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般創作者,簡單聊下我在「觀察」動畫時會想什麼

2021-01-18 豹一愛動漫

相信對於多數的觀眾而言,在觀賞動畫的過程中通常都是會將關注點放在劇情內容之上。因此觀影結束過後,更多僅是局限於主觀的感受。然而作為創作者而言,僅是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寥寥言語無法在平臺上長久耕耘,因此需要汲取更多相關動畫的知識,對於動畫的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將原本觀影過程中賞析狀態由「被動地看」轉換為「主動地看」,拓展自己對於一部作品在不同層面上有著嶄新的理解。

本篇文章並非是想賣弄什麼知識(也沒那個本事),或是突顯出自己賞析方式高人一等云云。僅是想從一般的動漫領域創作者角度,來聊下平日我在「觀察」動畫時都會想什麼,從而幫助我去理解一部作品,隨後能夠理解融入筆觸之下描繪而出。

首先要知道,動畫具備著與一般電影不同的獨特性。既與美術有共性,同樣既和電影有著共同之處。其通常採用一秒二十四幀逐格拍攝方式製作而成。如果有學過Flash玩過動畫製作,那麼對此應該稍微能理解,通過若干個連續動作進行分解一幀幀繪畫而出。因此在劇情內容之前,畫面是我首先關注的一點,其能呈現最為直觀的感受,人物畫風好看不,動作寫不寫實,以及結合背景美術給人的「臨境感」又是如何,都會影響自己對於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

因為受限於製作經費的影響,一般日本動畫都是採用「有限動畫」的方式進行製作,即並非每秒都是原畫,中間會偷個懶畫個「中間畫」,就是過渡下的相同靜止幀畫面。因此相比美國動畫電影展現出的人物動作流暢感,日本動畫會給予觀眾一種割裂感,創作者一般僅會在關鍵的鏡頭上才會採用「一拍一」的方式製作,而往往在這些鏡頭都會有精彩的「作畫」表現,展現出與一般鏡頭畫面中不同的張力。所以當了解並具備一定的作畫知識和鏡頭運用之後,便能理解那些鏡頭畫面展現的特殊性,感嘆精彩作畫所帶來的魅力。

除畫面表現出的魅力之外,「演出」同樣是我較為關注的一點。簡而言之,「演出」便是將文本轉為動畫的過程。在製作動畫之前,創作者必須得構思一個完整的腳本,然後監督根據腳本以及自己的理解進行改編製作成動畫。要怎樣生動地通過畫面表現出文字所想表達的內容與情感,都是創作者需要考慮的。能夠通過人物微小的動作表現,以及背景的氛圍營造,表達出人物的情感以及往後劇情的延伸擴展。

在理解相關的動畫製作知識,融會貫通過後,再去觀賞動畫時便會有一樣的眼界。而不同風格類型題材的作品,同樣有著不同的賞析方式,並非是以刻板的形式去觀看動畫。例如像是一般看的萌系日常動畫,多數的關注點都在人物塑造之上,很少觀眾會記得劇情。這種風格的作品一般都是以「被動」的方式去觀賞,只需放鬆身心去享受人物塑造展現出的魅力即可,畢竟「萌即正義」。

寫到最後,發現自己無法更為全面地去表達所想的內容,畢竟觀賞的方式因人而異,每人都會有著不同層面上的關注點,各有各自的獨特之處。只不過筆者認為,如果能更了解動畫製作的相關知識,更好了解相關的製作流程等,便能夠拓展豐富新的知識層面。便能夠對動畫有著更深入的理解,了解此前尚未發現的魅力。

相關焦點

  • 徐崢:作為創作者 我的初衷是讓觀眾受惠
    徐崢覺得,長篇電影、兩個小時的時間重點講述一個人物,承載的內容會更複雜和沉重,但新聞裡的這些普通人,能夠清晰看到核心的點,「很多人想挖掘英雄人物是怎麼想的,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善良本身就是很簡單的,所以我也想用相對簡單的方式呈現。」
  • 高曉松:我天天研究數據,但作為內容創作者,數據是雞肋
    自從阿里音樂併入阿里大文娛板塊之後,作為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高曉松天天看數據,還開發了一堆數據工具,抓取阿里所有平臺以及阿里之外平臺的數據,計算粉絲畫像。然而,作為內容創業者,在高曉松眼中,即使看了數據也無用,內容創作者是有自己風格的。「一個創作者能夠通過數據改造自己的創作,那這個人就是AI,是人工智慧。
  • 作為一名動畫導演應具備什麼素質?| 動畫人說
    問題:我是一名初入職場的新人,目前在動畫公司負責繪畫故事板,未來的目標是想成為一名動畫導演,想知道作為一名動畫導演應該具備什麼素質?我也開始有計劃的準備著! 以上就是我個人在動畫導演之路上的一些心得體會,動畫不是個人的行為,它是一項團隊運動,將團隊裡所有人保持在統一的動畫風格和動畫質量下,是一名動畫導演的職責。好的心態、決心、身體力行、開放的態度決定了你能在動畫之路上能走多遠。大家加油!
  • 恐嚇郵件,投毒,縱火,是什麼殺死了創作者?
    甚至就在7月20號,有新聞報導知名演員任達華在參加活動時,被一個衝上臺的男子刺中腹部。而這些屢遭危險的創作者,究竟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呢?比如京阿尼,關注二次元的朋友對「京都動畫」一定不陌生,被粉絲親切地稱為「京阿尼」的這家動畫製作公司。
  • 金星勸動畫創作者手下留情,不要誤導孩子,特別反感喜羊羊熊出沒
    金星:我特別反感幾個動畫人物,一頭羊,一頭狼,一個光頭,兩隻熊。金星一向以毒舌著稱,在《金星秀》上直言不諱不怕得罪人,人們誇讚她有真知有拙見,敢講敢評論敢作為,節目裡她懟天懟地懟明星。她用自己犀利的言論撕破事物的偽裝,把醜惡和不堪暴露在公眾視野下,為此她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丨如何應對「尬聊」?
    陳柏霖覺得」他們講來講去的,我不太懂,還是先觀察一下」,而江疏影則失望於」這頓晚飯好像什麼都沒有聊出來就結束了」。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這樣。我們會和關係一般的朋友說最近在做的項目讓自己感覺還蠻有收穫,跟最好的朋友才會吐槽自己做這個項目做的心情有多喪。
  • 動畫師工作中都用什麼軟體? | 動畫人說
    製作廣告或者欄目包裝動畫時,我一般會在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中設計好靜態概念圖,之後再倒入到After Effects中調動畫。我喜歡用Photoshop畫概念圖以及處理寫實風格的照片,它的自定義筆刷和照片處理工具能夠給我很多自由度。
  • 日本導演想田和弘:我的觀察電影「十誡」
    用攝影機拍下當時發生的事,不瞄準設定好的目標;問:你的作品所表達的主題並不很好把握。比如《完全選舉手冊》跟拍了一位個性獨特的候選人,但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它的主題在講什麼。想田:我不為作品設定主題。大家接受的學校教育都會讓你讀完一篇文章、看完一部電影總結出作品的中心思想,我認為這並不好。
  • 這動畫什麼情況啊?明明超爛的,但我就是想看下一集……
    作為一部輕改,這部動畫非常標準地把輕改的毛病都攬上了,一個不落。「趕劇情」,「人物迷」,「主角個性迷」,甚至改編的畫面呈現方式也迷。什麼都!不需要做!外交?讓女主角去做就行啦!打仗?讓女主角去想辦法就行啦!治理領地?讓女主角想辦法就行啦!……哦不,才沒有隻讓女主角一個人做啊!我也有做事的啊!比如偶爾撩一下女主角讓她更愛我就更忠誠於我幫我做更多事之類的!
  • 來看看評論動畫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伴隨每季動畫的播放,「作畫崩壞」、「經費燃燒」、「幀數超高」等說法總是會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在大家眼前。雖然對於這些說法大家早就習以為常,但據我觀察錯用率卻非常高,而這些錯用也會直接影響到更多小夥伴的姿勢水平。不僅是錯用,更神奇的是有些說法本身就是錯的,比如「幀數超高」。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被曲解或誤用的民間動畫用語。
  • 跨平臺視頻創作者,能否複製「成功」?
    但張喜喜的內心是拒絕的,她不善與人溝通,且與美容院的顧客之間有著不小的年齡差,完全聊不到一塊。在工作之餘刷視頻,便成了張喜喜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每次刷到吃播時,我都會有極強的代入感。我經常想,其實我也可以(做吃播)。」張喜喜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因為想拍美食視頻,她買了人生中第一臺單眼相機。
  • 類型電影是創作者與觀眾的契約
    長期以來,電影節一般都把焦點放在個人風格鮮明的作品及作者導演身上,又或者是關於市場化、產業化方面的觀察,像這樣從切入商業類型片角度切入的討論,可謂難能可貴。 商業到什麼地步呢?《大眾電影》舉報了裡面有18處兇殘鏡頭,審核也沒通過。當時我都傻了。這不是商業片嗎?該有的要素我都拍了。多長時間必須要有一個高潮,情節怎麼安排,這些點我都做到了呀。那時候,商業片還是被爭論的對象,等我們拍完,已經又不提倡了。當時,每年都有一個電影工作會,我們的片子是作為反面教材來放的。但是,那部片子確實出了很好的拷貝成績,所以北影廠可以發工資了。
  • 播客 |【失蹤日記Corner第4期】《未來的未來》細田守:「守舊」的父輩創作者(下)
    我們聊作品、聊創作者、聊現象、聊真實故事,聊我們流動的此處、現在。《未來的未來》最近於大陸公映,是細田守作品第一次登上大陸的銀幕。我們從《未來的未來》中提取三個重點:空間設計與鏡頭調度、細田守的家族觀念、兒童電影(本期主要關於後兩點),通過這三點把細田守的創作生涯討論遍。細田守是一個一直創新的創作者,但同時也是守舊的創作者,為什麼說細田守是守舊的創作者?
  • 實驗動畫「實驗」什麼?
    我本身並非是動畫專業出身,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都是版畫專業,所以其實對於我來說,我更多的是從我個人實踐的角度去跟大家聊一下實驗動畫。不管是使用木炭材料的肯德裡奇,還是史雲梅耶的超現實主義動畫,都可以追溯到今天想分享的主題——實驗動畫「實驗」什麼?
  • 創作者,成為內容品牌
    內容創業成為時髦的詞彙,年輕人的夢想,紛紛從科學家,改成了「我想成為一名網紅」。從搞笑排行榜到原創段子手,從公眾號到抖音網紅,再到淘寶直播李佳琦,像浪潮,總有更紅更新湧向你我。以前我們常常看到,幾個月運營成多少萬粉絲的大號,一篇文章漲粉多少萬,這似乎都是些很值得炫耀的數字,但當下即便是粉絲很多的內容創作者,也不一定過的很好。
  • 掌遊啥都聊:說是要出新動畫,其實是想賣新模型
    歡迎各位來到這期的掌遊啥都聊。 Round 1 神龍鬥士出新動畫 還記得那部曾被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的《超·魔神英雄傳(神龍鬥士)》嗎?龍神號、登龍劍、小救星小杜……這些要素到現在我都還記憶猶新。
  • 他贏了,然而動畫創作者輸了
    也難怪他在接受採訪時會激動地說,贏下奧斯卡獎,比贏得NBA總冠軍還讓他開心。但科比的這次獲獎真的實至名歸嗎?人們對此眾說紛紜。他的反對者,會拿他的運動員身份和性醜聞前科做文章,而他的支持者,則會拿他的種族身份與籃球情懷說事兒。但這些話題,或許都不是問題的重點。真正的重點是,從藝術角度上,《親愛的籃球》究竟是不是五部提名作品中最好的那部?
  • 在觀眾的想像中產生的真實感:安藤雅司談劇場動畫的作畫(下)
    鬼海不是在迎合獵奇的興趣來拍攝他們,而是在照片中注入了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興趣,作為觀察對象的有趣之處,拍出的照片非常生動。安藤認為,如果沒有和今先生一起工作過,自己是很難得到這樣的視角的。安藤說,和今先生不同,宮崎先生是會沉浸到作品中的類型。所以在參與宮崎先生的作品時,尤其對於主要角色,就會沒有拉開距離觀察角色的那種客觀性。
  • 《董小姐》意外走紅 創作者:歌曲很一般
    左立成名了冬野發愁了     25歲的左立本來是一名酒吧歌手,這是個在很多人看來不甚靠譜的工作,因此在接受採訪時,他說決定參加「快男」比賽就是為了向女友的父母證明自己。在比賽中選擇《董小姐》也是為了女友:「這首歌在滄桑裡又有點無奈,有一種遇上美好的東西卻不能延續的遺憾。」現在左立已經成了名人,這讓只想安安靜靜唱歌度日的他有些不知所措。
  • 與布迷的創作者一起聊動畫:無錫波士頓國際學校演講
    賴嘉晟先生走進校園,超級小熊布迷的大型人偶驚喜現身,給足了孩子們驚喜,讓孩子們在課業之餘與可愛的動畫主角布迷見面。除了是《超級小熊布迷》、《紅眼鏡豬豬》動畫系列片的導演,賴嘉晟先生是擁有豐富獲獎經驗的作家,還是創辦了中國知名動漫公司:江蘇省上遊動漫有限公司的知名企業家,他為來自波士頓國際學校的3-11歲和12-18歲的孩子精心分別準備了兩場演講,確保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能充分享受這場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