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劇電影《雷雨》

2021-02-08 星文化

歷經近兩年的籌備,由滬劇代表性傳承人茅善玉、陳瑜領銜主演的滬劇電影《雷雨》於2019年8月登陸大銀幕。今晚21:00,東方衛視中心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看電影》,看滬劇版《雷雨》如何傳承經典,在銀幕上體現「聲、色、味」。

滬劇電影《雷雨》作為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戲劇梅花獎數字電影工程」項目,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滬劇代表性傳承人茅善玉、陳瑜領銜主演,朱儉、王明達、洪豆豆、錢思劍、凌月剛、金世傑傾情獻演。

曹禺先生的《雷雨》在1959年由丁是娥為首的藝術家們登臺出演,曾經還得到劇作家本人的認可,覺得很忠於他的原著,那一版《雷雨》因此成為了滬劇舞臺上的經典,也成為了觀眾心目中永恆的美好享受。

茅善玉提到,今年上映的這一版《雷雨》便是在1959年版本基礎上經過多次調整、修改、提升而成的。在仍然保持前輩流派特色的同時更富激情,具有戲劇的張力,對人物的理解更為深刻。

《雷雨》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家庭的悲劇。

劇中以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三十年的恩怨為主線,偽善的大家長周樸園,受新思想影響的單純少年周衝,被冷漠的家庭逼瘋和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的女人繁漪,對過去所作所為充滿了罪惡感、企圖逃離的周萍,還有意外歸來的魯媽,單純地追求愛與被愛的四鳳,受壓迫的工人魯大海,貪得無厭的管家魯貴等。

不論是家庭秘密還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發。全劇在敘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也反映了更為深層的時代問題。

王明達飾演周樸園已有十幾年,對於該人物的把握,從前和現在是不同的。在最初飾演該角色的階段,他僅僅想表現一個殘忍的資本家,而隨著對劇情的理解逐漸加深,他對這個人物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他的理解中,曹禺既寫人性,周樸園也有七情六慾,他對和侍萍的過去一直耿耿於懷,對其仍抱有懷念,這體現了周樸園真情實感的一面,以及渴望得到的自我解脫。然而當侍萍再次回到家中,突襲的慌亂又使他暴露出了殘忍的、虛偽的一面。

陳瑜飾演的魯媽在遭到驅趕時還是個小女孩,她在社會中掙扎,逐漸看透人情冷暖,變得堅強,因此格外疼愛自己的孩子。她的一生是悲慘的。

 

電影的實景拍攝,實現了許多舞臺滬劇受限於場景條件,而未充分展示的原著中的經典場面。此外,將家喻戶曉的滬劇拍成電影,也為叱吒舞臺的主演們帶來了從藝生涯中的挑戰。

尤其在肢體動作和微表情的演繹方面,茅善玉及一眾優秀滬劇演員都在影片中奉獻了舞臺上難得一見的精彩表演。

朱儉強調,舞臺劇是一氣呵成的,講究連貫性,這和影視劇的「情節立現」不同。作為舞臺劇演員,他們一開始還有些不適應。

錢思劍也指出了電影鏡頭與舞臺調度的不同,他沒有拍過電影,但在導演的執導下,這種身份的轉變進展得十分順利。

 

2019年適逢由宗華改編的「名家大會串版滬劇《雷雨》」公演60周年,滬劇電影《雷雨》雲集一眾明星演員,陣容強大,流派爭豔,為滬劇界前所未有!同時,也為年輕一代滬劇新生力量,提供了向前輩學習、積累經驗的絕佳機會。

作為青年滬劇表演藝術家,洪豆豆沒有什麼電影經驗,但是她特別感謝茅善玉老師的悉心指導,更是親自給她設計走位。面對攝像鏡頭,演員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要做到儘量連接。

金世傑曾演過兩場周衝的戲,就此被邀請擔任電影版《雷雨》中的角色。他入行7年,這是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對他來說意義非凡,他覺得自己特別幸運。

 

滬劇這一上海「鄉韻」在江南已傳唱百年,此次由上海滬劇院帶來的實景滬劇電影《雷雨》,是滬劇藝術通過院線電影這一普及全民的藝術載體,將戲劇經典以申曲風韻娓娓道來的一次突破性嘗試。

此片不僅是滬劇藝術在創新實踐中的突破,更是戲曲民粹響應時代號召的邁步,展示了滬劇作為地方劇種,努力培養潛在觀眾,積極投入文化交流的決心。

滬劇電影《雷雨》劇照

陳瑜樂於看到戲曲在這個時代的振興,這是彰顯民族文化蓬勃發展的一面,大大增加了行業內的信心。退休多年,重新為角色奉獻力量,她將此視為最後的衝刺。

該劇的一眾演員們都希望觀眾們,尤其是上海觀眾,可以進到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多多支持滬劇。上海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各路精英匯集,滬文化值得受到大家的重視和保護。

WeChat ID: xingwenhuawx

(以上文字根據節目內容以及嘉賓談話整理)

藝術人文頻道 周一至周五每晚九點《今晚》

 愛奇藝《今晚》

節目直播可登陸看看新聞網/看電視/藝術人文

相關焦點

  • 走進滬劇電影《雷雨》
    滬劇電影《雷雨》從一開始就站上了巨人的肩膀。1934年,戲劇大師曹禺創作了話劇《雷 雨》。滬劇電影《雷雨》以舞臺版為基礎,演員是舞臺版原班人馬,匯聚老中青幾代滬劇人。領銜主演茅善玉,主演陳瑜、朱儉、王明達、洪豆豆、錢思劍、凌月剛、金世傑。他們大多與這個劇目有著深長的緣分。茅善玉在青年時代,曾是觀眾心中「永遠的四鳳」。
  • 從經典滬劇到新經典電影,《雷雨》記錄下新時代滬劇人芳華
    原標題:從經典滬劇到新經典電影,《雷雨》記錄下新時代滬劇人芳華  圖說:在新衡山電影院舉辦了《雷雨》盛大的首映禮 官方圖  滬劇電影《雷雨》登陸大銀幕。  圖說:滬劇電影《雷雨》劇照 官方圖  電影全部採用實景拍攝的手法,讓演員們深感與寫意舞臺的差異。
  • 茅善玉、陳瑜領銜主演,實景滬劇電影《雷雨》登陸銀幕
    歷經近兩年的籌備與炮製,滬劇電影《雷雨》正式定檔於2019年8月27日登陸大銀幕。影片作為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戲劇梅花獎數字電影工程」項目,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滬劇代表性傳承人茅善玉、陳瑜領銜主演,朱儉、王明達、洪豆豆、錢思劍、凌月剛、金世傑傾情獻演,將曹禺大師最為稱道的話劇《雷雨》改編版本——滬劇《雷雨》,自舞臺搬上了大銀幕。
  • 新版滬劇《雷雨》將亮相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
    上海滬劇院大型經典保留劇目《雷雨》,作為全國18臺入選劇目之一和上海唯一入選的地方戲劇目,將於2013年1月8日、9日亮相長安大戲院。該劇由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領銜主演。
  • 這場《雷雨》,有啥不一樣?
    8月27日,茅善玉領銜主演的滬劇電影《雷雨》如期上映。對於底本是一部話劇的《雷雨》而言,這絕不是第一次搬上銀幕。而從「滬劇」嫁妝而來的新版《雷雨》,又會有何不同之處呢?在各地方劇種中,滬劇是對《雷雨》改編最為執著和成就最大的,「在全國戲曲劇種中獨領風騷, 構成了現代戲曲史上一條獨特的藝術風景線」。滬劇《雷雨》反觀新版的《雷雨》,它就是一部滬劇電影。戲曲電影曾經是中國電影界的一朵奇葩。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就源於京劇。
  • 漲姿勢丨這麼多不同版本的《雷雨》,你看過幾部?
    此版最大的改變是恢復了《雷雨》原劇中的序幕和尾聲——序幕和尾聲在絕大多數《雷雨》的演出中都是遭到刪節的。2012年,80後戲劇導演王翀將《雷雨》「升級」成《雷雨2.0》在木馬劇場首演。《雷雨2.0》是以曹禺劇作《雷雨》為藍本的後現代劇場作品,對經典文本進行了大膽解構。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原標題:致敬莫高窟守護者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 滬劇《上海屋簷下》演出上海味道
    「滬劇《上海屋簷下》很有煙火氣、生活氣,很有上海的氣息,好像感覺專門為我們上海的滬劇觀眾寫的。」經過幾輪試演,由長寧滬劇團帶來的名著三部曲第三部《上海屋簷下》得到了不少資深戲迷的好評。圖說:《上海屋簷下》劇照 官方圖上海特色濃鬱上海屋簷下,小小一個家,上世紀30年代的石庫門弄堂裡,上演了令人揪心的家庭倫理戲碼……滬劇《上海屋簷下》中,長寧滬劇團以一貫的樸實風格講述了上海老弄堂裡幾戶家庭困頓的生活。
  • 【最新消息】滬劇泰鬥王盤聲先生與世長辭 永遠的《志超讀信》
    王盤聲,1923年6月出生,蘇州坊橋人,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滬劇「王派」唱腔的創始人,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上海戲曲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我熱愛滬劇,滬劇是我的生命,我願為它獻身一切!」這是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王派唱腔創始人王盤聲經常說的三句話,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在滬劇界,有「十生九王」之說,即十個滬劇男小生中有九個是唱「王派」 的,可見「王派」的影響力之大。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遠赴敦煌實景拍攝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在敦煌實景拍攝。 劉海發攝「數十年,如痴如醉守瑰寶,熬過了,家庭崩離孤與寂,一轉眼,鬢已成霜白髮舞,莫高窟,已重過我命,融進血脈裡。」滬劇婉轉動人的唱腔在大漠響起,脫胎於同名滬劇的電影《敦煌女兒》日前結束了在敦煌的實景拍攝,轉場前往橫店。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9月22日開機!
    這是一部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以滬劇舞臺劇《敦煌女兒》為藍本,以「一帶一路」重要文明交匯地「敦煌」為背景,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滬劇電影。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由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敦煌研究院、上海新文化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敦煌莫高窟開機
    歷經多年打磨的最新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日前在敦煌莫高窟九層塔前正式開機。這部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電影開拍,引起多方熱切關注。要保護好我們的國粹,講好敦煌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努力為構建「一帶一路」服務——影片以此為指針,由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敦煌研究院、上海新文化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迎接建黨百年,上海出品歌劇電影《賀綠汀》、滬劇電影《敦煌女兒...
    2021年開年,上海的電影人依然在緊張忙碌中。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由知名歌唱家廖昌永主演的中國首部8K全景聲實景歌劇電影《賀綠汀》和由知名滬劇藝術家茅善玉主演的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已緊鑼密鼓地進入後期精加工階段。兩部紮根上海、風格鮮明的影片均計劃在七一前後上映,獨特的藝術品質和魅力引起多重的期待和關注。
  • 從青春到白頭,心歸處,是敦煌--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敦煌研究院對電影拍攝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樊院長和研究院的專家在拍攝間隙為劇組演職人員講解了敦煌文化和保護措施,讓大家對敦煌藝術和敦煌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將於明年7月左右上映,獻禮建黨百年。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續寫時代華章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續寫時代華章 2020-10-20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滬劇電影《敦煌女兒》今天在莫高窟開機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滬劇院和敦煌研究院等4家單位聯合出品的滬劇電影《敦煌女兒》今天在敦煌莫高窟開機。影片計劃於明年「七一」前上映,向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獻禮。將請聽上海電臺特派記者臧明華發來的報導: 「好,《敦煌女兒》9月22日,第一個鏡頭,現在開機打板,三,二,一……」早上八點半,在莫高窟九層樓廣場前,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拍攝了第一個鏡頭。
  • 展演、電影、展覽...上海滬劇院一系列主題活動即將來襲
    展演、電影、展覽......上海滬劇院一系列主題活動即將來襲 2021-01-15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山滬劇團帶著「鎮團大戲」到蘇州,滬劇愛好者還不快來!
    在12月7-10日,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音樂廳就即將上演2部優秀的滬劇作品,由成立已72年的寶山滬劇團演出的《孤島血淚》和《挑山女人》。上海寶山滬劇藝術傳承中心(寶山滬劇團),創建於1948年,是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建團最早的專業滬劇團之一,其前身為滬劇傳承人、「楊派」創始人——楊飛飛領銜的勤藝滬劇團。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莫高窟開機,致敬樊錦詩及敦煌守護者
    時隔一年,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和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又手挽手站在了一起,這一次,是因為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的開機儀式。這一天,樊錦詩特地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而茅善玉則以影片中樊錦詩的造型和她站在一起,一老一少站在一起,包括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圍觀者都忍不住嘆一句,太像了。
  • 夫婦都是著名滬劇演員,卻很少演夫妻,如今專注非遺傳承
    呂賢麗和李建華夫婦目前都是上海滬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他們1974年同時進滬劇院學館,1979年畢業又同為上海滬劇團演員。相似的經歷和共同的追求以及自然的緣份,使他們結為生活伴侶,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可謂家庭幸福,事業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