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參考 | 駐京臺媒傾巢出動,只為圍堵這位大陸高官——

2021-02-07 參考消息

11月28日,眾多在京臺灣媒體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幾個小時。

當天下午,由臺灣民間組織發起的「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發布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受邀出席並致辭。

活動開始前,臺下的媒體區就整整齊齊坐滿了來自多家臺灣媒體駐京機構的記者們,個個表情嚴肅,摩拳擦掌——除了報導這場活動,他們還肩負著另外一個重要任務:現場攔截並採訪到劉結一。

臺媒稱,這場發布會,是劉結一在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後出席的首場公開活動。

而近距離聽聽劉結一怎麼說,甚至提出幾個早就想問的問題,無疑是活動之外此次駐京臺媒傾巢出動的另一重要目的……

 

▲11月28日,臺灣民間組織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在北京舉辦30周年感謝茶會暨「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發布會。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前右二)出席。

對於劉結一這次公開露面,各家臺媒均早早做好準備。

用他們的話說,近段時間國臺辦對臺媒的提問都是「已閱不回」,綠營敗選後,劉結一「是否會就兩岸情勢發表意見,各界高度關注」。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28日下午,駐京臺媒「全數到場」,「準備堵訪」劉結一。臺灣聯合新聞網也稱,大批媒體駐守場邊,等待他發表評論。

不過,活動進行到一半,劉結一「以公務繁忙為由,從主辦單位安排通道離開」,沒有接受現場記者採訪。

 

▲劉結一在發布會上致辭。

這樣的結果,無疑令此前「期待滿滿」的臺媒多少有些「遺憾」。

雖然沒有接受採訪,但劉結一在活動中的發言,實際上已經回答了臺媒的不少問題。

臺灣《旺報》在29日的報導中稱,劉結一雖然避開了媒體堵訪,也未針對臺灣地區地方選舉結果發言,但他在致辭中提及了兩岸議題,抨擊了「臺獨」勢力推行「去中國化」、搞「漸進臺獨」,企圖割裂兩岸歷史、文化聯結的行徑。

「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推行『去中國化』,抹滅臺灣同胞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意識,甚至製造事端、歪曲事實,挑動兩岸同胞對立。」劉結一說。

有意思的是,沒有圍堵到人的臺媒,只好不斷「深挖」發布會中的每一個細節,甚至連劉結一的表情和語氣都不放過。

臺灣TVBS新聞在28日的報導中這樣描述:劉結一當天在出席活動時「笑得燦爛」,但提到民進黨,「語氣變得很強硬」。

報導同時稱,劉結一特別強調,大陸持續出臺多項舉措,為臺胞,尤其是臺灣年輕人帶來更多好處和機會,「兩岸關係走近走好,始終是民意所向、民心所在」。

 

▲臺灣TVBS新聞網站報導截圖

臺媒認為,從劉結一的字裡行間和國臺辦在選後第一時間的表態可以推測,比起2016年兩岸官方溝通、聯繫管道中斷,今後兩岸交流態勢一定會更加熱絡,「兩岸城市交流會是下階段對臺工作重點」。

而同一天上午,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則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兩岸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我們歡迎包括高雄在內的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共同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

事實上,對於「一個月未見,分外想念」的臺媒來說,關於兩岸關係種種,劉結一的致辭之外,當天那場活動本身也給出了更多答案。

當天在北京宋慶齡國際藝術中心舉行的這場活動,由臺灣民間組織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舉辦,既是30周年感謝茶會,同時也是「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發布會。

而作為活動焦點的「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顧名思義,是尋訪1949年前後從大陸遷居臺灣的人士及其子孫,通過拍攝口述歷史、搜集珍貴史料,展現兩岸血濃於水的歷史聯結。

為加速搶救計劃工程,發布會同時啟動「我家的兩岸故事」徵文徵影活動,通過網絡平臺廣泛搜羅遷臺人物和家族親友的生命故事。

今年5月搶救計劃在臺北正式啟動時,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沈慶京就對媒體表示,希望藉助這個計劃,減少兩岸同胞之間的隔閡誤解,讓臺灣年輕世代都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祖先從哪裡來。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沈慶京在發布會上致辭。(新華社)

沈慶京本身是遷臺二代,幼時隨投筆從戎的父親沈春池先生赴臺,見證了臺灣眷村從無到有、從暫居到定居、從磨合到融合的時代歷程。眼看遷臺長者陸續辭世,在迎接基金會下一個30年之際,沈慶京決定啟動「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

「我深為惋惜,自己已經年過70,若能提早數年啟動此計劃,定能搶救更多歷史記憶。」在發布會上,沈慶京動情地說。

雖然這一計劃今年才宣布正式啟動,但沈慶京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著手調研,迄今已搜錄超過500名見證人物。

在近年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子極力推動「去中國化」,試圖抹殺臺灣同胞歷史記憶、割斷兩岸血脈之情的大背景下,搶救計劃無疑是迫切的,也是及時的。

正如劉結一在致辭中所說,兩岸共同開展「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很有意義,兩岸同胞要共同保住珍貴的歷史記憶,正確認識兩岸同源的歷史軌跡,不斷增強血脈相連的紐帶。

時隔近一個月的首次公開露面,劉結一選擇為這樣一個活動「站臺」,其寓意不可謂不深。

事實上,自從去年調往國臺辦以來,劉結一一直都是臺媒追逐的焦點——吸引臺媒的,不僅是他所處的位置,還有他的風格。

此前,劉結一在擔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時,曾因「在聯合國怒懟英美代表」,被媒體打上「硬漢」標籤。

去年11月,劉結一第一次以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副主任的身份公開亮相時,臺媒就蜂擁而至:一是好奇下一階段大陸對臺政策具體走向,二是親眼見一見這位傳說中的「硬漢」。

在那次與臺媒的「初見」中,劉結一的表現贏得了一片盛讚。

據《旺報》報導,在劉結一與記者相談甚歡時,有臺媒記者就「有關『總統』蔡英文所提兩岸互動新模式」進行提問。劉結一想了一下,笑著轉身對記者說:「可以改變一下你的問題嗎?」

這句話引得現場一陣大笑。隨後,記者重新提問「有關蔡英文所提兩岸互動新模式」,劉結一才開始回答。

「劉結一以一種幽默又不至於失態的方式,輕鬆一句回應,不僅化解現場尷尬,也讓提問繼續進行,這讓人見識到這位資深外交官靈活的臨場反應。」報導讚嘆道。

 

▲資料圖片:2017年11月8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副主任身份公開亮相的劉結一接受媒體採訪。

今年3月,劉結一升任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主任,臺灣《聯合報》在當時的一篇報導中直言,劉結一的作風是「強勢、犀利、直接」,未來在兩岸問題上,他將「更加強勢地」體現一個中國原則。

而對於劉結一的這次公開亮相,駐京臺媒之所以全數出動,臺灣問題專家張彬認為,臺灣地區選後政治版圖發生的巨大變化究竟會對未來兩岸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臺媒非常想聽到大陸官方的權威解讀。

「劉結一作為國臺辦主任,顯然他的身份讓臺媒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從他那裡獲得更多信息。」張彬說。  

《旺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劉結一這次的行程內容和發言,可以視為對島內選舉的一個基本評估,「從選舉結果來看,許多新任藍營縣市長很贊同『九二共識』,兩岸已經出現可喜的前景」。

 

▲大陸遊客在臺灣日月潭旅遊。(新華社)

在張彬看來,此次劉結一的現身和致辭,不僅是為了強調兩岸文化聯結的重要性,同時也可表明大陸對兩岸和平發展寄予的巨大期望。

「臺灣民眾通過這次選舉,已經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兩岸和平發展的認可,這同時也是大陸方面一以貫之的政策和真誠的期望。」張彬說。

編輯 | 田欣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相關焦點

  • 銳參考 | 「中國新歌聲」遭「臺獨」鬧場,小銳獨家對話當事方,得知的真相卻是……
    雖然,對於事件經過仍然眾說紛紜,但部分臺媒卻通過圖片和標題,直接將這場風波渲染為「臺大學生抗議大陸音樂節目」、「統派毆打臺大學生」。 25日,臺大學生邱丞正在接受銳參考採訪時表示,對於一向不喜歡「臺獨」等政治力量進入校園的臺大學生而言,引發他們不滿的最初原因只是:耗資巨大新建成的操場因要舉辦活動而關閉一周,並在舞臺搭建過程中遭到損壞。他表示,當天到達活動現場的大部分臺大學生,主要是想就操場索賠進行交涉,並無鬧事計劃。
  • 銳參考 | 大陸籍配偶籌辦「慶十一」活動,卻遭臺高層「神秘」電話踢館——
    當銳參考聯繫上此次陸配「慶十一」活動組織者陳振鋼時,後者這樣述說了他的震驚與難過:「我們只不過是想著國慶節,都是中國人,都從大陸來,大家聚在一起為祖國母親慶祝生日,感受一下國慶的喜悅,這有什麼不對呢?」陳振鋼是臺灣新住民共和黨主席。
  • 銳參考 | 「在這件事上,必須要讓日本感到痛!」
    日本時事社指出,日臺「斷交」後,日方考慮到與中國的關係,無論是閣僚還是政府高官都在訪臺問題上保持克制。2006年,時任農林水產省副大臣宮腰光寬訪臺,並與陳水扁等人舉行了會談,但會談性質僅被定義為「私人訪問」。此次赤間二郎在出席臺灣當地活動的演講中表示:「日本與臺灣在眾多領域保持著緊密的關係,是很好的夥伴。」
  • 大陸決定「武統」臺灣?涉臺高官一番話嚇壞臺媒!
    今天,臺灣中時新聞網一篇標題為《大陸決定武統臺灣?國臺辦前高官曝3關鍵:和平統一可能性喪失》的報導,嚇壞很多臺灣網友。01臺媒嚇壞:大陸要「武統」了?這篇報導全文如下——大陸武統臺灣機率多高?三立新聞的標題為「大陸決定『武統』?涉臺官員驚曝3大理由:和平統一可能性喪失」。臺媒的報導,引起臺灣網友熱議,有綠營支持者還在叫囂「大陸要不要試試?」也有抱怨中時新聞網的,說「中時就是中時,好愛幫大陸搞大外宣」。可是,更多中間和偏藍的網友則表示,「臺灣真的不能再挑釁了」、「好期待快點統一」、「綠畜別一廂情願以為可以不戰不和一天拖一天,按這種局勢下去,臺灣人還是認清現實吧!
  • 銳參考 | 這幾家挺「臺獨」的外國航空公司,要被「獎勵」了?!
    似乎是為了對應這份暗戳戳的「力挺」,8月5日,在涉臺標註上一度低調沉默的臺當局突然作出一個「重大決定」:據臺媒爆料,臺當局交通主管部門研擬要對那些「沒聽大陸話」的航空公司進行「獎勵」;同時還要對按照大陸規定修改了錯誤標註的外航公司,祭出「懲罰措施」……
  • 銳參考 | 活久見!臺當局用簡體字發了一封聲明——
    後續報導中,臺媒紛紛以「罕見」為臺當局這則簡體聲明定調,而臺灣《聯合報》則確認:這是臺當局「第一次以簡體字發布新聞回應」。 很顯然,在綠媒的炒作中,這句話無疑指向大陸。如臺灣「中央社」6月10日就曾報導稱「大陸軍事網站指臺灣要將太平島出借給美軍」,臺外事部門因此「嚴正澄清,要求停止這種造謠」。而最近的島內部分綠媒更直指「大陸炒作租島謠言」。但小銳卻在查閱中發現,最先爆出「租借太平島」一事的不是別人,正是綠媒自身。
  • 蔡英文變身「打手」,圍堵大陸
    雙方在涉及的5G、能源等話題對臺灣雖然也會有一定作用,但是並不是臺灣急需的,臺灣這次得不償失,被美國作為遏制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棋子」。這次「經濟對話」還聚焦了一個要點——供應鏈。這是美國所重視的。美國一直以來就在不斷努力,使自身對中國供應鏈不再過於依賴。在與臺灣的「經濟對話」中,美國優先與臺灣在半導體領域展開合作。
  • 韓國瑜當選 | 臺媒:這是大陸陰謀!
    韓國瑜此人,經歷傳奇,詳情可參考其他文章。 我們知道,韓國瑜甫當選高雄市長便說承認「九二共識」,要建構兩岸工作小組,希望「條條道路通賺錢」,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就積極回應,「歡迎更多縣市參與兩岸交流」。 可以說很陽光積極了。
  • 臺媒稱今年大陸軍機「擾臺」222架次 美國前高官建議租給臺灣F-35
    我軍空警-500赴臺島西南巡航 【大軍事消息】大陸軍機常態化進入寶島臺灣的西南空域,而美五角大樓前高官竟提議把F-35租給臺灣。 1、 綜合臺媒和臺防務部門的信息,從10月1日,到3日、4日、6日、7日、8日、9日、10日,大陸軍機頻頻出動,進出臺西南空域。
  • 臺退將赴大陸唱國歌 臺當局秋後算帳出損招
    陳明通(「中央社」)海外網2月15日電 臺當局近日聲稱要將退休高官前往大陸訪問的管制延長至15年,引起輿論鞭撻,而臺
  • 接連向大陸記者下黑手後,臺媒嗅出不對勁,蔡英文把臺灣坑得太慘
    值得注意的是,蔡當局瘋狂對大陸記者下黑手,駐臺大陸記者由於這項措施而面臨嚴峻形勢,不少大陸記者在臺灣逗留時間已經將近一年卻不敢貿然返回大陸,擔憂同事籤證受阻而無法按時上崗且交接工作。臺灣陸委會對此表示兩名記者不符合申請在臺活動目的,不僅要求兩名記者在2日之內離境,同時還表示將查出更多大陸媒體駐點情況。臺媒驚覺不對勁之處隨著民進黨當局大肆針對大陸記者之後,臺媒驚覺不對勁之處。
  • 都怪大陸製造?日本都道歉了,臺媒還在甩鍋大陸!
    在媒體傳回的現場視頻中可以看到,臺媒對於「大陸製造」這一觀點可謂是窮追到底。日方發言人在問答環節中被記者問及這個零件是否為「大陸製造」時,回應稱:此次採用的零部件雖然產自大陸,但零部件的供應商卻是一家在多國都擁有生產線是跨國公司——美國西屋制動( Wabtec )。
  • 銳參考 | 韓國瑜真的要來大陸了!這事兒背後不簡單——
    ▲韓國瑜(視覺中國)這兩天,小銳觀察了一下島內外各方的反應,發現韓國瑜此訪確實不簡單。先來看大陸方面。對韓國瑜來說,被稱為「藍營明星」的他,就任高雄市長後可謂旋風依舊:為實現競選承諾,在島內外積極奔走。而在此過程中,韓國瑜就「九二共識」多次表態。今年1月8日,韓國瑜曾對臺灣「中時電子報」記者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互動很重要的定海神針,若失去兩岸互動基礎會變成迷亂狀態,兩岸發展將變成不可測。「高雄市現在急得不得了,真不知道失去『九二共識』會變成什麼樣子。」
  • 銳參考|看到臺灣漢堡王「改過自新」,島內綠媒急了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導(文/逸軒)「我們替漢堡王臺灣地區說聲:對不起!」昨天(3月29日),漢堡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緊急發聲。事情緣起此前在海外社交媒體上,臺灣地區一家漢堡王門店公然在其促銷信息中使用「武漢肺炎」這一汙名化中國大陸的詞彙。大疫當前,利用疫情做噱頭之餘,還不忘挑撥兩岸對立,臺灣漢堡王的做法立刻引發兩岸輿論的關注和廣泛聲討。而衝在聲討「最前線」的,無疑當屬「躺槍」的大陸漢堡王公司。
  • 臺媒:「淘寶臺灣」年底將結束運營
    【臺媒:淘寶臺灣年底將結束運營】據臺媒報導,經營「淘寶臺灣」的英國克雷達公司今天發布聲明表示,「淘寶臺灣」將於今年12月31日23時59分正式停止在臺營運。目前「淘寶臺灣」網頁已無法看到商品販售資訊。目前「淘寶臺灣」網頁已無法看到商品販售資訊圖源:臺媒聲明提到,「淘寶臺灣」今天上午11時關閉平臺下單、賣家入駐與商品上架等功能,公司承諾已成立交易將全力協助賣方儘速履行。
  • 臺媒:中共十九大後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提升
    他認為,大陸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遏止貪腐、精準扶貧,這些都讓臺灣人民發現大陸是在做實事,看到的是大陸從改革開放到面向全球的轉變與崛起。尤其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給了大家更多信心。
  • 解放軍現身恆春外海後,臺媒嗅出不對勁
    今年來不僅熱情接待美高官"訪問"臺灣政治作秀,多次完成美臺"美臺"軍售而企圖"以武拒統",近日更是傳來今年第6度美臺"美臺"軍售,簡直將大陸的警告當成耳旁風,無異於火中取慄!解放軍一天之內兩次現身臺海,臺媒驚呼不尋常。
  • 臺媒關注:大陸擬對「直播帶貨」立行規
    原標題:臺媒關注:大陸擬對「直播帶貨」立行規參考消息網6月22日報導臺媒稱,新冠疫情讓原本就在中國大陸風行的直播銷售更加火紅,但也逐漸形成產品品質良莠不齊等問題。據臺灣「中央社」臺北6月21日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今年初在中國大陸暴發,各地程度不同的封城措施讓過年原本熱絡的市場交易下降。但疫情也轉變著民眾的購買行為,線上購物異軍突起,被稱為「直播帶貨」的銷售手法加倍風靡中國電商平臺,卻也衍生出被稱為「主播」的網路銷售員誇大產品功效、推銷的商品良莠不齊等爭議。
  • 大陸出手為臺灣立規矩,「中華臺北」改為「中國臺北」
    據臺媒披露,當年「在兩岸都希望臺灣參加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情況下」,臺灣於1989年4月與大陸奧委會籤下協議書,從而明確了其在大陸境內參加正式國際賽會的中文名稱。「(當時規定)官方正式文件一律使用『中華臺北』。但當時並未規範正式官方文件以外使用方式,大陸媒體仍慣用『中國臺北』,直到馬政府之後才善意的以『中華臺北』稱呼。
  • 臺媒關注大陸電視劇出海全球「圈粉」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臺媒稱,一些陸劇推出國際版海報,凸顯海外市場已被視為大陸影視產業繼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指通過網際網路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本網注)新媒體之後的下一個市場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