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嘮叨的房產小軒;
不知道今天大家有沒有關注到最新的新聞呢,《完善房屋租賃市場,解決好大城市的住房問題》
黃奇帆:要建立房屋租賃長效機制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
國家明確,明年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特別指出要關注好租賃住房問題,重點將從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租賃性住房土地供應和降低租賃性住房稅費三個方面著手。
總的來看,我國目前房屋銷售租賃比例是失衡的。
歐美國家的商業性住房中,用於銷售和租賃的房屋大約各佔一半。而近10年,我國開發的90%以上是進行買賣的商品房、產權房,真正用於租賃的不到10%。
原重慶市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在《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一書中,指出我國房屋租賃市場還非常不成熟:第一,要完善政府公租房體系;第二,要培育商品房租賃市場
作為深圳工作過的小軒,深刻體會到無房者的租房壓力,在深圳福田下梅林從2015年,租個3房的租金價格是3500,到2017年的3房租金價格已經上漲到6500,截止到目前為止,當初租住的小區房子,租金已經要9000起了,想想有多麼的恐怖,5年的時間已經上漲了接近6千元,差不多每年上漲1500元;租金年漲幅40%;相當於普通打工者月收入的50%,再扣除吃喝和偶爾的其他消費,每個月都是「月光族」;
面對日益上漲的房租,而紋絲不動的工資,現在回想起來,真慶幸當初搬到了惠州,脫離了深圳這個苦海;
以租代購-租售同權:
租售同權,住建部稱將立法明確「租售同權」:租房與買房居民享同等待遇,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說,將通過立法,明確租賃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穩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早在2015年租售同權這個概念就已經被住建部提出來了,但是今年疫情,又打回了「原形」;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一張題為《這次疫情給了我們八個提示》的圖片在各大社交平臺流傳,第一個建議就是——能買房的時候,別猶豫,不要被那些名人不買房的理由欺騙了,特殊時期,房東不租給你,酒店進不去。
疫情面前,「租客」成了一個尷尬的身份,北京、杭州、西安、寧波、南京、蘇州等多個城市,相繼出現了以防範疫情為由,對無論是否來自疫區、身體是否健康的租客一律禁入、勸返的事件-經濟觀察網 記者 饒賢君
就在今年,疫情的時候,就會發現「租售同權」這個是不可能的,沒房的難道就想著,辛苦工作只是幫房東還房貸嗎?
經濟觀察網《這次疫情給了我們八個提示》,已經給到我們一個很大的提醒了,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哪裡來的「歲月靜好」;家也是國,國也是家,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感,離不開屬於我們的土地,離不開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家,離不開的就是我們的房子;
要真正建立完善的房屋租賃長效機制,任重且道遠;而我們的生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裡,買到屬於自己的「家」,比等待的好;
希望今後真正實驗到以租代購,那我們才有希望實驗「夢想」,「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