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

2021-03-05 厚黑大全

挾天子以令諸侯

皇帝落到了曹操的手裡,曹操要想以皇帝的名義指揮命令天下各路諸侯,其實也沒那麼簡單。因為競爭中的選擇總是雙向的:你可以選擇指揮別人,別人也可以選擇「服從」或「不服從」。

    弱者不願服從命令,他可以尋找藉口婉轉拒絕;強者不願服從命令,他就膽敢公然抗旨不遵。

    曹操挾天子以令袁紹,被袁紹大罵一頓:「不是老子三番五次的救你小命,你早就死翹翹了!」

    曹操懼怕袁紹,叫皇帝加封袁紹為太尉,太尉雖是三公之首,但還有大將軍居三公之上,袁紹仍不服氣,曹操只好把自己的大將軍也讓給袁紹,才沒扯皮了。袁紹要打公孫瓚,曹操幫他搞正式批文,如此,雙方失去衝突,暫時都勉強滿意。

    皇帝僅僅只是無形資產,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增值呢?要等到曹操真正成為最強的諸侯時,價值才是最大的。因為皇帝發布的命令,只有通過最強硬的執行力來配合,才可以順利實施。

    自西北集團潰敗後,天下最強硬的諸侯是袁紹,其次袁術。因此理論上:皇帝只有落在袁紹的手裡,威力才是最大,才是「預算」上的「天下一統的成功率最高,且耗時最短。」

    而曹操挾住天子後,根本就「令」不了二袁,所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此時的曹操來說,就只是一句空話,其背後真正的用意是:不讓二袁挾住天子以令他。

 

    雖然皇帝在曹操手裡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還是可以為曹操提供諸多行動上的方便。下面兩個計謀便是:

    曹操想得到徐州,徐州被劉備佔著,曹操大罵:「老子費那麼大勁沒弄到,他倒好,白撿了一個徐州!」又想打劉備,但是,呂布當時戰敗後就來徐州投奔了劉備,曹操十分顧忌呂布,不太好辦。荀彧向曹操獻出「二虎競食」之計:

    所謂二虎競食,就是讓徐州的劉備和呂布二人自相殘殺,無論誰殺了誰,對曹操來說,都是好事,坐收漁人之利。

    1. 劉備雖得了徐州,但還沒有皇帝的正式批文。(名義上不甚合法。)

    2. 曹操有條件幫劉備弄到皇帝的正式批文,劉備就必然欠曹操的人情。

    3. 曹操幫劉備弄到正式批文的附加條件是:劉備必須殺掉呂布。

    劉備的正式身份只是平原縣令,暫代徐州牧,而呂布是中央朝廷的奮武將軍,他來之後,徐州就應該歸他,這是必然的。若徐州歸了呂布,必然對曹操的威脅大些,若歸了劉備,則威脅相對要小。

    於是,曹操奏請皇帝,故意抬高劉備身價,封劉備為徵東將軍領徐州牧,並附密書一封,送到徐州。這樣劉呂必為爭奪徐州而相互廝殺。劉備很感激曹操,但卻不願殺呂布。因為殺了呂布,曹操如果再來打徐州,就會相對容易些。

    呂布很恐慌,劉備把曹操的信拿給呂布看,呂布泣曰:「此乃曹賊欲令我二人不和也!」劉備曰:「兄勿憂,劉備誓不為此不義之事。」呂布再三拜謝。

    如此,一個最高級的官員和一個最低級的官員混到了一個位置上。二人可謂患難之交,相處的非常融洽。雙方都很理智,沒有上曹操的當。

 

    「二虎競食」之計被劉備呂布識破而落空,荀彧一計不成,再設一計,名曰「驅虎吞狼」:

    曹操得到徐州後,是想與南邊的袁術爭鋒。既然現在得不到徐州,那就乾脆讓徐州兵去和袁術火拼消耗,這樣,無論誰勝誰負,對曹操來說,都是好事,坐收漁人之利。讓兩個敵人互相攻擊,此所謂驅虎吞狼。

    在這一局的決策中,曹操下聖旨叫劉備攻打袁術。

    因為劉備比袁術弱,所以有可能選擇不去,找個理由推脫掉。為了逼劉備去,曹操又派人秘密通知袁術,說劉備上表皇帝說袁術的壞話,並且想密謀奪取袁術的地盤。

    袁術本來就想得到徐州,對劉備這個織席賣鞋的草根能擠身諸侯很是不滿,什麼?你想打我?我正要打你呢!所以二話不說,發兵來打劉備,劉備就不得不應戰,並且又有聖旨叫他打袁術。

    這樣一來,袁術劉備之間爆發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曹操的妙計終於得逞。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曹操之所以挑唆能得逞,關鍵因素是袁術本來就想得到徐州,只是沒有藉口,曹操利用皇帝之便為二位交戰提供了藉口,加速了雙方的矛盾。

    雖然皇帝在二袁眼裡只是廢品,不怎麼稀罕,但曹操卻最大限度的發揮利用了這個已經貶值皇帝的最大功用,從而沒有造成資源浪費,這是曹操與二袁最大的區別。

相關焦點

  • 歷史系列:挾天子以令諸侯
    因為魏武帝曹操的關係,【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戰略被後世文人誇成花了,仿佛這是只有曹操這樣的高人才能想到的奇思妙想。
  • 歷史故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漢丞相、魏武王曹操,因為首創「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又殺死漢獻帝劉協的伏皇后、董貴人,以及伏後所生兩個皇子。
  •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巨大風險,你知道嗎?
    三國中說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會讓我們想到李傕、郭汜追殺漢獻帝時,被在山東徵戰徐州的曹操得知,曹操放棄報仇攻徐州,「搶先」迎奉獻帝。大家都非常清楚了,曹操得了一個大便宜,那主要就是出師有名,動輒就可以用天子的名義打擊其它豪強和諸侯。其實曹操這個時候迎奉天子,並不是搶,而是撿,或者收留。因為當時,天子真沒有人要。
  •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真的是奸雄嗎?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曹操被稱為「奸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幹過一件「壞事」,就是挾天子令諸侯。在我們的理解中,曹操正是藉助這一政治行動,掌握了天下話語權,最終走向成功,成就霸業,然後過河拆橋,把漢獻帝給拋棄了。
  • 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曹操走的一步臭棋.
    緣來這裡,你我攜手打造有溫度有深度有期待的文化公眾平臺曹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慎走了一步臭棋: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元年八月庚申(196年10月7日),曹操頗費周折,總算如願以償地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預定目標。
  •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招兒,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
    要論《三國演義》中,最有天下格局的戰略謀劃,那非「挾天子以令諸侯」莫屬。正是這條大計,決定了中國北方的統一。
  • 品讀|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
    要論《三國演義》中,最有天下格局的戰略謀劃,非「挾天子以令諸侯」莫屬。
  • 曹操控制漢獻帝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真實目的是什麼?
    ID:shuosanguo曹操控制漢獻帝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真實目的是什麼?就在這個時候,時任兗州刺史的曹操成為了第一個率軍進駐洛陽護駕勤王的諸侯,這讓漢獻帝仿佛看到了漢室中興的希望。針對曹操這一個極不尋常的做法,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是曹操聽從了自己首席謀士荀彧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然而,歷史事實真的如此嗎?曹操將漢獻帝放在自己身邊真的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 中國歷史上真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6個人,第5位影響後世三百年
    我們經常聽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以令士人」「奉天子以令不臣」等等之類的言語。其實,不論那種說法,但意思大同小異,核心都是:天子或者皇帝只是擺設,真正掌權的是諸侯或權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相關語錄最早見於三國時代,而最出名的一個人就是曹操。東漢末年,王朝衰敗,群雄並起,東漢天子流落四方,飲食起居竟然形同乞丐。
  • 曹操迎回漢獻帝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什麼袁紹不去做?
    對於冷酷計算的各方諸侯主公們來說,皇帝就是個累贅;對於心向大漢的各級士大夫謀臣來說,皇帝還是君父。這時候,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就對袁紹說:你看皇帝都已經那副德行了,咱們是不是該接濟一下,把皇帝給接到河北吧。你這麼做,咱們不就從地方諸侯升級為大漢朝廷了嗎。沮授的給的建議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 四大千古陽謀,挾天子以令諸侯只算半個,最後一個至今無人能解
    三、挾天子以令諸侯。嚴格來說這個不算是陽謀,只是沾了一點邊而而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太多了,王朝末年基本都有,最出名的就是曹操。曹操成功雖然不是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其以帝王名義詔令天下,大家都知道他是虛的,但曹操勢力強大,小諸侯也無人敢不遵從。
  • 古代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別人都沒啥事,而董卓卻遭全天下反對?
    在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社會,皇權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因此歷史上專政的大臣並不少,他們就會利用天子的威信,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而各個地方的大臣,因為是天子之命,違抗就有謀反之嫌疑,不得不服從。
  • 為什麼曹操由匡扶漢室轉變到挾天子以令諸侯?
    諸侯會盟伐董卓,諸軍懼怕董卓,無人敢西進,唯有曹操獨自進攻。這樣的行動和膽略,正是曹操要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所以,此時的曹操,確實是一心想要匡扶漢室的,因為他不想再被人看不起。 當然,人心是會變的。看看時間表,就明白這一切了。
  • 桓範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曹真卻怕了
    (桓)範南見爽,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曹)爽疑,(曹)羲又無言。範自謂羲曰:「事昭然,卿用讀書何為邪!於今日卿等門戶倒矣!」俱不言。範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從。
  •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為什麼終其一生沒有稱帝?
    從本文提出的角度看,官渡之戰,乃是「不慕虛名」者對決「慕虛名」者,最終的結果,是「慕虛名」者「處實禍」也。官渡之戰的尾聲,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曹操在收繳的袁紹的信件中,發現了一些許昌下屬和軍中人士與袁紹往來的信件,這是通敵的證據,但是,曹操全部把它們燒了,並沒有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曹操為什麼要這麼做?
  • 第四十八戰:挾天子令諸侯(全)曹操巔峰升級的公元196年
    像一直追擊的李傕、郭汜,他們目前的官位級別全都是頂配,但他們也就這意思了,當年賈詡向李傕提出的利用獻帝的手段是「奉國家以徵天下」,他們卻是「挾天子以瞎胡搞」。像山賊出身的楊奉等人也很看重這個天子,要不為啥要死活保皇呢!但這幫白波軍卻始終也琢磨不出個「獻帝使用說明書」,幫著獻帝回到了洛陽,是為了堅持主義呢?還是謀取利益呢?啥方案也沒有。
  • 騰訊互娛殺入電影業的「姿勢」:挾IP以令諸侯
    但這一次騰訊互娛出來做電影,完全是另一種邏輯、另一種姿勢,小娛稱之為「挾IP以令諸侯」。騰訊文學、騰訊動漫、騰訊遊戲積累了大量的IP,而優秀的IP無疑是一部電影最核心的價值之一,相對與好的導演、演員,好的IP具有更強的變現能力,更低的投資風險。因此,騰訊互娛不是要參投,而是要主投;不僅要主投,而且要深度參與。
  • 第四十八戰:挾天子令諸侯(1)西去的孫郎
    周瑜的父親周異,官至洛陽令。周瑜出生的那年,是靈帝年間的公元175年。史載周瑜他爹在靈帝年間非常活躍,所以從年份來看,周瑜大概率出生在洛陽。然後呢,按照漢朝的,不對,按照中國的官場規則,長官生孩子,下屬們應該過去吃頓飯,送送禮。那一年的洛陽北都尉是20歲的曹操。
  • 三國窩囊諸侯,坐擁百萬大軍,最後卻拿小刀躲進廁所自盡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諸侯趁勢擁兵自立,企圖逐鹿中原。像曹操、劉備、孫權等人,最初在各路諸侯間根本排不上號,甚至連袁紹、公孫瓚等軍閥,在諸侯間也才處於中遊水準。而有位實力強悍的諸侯,帶甲百萬、據地千裡,卻因為自己的愚蠢將地盤拱手讓人,最後屈辱的拿小刀在廁所自盡而亡。那這位窩囊的諸侯是誰呢?他就是冀州牧韓馥。
  •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下場都如何?看看曹操幹掉多少
    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這個令卻無法讓眾諸侯臣服,皆以董卓為賊,十八路諸侯也因此而起。那十八路諸侯為: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還有奮武將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