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滬劇電影《雷雨》

2021-02-21 紅蔓


「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久遠,這個故事卻依然令人震撼。兩家人割不斷的情仇愛怨,到頭來只留下一片風悽雨慘……」

本文圖片均為滬劇電影《雷雨》劇照(攝影:高偉良)

悠遠的主題歌聲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幢老洋房,散亂零落的家具,斑駁的牆角。沿著空蕩蕩的樓梯拾階而上,推開窗,一道閃電划過,畫面瞬間注入色彩。奢華的暗花壁紙、木製長樓梯、歐式沙發椅……滬劇電影《雷雨》就這樣把觀眾帶到上世紀30年代的周公館。

滬劇電影《雷雨》從一開始就站上了巨人的肩膀。1934年,戲劇大師曹禺創作了話劇《雷 雨》。作品通過兩個家庭兩代人之間的恩怨糾葛、情仇交錯的悲劇故事,以強烈的戲劇衝突展現了封建舊家庭對人性的摧殘折磨。這部中國戲劇史上的裡程碑之作,人物不多,卻個個鮮明,被譽為「人性的戲劇詩」,自問世以來,被多種藝術門類反覆演繹。滬劇演繹《雷雨》又有獨特的優勢,有著最能吻合的藝術氣質,也是該劇種最擅長表現的題材。

1937年,滬劇前輩們就把《雷雨》改編成了滬劇。1959年,以丁是娥為首的滬劇老藝術家將這一劇目再一次改編並聯合公演。整齣戲匯聚了滬劇的丁派、石派、解派、邵派、王派、楊派、袁派七大流派的創始人,都是當時滬劇舞臺上最有影響力的明星,轟動一時,贏得了觀眾和業內的好評,也得到了曹禺先生本人的認可。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雨》歷經幾代滬劇人傳承演繹,長演不衰。

滬劇電影《雷雨》以舞臺版為基礎,演員是舞臺版原班人馬,匯聚老中青幾代滬劇人。領銜主演茅善玉,主演陳瑜、朱儉、王明達、洪豆豆、錢思劍、凌月剛、金世傑。他們大多與這個劇目有著深長的緣分。茅善玉在青年時代,曾是觀眾心中「永遠的四鳳」。多年後,她已經變身成為劇中的繁漪,並憑藉這個角色「梅開二度」。陳瑜年輕時也曾演過四鳳,後來演過繁漪,最後成了鐵打的「魯媽」。王明達的《雷雨》個人相冊包含魯貴和魯大海,十幾年前,他又被推上周公館一家之主的寶座,成了老爺周樸園。朱儉和洪豆豆的《雷雨》記憶相對單純許多,從戲校畢業開始,就分別鎖定在周萍和四鳳兩個角色上。也許多年後,朱儉和洪豆豆也將升級為周樸園和繁漪,迎來新一代的周萍和四鳳——滬劇《雷雨》正是每個滬劇人必修的一門長期功課,伴隨著他們藝術之路的不同階段;它又如同一座熔爐,將滬劇的氣質、韻味,熔鑄進滬劇人的藝術靈魂。

一代代演員以自己的才華、汗水和努力,為這個劇目豐富了新的內容。而將這一代滬劇人對經典作品的理解和演繹定格下來,是他們奉獻給這個時代的禮物。戲曲電影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記錄。與舞臺劇單向、線性的特點相比,電影有多角度、多線程的敘事手段,無疑可以形成更立體、更強烈的藝術效果。實景拍攝展現了許多舞臺劇中沒有直接展現的場景,比如繁漪雨夜尾隨周萍、四鳳和周衝雙雙觸電而亡等畫面,同時能實現細緻、突出的細節表達:蹙眉、凝視、咬牙切齒,每一個表情、眼神都纖毫畢現。繁漪目睹周萍與四鳳幽會時眼中噴射的憤怒、絕望,甚至她從外面鎖窗戶時,劃破的手指所留下的一抹血痕……畫面裡的所有元素交匯、融合,疊加成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就是光影的魔法。

一部真正成功的戲曲電影,當有超越舞臺藝術片的更高追求,無疑是一次再創作的過程。舞臺版滬劇《雷雨》長達3個小時,包含大量唱腔,而電影的時長不過1小時50分鐘,有些唱段不得不捨棄,代之以凝練的對白和添加渲染氣氛、烘託情緒或者輔助敘事的音樂,同時滬劇經典人物的靈魂不變,情感的飽滿不變,作品的氣質不變,上海的味道不變。

滬劇電影《雷雨》為滬劇藝術的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經典的戲曲作品插上電影的翅膀,將飛得更高、更遠。 《紅蔓》雜誌為雙月刊,中英雙語,設計時尚,是一本全方位聚焦海派文化的雜誌,郵發代碼4-905,中國郵政網和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紅蔓》雜誌編輯部地址:上海鎮寧路九號九尊大廈九樓

電話:021-62255812

掃描《紅蔓》二維碼加關注

或長按二維碼來識別

歡迎關注「紅蔓雜誌官方微店」!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滬劇電影《雷雨》
    歷經近兩年的籌備,由滬劇代表性傳承人茅善玉、陳瑜領銜主演的滬劇電影《雷雨》於2019年8月登陸大銀幕。今晚21:00,東方衛視中心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看電影》,看滬劇版《雷雨》如何傳承經典,在銀幕上體現「聲、色、味」。
  • 從經典滬劇到新經典電影,《雷雨》記錄下新時代滬劇人芳華
    原標題:從經典滬劇到新經典電影,《雷雨》記錄下新時代滬劇人芳華最後一場戲在雷雨中拍攝,傾盆大雨讓演員只能屏住呼吸在雨中奔跑,年過七旬的滬劇名家陳瑜在片中飾演魯侍萍,她說:「這種苦在舞臺上是吃不到的,但是我們的心裡很甜,沒想到退休之後還能趕上一趟『藝術末班車』。」  滬劇電影《雷雨》見證了幾代滬劇人的努力。
  • 茅善玉、陳瑜領銜主演,實景滬劇電影《雷雨》登陸銀幕
    歷經近兩年的籌備與炮製,滬劇電影《雷雨》正式定檔於2019年8月27日登陸大銀幕。2019年適逢「名家大會串版滬劇《雷雨》」公演60周年,上海滬劇院攜手上海新文化影業傾力打造實景滬劇電影《雷雨》,特邀國家一級導演滕俊傑監製,著名導演梁漢森執導,旨在通過亮相大銀幕來紀念滬劇史上的經典一幕,同時也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貢獻一份力量!
  • 新版滬劇《雷雨》將亮相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
    上海滬劇院大型經典保留劇目《雷雨》,作為全國18臺入選劇目之一和上海唯一入選的地方戲劇目,將於2013年1月8日、9日亮相長安大戲院。該劇由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領銜主演。
  • 這場《雷雨》,有啥不一樣?
    8月27日,茅善玉領銜主演的滬劇電影《雷雨》如期上映。對於底本是一部話劇的《雷雨》而言,這絕不是第一次搬上銀幕。而從「滬劇」嫁妝而來的新版《雷雨》,又會有何不同之處呢?在各地方劇種中,滬劇是對《雷雨》改編最為執著和成就最大的,「在全國戲曲劇種中獨領風騷, 構成了現代戲曲史上一條獨特的藝術風景線」。滬劇《雷雨》反觀新版的《雷雨》,它就是一部滬劇電影。戲曲電影曾經是中國電影界的一朵奇葩。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就源於京劇。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敦煌莫高窟開機
    歷經多年打磨的最新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日前在敦煌莫高窟九層塔前正式開機。這部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電影開拍,引起多方熱切關注。要保護好我們的國粹,講好敦煌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努力為構建「一帶一路」服務——影片以此為指針,由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敦煌研究院、上海新文化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迎接建黨百年,上海出品歌劇電影《賀綠汀》、滬劇電影《敦煌女兒...
    2021年開年,上海的電影人依然在緊張忙碌中。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由知名歌唱家廖昌永主演的中國首部8K全景聲實景歌劇電影《賀綠汀》和由知名滬劇藝術家茅善玉主演的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已緊鑼密鼓地進入後期精加工階段。兩部紮根上海、風格鮮明的影片均計劃在七一前後上映,獨特的藝術品質和魅力引起多重的期待和關注。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續寫時代華章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續寫時代華章 2020-10-20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漲姿勢丨這麼多不同版本的《雷雨》,你看過幾部?
    此版最大的改變是恢復了《雷雨》原劇中的序幕和尾聲——序幕和尾聲在絕大多數《雷雨》的演出中都是遭到刪節的。2012年,80後戲劇導演王翀將《雷雨》「升級」成《雷雨2.0》在木馬劇場首演。《雷雨2.0》是以曹禺劇作《雷雨》為藍本的後現代劇場作品,對經典文本進行了大膽解構。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原標題:致敬莫高窟守護者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 滬劇《上海屋簷下》演出上海味道
    「滬劇《上海屋簷下》很有煙火氣、生活氣,很有上海的氣息,好像感覺專門為我們上海的滬劇觀眾寫的。」經過幾輪試演,由長寧滬劇團帶來的名著三部曲第三部《上海屋簷下》得到了不少資深戲迷的好評。圖說:《上海屋簷下》劇照 官方圖上海特色濃鬱上海屋簷下,小小一個家,上世紀30年代的石庫門弄堂裡,上演了令人揪心的家庭倫理戲碼……滬劇《上海屋簷下》中,長寧滬劇團以一貫的樸實風格講述了上海老弄堂裡幾戶家庭困頓的生活。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莫高窟開機,致敬樊錦詩及敦煌守護者
    時隔一年,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和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又手挽手站在了一起,這一次,是因為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的開機儀式。這一天,樊錦詩特地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而茅善玉則以影片中樊錦詩的造型和她站在一起,一老一少站在一起,包括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圍觀者都忍不住嘆一句,太像了。
  • 【最新消息】滬劇泰鬥王盤聲先生與世長辭 永遠的《志超讀信》
    王盤聲,1923年6月出生,蘇州坊橋人,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滬劇「王派」唱腔的創始人,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上海戲曲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我熱愛滬劇,滬劇是我的生命,我願為它獻身一切!」這是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王派唱腔創始人王盤聲經常說的三句話,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在滬劇界,有「十生九王」之說,即十個滬劇男小生中有九個是唱「王派」 的,可見「王派」的影響力之大。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遠赴敦煌實景拍攝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在敦煌實景拍攝。 劉海發攝「數十年,如痴如醉守瑰寶,熬過了,家庭崩離孤與寂,一轉眼,鬢已成霜白髮舞,莫高窟,已重過我命,融進血脈裡。」滬劇婉轉動人的唱腔在大漠響起,脫胎於同名滬劇的電影《敦煌女兒》日前結束了在敦煌的實景拍攝,轉場前往橫店。
  •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9月22日開機!
    這是一部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以滬劇舞臺劇《敦煌女兒》為藍本,以「一帶一路」重要文明交匯地「敦煌」為背景,以改革先鋒、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的滬劇電影。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由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敦煌研究院、上海新文化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滬劇也能很時尚!推廣滬語的南通女孩,優秀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電影、舞臺劇、演唱會……當我們的業餘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你會選擇去劇院看一場傳統滬劇嗎?明星、網紅……當我們追逐的熱點人物「亂花漸欲迷人眼」,你會去關注一個默默奉獻的滬劇演員嗎?對於90後滬劇新生代錢瑩來說,她似乎並不在乎那麼多。她一直在做的,無非就是是靜下心演好每一場滬劇,沉下去推廣好每一句滬語。
  • 從青春到白頭,心歸處,是敦煌--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殺青
    敦煌研究院對電影拍攝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樊院長和研究院的專家在拍攝間隙為劇組演職人員講解了敦煌文化和保護措施,讓大家對敦煌藝術和敦煌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滬劇電影《敦煌女兒》將於明年7月左右上映,獻禮建黨百年。
  • 「聽」滬劇電影《敦煌女兒》今天在莫高窟開機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滬劇院和敦煌研究院等4家單位聯合出品的滬劇電影《敦煌女兒》今天在敦煌莫高窟開機。影片計劃於明年「七一」前上映,向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獻禮。將請聽上海電臺特派記者臧明華發來的報導: 「好,《敦煌女兒》9月22日,第一個鏡頭,現在開機打板,三,二,一……」早上八點半,在莫高窟九層樓廣場前,滬劇電影《敦煌女兒》拍攝了第一個鏡頭。
  • 展演、電影、展覽...上海滬劇院一系列主題活動即將來襲
    展演、電影、展覽......上海滬劇院一系列主題活動即將來襲 2021-01-15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山滬劇團帶著「鎮團大戲」到蘇州,滬劇愛好者還不快來!
    在12月7-10日,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音樂廳就即將上演2部優秀的滬劇作品,由成立已72年的寶山滬劇團演出的《孤島血淚》和《挑山女人》。上海寶山滬劇藝術傳承中心(寶山滬劇團),創建於1948年,是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建團最早的專業滬劇團之一,其前身為滬劇傳承人、「楊派」創始人——楊飛飛領銜的勤藝滬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