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魏:請不要再被敏感期忽悠了

2021-02-18 童書媽媽三川玲

這是堅持原創的童書媽媽第465篇分享

童書媽媽出版三川玲是今日頭條籤約作者

口述 :魏坤琳,撰文/童書媽媽

童書媽媽寫在前面:「學習每種知識都有敏感期,大腦發育到一定階段就不長了,錯過的話怎麼學都學不好……」這個讓心懷焦慮的父母更加焦慮的說法,其實是個廣為流傳的謬誤。是的,謬!誤!今天北大心理系教授、博導,最強大腦科學評審魏坤琳告訴你關於敏感期的科學真相。這是童書媽媽《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系列訪談第二部分,關注童書媽媽,看DR魏為你破除科學迷信。

 

敏感期的概念,最早是奧地利的洛倫茲發現的。他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無須強化的、在一定時期容易形成的反應,叫做「印刻」(imprinting)。印刻發生的時期,就是「敏感期」。

 

比如,剛生下來的小雞,所產生的「母親印刻」,也就是「認媽」,是出生後10——16小時,而小狗的「認媽敏感期」是在3—7周。就是說,如果這些小動物沒有在這個敏感期內認到正確的媽媽,那麼,就會胡亂認其他動物為媽了。

 

這個理論被帶入到兒童心理,尤其是學習領域之後,有過度闡釋、過分依賴的問題。

 

最常見的就是有人認為2-3歲是兒童學習口語的敏感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等等。很多家長為此憂心忡忡,生怕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之後,就損失了學習的機會。

 

的確,有很多的領域,比如藝術、體育、語言等等,過了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會學得更艱難一些,所花費的時間更長一些,但是,這並不是說「敏感期」的不可錯過,而是這些領域的學習變得困難了些,需要更長時間的練習。對很多人而言,成年之後相對專注的時間少了,自然學起來就很難了。

 

很多家長經常為自己的孩子驕傲,「我家孩子是天才,兩歲就能夠記住多少個單詞,會背誦多少首古詩」。其實,這些能力展現的早晚,並不能說明是不是什麼天才。    

 

敏感期有這個東西,有,但是沒有那麼誇張,誇張到現在宣傳的「錯過了就不行了」的地步。比如家長最關心的語言敏感期的問題,學習第二語言最好的敏感期如果過了,並不意味著就不能夠學好,但是可能就更費力一點。但是,請注意,這只是量上的差別,而不是本質上的不行。

 

而且,很多人以為「大腦發育到一定階段就不長了」。於是,就很著急地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進行各種「大腦開發」的課程,這也是一種誤解。

 

現代的腦科學已經證明,成年人的大腦也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腦細胞是不斷更新的,只要你想學習,懂得學習的方法,都可以擁有聰明的大腦。

 

在剛出生時,嬰兒大腦是成年人腦重的25%,到3歲時增長到成年人的85%,所以從0—3歲被稱為大腦結構發育「黃金期」。

 

那麼,怎樣根據大腦發育的規律,來幫助孩子學習和成長呢?

 

1、很多實驗表明,如果早期發育過程接受的環境刺激比較少,那麼大腦發育就比較受限。(所以要多刺激)

2、早期大腦發育的特點是可塑性極強,各種能力同時發展,但是每種能力有自己發展的敏感期。

3、確切地說,0-3歲大腦內的神經元先建立大量的聯結,然後開始修減。

4、修減哪些,留下哪些,這些是後天養育可以塑造的。

 

這就是早期幹預神經智力的最粗淺的原理。

 

同樣大腦可塑性和敏感期的原理,我反對在3歲之前給小孩看過多的電視。整個兒童期都是小孩學習和人交流的關鍵期,而沉浸在電視為代表的媒介中的時候,小孩不需要學習和人交流。無論是對他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還是注意力的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同時,我非常擔心的是很多人濫用了敏感期的原理。比如,前一段北京一位兒科醫生單奶奶的「被動操」引起了大家的爭議,她拿著很小的寶寶反覆拉伸他的手腳,翻轉身體,說是幾個月大小的寶寶有大腦某某能力發育的關鍵期,需要拉伸身體提供給大腦刺激,幫助其發育。這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搞法。

-END-


 魏坤琳  愛貝睿兒童實驗室主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運動控制博士、北京大學心理系博士生導師。2015年與陽志平老師等科學家好友共同創辦兒童教育機構「愛貝睿」

愛貝睿(微信公眾號ID:IBrainBaby)兒童大腦專家。以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為基礎的兒童教育產品提供商。面向0-8歲的兒童及其家庭,獨家推出以家庭為單位,結合大腦科技的兒童教育2.0課程與產品體系,科學養育,與寶寶一起成長!

讀 多 一 些

Dr魏:所有打著「右腦開發」旗號的兒童教育都是在做營銷

內在動機是最好的敏感期

如何激發和保護孩子的內在動機

沒有什麼比熱愛更能讓人堅持

新生代家庭教育資源真誠分享

孩子最寶貴的是時間

所以真誠的選擇很重要

~據說轉發本文可提高智商~

相關焦點

  • 費雪在中國推出全新系列玩具,還請了Dr.魏站臺...
    【中外玩具網 5月18日訊】亞馬遜中國日前在上海宣布推出國內首家線上STEM主題玩具館;同時,嬰幼兒領域知名品牌費雪(Fisher-Price)全新系列玩具「探索&學習」獨家首發,《最強大腦》嘉賓Dr.魏親臨現場為該系列玩具背書,更顯示了費雪對其寄予厚望。
  • Dr.魏大腦舞臺再續師生情 老師對Dr.魏是真愛啊!
    所以我們也就不得不扒一扒達格瑪見過的青蔥的Dr.魏啦!初見Dr.魏:他就像一團火焰被問到初見魏坤琳的感覺時,達格瑪女士直言 「他就像團火焰,四處亂噴射」,當然她是打了個有趣的比方,但不難看出,當時的Dr.魏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不過估計是四處亂撞的那種,有著一股倔勁兒。
  • DR魏:大腦開發不可能作坊式完成,學校教育就是最好的大腦開發
    據說有公司做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以檢測出孩子的情景記憶能力、創造能力、音樂天賦、運動天賦、專注能力、自律能力、數學天賦等天賦」。我花了0.5秒的時間檢索了一下我腦中的專業知識,檢索結果表明:目前的基因技術無法測量和預測人的諸多認知能力。請家長不要花這個冤枉錢了。
  •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孩子喜歡用身體來探索空間,是因為他們到了空間敏感期。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指出:「這是因為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了。喜歡狹小的空間正是孩子在空間敏感期裡的一種表現。孩子需要在各種各樣的空間中感知不同的空間。上下、裡外、空曠與狹小、方圓。
  • 不要再被忽悠了,逛屈臣氏時,這些東西再喜歡也不要買
    千萬不要買,花印根本不是什麼日貨,就是一個國貨產品打著日貨的招牌,而且這款黃色洗面奶是個徹徹底底的皂基洗面奶,當時用完它之後爆痘更加嚴重,臉真的沒法看,別說痘痘肌扛不住了,就算是正常的肌膚也扛不住這大皂基吧!而且成分中還有很多致痘成分,真的不知道它是怎麼成為祛痘產品的,清潔能力超級強,油皮用它洗完都會拔幹,應該能想到多刺激皮膚了吧!
  • 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生命成長的敏感期,它真的很重要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一定要抓住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進行教育,如果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那麼孩子的未來就會很辛苦。可有多少父母知道,嬰兒剛出生時喜歡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彩球?他為什麼愛吃手,還對非常細小的東西感興趣?他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還會再扔掉?
  • 我們不要阻擋孩子,孩子空間敏感期來了
    孩子將物品壘高推倒,再壘高再推倒,這一活動是小寶寶們在探索空間的敏感期的過程中百玩不厭的遊戲。因為壘高會在小寶寶的心靈中產生一種三維空間的感覺,這個行為就是他們積極主動去思考探索空間奧秘的繼續。通過壘高,小寶寶們的視覺和觸覺能夠得到極大的發展,此外還能夠促進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 兒童成長階段發育特點及敏感期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是指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在這期間內,對某一種知識或技巧有著非常感覺。如果在敏感期內需求受到阻礙而無法發展時,就會錯過學習的最佳時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儘管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成果也不顯著。
  • 「犯賤」的郭敬明和「裝B」的Dr魏
    從表面上看,確實四娘受了羞辱,你別管四娘是攻還是受,畢竟也是個帶把的,Dr魏將其類比為「跟女人吵架」,注意,「女人」這個詞,在此情此景下,其實女人=潑婦,只不過,畢竟在電視屏幕公開場合,Dr魏不敢太粗俗,其實他心裡肯定是這麼想的「媽的,我TMD的就是跟一個潑婦吵架」。
  • 乾貨丨陳忻:打破「敏感期」的枷鎖
    自從敏感期這個概念開始流行,很多人泛化、誇大了這個概念,又自創了很多相關概念,比如,婚姻敏感期,寫字敏感期,畫畫敏感期,甚至吃飯敏感期都有。 大家理解了敏感期的本來含義,再來看這條舊聞: 2013年,某地一幼兒園為孩子們舉行集體婚禮,質疑聲不斷,園長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們舉行集體婚禮,是因為5~6歲的孩子進入了婚姻敏感期,舉行集體婚禮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愛和婚姻。那麼,真的有婚姻敏感期嗎?
  • 符號敏感期需要停下來指讀嗎?會不會錯過語言敏感期?
    2、小孩現在符號敏感期要停下來做指讀嗎?會不會錯過敏感期? 3、中文現在可以指讀《小豬唏哩呼嚕》,請問接下去怎麼學中文? 小西媽答疑 答:1、複述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要這邊多了那邊少點,然後慢慢地就平衡,訓練好了就平衡了。
  • 早教開發全腦,靠譜還是忽悠?腦科學這麼說……
    可這些說法是純粹忽悠家長掏錢的?還是背後真的有科學依據?普通人真得很難分辨。我也是在了解過大腦發育以後,才確定,好的早教,確實能開發腦子。 你也來看看自家娃大腦發育過程,看完去聽早教機構的話術,哪家胡說哪家靠譜,一聽便知,哈哈。
  • 請家長抓住閱讀敏感期
    每次面對這樣的家長,我都會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要講究「天時地利」,所謂天時講得是閱讀的敏感期,地利是給孩子創造的閱讀環境。孩子不可錯過的兩個閱讀敏感期敏感期: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有2個閱讀敏感期,一個是4歲半到5歲閱讀敏感期,另一個是7歲到9歲,培養閱讀習慣的敏感期。
  • 孩子一句話,爺爺很傷心,秩序敏感期如何應對
    秩序敏感期的三個階段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們到了2歲階段,開始變得很「矯情」,比如早晨起來穿衣服,如果平時是先穿衣服再穿褲子媽媽們都知道小寶寶就喜歡規律的生活,這就是敏感期的萌芽,2歲之後孩子的生活中逐漸建立起一些規則,比如穿衣服的順序、家人的坐次,做事情的順序等等;再加上自主意識發展。寶寶就會抗議不符合秩序的行為,並且出手去矯正。那麼為什麼孩子需要一個「矯情」的敏感期呢?
  • 關鍵期,敏感期的前世今生
    關鍵期,敏感期的前世今生都在這裡!你知道「關鍵期」「敏感期」嗎?你不知道,但你一定聽說過!這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育兒道路上,你會發現自己是個「小白」,生怕孩子因為你的「空白」而錯過引導他的重要時期。
  • Dr.魏:天生會當爸媽的人,都用這種方法育兒
    魏的科學育兒法!2014年,因為《最強大腦》這檔風靡全國的電視節目,科學界出了一位新男神——魏坤琳,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不過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Dr.魏」,也有人親切地叫他「叨叨魏」。但看了Dr.魏最近出的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我的想法被徹底顛覆了。用這些方法育兒,孩子簡直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啊!
  • Dr.魏:美人心計不敵科學是我的唯一標準!
    第二季首期節目播出後,X女神範冰冰坐上Dr.魏座椅扶手為選手求情的動圖在網絡上瘋狂轉發,「範冰冰『色誘』魏坤琳」的消息不脛而走,「範冰冰魏坤琳」甚至長期霸佔微博熱搜榜首位。不料「冷麵教授」魏坤琳卻輕鬆應對美人攻勢,網友笑稱:「在女神面前還能保持『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的也只有Dr.魏了!」
  • dr戒指什麼檔次?dr戒指怎麼樣?
    那麼,dr戒指什麼檔次?dr戒指怎麼樣?關於戒指檔次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答案,因為對於戒指品牌檔次的劃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每個人在評價一個戒指品牌的時候,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考慮的方面可能都不一樣,最後得出的答案自然也就不一樣。所以dr戒指什麼檔次,還需要大家深入了解品牌之後自己來判斷。那麼,dr戒指究竟怎麼樣呢?
  • 無緣故的「作」丨如何應對「秩序敏感期」
    其實這是孩子在維持自己的「秩序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們的---「秩序敏感期」。敏感期是處於進化過程中的人和動物在生命早期狀態下的一種需要。它是一種暫時的個性取向 ,僅限於為了獲得某種特定的品質或者是特徵。因此,當那種性質消逝的時候,敏感期也就隨之消逝了;敏感期這一特徵,最開始是由植物學家德弗裡斯在昆蟲身上發現的。
  • 詛咒敏感期孩子罵人,冷處理不當危害更大,立規矩請用這三種方式
    最近有位媽媽在私信中問,三歲半的小男孩,到了詛咒敏感期,不斷說一些"打死你""狗屁""大臭屁"之類的不文明用語。他們發現,寶寶不僅僅會將髒話當做玩笑,也會在表達不滿時使用。媽媽了解到這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一個階段,並不能代表孩子學壞或者沒教養,於是放下心來,最終決定冷處理。即便孩子語出不遜,也"佛系"處之不予理睬,孩子也漸漸不再對爸媽說這些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