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魚粉絲
◎ 光頭陳青
在通海口過早,品種繁多,米酒、豆餅、熱乾麵,面窩、米粑、苕餅子,燒餅、鍋蓋、荷包蛋,有錢又有閒的人還可以切點滷菜喝點早酒,小日子過得不要太滋潤。
不像我,在東臺過早,除了稍有名氣的魚湯麵外,再就是包子饅頭油條,也有酒釀餅燒餅啥的,只是都沒啥特點,不合咱湖北佬的口味,吃過幾次就厭棄了,搞的我吃著東臺的魚湯麵,想著老家的鱔魚粉絲。
鱔魚粉絲是老家有名的小吃,相當於武漢的熱乾麵一樣。
鱔魚粉絲,原名糊湯粉絲。傳說在清朝末年,沔陽縣的一位寒門孝子,無錢為臥病在床的母親抓藥治病,聽老人說黃鱔(鱔魚)吃了可以補身體,補血氣,於是自己下河漚了幾條,買了一點骨頭,生薑熬成湯給她母親喝,來調養身體。他母親喝後說,兒啊,這是什麼湯?這麼鮮美!兒子聽後非常高興,於是天天下河漚鱔魚熬湯給母親喝,就這樣半年過後,他母親的病竟然好了。
康復後的母親將米磨成漿,做成米粉,將鱔魚湯加入米漿和兒子開始在街邊叫賣糊湯粉,由於味道特別,鮮味十足,一傳十、十傳百,漸漸成了家喻戶曉的風味早點,也成了江漢平原上一道鮮味可口的美食。
糊湯粉的靈魂在於湯,吃粉絲就是為了這口鮮美的熱湯。傳統做法是用新鮮豬雜骨(扇子骨,筒子骨,腦殼骨等)加水熬煮,煮至骨白湯濃,再加入米湯(不是米漿,而是煮米水),湯底就ok了。
一鍋油汪汪香噴噴的鱔魚絲,不放任何辣椒和大料,全靠烹調鱔魚本身的鮮味,一切都是原始的味道,香脆的油渣是通海口傳統的粉絲配菜,早餐店裡做的油渣很受顧客的歡迎。當天製作的細如髮絲卻韌性不斷的新鮮溼粉過熱水,筷子一敲,聽個響,瀝乾水,大勺濃湯澆上,焦香的鱔魚絲和香蔥蓋上,到位!
點一碗鱔魚粉絲,加一根油條,蓋上油渣,剁椒等配菜,嘗一口浸透湯汁的油渣,咬一口沾著辣椒的油條,再啵一口瀰漫著剁椒的鹹鮮,鱔魚粉絲的鮮美和小蔥的芳香味道的粉絲,這是通海口人清晨最愜意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