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對於多數的觀眾而言,在觀賞動畫的過程中通常都是會將關注點放在劇情內容之上。因此觀影結束過後,更多僅是局限於主觀的感受。然而作為創作者而言,僅是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寥寥言語無法在平臺上長久耕耘,因此需要汲取更多相關動畫的知識,對於動畫的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將原本觀影過程中賞析狀態由「被動地看」轉換為「主動地看」,拓展自己對於一部作品在不同層面上有著嶄新的理解。
本篇文章並非是想賣弄什麼知識(也沒那個本事),或是突顯出自己賞析方式高人一等云云。僅是想從一般的動漫領域創作者角度,來聊下平日我在「觀察」動畫時都會想什麼,從而幫助我去理解一部作品,隨後能夠理解融入筆觸之下描繪而出。
首先要知道,動畫具備著與一般電影不同的獨特性。既與美術有共性,同樣既和電影有著共同之處。其通常採用一秒二十四幀逐格拍攝方式製作而成。如果有學過Flash玩過動畫製作,那麼對此應該稍微能理解,通過若干個連續動作進行分解一幀幀繪畫而出。因此在劇情內容之前,畫面是我首先關注的一點,其能呈現最為直觀的感受,人物畫風好看不,動作寫不寫實,以及結合背景美術給人的「臨境感」又是如何,都會影響自己對於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
因為受限於製作經費的影響,一般日本動畫都是採用「有限動畫」的方式進行製作,即並非每秒都是原畫,中間會偷個懶畫個「中間畫」,就是過渡下的相同靜止幀畫面。因此相比美國動畫電影展現出的人物動作流暢感,日本動畫會給予觀眾一種割裂感,創作者一般僅會在關鍵的鏡頭上才會採用「一拍一」的方式製作,而往往在這些鏡頭都會有精彩的「作畫」表現,展現出與一般鏡頭畫面中不同的張力。所以當了解並具備一定的作畫知識和鏡頭運用之後,便能理解那些鏡頭畫面展現的特殊性,感嘆精彩作畫所帶來的魅力。
除畫面表現出的魅力之外,「演出」同樣是我較為關注的一點。簡而言之,「演出」便是將文本轉為動畫的過程。在製作動畫之前,創作者必須得構思一個完整的腳本,然後監督根據腳本以及自己的理解進行改編製作成動畫。要怎樣生動地通過畫面表現出文字所想表達的內容與情感,都是創作者需要考慮的。能夠通過人物微小的動作表現,以及背景的氛圍營造,表達出人物的情感以及往後劇情的延伸擴展。
在理解相關的動畫製作知識,融會貫通過後,再去觀賞動畫時便會有一樣的眼界。而不同風格類型題材的作品,同樣有著不同的賞析方式,並非是以刻板的形式去觀看動畫。例如像是一般看的萌系日常動畫,多數的關注點都在人物塑造之上,很少觀眾會記得劇情。這種風格的作品一般都是以「被動」的方式去觀賞,只需放鬆身心去享受人物塑造展現出的魅力即可,畢竟「萌即正義」。
寫到最後,發現自己無法更為全面地去表達所想的內容,畢竟觀賞的方式因人而異,每人都會有著不同層面上的關注點,各有各自的獨特之處。只不過筆者認為,如果能更了解動畫製作的相關知識,更好了解相關的製作流程等,便能夠拓展豐富新的知識層面。便能夠對動畫有著更深入的理解,了解此前尚未發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