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鱔魚骨的滋味

2021-02-07 時代華語圖書

摘自:《心有歡喜過生活》

作者:林清玄


我喜歡霧氣迷離的火鍋店的感覺,尤其是沒有太多現代裝潢的火鍋店,依稀使人回到樸素而單純的年代,沒有那麼多的商業,沒有那麼多的庸俗,沒有那麼多的煩瑣與刻板。

有的,只是一片活氣。


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喜歡吃火鍋,特地帶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紅燈籠、黃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熱氣騰騰的銅鍋。鍋子的煙囪高聳,煙囪的蓋子大開,燒滾的鍋子熱氣滾滾,瀰漫在整個屋子。


朋友點了一個大號的酸菜白肉鍋,加了幾盤羊肉、一些牛肉卷餅,然後把菜單推到我面前,叫我點一些菜。


我點了幾個菜,特別點了爆炒黃鱔和韭黃炒鱔。


跑堂的過來,看了看菜單,好意地探詢:「先生,您點了兩道鱔魚呢!」


「對了,我喜歡吃鱔魚!」


北京廚子炒的鱔魚果然美味,香、脆、鮮美,骨頭也剔得乾淨,沒有一點渣子。


「老師怎麼愛吃鱔魚呢?」北京的朋友問。


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鍋店裡,簡單地說起一段往事。


小時候,我家門前的「亭仔腳」(就是屋簷下)擺了一個鱔魚攤子,專賣炒鱔魚和鱔魚面。攤子黃昏才開張,那正是我放學返家的時間,我遠遠就會看到爆炒鱔魚的大煙,嗅覺似乎與視覺同時抵達,香味猛然飄進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攤子前面,我便低著頭繞過巷子,回到家裡。


為什麼要低著頭呢?


因為炒鱔魚的價錢很高,我們根本吃不起。不要說炒鱔魚,連鱔魚面也吃不起。我們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麵,恐怕是一星期的飯錢了。


這還不打緊,媽媽經常向賣鱔魚的婦人央求拜託:殺了鱔魚剩下的骨頭,一定要留給我們!媽媽深信鱔魚的骨頭充滿鈣質,還有各種維生素,對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孩子,大有幫助。


每天晚上,媽媽總會從鱔魚攤提回一大袋的骨頭,洗也不洗就丟到大鍋裡熬煮。


「為什麼洗也不洗?」


因為,媽媽說鱔魚骨頭上還帶著鮮血,那是最為滋補的,洗淨多麼可惜!


熬過兩三個小時,鱔魚骨頭幾乎在鍋中化完,湯水變成咖啡色,水面上浮著油花,這時,媽媽會撒一把蔥花,關火。


鱔骨湯熬成時,夜已經深了。


媽媽把我們叫到灶間,一人一碗湯,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麵包店要來的麵包皮,在鍋裡烤熱了,變成香味撲鼻的餅乾。我們細細地咀嚼麵包皮,配著清甜香濃的魚骨湯,深深感覺到生活的幸福。雖然吃不起鱔魚與麵包,但是鱔魚與麵包是有錢就吃得到,鱔魚骨和麵包皮卻是只有深愛我們的媽媽才做得出來。


只要賣鱔魚的來擺攤,我們一定會喝鱔魚骨湯。奇怪的是,我從來沒有喝膩過,而且一直覺得這是人間至極的美味。


媽媽擔心我們會吃膩,有時會在湯裡加點竹筍,或下點蛋花;有時會用豆腐紅燒,或與蘿蔔同滷……用的固然都是普通的食材,卻充滿了美味的魔術。


最神奇的,算是炸鱔魚骨了。


鱔魚骨本來是歪曲扭動的,下油鍋時忽然就被拉直了,一條一條就像薯條一樣,起鍋時撒一些胡椒、鹽,香、酥、脆,真是美味極了。


我吃了好幾年的鱔魚骨頭,一直到我到外地念書。偶然回到鄉下,喝到媽媽親手熬的湯,總是覺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滿了感動。媽媽把深情與愛熬進了那平凡的湯裡,使我們身強體健。在普遍營養不良的鄉下孩子中,我們總是氣色紅潤,精神飽滿。 


「也許是小時候吃不到鱔魚,長大之後,只要到館子吃飯,看到有賣鱔魚,總會點兩道來吃,一邊吃一邊懷念那一段艱苦的歲月。」我對北京的朋友說。


大家聽得入神,紛紛夾起鱔魚,細細咀嚼。當然,有故事加味,鱔魚也變得別有滋味了。


吃完火鍋,在飄著小雪的北京街頭漫步,想到我們的生命正是這些看似微賤的東西,累積出一些無價的意義,使我們感到豐盈。誰能告訴我鱔魚骨頭一斤多少錢?麵包皮一袋多少錢?市場裡撿來的青菜一斤多少錢?


只要有愛,就是無價的。


我想到,也是飄著細雪的寒夜,我在日本旅行,搭巴士從大阪到東京,在中途的休息站,有小攤在賣「炸鰻魚骨」。


原來,日本人愛吃鰻魚飯,剔出來的鰻魚骨棄之可惜,有人收集鰻魚骨油炸出售,竟成許多人愛吃的美食,甚至在日本有很多連鎖店。


我買了一包,坐上巴士,繼續去往東京的旅途。車子高速前進,我品嘗著這包五百元日幣的鰻魚骨,大為吃驚——與我的媽媽炸的鱔魚骨,滋味一模一樣,香、酥、脆。


巴士高速前進,公路邊的燈火如流,思及歲月也是如流,生命裡也有許多憂傷的寒夜。我強烈地想念媽媽,想念媽媽如何勤儉持家、照護我們長大,想念鱔魚骨的滋味。


媽媽早已離世,在異國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燉的鱔魚骨湯,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細細體會媽媽的深情。


想著想著,我的眼淚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相關焦點

  • 鱔魚骨裡的媽媽滋味
    已故臺灣作家林清玄有一篇寫食物的文字,講的就是鱔魚骨裡的媽媽滋味。清玄有17個兄弟姊妹,鄉下務農的父母要養活這麼一大家子人,想想都不容易!好在清玄的母親善於操持,才讓兄弟姊妹們維持了溫飽。比如鱔魚骨這樣大多數人都不屑一顧、棄如敝履的食材,經過清玄母親之手,便成為難忘的佳餚。
  • 吃鱔魚是江蘇內鬥的唯一解決辦法
    自然蘇南人做紅燒肉會多放些糖,蘇北人不放糖,偶爾擱兩顆幹辣椒,做出來滋味都不差,吃得嘴角流油。清淡能做,濃厚能做,甜的合適,辣的也合適,千百種做法,每一種都別具一格。食材的底子越厚,就越方便了廚子,如果廚子手藝再好一點,那可就算做出花了。愛折騰吃的江蘇人,在吃鱔魚這件事上,下了很多的功夫。
  • 鱔魚粉絲
    不像我,在東臺過早,除了稍有名氣的魚湯麵外,再就是包子饅頭油條,也有酒釀餅燒餅啥的,只是都沒啥特點,不合咱湖北佬的口味,吃過幾次就厭棄了,搞的我吃著東臺的魚湯麵,想著老家的鱔魚粉絲。 鱔魚粉絲是老家有名的小吃,相當於武漢的熱乾麵一樣。
  • 13款鱔魚菜品 當季熱銷
    滋味土鱔魚製作:1、將鮮活小鱔魚淖水後,用竹籤劃成絲;2、把香菇、冬筍、美味牛肝菌放盤中墊底;3、燒開秘制酸辣湯,放入鱔絲,蓋在盤中野菌上;用色拉油把鮮花椒、青紅椒顆粒炒香,倒在鱔絲上即成。提示:把握鱔魚淖水時火候。特點:鱔魚細嫩,酸辣味濃。
  • 小黃魚小鱔魚這麼做最簡單最好吃
    退伍後的劉永先到現在還時常想起那酸甜的滋味,如今經過不斷地改良和再創,劉叔叔終於復刻出了回憶中的味道~ 小黃魚酥脆,湯汁酸甜加以果脯,帶著果香想吃出回憶中的美味首先要挑選好食材仇大廚說每至盛夏,就回憶起兒時和小夥伴們一起抓鱔魚的時光~
  • 18款鱔魚菜品
    製作:1、把鱔魚宰殺治淨,去骨取淨肉並斬成段。製作方法: (1)鱔魚洗淨去骨切成6釐米長的段,鱔背表面打一字花刀(每段6刀),然後用毛巾蘸幹水分,用生者醬醃製15分鐘備用。 將宰殺治淨的去骨鱔魚250 克切成片,另把青二荊條辣椒250克剁碎成末。
  • 燉生敲,當鱔魚遇到五花肉,明敲暗燉出300年歷史的名菜
    敲打,慢燉,鱔魚遇到五花肉,微火慢燉出的百年滋味燉生敲。南京大     學吳白陶教授贊其:「若論香酥醇厚味,金陵獨擅燉生敲。」
  •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要慢慢地過
    這兩天無事,已經將借的一本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完了。之所以會借林清玄的書,是因為有人說我的文風跟林清玄的有點像。說實話,我之前根本就沒有讀過林清玄的書,很想知道林清玄的文字是怎麼樣的。如果叫我買書,我是捨不得花錢去買散文讀的。骨子裡對小說有一種偏愛之情,買書必得是小說才行。故而,雖聽說了林清玄好多年,總是沒有讀過他的書。直到近日辦了讀者證,才有機會認識他。
  • 【活色生香】鱔魚的三四十種曼妙的舞蹈
    特點:蒸好的鱔魚飄於湯麵,鱔魚柔軟可口,湯質清澈,蒜香撲鼻,營養豐富。26、串烤鱔魚製作方法:小鱔魚十條去頭,取出內臟,打上刀花,放入鹽、姜、料酒醃漬。將鱔魚用竹籤串起來備用,鍋中入油燒至七成熟,將鱔魚入鍋炸至表皮酥脆撈起。
  • 九指鱔魚煲、海虹煮絲瓜:純天然、超簡單的田園菜!
    因此趙大姐創出了一道招待朋友時必備硬菜:九指鱔魚煲!一聽這名字是不是有點方?寶寶不怕,九,寓意長長久久;指,意為鱔魚切段成手指長短。這道菜不僅名字好聽霸氣、味道鮮美,用料十分簡單,只需要鱔魚和五花肉,剩下的配菜,去劉阿姨的院子裡轉一圈兒就圈摘回來了!這就是飯小二最嚮往的田園生活呀!
  • 幾種鱔魚做法,總有一款喜歡的
    材料:原料:去骨鱔魚片300克,水發粉絲200克,泡子彈頭青椒塊50克,泡二荊條紅椒段30克,薑末、大蒜、蔥花各少許。調料:鹽、料酒、胡椒粉、白糖、香醋、十三香粉、雞精、味精、香油、泡椒油各適量。切配:活鱔魚宰殺,去內臟、骨,切4釐米長段,加料酒、薑片、蒜片各5克醃製備用。黃瓜切菱形塊待用(墊乾鍋底用),紅尖椒切菱形片待用。- 製作:1、鱔魚衝洗乾淨(以沒有汙血為好),入五成熱油鍋中滑油40秒,撈出待用。
  • 小暑黃鱔賽人參,霍爺說的這幾道鱔魚,真不一定都吃過
    第一次看到鱔魚就是這個時候。一個五大三粗的老爺們在鐵皮棚子後邊支起一塊木板,上邊釘著一隻大釘子。有人要買鱔魚,他拎起一條鱔魚,把頭按在釘子上,用一把小刀沿著鱔骨劃開,去骨,去頭,取肉。買的人挺多,看的人更多。一人買了幾條鱔魚,管劃鱔魚的要魚骨。劃鱔魚的順手把手裡的鱔魚骨全給他了。還問:「同志,這東西幹什麼用啊?」那人說:「回去熬湯。」劃鱔魚的和我們這些看熱鬧的全都笑了。
  • 悅讀 林清玄:吃飯皇帝大
    不僅在五分鐘裡做完菜,還希望不管做什麼都不要超過五分鐘,於是有了微波爐,儘管微波食品在做菜過程毫無樂趣,微波食品的滋味普通,我們也只好使用,為了節省另外的五分鐘。不只是吃飯的五分鐘,做其他事時,我們也要維持在每一秒鐘操控局面或被操控,於是有了傳真機、呼叫器、行動電話、電腦連線。為使目標立即呈現,我們做了許多遙控器,電視、音響、燈光、冷氣,到大部分電器都附有遙控器。
  • 從初夏到晚秋,鱔魚愛好者的福氣天
    他家用來做黃鱔飯的鱔魚體型不大,肉質較為細嫩,劃成鱔絲後與鱔血一起下鍋炒香後,再放到煲中與飯同焗。所以最後做成,一掀開蓋子,滿屋便「鱔香洶湧」。吃起來除了鱔魚肉香甜鮮美,飯粒油香飽滿之外,還有鍋底焦香四溢的鍋巴讓人一口一個嘎嘣脆,並且是越嚼越甘香。試想想看,如果是在說話都能哈出白氣的冬日,走進屋子便有這樣一鍋黃鱔飯等著你,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 【席上佳餚】12款鱔魚菜品,老闆顧客都喜歡!
    油浸鱔魚而這裡要給大家介紹的泡菜鱔魚手扯麵,正是在當年的「鱔魚爐橋面」製法基礎上改良而來。原料:現剮的去骨鱔魚段200克,制好的麵條坯300克 泡二荊條辣椒節50克 泡蘿蔔片80克 泡薑片30克 菜心、大蒜、蔥花、花椒、花椒粉、豆瓣醬、香水魚料、鹽、醪糟、味精、鮮湯、紅油、色拉油各適量。製法:1.把鱔魚段在沸水鍋裡汆至斷生,撈出待用。
  • 清燉鱔魚湯
    曾經看過這麼一個故事,分享給大家:       從前有一個叫周豫的讀書人,特別喜歡吃鱔魚,尤其喜歡清燉鱔魚湯……
  • 遇到一朵朵花---《林清玄文集》讀後感
    可我怎麼覺得《林清玄文集》中,這樣的句子很多呢。用細膩的心感知外物。林清玄有一次在市場上買了一桶百合花,賣家告訴他,他買了半山的百合。他就非常歡喜,回家寫了篇文章《買了半山的百合》。這是作家都特有的敏銳與詩意的情懷吧。
  • 「火雲邪神」林清玄辭世:人間有味是清歡
    驚聞先生去世,緬懷感傷之餘,腦海中竟浮現出那些年做過的一篇篇林清玄作品的閱讀理解,摘抄過的一段段林清玄經典美句。對於從小熱(被)衷(迫)參加各類閱讀興趣班、作文競賽,畢業後又走上過中學語文講臺的筆者而言,林清玄是我一生難以忘懷的活在閱讀理解中的男人。隨手打開一個語文學習網站,關於林清玄作品的閱讀練習就撲面而來。
  • 別了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林清玄先生走好
    林清玄,中國臺灣高雄人,是當地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他是獲得各類著名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是最高產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小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b也非常驚訝,小編在高中的時候遇到林清玄老師的文章,當時小編的內心在想,這位作家的散文寫的真美,每次閱讀都會讓人感覺到心靈的平靜與安逸,閱讀林清玄老師的文章是一種享受,當時在模擬題上看到了《松子茶》的文章,覺得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但細細閱讀,仔細閱讀,就會覺得非常有魅力。他的話很具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