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譚卉桐,今天給大家說說《大英博物館》《大火紀念碑》《厄爾布魯士山》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歷史可追溯到二三百年前的喬治二世國王的醫生漢斯·斯隆爵士。這位醫生鍥而不捨地收集世界各地的書畫、錢幣、服裝、動物、花卉等,希望在他去世之後,這些東西都保存在一起,供人們前來大開眼界,大英博物館就這樣誕生了。1795年大英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時漢斯·斯隆爵士已逝世6年了。初時,博物館一周只開放3天,且每小時只許進10人,因此誰也沒有充裕的時間仔細觀看展品,參觀者只得匆匆穿過各展覽室。大約到了1800年,令人驚奇的〕000年前的雕像,從埃及運到這裡,其中有獸頭大王、長著翅膀的獅身人面雕像。
一個名叫厄爾根伯爵的蘇格蘭人,帶回來一些世上最古老精美的希臘雕像品—手捧花瓶的少女、駿馬和騎士。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參觀大英博物館。英王喬治四世也把他自己的全部藏書賣給了博物館。100年前,不僅舊書,而且新書也開始運到博物館,因而來閱讀的人更多了。圖書館長帕尼自己動手設計了著名圓形閱覽室,有漂亮的高大屋頂和40公裡長的書架,從這以後,許多名人都曾在這裡研究和寫作。圖書館發展越來越快,每年增加4公裡長的書架。現在,博物館已成了學者們進行研究的寶庫。
大火紀念碑
1666年9月2日至5日,英國首都倫敦發生一場大火,由一間麵包房焙烘麵包而引起,共燒毀1.3萬幢房屋,倫教城4/5的建築被毀。火災後,議會通過法律,所有新建築必須是磚石結構,禁止再用木料造屋。1677年,在倫敦市大火起始地附近的布丁巷,建立了一座大火紀念碑,由著名建築師克里斯多福·雷恩設計,採用波克蘭石的多麗克式柱形建築。總高度為姍英尺,底座高40英尺、柱身高11J英尺,碑柱頂端設有一個四邊形瞭望臺,瞭望臺中央的圓柱託著鍍銅的葫蘆狀火苗柱頭,象徵著當年的火災之源,希望人們永遠牢記倫敦建城史上這次大災難。
華盛頓紀念碑
美國為紀念開國元勳華盛頓,於1884年在首都建立了華盛頓紀念碑。紀念碑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有名的草坪大道中段。草坪大道至波託馬克河一帶,環境優美,草木蔥鬱,空氣清醇,潔靜安謐,是華盛頓市有名的紀念性建築群集聚地。一座座風格名異、色彩淡雅、造型精美、構思傳神的建築,掩映在綠樹繁花間。華盛頓紀念碑從1848年莫基直到1884年才建成,整整用了36年。
碑體為方形,出地面即向上收分,頂端束起以埃及金宇塔式樣收尾成尖,故又名「方尖塔」。碑頂包一層鋁板防蝕。碑體為白色大理石,通身皆白,神態瀟灑,雄姿英發。整個造型簡潔明快,建築手法運用嫻熟,造詣頗深,不愧為豐碑之首。碑重90854噸,高169.16米,筆直而堅挺,遠遠望去天隨碑高,彎宇無際。巨碑巍巍屹立,如依天之劍直劈九胃,大有「劍光照空天自碧」之勢。碑內空腹,歷經897級鐵梯和50個平臺可達碑頂,後來又安裝了電梯,只需70秒鐘直抵碑拔。紀念碑建造時,世界各國紛紛予以贈石,中國也遠涉重洋送去了贈石,表達了對華盛頓總統的敬仰心情。
厄爾布魯士山
厄爾布魯士山是高加索山脈的最高峰,海拔5634米。在自然地理上,目前通常把大高加山脈的脊線作為亞歐兩洲的分界,這座山峰恰好坐落在主脈的北側,前蘇聯卡巴爾達一巴爾卡爾自治共和國境內,所以已經取代勃朗峰被認為是歐洲的最高峰。
這座山峰的名稱,一般認為來自伊朗語,但具體說究竟來自哪一個詞、含義如何,學者們的意見便有分歧了。有的認為來自"Altibares」一詞,意為「高山」。有的人根據這座山的名稱和伊朗北部的厄爾布爾土山山名非常相像,認為都是「閃耀」、「熠熠發光」的意思,表示山巔上的永久積雪在陽光照耀下反射亮光的景象。在喬治亞詞中有個詞「Yalbruz",意為「冰」;亞美尼亞語中有個詞「Alberis",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有些學者認為,山名可能與這兩個詞有語源和詞義上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