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久遠,這個故事卻依然令人震撼。兩家人割不斷的情仇愛怨,到頭來只留下一片風悽雨慘……」
本文圖片均為滬劇電影《雷雨》劇照(攝影:高偉良)
悠遠的主題歌聲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幢老洋房,散亂零落的家具,斑駁的牆角。沿著空蕩蕩的樓梯拾階而上,推開窗,一道閃電划過,畫面瞬間注入色彩。奢華的暗花壁紙、木製長樓梯、歐式沙發椅……滬劇電影《雷雨》就這樣把觀眾帶到上世紀30年代的周公館。
滬劇電影《雷雨》從一開始就站上了巨人的肩膀。1934年,戲劇大師曹禺創作了話劇《雷 雨》。作品通過兩個家庭兩代人之間的恩怨糾葛、情仇交錯的悲劇故事,以強烈的戲劇衝突展現了封建舊家庭對人性的摧殘折磨。這部中國戲劇史上的裡程碑之作,人物不多,卻個個鮮明,被譽為「人性的戲劇詩」,自問世以來,被多種藝術門類反覆演繹。滬劇演繹《雷雨》又有獨特的優勢,有著最能吻合的藝術氣質,也是該劇種最擅長表現的題材。1937年,滬劇前輩們就把《雷雨》改編成了滬劇。1959年,以丁是娥為首的滬劇老藝術家將這一劇目再一次改編並聯合公演。整齣戲匯聚了滬劇的丁派、石派、解派、邵派、王派、楊派、袁派七大流派的創始人,都是當時滬劇舞臺上最有影響力的明星,轟動一時,贏得了觀眾和業內的好評,也得到了曹禺先生本人的認可。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雨》歷經幾代滬劇人傳承演繹,長演不衰。滬劇電影《雷雨》以舞臺版為基礎,演員是舞臺版原班人馬,匯聚老中青幾代滬劇人。領銜主演茅善玉,主演陳瑜、朱儉、王明達、洪豆豆、錢思劍、凌月剛、金世傑。他們大多與這個劇目有著深長的緣分。茅善玉在青年時代,曾是觀眾心中「永遠的四鳳」。多年後,她已經變身成為劇中的繁漪,並憑藉這個角色「梅開二度」。陳瑜年輕時也曾演過四鳳,後來演過繁漪,最後成了鐵打的「魯媽」。王明達的《雷雨》個人相冊包含魯貴和魯大海,十幾年前,他又被推上周公館一家之主的寶座,成了老爺周樸園。朱儉和洪豆豆的《雷雨》記憶相對單純許多,從戲校畢業開始,就分別鎖定在周萍和四鳳兩個角色上。也許多年後,朱儉和洪豆豆也將升級為周樸園和繁漪,迎來新一代的周萍和四鳳——滬劇《雷雨》正是每個滬劇人必修的一門長期功課,伴隨著他們藝術之路的不同階段;它又如同一座熔爐,將滬劇的氣質、韻味,熔鑄進滬劇人的藝術靈魂。一代代演員以自己的才華、汗水和努力,為這個劇目豐富了新的內容。而將這一代滬劇人對經典作品的理解和演繹定格下來,是他們奉獻給這個時代的禮物。戲曲電影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記錄。與舞臺劇單向、線性的特點相比,電影有多角度、多線程的敘事手段,無疑可以形成更立體、更強烈的藝術效果。實景拍攝展現了許多舞臺劇中沒有直接展現的場景,比如繁漪雨夜尾隨周萍、四鳳和周衝雙雙觸電而亡等畫面,同時能實現細緻、突出的細節表達:蹙眉、凝視、咬牙切齒,每一個表情、眼神都纖毫畢現。繁漪目睹周萍與四鳳幽會時眼中噴射的憤怒、絕望,甚至她從外面鎖窗戶時,劃破的手指所留下的一抹血痕……畫面裡的所有元素交匯、融合,疊加成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就是光影的魔法。一部真正成功的戲曲電影,當有超越舞臺藝術片的更高追求,無疑是一次再創作的過程。舞臺版滬劇《雷雨》長達3個小時,包含大量唱腔,而電影的時長不過1小時50分鐘,有些唱段不得不捨棄,代之以凝練的對白和添加渲染氣氛、烘託情緒或者輔助敘事的音樂,同時滬劇經典人物的靈魂不變,情感的飽滿不變,作品的氣質不變,上海的味道不變。滬劇電影《雷雨》為滬劇藝術的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經典的戲曲作品插上電影的翅膀,將飛得更高、更遠。 《紅蔓》雜誌為雙月刊,中英雙語,設計時尚,是一本全方位聚焦海派文化的雜誌,郵發代碼4-905,中國郵政網和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紅蔓》雜誌編輯部地址:上海鎮寧路九號九尊大廈九樓
電話:021-62255812
掃描《紅蔓》二維碼加關注
或長按二維碼來識別
歡迎關注「紅蔓雜誌官方微店」!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