家都知道的。
雲鋒基金怎麼就投了榮信達?
楊姐我好奇怪,為什麼不投現在最熱的《花千骨》、《偽裝者》和《琅琊榜》那些公司涅?又為什麼不投明星演員?什麼陳曉、胡歌(其實我個人最喜歡殺阡陌……大家們懂得),而投了李少紅導演?
於是楊姐對雲鋒基金創始人、主席虞鋒進行了一連串的圍追堵截,又對榮信達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明察暗訪,終於搞清楚了,他們是怎麼進去的,又是怎麼裡裡外外把榮信達「整」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楊姐總結了N個要點:
————————————————————
要點一,是榮信達找上的雲鋒基金。
故事要回溯到今年年初,當時的李少紅導演和製片人李小婉(以下簡稱「二李」)去找了雲鋒基金,希望馬雲能夠投資。因為在她們規劃下一個20年發展的時候覺得應該有一個不同格局,配合原有內容製作,提高發掘好產品,培養好人才的能力等等。
這個想法和雲鋒基金一拍即合:從互補結構來講立刻就對上了,互為激發——「這是共同磨出一個新戰略的過程」。
但是,要達到新時代的格局,雲鋒基金就要幫助榮信達結合網際網路公司的模式來運作——事實上,榮信達也是雲鋒基金所投公司中唯一一個從轉型期切入的,等於是二次創業,事實上後來雲鋒基金也幾乎就是把榮信達當做一個新公司來進行「輔導」的。
在此,楊姐必須插一句:別老覺得馬雲高高在上,不衝上去怎麼知道呢?如果條件很不錯,萬一被馬雲馬總和虞鋒虞總看上了呢,那未來可就直接是上市的幹活了。
要點二,「二李」的背景夠強
在資本眼裡,投資當然是投團隊,投人。榮信達以前20年的歷史對於雲鋒基金來說,證明了兩件事:
一是,證明了二李的作品製作能力或者磨合作品的能力,二是她們對事業、影視創作行業的執著和熱愛,和不斷的創新,我們覺得在她們兩個人身上體現得很好。
但是雲鋒基金沒有加入之前,榮信達的劣勢就是「團隊」,舉個例子,原來一個電影拍攝結束了,一個劇組就解散了,剩下就是李少紅和李小婉兩個核心人物,真正核心團隊還是沒有的。
此外,原來的榮信達有很強的自我創作和製作能力,但是沒有一個衍生或者圍繞某一個主題持續延伸,某一個作品作為核心IP進行長期經營的能力。國外一個導演經濟業務都是圍繞一個片子來做的,出作品是他們主要的目標和追求,本身導演創作能力是他的招牌。
雲鋒基金進來以後把榮信達從原有、單個的、相對比較單一的、某個單一作品創作能力,衍生成了馬雲和虞鋒要的那種「創作團隊」。
雲鋒基金帶給她們的首先是公司化經營,其次就是IP存續和不斷再造這些概念,最後就是和網際網路的結合。
虞鋒對二李的評價是,這20年她們有過輝煌,也有很艱苦奮鬥的時候,但是她們心態非常紮實,最重要是把好的產品做好,好的內容做好;儘管她們做了這麼多年,但是沒有固守原來的思維,從最早的製作、發行,到今天想的是怎麼把內容做得更好,同時把內容延伸的東西做得很好,同時把整個產業鏈、系統能夠建立起來,很不容易。
楊姐翻譯一下,其實馬雲和虞鋒看到的就是,榮信達團隊基礎好,且是可造之才——她們接受新的思想、公司運作模式、接受公司進入了新的管理層,而如果碰到那種沒法改造的死腦筋公司,固守舊的思維,估計馬雲馬總也沒轍。所以接下來,就是雲鋒基金對榮信達的改造。
要點三,大輸血:除了創作班底,公司管理層全部是雲鋒基金整來的新人。
據說,雲鋒基金進入後,保留了全部榮信達選IP以及製作結構上面的團隊,此外又給榮信達配了一個市場開發團隊,但這個團隊其實完全不是影視行業的,他們是做品牌的。這個市場開發團隊直接負責產品全價值鏈的管理,因為IP本質上就是一個全鏈條品牌價值管理——其實,雲鋒基金是用非影視製作行業的市場開發人員來「看」這些IP的開發,或者說是「外腦」吧。
當然最重要的是,雲鋒基金給榮信達找了一個COO,做不同IP項目資源協同管理的,全面預算管理。還有CEO也是新招的,他是一個IP投資人角色,他會從IP價值一路到全面管理。
在雲鋒基金這樣的安排下,二李也可以實現自我創新和升華,首先是帶團隊,把她們對於IP識別能力和製作管理能力按照雲鋒基金的後續要求,不斷傳遞到新的結構上面去。她們在項目管理、製作創新過程管理,以及製作過程管理中,都是用了原有團隊裡面能夠培養的新人。
也就是說,二李就變成了超級導師,她們兩個是榮信達保證調性和品質的基礎,是最強大腦,是品牌。
過程中比較痛苦的是,二李當時有自己的製作計劃,這些製作計劃就是一年完成兩到三部,賣掉多少作品,但作品和作品之間的延續性和關聯性她們沒考慮,也沒有同一個東西能夠衍生出其他產品的規劃。
是的,在榮信達和雲鋒基金對接之前,二李沒有一個IP寬度和深度開發的概念,雲鋒基金比較幸運的地方就是把她們這個思維轉過來的。
尤其是李少紅導演,不容易啊,她本身是一個創作人員,本身主導型非常強,雲鋒基金在和她們的交流過程中就覺得需要引導和控制,又要有效的尊重她那種創造能力只有控股,或者主導她的戰略。
在這一點上,雲鋒基金想得很明白,實際控股不是目的,是為了主導它的經營方式和發展戰略,這樣一種雙重激發、雙重認可,光控制沒有用,還要核心理解。這個過程是相互教育,相互學習,最後達成一個協同共識。
所以,對原來IP選擇和進入軌道以後開發整體的管理,全面開發管理還是她們為主,只是從公司融資結構、產業化運作方法、整個跟網際網路相關的分享協作以及平臺架構的概念來說還是雲鋒方面主導。另外還是給她們配了一個比較年輕的團隊。
講完這段,不佩服都不行,話說讓雲鋒基金給自己的公司全面注入新鮮血液,管理層——連CEO和COO都由雲鋒基金安排,這可需要大智慧、大定力、大胸懷啊。可人家李小婉和李少紅兩位老師愣是做到了。
或許吧,這正是雲鋒基金和二李都很聰明的地方,誰擅長什麼就幹什麼,二李的長項在創作,在專業上,那公司那些俗務就別來煩她兩個,有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這才是個最強陣容!
要點四:12個IP!+IP運營手冊!
榮信達當天還發布了12個IP,包括全IP項目《大唐李白》、《木槿花西月錦繡》、《神兵譜》、《怪力法印》;電影及電視劇項目《劍俠情緣》、《媽閣是座城》;電視劇項目《臥底歸來》、《吉時醫到》;電影項目《婦仇聯盟》、《戀曲90後》、《春宴》、《蓮花》。
這些作品都是通過榮信達自己發的影視基金來運作的,現在是第一期!以後還有更多期,從各個角度來進行切入,比方說IP孵化、影視劇投資開發,收購兼併和股權併購等等一系列全方位出擊,用開放、協同理念整合運營。
除此之外,榮信達還將為每個IP量身定製運營策略,因為他們有一套自己的IP運營心得,為每部作品打造了一個「IP BIBLE(聖經)」,或稱之為「IP運營手冊」,從作品上如何相互拉動、相互補位、相互轉化;同一個IP子產品要有不同的功能,承擔不同的角色。再例如IP不能炒完授權,而是IP準備最前期就邀請各個領域、各個門類最優質的合作夥伴一起開發,有序生釋放……等等。
也就是說,《神兵譜》是榮信達新的市場開發團隊的主力作品,實際上這是一個原創IP從無到有的全套過程。誰適合做導演,誰適合做製片人,都是一個開放結構,榮信達未來結構就是一個開放的。
為什麼這麼做呢?
大家看國外的IP,007拍了N年,叮噹貓44多年,這些IP都是非常優良的IP,大家百看不厭,但是中國呢?四大名著?紅樓夢?金庸的那些武俠小說,雖然說也被翻拍了無數次,但是並不夠完美——沒有衍生品,形象也沒法商業化,看到有誰家裡擺賈寶玉和林黛玉的衍生品麼?木有啊。《七劍下天山》中的劍,也沒紅到進入孩子們的書架對吧?
所以,我覺得榮信達這個《神兵譜》的打造,估計是從小說開始,小說、動漫、遊戲、衍生品都已經規劃好了。神兵——多好做衍生品啊,刀、劍、鞭……每一樣都可以造出一個神器……上淘寶賣唄,淘寶是誰的還用得著楊姐說麼?
楊姐唯一擔心的是,這是一個為了造IP而造的IP,反而失去了一些靈魂的東西,當然,話說回來哪部穿越不是胡思亂想出來的呢?好吧,希望我是杞人憂天。菸鬼正賺,菸鬼正賺……
要點五:上市催化劑!
從錢上來說,這些新IP是雲鋒基金參與一起規劃的,除了主導結構是二李自身為主導外,雲鋒基金做了很多資源整合,包括判斷方法上面的輔助,包括網際網路人群的偏好,以及有這些網際網路IP怎麼引導成他們慣常做的那些,還是標準符合主流的,去掉一些奇幻,他們製作過程中用慣常的手法,正面角色多一點的,正面力量強一點,整個改制過程也是他們自己來主導的,當然每個項目的錢也是雲鋒基金擔任了主力。
所以,在雲鋒基金的參與下,最後榮信達會成為什麼?
應該是一個從傳統影視公司升級為集娛樂IP綜合運營、影視投資製作、藝人經紀以及IP建設系統經營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機構。或者說,是一個「IP製造工廠」!
這裡面,雲鋒基金高額投入,也會享受高額回報——畢竟是基金嘛:從整個投資規模來講,虞鋒沒有說一個具體的數字(當然,姐真的百般威逼利誘了,但是虞鋒死活不說),他只表示,就跟現在新生代影視公司一樣,不少於上億資金規模,且雲鋒基金後續還會跟投,包括對於他們作品後續規模,應該是源源不斷的持續計劃,因此沒法明確講規模。12個項目出來,每個都有雲鋒主導的投資在裡面,整體規模是類似一個專項基金運作方式,這個專項基金不斷循環。
或許,雲鋒基金的回報也不單單是在每部作品上——畢竟是基金嘛,需要退出,如果榮信達可以順利發展為一個優秀IP製造工廠,那麼就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來完成價值實現,而這次虞鋒也確實宣布,榮信達已經正式啟動上市程序……
虞鋒回憶說,2007年王中軍來找他們時,他們就跟華誼說當時市值幾億的公司未來都會到幾百億。但當時中軍還覺得虞鋒和馬雲兩個瞎扯,但是現在做到了,好幾個公司都做到了幾百億(市值)——榮信達也一樣,產品ok了,基金也ok了,公司還是要從資本市場上找價值!
所以,如果給雲鋒基金改造榮信達一句話的形容,那麼我看就是「讓榮信達成為一臺好IP製造的工廠」,即「程序化公司、IP運作」+「匠人內容製造」+「上市催化」!
—— 喜歡沒事穿越一下的分割線 ——
【小白不菜】微信號:xiaobaibucai521
榮獲2014年最佳自媒體
媒體訓練營2014最佳自媒體
百度知道認證專家
「小白不菜」是中國微信自媒體第一聯盟「WeMedia」成員,覆蓋人群超過5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