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的餐廳體驗隨筆。
所記載內容均為實際體驗,並非以此去給餐廳評級或下定論,只是表達用餐當時的感受及思考,好和壞的方面都會體現。批評也是基於愛,畢竟愛情亦非時刻完美。
關於天婦羅是什麼,你在網上可以找到很多資料,本文不會複述那些內容,試圖通過記載一位主廚在一餐中的做法,來看看目前日本最先端的天婦羅是何種形態。
店的名字是くすのき(kusunoki),過去是一家會員制天婦羅店,誕生於名古屋,一年前的6月,店主把店搬到東京,在高級餐廳最集中,上限最高的地方,開始新生涯。
這是一間非常體現主廚意志的餐廳,種種規矩都體現出店主尋求與客人對等的基礎上,以料理本身來一決勝負。
以「食之藝術家」自居的主廚,經營的絕不是一家萬人迷的店,本文也無意作為餐廳推薦,只是想記錄下他的所作所為,如果碰巧有人認為跟自己相合,或許可以一試。
PART I「明白鹽對味道的巨大作用,即會明白鹽對天婦羅的重要性」
從中央線四谷站出來,路過大名鼎鼎的壽司匠,右轉進くすのき通り,那扇最新沒有招牌的門,便是くすのき世界的入口。
「真的只是湊巧,找到這裡的房子以後,才發現街道的名字居然和店名一樣。」
與天婦羅くすのき的主廚楠忠師聊起此事,他笑稱名字相同只是巧合,考慮到他是一位對細節極為執著的料理人,說是專門選在此地,也不會覺得奇怪。當初店裡是會員制,後來在網絡上可以約到位置,他曾一度將預約開始的時間設置為凌晨,換言之,他認為客人需要特地在天亮前爬起來,才能展現出來店的的誠意。在價格設定為都內大部分天婦羅屋2-3倍以上後,再搭配如此不友好的預訂機制,看得出他努力在做的一件事:只讓對他的料理非常感興趣的人來店。
這種做法是有道理的,「天婦羅值那麼多錢嗎?」這也是我被身邊人問到最多的問題。食客抱著對天婦羅固有的偏見,卻因為素人點評網站tabelog的分數上升對店的興趣增加,也許這類客人本身就是店家想要迴避的。
店內共有6個座位,晚餐只做一輪(特定日期會有兩輪),所有客人同時開始,遲到嚴禁。今晚有2位客人來晚了,主廚依然給他們準備了前菜,然後撤了下去,這就表示他們「吃過了。」這不是那種食客優先的店,而是主廚以自己多年的經驗和想法,拿出渾身之技藝,全部展示給食客的劇場。當晚來的衣著華貴的男子看到自己的前菜被放在一邊,主廚卻沒有任何上菜意圖時,他在女伴面前似乎有些尷尬。我想起了bon.nu主廚來栖的那句話,「本店並不是那種適合約會的地方。」這樣廚師反客為主的店,現在並不是只有他一家。
「感謝各位今天來店,天氣漸漸變熱了,夏季蔬菜也慢慢變得好吃了。くすのき將以天婦羅和日本料理的技術,來和大家共度今晚的時光。」
看上去有些木衲的主廚費了好大勁說出似乎是準備了很久的開場白,今晚的序幕也隨之拉開了。
象拔蚌與平貝的醋味小缽,平淡無奇的前菜。隨後是櫻鱒和久繪的刺身,主廚將炙熱的炭夾出來,對魚表皮進行短時間加熱,「這樣的味道更加容易理解。」
肉厚的刺身被炭火加熱後旨味更足,搭配的醬為四萬十川和浜中湖兩地海苔製成,有點睛作用,非常纖細的食感。
隨後副廚端來一隻土鍋,裡面有久繪、平貝、車蝦、鰹節等海味耗時7小時低溫煮出的湯。
「請每人先喝一口,一口就好。」
客人們在主廚指示下,紛紛抿了一口,鮮味和克制的苦味組成的出汁非常純粹。
接下來楠忠師走到每位客人面前,依次在湯中加入一小撮鹽。
「請大家再嘗一下。」
湯的後味變得更為悠長,每個人都發出了輕聲驚嘆。
「如果大家能感覺到湯味道的變化,就會理解鹽對天婦羅的重要性。我家的天婦羅不提供醬汁和蘿蔔泥,因為會干擾到食物的本味,如果需要調味,只加鹽。」
某一家楠忠師修業的料亭,他的師傅曾經說過,日本料理以漬物開始,又以漬物結束,以鹽和蔬菜無法作出美味料理的人,恐怕缺少味覺上的天賦。
PART II「天婦羅不是炸的料理,是令食物進行脫水的蒸料理」
軟水的島國日本,和食從開始就是追求食物的本味,楠忠師的料理沒有脫離傳統,只是在細節上更加精益求精,以傳統中的進化,在天婦羅這一創新性較低的料理系統中開創新的王道。
今年47歲的楠忠師,並沒有特別顯赫的修業經歷,實際上他一直以為自己會開一家日本料理店。在數家料亭修業後,他在某家和食店擔當二番手,主要負責炸天婦羅。
每天頻繁與天婦羅打交道,激發了楠忠師對這一料理的強烈興趣,「做日本料理的時候,從進貨開始,如果出現錯誤,都還有補救的機會。但天婦羅不一樣,每一步都是決戰,出現錯誤就無法重頭開始。毫無疑問這是日本料理中最難的部分,我想創出與其他人都不一樣的天婦羅料理。」
看上去熱燙的車蝦放到面前,三河的天然物。
蝦肉的甜味和香味均突出,一方面是食材的威力,另一方面是楠忠師的做法。
他根據不同的食材來配置面衣,以蒸的方式讓食物進行脫水。
以蝦來說,要做出有細微氣泡的面衣,以200度高溫炸。在投入油鍋瞬間,蝦的水分順著氣泡流走,蝦本來有的旨味會隨著加熱變得突出。為了不讓香味也隨著水分流走,就需要以微小的氣泡來將其鎖住。
第二尾蝦以蝦鹽調味。接下來的兩貫蝦頭,也是第一貫直接吃,第二貫以蝦鹽調味。
當客人通過開場的湯,理解了鹽和天婦羅的關係後,就不會再提出「為什麼沒有醬汁和蘿蔔泥」這樣的問題了。
「我會以儘量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這也是楠忠師晚上說得最多的一段話,他對自己的料理非常驕傲,但他並不是一味以藝術家的身份在孤芳自賞,而是以易懂的方式拋出問題,在下一次的料理中向客人解答。
久繪以天婦羅形式返場,先直接吃,然後加鹽,味道極具衝擊力,鹽能夠起如此大的作用,令人刮目相看。
障泥烏賊,面衣入口時像雪一樣融化掉。
蘆筍的食感普通。
平貝,肉韌勁很強,旨味足。與剛才的久繪一樣,先以生食出現,然後再以天婦羅形式登場。
青柳,「作為天婦羅美味的時期只有現在這個月。」
山椒冰沙清口,整個套餐裡有三道清口菜,用來分割天婦羅套餐。
PART III「控制好多餘的油,面衣就不會燙」
玉米、象拔蚌、姬竹。
玉米是早上摘的,甜度超高。從摘下的一刻起,玉米粒的甜度就會下降,主廚會在到貨後進行處理,讓甜度重新回到粒上。
鳥貝,同樣只有很短的時期適合做天婦羅。「鳥貝的水分要保存多一些,大概70左右,這樣留下的旨味最好。」
牡蠣來自三重縣桑名,再搭配牡蠣醬汁。接近10年的大物,原湯化原食的理念非常出彩。
主廚總是把做好的食材直接放在手中加鹽,放到盤中的天婦羅絲毫沒有多餘的油,一餐已經過半,中間的NASA用紙依然白白淨淨。
「如果將多餘的油都去掉,天婦羅就不會燙,燙的只是裡面的食物,面衣的溫度是手可以承受的。」
在過去修業的時候,楠忠師對天婦羅產生濃厚興趣,他開始研究天婦羅這種料理的出發點是什麼。
「日本料理的核心是水,天婦羅則是用油。不是說要特地用油做出面衣來吃,而是水的溫度無法超過100度,油則可以達到200度,將食材投入到油中,瞬間進行脫水,濃厚的旨味就會被引出,然後被面衣封在裡面。
為了增加對天婦羅的了解,楠忠師去市場收購天婦羅古書,有些難以找到的舊書,在東京賣到10萬日元,他也統統買回家,他現在仍然在反覆讀1961年出版的《天婦羅奧義》。不斷提出問題,然後去解決,思考和實踐的結果,是他的料理擁有現在的完成度。
PART IV「面衣不是天婦羅的主角,食材才是」
以蓴菜和海髮菜醋物清口。
碗物是久繪潮汁,加青柚子和醋橘,魚鮮味突出,整體清淡。
主廚展示今天的鳥羽產鮑魚。
一鮑三吃:刺身、炒、天婦羅。
櫻鱒,生度極佳,非常具有衝擊力的味道。
櫻鱒可以美味到這個程度。
至今久繪、平貝和鮑、櫻鱒都分別出過生食和天婦羅。
一般來說,狀態好的食材,生食的鮮度最好,也最美味。但在くすのき,所有出過生食和天婦羅對比的食材,都是天婦羅的味道更佳。
如果不是這樣,大概楠忠師的理念便不成立了。
「我問過很多料理人,都認為天婦羅是炸的料理,面衣的食感非常重要。但我覺得這只是對面衣本身的尊重,天婦羅的主角是食材,不是面衣。面衣只是為了引出食材的旨味而存在的。」
既然天婦羅是蒸的料理,那麼面衣的味道和食感就不再被看作是那麼重要的一部分,這可能是楠忠師和傳統料理人的最大分別。
在履行自己的理念時,為了購入更好的能發揮料理技術的食材,他的單價也在不斷上漲。
楠忠師在名古屋開店時,晚餐最早只要3800日元,經過幾次調價至15000日元。每次提價他都很擔心,但是據他所說,他的食材成本一直佔套餐的極大部分,換言之,他幾乎沒有把自己的價值考慮到套餐裡。
就像有些人非常喜歡以自己對食材成本的理解來評判一餐的價值,「如果有哪裡的金槍魚和海膽,這一餐就值這麼多錢。」對於早期的楠忠師來說,提價只是為了獲取更好的食材。但當他搬到東京時,雖然價格依然上漲了,食材成本的比例卻降低了。他花了10年時間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有人理解他的料理並支持,性價比就不是障礙,他要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考慮到價格中,因為這是他通過努力所獲得的。
料理人本身也是創作者,只有理解他的創作也是價值的一部分的人,才會成為他的客人,對於這一觀點,我個人持強烈贊同(雖然付起餐費確實有些肉疼)。
賀茂茄子、太刀魚大葉卷、白蘆筍。
半顆番茄是最後一次清口,整個套餐也進入尾聲。
先上一小口土鍋煮飯,雖然是天婦羅店,具有日本料理店經驗的楠忠師,實際上把蒸、炸、生、烤、煮等日本料理的技法全部都用了出來。他的主力是天婦羅,但也可以說整個套餐是天婦羅為主題的割烹。
天蓋飯內容豐富,但絕對沒有主次不分,食材被分開炸,醬汁非常克制。
由於除去鹽之外極少有其他的調味,加上油阻斷得非常好,吃到這裡依然不覺得疲勞,而在很多天婦羅店吃飯時,量遠比這小的天蓋飯上來時,已經吃不下東西了。
曾經跟朋友做過一個比喻,有時候你同樣吃得很飽,一種是什麼都不想再吃的飽,一種是我很飽了,但是再來一根棒冰還是沒問題的。くすのき便是後一種,客人的食後感是經過計算的,在如此大量的天婦羅之後,每一位客人,包括兩位女性,都選擇了繼續吃天蓋飯,這正是主廚的高明之處,他不會讓客人形成味覺的疲勞,實際上諸如bon.nu、pellegrino等,也能達到這樣的食感。
天茶。
寫文章時很少會被自己饞到,但這天茶攻破了最後的心理防線。
不久前東麻布天本的主廚天本正通也發了一張くすのき的天蓋飯,並配上「好想吃……」的文字。這一點感同身受,和前面的食材比,這天蓋飯和天茶絕對稱不上有衝擊力,但它達成了一種極佳的平衡,讓你非常想要回味這種感覺。
芒果甜品之後是黑玄米茶,芋羊羹。
結帳之後,楠忠師走到每位客人面前,開始重複似乎是早就背好的一段話:「以天婦羅的技術,來料理出色的旬之食材,您還滿意嗎?很開心今晚有緣一起度過的這幾小時。」
幾天後,他又通過郵件把這段內容再發了一遍,楠主廚的天分,大概99%都給了料理。
這裡的料理本身無疑有著極高的完成度,我想到東京的另一家高價天婦羅takiya,實際上它也是弱化了面衣的存在感,以食材為主角,整體出色。不過,takiya無法像くすのき一樣,持續帶給你「這種食材做成天婦羅居然可以如此美味」的感覺。
くすのき的量的確很大,一開始也認為他是因為接客人數有限,所以要提升客單價來保證收入,但幾乎沒有哪個食材是濫竽充數上來的。
使用極上食材,以多年磨練的技術來分別引出食材濃厚的旨味,くすのき的做法看上去是簡單的,只是簡單的呈現背後,大概有著非常繁複的研究和無數次試錯。
回程路上,與鄰座的一位年輕社長交流著剛才一餐的感覺,順手換了名片。楠忠師的告別語還在耳邊回想。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在乎那些不是你支持者的人提出的意見。」
他聽到過很多批評,指責他的店價格過高,不近人情(晚了10分鐘也不給上錯過的菜),只做天婦羅過於單調,不讓自己帶酒(即使是在這一點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名古屋時代也是如此)。就像開始心驚膽戰地提價一樣,楠忠師慢慢學著不會在乎這些批評。
誰也不可能取悅所有人,與其想著怎麼取悅別人,倒不如多經歷、多閱讀、多思考,讓自己獲得提升。形成自己獨有的一套東西時,就不會再為別人的不認同焦慮,理解自己且值得尊重的人一定會出現。
料理如此,文章亦是如此。
3個半小時的くすのき劇場,是關於美味的體驗,又不僅關於美味。
文/周磊
專欄作者、撰稿人
以發現能夠實現理想生活狀態的日本為主題,展開酒店、餐廳、旅館等相關寫作。
更多文章請掃碼關注訂閱號查看
店名:くすのき
分類:天婦羅
地址:東京都新宿區四谷1-9-4
時間:18:30~ 一齊開始
定休:周日
預訂:需要
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