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巧妙對下聯,成為經典佳對

2020-12-20 騰訊網

在中國古代,留下了許許多多璀璨的文化遺產,對於一部分的文學知識至今還被人們所學習與探索。其中對聯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大分支,極大程度的代表了一個時期的文學發展。

眾所周知,對聯既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的普遍性和趣味性使其成為傳統文化中雅俗共賞的存在,現代人們過年貼的春聯就是對聯的一種。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對聯的熱愛是非同尋常的。現代人們熱愛對聯,那麼古人肯定也不例外,無論是詩人詞人,還是達官顯貴都偏愛對聯文化。

對聯在我國中國古代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與詩詞在文學上的都受文人墨客的青睞。當然,對聯不僅僅有著文學的價值,更有著藝術方面的價值。無論是從趣味性還是普遍性的角度,對聯都更能讓大眾所接受。

而古人們寫對聯都是從小開始學習,因為對聯中包含著生活的縮影,所以它不僅僅是文學的知識更是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的表達。大到詩人詞人,小到普通百姓都可能說出精妙絕倫的對聯。在四大名著的紅樓夢中,對聯更是無處不在。史湘雲所說的寒塘渡鶴影,林黛玉所說的冷月葬詩魂,都是將生活中的意象運用在對聯當中,而這些普普通通的意象,正是構成了對聯的絕妙之筆。

大家肯定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關於古代對聯的故事,無論是經典的和尚與尼姑,還是詩人與農民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今天這個和珅與紀曉嵐的故事同樣充滿趣味性。

或許很多看過影視劇或者對歷史了解比較多的人都知道,紀曉嵐是古代著名的忠臣,而和珅是古代著名的貪官。但是他們兩個在清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一次,乾隆皇帝帶著他們吃飯,有一道菜就是五花肉。和珅最喜歡討皇帝歡心,於是興高採烈地站起來,說要出一句對聯,乾隆很是歡喜,讓他大聲念出來。這時,和珅便說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

這副上聯其實並不好對,上聯中有很多數字,而且對聯又十分的應景,其中三、四、五數字又是有一定的順序,屬於典型的數字聯。乾隆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到下聯,於是就看向身邊的紀曉嵐。

紀曉嵐略加思索,就脫口而出:「五兩六錢七把蔥」。乾隆聽到紀曉嵐的下聯拍手叫好,聰明的和珅發現不對勁。可是他假裝鎮定的說「這個下聯對得不好,蔥哪有這麼貴的?」

乾隆更是一臉疑惑地看著紀曉嵐,他知道紀曉嵐博學多才,定不會出錯。這時紀曉嵐掏出一本帳本,遞給乾隆說「御膳房的蔥就是這個價格,我可不敢亂對」。乾隆並沒有看帳本,而是直接轉向和珅。

當時和珅可是內務府總管,御膳房採購的食材都要經過他的批准,從中撈一把油水不在話下。此時的和珅發覺大事不妙,便立刻跪下。和珅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自己想要獻媚讒言的同時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更加令人敬佩的是,紀曉嵐竟然將這個坑完美地避開,並且讓和珅自己跳了進去,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紀曉嵐的智慧之處。簡單的幾個字,就把當時的危機輕鬆化解,這就是一副經典對聯的魅力所在。

其實對於大部分的文學形式,看似遠離生活,其實都在身邊。只有我們仔細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我們都有可能隨時說出精妙絕倫的話語。對聯文學看似遙不可及,實際上觸手可得。只有我們認真地體會,領悟,就會發現文學中的趣味性,才能體會文學之美,也能夠將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用文學的形式表達出來。

文學是這樣,對聯亦是如此,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妙對下聯,堪稱經典!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聯也就成為那些文人們最鍾愛的一種文學形式了。對聯和詩詞類似,但是比詩詞更加的短小精悍,通常一副對聯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巧對下聯,給和珅挖了個坑
    在清朝,曾有兩位著名的官員對了一副對聯,他們就是和珅與紀曉嵐。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巧對下聯,雖然看似對的非常巧妙,卻給和珅挖了個坑。二.和珅對出的上聯是「三斤四兩五花肉」,這還要源於飯桌上的一道五花肉的菜品,才讓和珅有感而發。不過,這句上聯看起來比較簡單,甚至是平平無奇,然而這其中不僅是數字還是二者之間的對應,都顯得非常的巧妙。
  • 和珅使壞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乾隆怒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聯也就成為那些文人們最鍾愛的一種文學形式了。對聯和詩詞類似,但是比詩詞更加的短小精悍,通常一副對聯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在對聯的語法上,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押韻,上聯有多少字,下聯也要有多少字,而且動詞要對動詞,名詞要對名詞。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下聯,竟讓和珅下跪認錯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下聯,竟道出和坤的貪汙我國的對聯文化,可謂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也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對聯文化自唐宋時期開始初具規模,到了明清兩代,已經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古人有關對聯的小故事有很多,比如清代的紀曉嵐,就是一位對聯高手,有部電視劇叫《鐵齒銅牙紀曉嵐》,張國立老師把紀曉嵐演繹的惟妙惟肖,堪稱是經典。劇中的紀曉嵐經常與和珅鬥智鬥勇,也和乾隆作詩答對,其實歷史上的紀曉嵐,也是很擅長對對聯的。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出的下聯,竟讓和珅下跪認錯
    和珅害怕紀曉嵐又搶了他的風頭,於是和珅就搶先一步。可是誰能想到和珅作出了上聯之後,紀曉嵐立刻對出下聯。而紀曉嵐的下聯竟然讓和珅下跪認錯。和珅又是犯了什麼錯呢?幾把蔥的故事為了討乾隆歡心 和珅在看到飯桌上擺了一道五花肉之後,沉思片刻就開始對乾隆皇帝說他要做對聯。於是和珅就做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順勢出一下聯,讓和珅磕頭求饒
    但可以理解,紀曉嵐經歷過「文字獄」之後,已經不敢再寫有價值的東西了,畢竟他只是一介文人,並不是英雄。,儘管紀曉嵐會經常提點和珅,但有時也會因政見不同而爆發爭吵。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出巡,和珅與紀曉嵐也伴其左右,當他們在一家飯館坐下來之後,便讓小二上了幾道菜。
  • 乾隆微服出巡時,和珅出一上聯,紀曉嵐對出的下聯竟讓他下跪求饒
    謠傳和珅與紀曉嵐是冤家,實際上並非如此。事實上,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忘年交。和珅年輕,處世豪爽開朗。隨著年齡的增長,紀曉嵐漸漸收斂了自己的脾氣,處事也越來越圓滑。因此,他常常善意提醒和珅。作為一名文學家,紀曉嵐不善於處理事務,和珅也會幫助他。
  • 大臣出上聯:「貓兒竹下乘涼,全無暑氣」,紀曉嵐的下聯太經典
    有一次紀曉嵐奉旨出行,這一日來到了保定府。當地的官員在十裡開外的地方迎接,夏日當空,烈日滾滾,每個人身上都大汗淋漓。眾人接到了紀曉嵐,一行人來到了保定府,負責管事的官員趕忙獻上冰鎮的西瓜,為紀曉嵐解渴。在場之人有一名官員,平時傲嬌慣了,聽說紀曉嵐學富五車,而且善於對對聯,於是就想成心考驗他一番。
  • 上聯:「五月五日,五弟堂前送五粽」,紀曉嵐對下聯,嫂子羞紅臉
    上聯:「五月五日,五弟堂前送五粽」,紀曉嵐對下聯,嫂子羞紅臉又到了一年一次的端午節,紀曉嵐的父母每年都包很多的粽子,送給左右鄰居,有一次紀曉嵐的母親讓紀曉嵐哪些粽子去送給自己的三哥。紀曉嵐雖在文學上有很大的作為,但這個人有一個小缺點就是十分的小氣,去的時候只拿了五個粽子過去,碰巧三哥不在家,只有三嫂一人在家中忙活,就把粽子給了三嫂,三嫂一看只有為5個,便譏諷紀曉嵐小氣,三嫂隨口出一上聯: 五月五日 五弟送五粽。紀曉嵐在家中排行五,所以三嫂稱五弟。
  • 上聯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對的堪稱經典
    說起這個做對聯,他有好多種形式,它分為輓聯,喜聯等,對聯的格式,長短都不一樣,我們通常見到的都是過年時候貼的春聯,那個是七字聯,其實還有四字聯,五字聯,多字聯等等,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副非常有趣味的對聯,上聯是:八戒洗澡,豬下水,你們猜下聯是什麼?
  • 上聯:「不論粗細長短,一律欣然接受」,下聯很經典,橫批太有趣
    明清兩代,對聯文化可謂是十分普及,號稱「對聯大師」的明代才子解縉,就是一位對聯高手,還有清朝的鄭板橋、紀曉嵐,也都是對對聯文化頗有心得。對聯流傳至今,如今已經擁有很多種類,比如門聯、壽聯、輓聯、喜聯等等。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的下聯堪稱絕對
    清朝的乾隆皇帝甚是喜愛對對聯,最讓人回味無窮的便是乾隆和紀曉嵐留下來的妙趣橫生的巧對。在清朝,乾隆皇帝常常在閒暇之餘吟詩作對,偶爾也會出上聯讓臣子想出下聯。在幾次江南遊歷,看到哪裡景色優雅就會吟詩作對,可謂是走到哪題到哪。而紀曉嵐對江南的風景甚是了解,所以乾隆常常在微服私訪的時候帶上紀曉嵐一同前去,便叫紀曉嵐帶上筆墨,以便並在乾隆雅致到來時為乾隆磨墨提筆。
  • 才女出對聯招親,連出兩個上聯,都被「乞丐」對出,才女心服口服
    通常上聯一般有幾個數字構成,下聯業要有相同的數字組合。比如清代的和珅就出了一副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這副對聯中有數字三四五,那麼下聯也要以數字應對,而且要在相同的位置,才是一副好對子。紀曉嵐聽到了和珅的上聯,立馬對出下來:五兩六錢七把蔥,對仗十分工整,而且還間接諷刺了和珅作為內務府總管貪汙腐敗的事實。
  • 乾隆出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昀的下聯實在是很經典
    這種對聯不僅結構工整對仗,增添一番咬文嚼字之趣,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獨樹一幟,因為它將漢字的兩大特徵——字詞的工整對與方塊字的筆畫結構都巧妙地融進了短短兩句話中,可謂中華文化之精髓。當然根據這種蘊含漢字結構對聯的上聯,對出下聯的難度也是難上加難。
  • 乾隆上聯:「鐘聲磬聲鼓聲,聲聲自在」,紀曉嵐下聯眾人紛紛叫好
    乾隆上聯:「鐘聲磬聲鼓聲,聲聲自在」,紀曉嵐下聯眾人紛紛叫好對聯作為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受到才子佳人的熱愛,延續了千年的歷史,到現在仍然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關於對聯,古代更是發生過一些流傳千古的佳話,到底有什麼佳話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乾隆出一上聯:昨日黃花閨女!美女對出的下聯非常經典
    無非是一個人出上聯,另一個人對出下聯,但是這個下聯得對仗工整,意境結合,這樣才能稱為佳對。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鍾愛對對子,他們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閒暇之餘,還會叫上三五個好友,用對聯切磋文採,鬥個痛快。比如說北宋文豪蘇軾,明朝才子唐伯虎,清朝則有大才子紀曉嵐。
  • 蘇軾出一上聯:佛印水邊尋蚌吃!和尚對出的下聯太經典
    像北宋的蘇東坡,明朝的解縉,清朝的紀曉嵐,這些個歷史名人,均在對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像紀曉嵐與一太監所對的——「小書生,穿冬衣,執夏扇,一本《春秋》曾讀否?老太監,生南方,走北地,那個『東西』還在乎?」令人看後啼笑皆非,驚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有蘇東坡與小和尚的——「禿驢何在?東坡吃草!」,一語雙關的手法,雅俗共賞的妙趣,讓人不禁叫好!
  • 劉家人出一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周家人對的下聯很是經典
    自古以來,在文人墨客的生活中,對對子已經成為了一種交流方式,比如蘇東坡與佛印。 蘇東坡被貶黃州後,這一住就是好些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偶然間看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蘇東坡便來了一句上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聽了之後,心中自然明白。
  • 乾隆出上聯「昨日黃花閨女」,美女對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清朝的大才子紀曉嵐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有一次他南行來到了杭州,當地的許多朋友和社會名流紛紛為他接風洗塵。酒過三巡後,一幫文人免不了詩詞歌賦切磋一番,不枉來此一遭,而才華橫溢的紀曉嵐連連出口成章,令在場的夥伴佩服不已,頻繁豎起大拇指直誇讚,稱他為北國孤才。
  • 乾隆出上聯:金木水火土,和珅與紀曉嵐各接一下聯,立馬分出高下
    此外,乾隆還喜歡做對子,經常陪伴在他身邊的和珅和紀曉嵐,也不得不根據乾隆出的上聯,及時給下聯出對。據史料記載,乾隆微服私訪,在和珅和紀曉嵐的陪同下來到一家江南酒館,乾隆坐在二樓的包廂裡,看著窗外的江南美景,品著口中的好茶香,心中不禁有一種愉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