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 「小姐姐」:輝煌但不知名的和親公主
文/張玉蘭
編者的話: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進程中,和親公主擔負著每一段歷史、每一個不同民族或同一種族的兩個不同政權的首領之間出於「為我所用」的目的,儘管雙方和親的最初動機不全一致,但總的來看,都是為了避戰言和,保持長久的和平關係。這些和親公主的所作所為有很多令人欽佩,更有好多好多默默無聞的和親公主一直不被人所知。為此,本報邀約近年來對和親問題十分關注的一些學者專家,對這些遠嫁到草原上的和親公主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討論,以期還這些被歷史淹沒的奇女子以本來面目。
歷史上最有名而且有著輝煌色彩的和親公主是王昭君與文成公主。但是,她們和金朝的和親公主岐國公主完顏小姐姐相比應遜色不少。只不過這個「完顏小姐姐」作為和親公主雖然輝煌,但是太不出名了,所以,有必要從頭說起。
成吉思汗兵臨城下提和親條件
大金由女真族完顏部酋長阿骨打於1115年創建,金太祖逝世後,繼位的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年)出兵滅遼;次年,金兵攻入開封,第二年,也就是1127年滅掉北宋。
金國入主中原後,又把目標鎖定在蒙古。當初,金朝打遼朝的時候,曾經向蒙古借兵,並許下滅遼後重金酬謝。金朝滅遼後,大金朝不講信用,不僅沒有按照戰前許諾的條件酬謝蒙古,而且在後來的金熙宗年間,掌權的完顏宗磐中偷襲蒙古,使蒙古蒙受了很大損失,致使蒙古各部更加仇視女真貴族。由此蒙古也經常出兵攻打金朝,雙方互有勝負。宋金1140年籤訂了紹興和議後,著名的軍事將領金兀朮率領精兵出徵蒙古,竟然被蒙古打得大敗。1146年金朝主動派人到蒙古講和,割讓了大片土地給蒙古放牧。但是,蒙古各部包括成吉思汗所在的部族都向金朝稱臣納貢。
金世宗時,在臨潢府路和西京路修築了很多邊堡,以防範蒙古,這就是有名的金界壕。金章宗繼位後,金軍雖屢屢進攻蒙古,但都遭到了蒙古軍的猛烈反擊。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後,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攻打不講信用的金國,但因對金國的情況還不是很了解,覺得時機尚未完全成熟,才沒有立即動手。
衛紹王完顏永濟繼位後,成吉思汗覺得機會終於來了。完顏永濟本是金章宗完顏璟的叔叔,他性情軟弱缺少才幹,曾代表金朝到淨州去接受蒙古的貢品。那時,成吉思汗見永濟長得一表人才,穿著又很體面,大高個兒,又長著好看的鬍子,風度瀟灑,真是一位美男子。可是,實際一接觸,便發現他不過是個無能的貴族後代,要文無文,要武無武,僅是生就一副好皮囊而已,就連耍威風都沒派頭。
精明強幹的成吉思汗自然不把他放在眼裡了,這次聽說是這麼一位窩囊廢繼位,對他根本就不屑一顧。成吉思汗還是派人朝賀了一番,但貢品可就免了。
金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出兵開始攻打金國。
第二年,衛紹王被金朝將領胡沙虎發動政變毒死,免去皇帝稱號,降為「衛王」,諡號為「紹」,後世稱為衛紹王。埋在了金皇陵外部的諸王兆域。
貞祐二年(1214年)3月,成吉思汗指揮部隊打到了中都(今北京,當時是金國的首都),駐中都城的北郊,圍困金朝。
當時,蒙古諸將進言乘勝追擊一舉滅掉金國,但成吉思汗從全局考慮,沒有答應,因為當時由於不適應突然熱起來的天氣,在蒙古大軍中開始流行瘟疫,非戰鬥減員很嚴重,此時繼續作戰,無疑將會增加傷亡,於是,成吉思汗派使臣招降金朝說:「汝山東、河北郡縣悉為我有,汝所守唯燕京耳。天既弱汝,我復迫汝於險,天其謂我何。我今還軍,汝不能犒師以彌我諸將之怒耶?」
金人被蒙古大軍圍困在中都城裡,出於無奈,金宣宗只好向蒙古求和,接受成吉思汗提出的撤兵條件,其中之一就是要金國的公主嫁給他和親。金宣宗此時也只好答應。
成吉思汗派使者進城挑選新娘。
完顏「小姐姐」嫁到蒙古
當時金朝歷屆皇帝的女兒中,一共有7位公主尚未出嫁,經過討論,決定讓岐國公主嫁到蒙古。
岐國公主是衛紹王完顏永濟的第四個女兒,母親是欽聖夫人袁氏。岐國公主長相併不漂亮出眾,但是卻非常賢淑聰慧,宮中的人都暱稱她為「小姐姐」,由於她的真實姓名沒有流傳下來,所以我們只好按照習慣稱其為「完顏小姐姐」了。
金朝內廷決定將小姐姐許配給成吉思汗後,向她引見蒙古使者阿剌淺,阿剌淺先是在階下向她朝拜,並請她也北向蒙古國朝拜,等於先向大汗成吉思汗致敬。小姐姐當然遵從阿剌淺的意思恭謹地朝拜了。後世人有的評說是不敢不朝拜,其實是不對的,從小姐姐的性格來看,尊重禮法的她是願意進行這一拜的。
金朝懷著讓蒙古人快點兒撤軍的心情,火速送公主出嫁。小姐姐應該是很滿意這次和親的,因為她在金朝宮廷中,儘管獲得了好評,而實際上她是戰戰兢兢活著的,因為她的父親是被殺後又被貶的,也許正是這一點鍛鍊出了她宮廷生活的智慧。
隨岐國公主小姐姐陪嫁的有護駕大將10人、軍隊百人、童男童女五百人、採繡之衣三千套、御馬三千匹,另有不少金銀珠寶。而公主的母親剛剛得到封號的欽聖夫人袁氏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兒,也一同隨行到蒙古。看來,這個袁夫人也是個有心計的女人。
1214年春,金朝首席大臣丞相兼都元帥完顏承暉立馬居庸關外。他目送成吉思汗率領著蒙古軍隊帶著岐國公主,一輛輛滿載戰利品的大車終於走遠了,負責守衛中都的他才鬆了一口氣。
當成吉思汗聽阿剌淺匯報了小姐姐溫順禮貌後,當然十分高興。他帶領岐國公主回到大草原的時候,蒙古人都非常高興,因為自己的大汗娶了原來宗主國皇上的女兒,而且這個公主還很尊重大汗,也尊重蒙古人的各種習俗,所以,蒙古眾人都尊稱岐國公主為「公主皇后」。
儘管成吉思汗看不起衛紹王永濟,但是由於公主血統高貴,溫文有禮,顧全大局,成吉思汗對她相當厚待,還特意在洹水西邊為她修建了專屬行宮——第四斡兒朵。
斡兒朵是宮帳的意思,在當時的蒙古只有皇后才享有獨自的斡兒朵。查成吉思汗共有妻子44位,有斡兒朵的有4位,小姐姐是其中的一位。
《元史》記載:至元九年,撥隸安西王位下。皇慶元年,又屬公主皇后位下。延祐元年,改隸章慶司。天曆二年,又改隸儲政院。
文中出現的「公主皇后」,顯然就是完顏小姐姐,到皇慶元年(1312年),公主皇后雖已去世約半個世紀,但她生前掌管的斡兒朵卻依然保留下來,只是當時的主管后妃是哪一位,我們已不是很清楚了。10年後,元英宗在位期間,武宗皇后伯忽篤,又曾受命主「太祖皇后完顏氏斡兒朵」,這位太祖皇后完顏氏,無疑指的就是小姐姐。
現在看來,史書上記載說小姐姐「相貌平平」,也不盡然,也可能是金朝的史官們為自己遮羞的一筆。因為小姐姐的父親相貌堂堂,母親曾經是宮女而被衛紹王看上了,一定也是個貌美如花的人,根據遺傳基因分析,他們的女兒也錯不了。
不久,岐國公主被成吉思汗封為皇后,並跟從成吉思汗南徵北戰。最遠一直打到印度的恆河流域。
當時,西域各國,中亞各國,各個部落,西亞大片地區都被成吉思汗徵服,他們上表朝賀時按照風俗禮節,都把小姐姐的名號和成吉思汗並稱,也就是說,那時的小姐姐是和成吉思汗一樣享有盛名。各部各地派人覲見大汗的時候,小姐姐也是和成吉思汗並座接受拜見的。這是以往歷朝歷代的和親公主享 受不到的榮譽。
1220~1224年間,長春真人丘處機去西域覲見成吉思汗,在途中曾遇見過岐國公主,岐國公主以皇后的身份「遣使送寒具食品」。成吉思汗死後,小姐姐受到繼位的元太宗窩闊臺的尊重,而且在宮中有著相當高的地位。當窩闊臺包圍汴京時,金主向蒙古請和時,其降表中就「以王妹公主在朝為言」。說明小姐姐在蒙古人眼裡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不過在成吉思汗去世後,小姐姐的精力主要轉向了保護和推崇全真教。
推崇全真教
根據《道家金石略》中記載,完顏小姐姐曾以公主皇后名義頒發了兩道懿旨。
皇帝福蔭裡,公主皇后懿旨:
道與衛州達魯花赤、管民官、管匠人官員每者:據汲縣城隍廟北極觀、劉村岱嶽觀、山彪村長春觀,俱系燕京大長春宮掌教真常李真人的宮觀。那底俺每不是功德主那是麼?教大眾在意住持,與皇帝、皇后、太子、諸王、諸子告天念經祈福祝壽萬安者。應系有底宮觀地土、園果、房屋、孳畜,不得教人強行奪過往一應使臣、往來軍馬並諸色人等,不得觀中安下騷擾。如有違犯之人,照依先皇帝聖旨治罪施行者。
右付衛州汲縣北極觀常住收執。準此。
乙巳年五月初十日,圖剌裡寫來。
天底氣力,大福蔭護助裡,公主皇后懿旨:
據代州神崗觀、孟州王屋縣靈都宮宗主寧神子張志謹,系早遇真師,參承正法,廣修善行,德業清高之士,可賜廣玄真人名號。所立宮觀具系長春宮掌教李真人所管底下院去處,仰隨路達魯花赤、管民官應據大小官員每,照依已先皇帝聖旨裡丘神仙門人應有底宮觀院舍,大小差發都休教著者。有底田產、園林、果樹、水旱碾磨、 頭疋,諸人不得扯拽鋪頭口,其餘宮觀下院等處一體行香者。仰隨處官司就便添氣力者,教這宮觀裡道眾安穩住坐,念經告天,與皇帝、皇后、妃子、太子、諸王祈福祝延聖壽萬安者。
懿旨付靈都宮收執,準此。
庚戌年五月初六日發行。
兩道懿旨都發布在蒙古大汗空缺期間,前一道發布時間乙巳年,為乃馬真後四年,即公元1245年;後一道發布時間庚戌年,為海迷失後二年,即公元1250年。
公主皇后參與對全真教的保護,除了同當時蒙古統治者的宗教政策有關外,還與母女二人同全真教的關係密不可分。據《長春真人西遊記》記載,丘處機師徒在西行覲見成吉思汗的路途中,與公主皇后母女都有過接觸。辛巳年(1221年)6月28日,「漢、夏公主皆送寒具等」。
此處的漢公主即為公主皇后,而夏公主則為西夏襄宗安全之女。7月25日,「又有章宗二妃曰徒單氏、曰夾谷氏及 漢公主母欽聖夫人袁氏號泣相迎。顧謂師曰:『昔日稔聞師道德高風,恨不一見,不意此地有緣也。』」
此處之欽聖夫人袁氏,即為公主皇后生母。丘處機的弟子與繼承人尹志平與母女二人也保持著良好關係。在其傳世詩文集《葆光集》中,有一首寫給袁氏的《臨江仙》詞,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袁氏坎坷遭遇的同情。
十載飽諳沙漠景,一朝復到都門。如今一想一傷魂,休看蘇武傳,莫說漢昭君。
過去未來都撥置,真師幸遇長春。知君道念日添新,皇天寧負德,后土豈虧人。
原詞有序云:「袁夫人住沙漠十年,後出家回都,作詞以贈之。」如從貞祐二年(1214年) 袁氏隨公主皇后北上算起,十年後當為太宗六年(1224年)。大概在此年前後,袁氏從漠北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燕京,並拜丘處機為師,成為全真女冠。公主皇后對尹志平也非常尊重,尹志平晚年南巡期間,癸卯年(1243年)「秋八月,蒙公主皇后懿旨,遣中貴請師還五華山,夤奉香火,預作壽宮,以嶺雲『怡老』。」我們在研究全真教在蒙元時期的發展時,似應注意公主皇后母女與全真教的這段淵源。
岐國公主享壽很高,年逾八十才去世,可惜她沒有生兒育女。她是一位頗受草原人民愛戴的和親公主,同時因為她的名字是和成吉思汗並列的,所以,她是和親公主的生涯中最為輝煌的一位。
(來源:北方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