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中國機制幣」收藏3的「銅板」收藏之胡說!
——五方元音【個人收藏】
我在前面就「中國機制幣收藏」中曾經有過兩次的「胡說」,或許也會成為「白說」 的可能性,都是今天沒有話題就「中國機制幣收藏——說銅元!」再白說一會,我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搞古玩」的人,說起賺錢來,當然是曾經都有過輝煌,可是目前為止又能如何呢?
我自己介入「收藏」是比較早的,因為自幼喜好「攢」東西,隨之又有「長徵廠」那些「高層次下放人員的輔助」終於正式介入了「收藏」領域,當時很艱苦的,拿出一張「一郵」做6角錢的火車,跑到邯鄲賣1.2元,賣10張除了車費、吃也就是剩下5角錢,很是費勁的,無論如何也算是賺錢了!
隨之,發行了「中國錢幣1」,從那時其,便正式介入製作「拓片」、錢幣的收藏,當然這都源於「努爾丁」的幫助······
在「中國機制幣」收藏中說「銀元混搭」版別的收藏!
在「中國機制幣」收藏中再說「銀元混搭」板別的收藏!2
在邢臺「電報大樓」前,除了上班就是在哪裡「練攤」,有人拿來銀元,一開始不敢收,後來就一發而不可收拾地介入到「中國機制幣」的「販賣」活動中,···········
努爾丁——新疆維吾爾族,據傳是國家領導人「包爾漢」的「家奴」,曾經在中央大學學習「中國考古研究第一屆班」,參與過「河南殷墟」的文字整理,但是究竟參與與否我是一概不知的,至少告訴我:「刀幣」是什麼時期的,「布幣」與「刀幣」的參與,當然從他那裡學習到了諸多的新知識、新思想、與新觀點!
銀幣的收購開始時都是在12元左右,後來到達18元後就再也沒有人往上「調價」了,因為「銀幣」拿到北京「月壇公園」無非就是賣22元,其風險之大是難以想像的,當然許多人也介於此,也都在18元一下收購,其假幣實在是少之又少!
當然無形中也有老百姓拿著「銅錢」來賣,3元一斤!29文「龍的一般在48個左右」,「旗」的在52個左右,老百姓拿來後到郵局內用「電子秤」過秤後就少給個幾角錢,而老百姓們卻都是很高興的應允,隨之,錢物兩清,就地開賣——0,3元一枚!
因為國營廢品收購站所收購的「銅錢」是需要「跑雜」的,稱:「銅製不好,需要每斤刨0,1斤的雜!」,一斤兩斤的無所謂,可是多了就少了斤稱,當然尤其是那些年代久遠的,比如「宋代」、「唐代」、「五銖」、「半兩」的銅錢是需要扣除「0.2斤以上的雜!」,當然人家賣家不願意,一賣就是幾十斤、上百斤的,其分量差距很大,當然這些「跑腿的」就想方設法的要多賣錢,一個個地從「廢品收購站」返回到「電報大樓」前,使用的「郵局」的標準「電子秤」是不會「虧秤」的,故此,賣家有了「跑腿費」當然當時很願以的,逐漸的一傳十十傳千的,最後逐漸地形成「邢臺電報大樓」廢舊交易市場!
「邢臺電報大樓——廢舊市場」不同與「五一橋 」舊貨市場,當然與「砂輪廠」的那個「舊貨市場」都不同,「五一橋舊貨市場」是以廢舊「鋼材、廢鐵、貴重金屬為主」,兼有零星的「日用舊貨」,而「砂輪廠舊貨市場」卻以「廢舊衣物為主!」也少有「日用、日雜」,當然這兩個「舊貨市場」中偶然也有「銅錢」、「銀元」、老物件的現身,其數量至少甚為可憐······
而我也常常在「東街廢品站」找到一些可以獲利的物品,如「金桐造像」、「老筆筒」、「單瓶」、偶然也會有「銀幣」的意外收穫,一般在「廢品站」多以7元收購,因為人民銀行掛牌價為5元!
也常常在「廢品站」的「銅錢堆」中亂扒拉一氣,找一些沒有的品種,完了之後3元過稱!
當然在圖中的這枚稀世珍寶就是那個時期獲取的,估計不超過5分錢,因為都是看到有這樣「怪異」的品種後,就幾經翻找後,尚未發現有其他相同之品,故此只能添加一些銅板,過稱完事兒,回來後,許多的藏友給2元錢沒有捨得賣,隨後就在自己「練攤」的本子上一別,久而久之人看的多了,當時「努爾丁」就說:「白子!這枚銅板不要輕易賣啊,如果你要賣我可以給你錢,你說價就可以,或者換刀幣、換布幣都可以!······」
我就告訴他說:「這個『機制幣』我是不會賣的,你放心吧!如果想賣的時候我會首先找你的,······」因為「努爾丁」常常出價要高於「外來人員的價······」就如「四分貝幣郵票發生錯版後,找到集郵公司,一下將所剩的數十板郵票全部拿下!」
現在想起來很是可惜的,努爾丁給邢臺人帶來了許多的知識,也獲取了諸多的物品的收藏,他可是「嘉德拍賣公司首席拍賣師!」擁有的知識是無法估量的,逐漸地介入「瓷器」、「銅器」的收藏,努爾丁常常說:「邢臺人真有東西啊,都是『官窯』的·····!邢臺在古代太厲害啦!很有錢的·····」
當然我們這期依然還是「機制幣」的收藏,繼續我們的「機制幣」話題······
關於「機制幣」的收藏,也就是「版別」的收藏,一套磨具也僅僅可以生產出一種「版別」,不會有第二種的,如果出現第二種的話,那就可以說是「錯版幣!」因為這個問題需要有「鉗工」基礎的人們才知道「磨具」的問題,一套磨具是分「上模」與「下模」的,通過衝壓、增加壓力,讓之見的原材料強制「變形」,當然,那些「銅板」的尺寸不過就那麼大,由於材質軟導致原材料受到壓力後,被擠、壓變形,從而形成人們所需要的圖案、形狀,每個「機制幣」都曾經經受過「數十噸」的壓力,甚至上百噸的壓力,而「中國早期機制幣」多以「稀有金屬」為原材料,比如「銀鎳合金」、「紫銅」、「黃銅」、「鎳、鉛合金」,甚至還有「錫鉛合金」等原材料,這些原材料的特性就是「材質軟」、「延展性強」、在流通過程中不易發生破損、損毀、當然也由於攜帶不便而導致退出錢幣的行列的關鍵原因······
在「機制幣」中有許多的「版別」出現,因為「銅板」多以數額小、使用量大,起到「找零」的作用,一旦丟失不會感到心痛,故此,在流通使用的過程中無形中也有大量的自然損耗,一致常常「零幣吃緊!」,故此,就需要大量的製作、加工中心「零幣」,就如上世紀人們發工資一般:幾角、幾分都是需要交代清楚的,每個人的工資不同,當然「零分幣」的數量也是不同的,故此常常發生「錯配」或者是「有意錯配磨具」的現實常常發生,這樣也就發生了「版別」的出現·········
因為這些「機制幣」的磨具是有使用年限的,而上下模對不齊就會發生「蹦磨具」的,一旦一套磨具發生「崩模」就會發生不能使用的情況,而製作一套這樣「機制幣」磨具是需要很大的功夫與毅力的······
就如原來邢臺地區農機廠,在文革期間製作「毛主席像章」時是一樣的,首先要製作「磨具」,而當時的「王桂武」是都是工廠最好、最年輕的「四級磨具鉗工」,由於級別低,而只能讓書法去承擔這個重要的認為,師傅忘記名字了,是當時的「八級磨具鉗工!」,
在師傅的鼓勵與指導下,歷時三個月是時間終於完成了一套磨具,成為當時邢臺最著名的像章生產與加工地,自從邢臺人攜帶上由邢臺人自己製造的「毛主席像章」出門,會感到很幸福的,而「王桂武」也因此想工作的圓滿成功,升級為「八級磨具鉗工!」而他的眼睛近乎與「瞎了」,只能帶著猶如「瓶子底」的眼睛看東西了,這就是製作磨具的代價········
由此可見「磨具的製作是多麼的艱難!」當然那些「造幣廠」的職工,為了「趕時間」、「搶任務」,常常拿錯磨具的時候也是經常發生的,當然依然有磨具壞了只能使用其他的磨具替代了,這就是「中國機制幣收藏」的最關鍵!·········
首先你要知道「機制幣」的莫一個版別,再說「機制幣收藏!」,不然滿地的雞毛,什麼都不是的,這樣也會造成「走「彎道!」,當然少走「彎路」是最精明的方式,都是卻不能有「僥倖心理」!一旦發生「僥倖心理」或許「學費」就會離你越來越近了······
不信嗎?那些常常賣「便宜貨」的人,常常津津樂道地告訴我:「這都是可以『上拍』的物件,讓我給『撿漏啦!』」!那可能嗎?不信你就試試看?········
2021年2月19日21時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