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豆瓣上有個話題是「你如何衝破孤立圈層的」,看到這話題時,腦子裡突然就蹦出「從來就沒有融入過,何來被孤立?」。
其實這麼說也有點不對,小時候確實被孤立過,但長大後,就漸漸不再奢求可以融入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圈子。
因為我有自己的獨有「圈子」,老家後山上的所有植物,陽臺上的所有花草都是我的圈子。
我本以為,喜歡花草樹木,是被孤立的後果,後來我才發現,才不是什麼被孤立的結果;喜歡花草,只是因為花草樹木,相比人來說,更是適合溝通,只要你用心去「聽」,就能聽到她們的低語。
前幾天我又重複看一遍日本治癒系電影《小森林》,再一次感嘆,植物治癒人生,不僅僅是可以「傾聽」它們,還可以從「口」入,去了解它們。
《小森林》主要講述年輕姑娘市子,因為情感失意又忍受不住城市生活的壓抑,毅然選擇回到鄉去生活。電影一共兩篇,分為<夏秋篇>和<冬春篇>。
兩篇章都是講述她在自家小院中種瓜果蔬菜的故事,以每一道菜為小節記錄市子在小森的生活,一共有27道菜。
你可以看到一個年輕的姑娘,在院子中間砌一方土灶,每到飯點就看炊煙嫋嫋升起,總有一種「人間煙火氣,最是撫人心」的感覺。看著她春釀花蜜,秋做醉蟹,從城市中回歸傳統田園,仿佛我的生活也返璞歸真。
看到那些原本純粹的食材,在市子的手裡化作美味佳餚,雖簡單樸素,卻覺得那食材被注入了很多她對生活的熱愛,看她享受自己製作的美食時,總也想吃,總覺得可以讓人吃出一種特別的味道。
《小森林》是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漫畫作品,他以細膩筆觸和溫暖的配色,畫出了小森村的草木、山川,連著慢鏡頭、分鏡的轉換方式,他都細細的畫出,讀漫畫書和視頻書,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漫畫唯美而靈性,明明是講述「吃」的故事,卻帶著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
電影能更多的展現植物帶來的唯美和溫馨,土豆、西紅柿、堅果、水稻等等,每一種植物,都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向自然生長的回歸。
我很喜歡《小森林》裡市子的生活,她能將原本質樸的、百味雜陳的「農村生活」過得充滿希望;雖然她清淡孤寂、滿腹心事,獨自操持耕種,但她一直在努力復原著母親教給她的美食製作方式和舊日生活方式。
她一個人在鄉間道路上獨自騎行飛奔的身影,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深刻體會到「孤獨即生活」的含義。在朝九晚五的都市生活之外,其實同樣可以擁有沉靜人生的選項。只要你與植物親近,就可以消化孤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