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不同部位的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跑步能幫助我們鍛鍊到哪些肌肉?不同部位的肌肉出現病痛,又都是什麼原因?

文/孫喜 圖/網絡

跑步能給我們的身形帶來變化。堅持跑步一段時間後,你能很明顯地看到自己身材變瘦變壯實了,線條也變得更加明顯了。

但是從微觀的角度講,你是否會好奇跑步對你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或者我們把視角再縮小一些,我們每一次跑步的過程中,身體的肌肉在如何得到鍛鍊?不同部位肌群在跑步時的「運作」方式是一樣的嗎?

我們可以一同來看看「人體」這臺精密機器在跑步時,各個「零件」部位是怎麼運作的。

下半身/腿部

毫無疑問,跑步時,我們的下半身得到的鍛鍊是最多的。

股四頭肌

股四頭肌位於你大腿的前側,顧名思義,股四頭肌由4塊肌肉組成,分別是股直肌,股中間肌,股外側肌和股內側肌。

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也最必不可缺的肌群之一,強健的股四頭肌能夠讓我們的雙腿更有爆發力。同時因為它連接著髕骨(膝蓋骨),將其穩定固定,股四頭肌的狀況往往會連帶影響到我們的膝蓋。

如果我們因為在運動中受傷導致髕骨偏移,我們在恢復過程中還不得不對股四頭肌進行修復。反過來講,我們如果在跑步過程中出現了膝蓋疼的情況,也可以通過鍛鍊股四頭肌的方式進行緩解。

嘗試單腿站立,把另一條腿向後扳並嘗試去觸碰臀部,這個動作能很好地鍛鍊到股四頭肌。

膕繩肌

膕繩肌是我們大腿後側的肌群,在跑步過程中,我們的膝蓋做著重複的伸展動作時,膕繩肌做著與股四頭肌相反的動作來放緩膝蓋的伸張,對其進行保護。 一般情況下,膕繩肌出現傷病往往是因為做了太多停止或是啟動的動作。

如果你做了大量的法特萊克跑或是間歇跑,那麼你有很大機率會出現膕繩肌的傷病,針對膕繩肌的鍛鍊,我們平常可以在健身房做一些屈腿硬拉的動作,或者做一些俯身摸腳趾的動作來拉伸這一塊肌肉。

臀大肌

在整個下半身動力鏈中,臀大肌扮演著類似於「引擎」的角色,它幫助我們整個下半身在跑步過程中保持著穩定,同時它也連帶影響著其他諸多部位的肌群。 如果你臀大肌不夠強健,可能會引發跟腱炎、外脛夾(脛骨疼痛)、跑步膝、髂脛束症候群等多種傷病。

跑步時,臀大肌的運動並不像小腿後肌、膕繩肌、股四頭肌一樣頻繁,所以要鍛鍊臀大肌,我們還需要在跑步之外做針對性地強化。弓箭步拉伸和深蹲是我們日常就能做的兩個鍛鍊臀大肌的動作。

髖屈肌

髖屈肌將你的股骨與下背部、髖部以及腹股溝相連。這塊肌肉在跑步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如果它們足夠強壯,你就能在跑步過程中邁出更大的步幅,雙腿更有力地推動身體往前——它是我們跑步中能起速的關鍵肌群。

一旦髖屈肌出現問題,最明顯的狀態是你髖的前部會出現疼痛,尤其是在你抬起膝蓋的時候。立定弓箭步是一個能夠幫助你強化髖屈肌,緩解髖前部疼痛的動作。

小腿後肌

這塊肌肉自然是位於你的小腿肚,它們幫助你完成衝刺,幫你控制急起急停的動作。往往我們在超負荷運動時,會選擇拉伸一下小腿後肌,因為一旦我們在跑步過程中慢下來了,往往都是因為小腿後肌出現了「疲態」。這部分肌肉幫助完成提起腳跟,前掌蹬地,以及把血液泵向心臟等工作。

拉伸小腿後肌最常見的動作是踮腳,讓腳後跟儘可能地遠離地面。

脛部:脛前肌和腓骨肌

脛骨連接著膝蓋和腳踝,如果我們出現了脛骨疼痛的情況,那麼一般就是我們運動過度的信號,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跑休一天,然後通過拉伸的方式來減輕疼痛。

你可這麼做:在床上(或是沙發上或是找個軟墊)採用跪姿,屁股坐到腳上,然後身子儘可能地後仰,儘可能嘗試多堅持一段時間。

核心肌群

為了保證你的身體在跑步過程中是保持直立的,我們會動用核心肌群的力量。 核心力量強大也會幫助我們身體在跑步中保持平衡

跑姿穩定往往等同於跑得更輕鬆,能量消耗較少,同時也跑得更快。

平板支撐一定是我們平常聽得最多的鍛鍊核心的方式,能夠每天堅持做一會平板支撐,你早晚會擁有固若磐石的穩定核心力量,相應的,你在運動過程中出現下腹部的疼痛或拉傷的情況也會大大減少。

當然,能練出漂亮的腹肌也會給你的身材大大加分。

上半身

在跑步時,我們上身得到的鍛鍊遠沒有下半身來得多,尤其是在平坦的路面上,跑坡道的時候我們可能還會稍微加大一點擺臂的幅度來增加動能。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上半身的肌群與跑步全然無關。相反的,如果你上半身的肌肉——肩膀肌肉、手臂肌肉、背肌、胸肌——足夠強壯,那麼你能在一次長跑中保持更久的動作穩定。

很多跑者在跑步過程中也會出現類似肩膀疼、脖頸疼、背部酸脹等等情況,而這些往往都是上半身的肌群還不足以支撐你跑得太長太久,導致過程中跑姿變形,隨後累積成病痛。這也是我們一直提倡的,為了跑得更好更快,可以多做一些力量訓練的原因。

跑步時我們身體所要動用到(能夠鍛鍊到)的肌肉部位就是以上這些了,相信有了一個更微觀視角之後,你也能將自己在跑步過程中出現的病痛來做更準確的對號入座。

在進行了針對性的拉伸和力量訓練之後,你能夠補足自己身體力量的短板,以達到跑得更快更健康的目的。

相關焦點

  • 跑步能鍛鍊身體哪些部位?
    其實跑步是成本最低的身體鍛鍊方式,每天只需要抽出一點時間,就可以讓全身得到鍛鍊,那麼跑步能鍛鍊身體哪些部位呢?一 心肺功能增強跑步時,首先感覺到的就是呼吸加快,心率提升。這是因為跑步時候的新陳代謝要比平時快很多,長時間不鍛鍊的人最開始會有胸悶甚至疼痛感,也是因為不經常跑步的原因。
  • 跑步需謹慎!跑步會引起哪些部位疼痛?為什麼
    跑步和馬拉松時容易肌肉痛的部位主要是哪個部位呢?今天小胖介紹一下跑步者容易肌肉痛的部位和理由?疼痛也不是跑步後馬上產生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產生的,肌肉痛也被稱為「晚發性肌肉痛」。肌肉發達的話,多少會有一些損傷。
  • 跑步時,都有哪些肌肉在運動?
    它們之間又是如何分工協調的? 大腿後側:跑步時容易拉傷的肌肉——膕繩肌。 在跑步過程中,我們的膝蓋做著重複的伸展動作時,膕繩肌做著與股四頭肌相反的動作來放緩膝蓋的伸張,對其進行保護。
  • 跑步後如何拉伸?3個動作輕鬆幫你解決,讓肌肉得到很好放鬆
    一、拉伸運動對跑步的好處 首先跑步後的拉伸,可以幫助訓練者放鬆充血的肌肉和韌帶組織,讓肌肉在靜態拉伸中, 2、注意拉伸時的力度 這個問題主要出在被動拉伸上,當我們力度過大的時候,表情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這時我們訓練者就要降低力度,然後再繼續進行拉伸了。
  • 跑步不需要肌肉?
    沒錯,在跑步過程中,股四頭肌發力是較少,但是不要忘了,跑步損傷最多的是哪個部位?膝關節!膝關節損傷,除了不正確的跑姿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穩定膝關節的肌肉力量不足,而穩定膝關節最重要的肌肉就是股四頭肌!
  • 跑步會大量掉肌肉?那如何科學跑步?
    跑步掉肌肉的狀況分情況而異,一定的跑步狀態下有可能會掉肌肉。科學跑步需要注意很多點,大致分跑步前熱身,跑步時跑步姿勢、配速,跑步後拉伸放鬆,跑步服飾的選擇等方面。來看看肌肉,肌肉由肌纖維組成,而肌纖維分為1型和2型,1型為慢肌纖維,2型為快肌纖維。有氧運動主要動用慢肌纖維,慢肌纖維毛細血管豐富,線粒體密度大,氧化能力強。如果長時間跑步而忽略了力量訓練,那麼身體會運動適應,增大慢肌纖維,提升身體的有氧能力。
  • 健身計劃詳解:肌肉鍛鍊時,各肌肉部位怎樣分配訓練計劃?(下)
    而且,根據不同的身體部位,來安排訓練計劃,很有必要。那麼,計劃該如何安排呢?健身計劃詳解:肌肉鍛鍊時,各肌肉部位怎樣分配訓練計劃?(上)。在本章,我們繼續來聊一聊「肌肉組合」——即肌肉鍛鍊時,各個部位怎樣分配訓練計劃?為什麼要「肌肉組合」?什麼是「肌肉組合」?很多人發現,在訓練中將彼此靠近的肌肉群一起練,會很有幫助。
  • 跑步後,如何緩解肌肉酸痛和身體疲勞?
    跑後的恢復和訓練一樣,都是跑步鍛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打算將跑步長久堅持下去的跑者,都需要學會科學高效的跑後恢復方法,會讓你更快地從疲勞、酸痛中恢復過來,真正做到滿血復活,在進行訓練時,耐力更持久,力量更充沛,體能儲備更足量。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跑步後,如何才能減緩疲勞和肌肉酸痛的問題。
  • 跑步只靠腿?早晚會出問題,這些肌肉你都不用嗎?
    隨著現在越來越多的跑步比賽進行中,人們對於跑步的熱情也是越發的高漲,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滿足跑步只是一個茶餘飯後的鍛鍊方式,而是希望能跑的越來越快,成績越來越好。那麼如何才能跑得更好呢?核心肌肉力量核心肌肉是承上啟下的橋梁,在跑步中軀幹越穩定,身體力量的傳遞就會更加高效,如果核心的鐵鏈斷裂了,那麼再強壯的肌肉也不能很好地將力進行傳導。
  • 跑步時,跑跑停停和勻速跑步有什麼不同?哪種跑步更好?別跑錯了
    在跑步的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跑步時走走停停,也有很多人在跑步時進行勻速跑步,這兩種跑步方式到底有什麼不同?接下來告訴你真相,希望你別跑錯。事實上很多參與長跑運動員也會在平時鍛鍊中進行這種間歇性跑步,促使身體按照不同的強度進行運動,這種階段性的衝擊,會很快讓身體得到恢復,隨後又進行跑步衝擊,再次進行休息,通過這種反覆的跑步,間歇性跑步可以刺激心肺,提高了心肺活力,相應的,可以讓身體脂肪、能量消耗更快。
  • 如何跑步減肥不粗腿
    核心提示:想要跑步減肥又不導致腿粗,那麼首先要做到控制飲食,不能吃含有熱量高的食物,同時也不能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因為蛋白質可以促進肌肉形成,如果在運動之後腿部肌肉發達了,那麼也就會變得比原來更粗,這種粗比贅肉形成的腿粗更難減肥。
  • 跑步會不會掉肌肉
    事實上,肌肉變成什麼樣子是由訓練方法所決定的,訓練方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肌肉形態。 如果讓健美運動員去跑步,跑起來往往很吃力。原因就在於健美運動員的肌肉類型表現為快肌纖維比較發達,快肌纖維雖然收縮速度快,但容易疲勞,另一方面,過大過重的肌肉也會增加跑步時身體的負擔。 有人認為跑步會消耗蛋白質,而構成肌肉的主要物質就是蛋白質,所以跑步會掉肌肉。
  • 跑步的時候,如何掌握身體姿勢和動作要領?
    下面我們按動作的細節來分述一下,身體每個不同部位,在跑步過程中應該怎麼做。有些人喜歡歪著頭跑,這樣既容易造成一側肌肉緊張,也不甚美觀。也有人頭部不自然地前探,使頸、胸部肌肉相當緊張,看上去非常吃力。有些比較胖的人,肚子凸出來了,他們在跑步時就常常頭部後仰,以保持自然的平衡,這要特別留心矯正。
  • 長期力量訓練的人與長期跑步的人,他們的肌肉會有不同嗎?
    力量訓練與跑步訓練是兩種不同的健身方式,那麼兩種不同的健身方式最終練出來的肌肉有不同之處嗎? 而在這些人的感官中,像那種傻乎乎的擼鐵訓練方式,本身就沒有任何的技巧性,反而會認為像跑步訓練出來的身材才能好一些,那麼長期跑步的人與長期力量訓練的人,肌肉會有哪些不同?
  • 健身教練:跑步會掉肌肉?你可拉倒吧!
    今天我們就就來探討跑步是否會掉肌肉這個問題。本文的主要內容:一、訓練方式不同收穫的肌肉不同二、跑步會掉肌肉嗎?三、為什麼跑步不增長肌肉?訓練方式不同收穫的肌肉不同目前國內健身教練大多是某健身學院培訓一兩個月出來的,其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這導致他們將許多錯誤的健身觀念灌輸給不懂健身的會員,他們會告訴你跑步會掉肌肉,跑的時間越長肌肉燃燒的越多。
  • 不做熱身和拉伸,是如何毀掉你的跑步的?
    跑步岔氣,大部分和跑前熱身不充分有關;5. 精神萎靡不振,越跑越慢,越跑越累,產生厭跑情緒。跑前熱身如何做?拉伸就是通過特定動作,來改善肌肉過於僵硬和緊縮的狀態,鍛鍊肌肉和肌腱的伸展能力,增加肌肉彈性和關節靈活性,便於運動時儲備更多的彈性勢能。上個月,悅跑圈發布了疫情期間跑者數據趨勢報告,其中指出,有高達79%的跑者只做跑前熱身,不做跑後拉伸!
  • 跑步之後的肌肉酸痛,10個方法可快速緩解
    激活訓練在跑步過程中,有些肌肉組織使用的較多,有些則用的較少。為了跑步時更有效率,並且運用正確的肌肉組織,跑者需要在熱身階段進行激活訓練,讓正確的神經通路燃燒起來,讓真正需要使用的肌肉組織激活。比如,臀肌在跑步時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它沒有被激活的話,跑步所產生的壓力就會轉移到別的肌肉,導致其他肌肉的酸痛。動態恢復跑步後完全休息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動態恢復能夠確保神經系統處在清醒狀態,加速體內循環,儘快排出乳酸鹽,緩解肌肉酸痛。
  • 如何安排肌肉部位鍛鍊的先後順序?
    平常健身到底該從哪個部位開始練?你覺得順序應該是怎樣的?誤區只練想練的部位?▼甚至很多人到了健身房就是做臥推+二頭彎舉+練腹肌就收工回家了,只練身體前側肌群的情形下,肌力與肌肉量會發展不平均而造成:1.
  • 跑步時,腳尖先落點,還是腳跟先落地的好?最佳跑步時間是何時?
    腳尖落地,一般是適用於一些短跑衝刺,這樣的落地方式對小腿肌肉、腳踝、足弓部位的靈活性要求比較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衝了膝蓋的壓力,但卻把身體的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到足踝的部位。因此,雖然跑步時,腳尖著地和腳跟著地有一定的區別,但是如果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只要順其自然,適合自己的就好,也不要刻意地去改變自己已有的運動習慣,但如果是一些競賽式的跑步的話,就要做一些專業的培訓,以免身體損傷。
  • 跑步爬山後肌肉酸脹,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就是當你好久沒有運動,突然有一天去跑步又或者去爬山,當時可能只是覺得累,可是第二天當你起床的時候,發現大腿和小腿特別酸脹,走路都很費勁,猶如針扎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乳酸堆積,那麼我們該如何快速的排出這些乳酸,讓大腿恢復正常,讓小黑來告訴打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