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沃霍爾、席勒和馬爾克來廣州K11了

2021-02-14 1DayStand

流行融合、死亡對話、戰爭陰霾,可以說是當代藝術最受關注的題材,因而標題三人特別受到 onedaystand 看官們的眷顧。而他們竟在一個日本男人身上合體了。

他以荒誕奇幻的作品聞名,總能透過創作,把自己的夢境、回憶、幻覺和童年經驗融合到流行文化圖像當中。

《自畫像》,田名網敬一,紙上墨印,100 x 70.5 cm,1965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他是田名網敬一,1936年生於東京,現於東京生活及工作,畢業於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自1960年代起活躍於平面設計、插畫、電影和純藝術領域。

他向來不受任何媒介或流派所限,堅持以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遊走於不同領域。

spRachel 昨天在廣州K11看了他的展後,腦裡這三個人揮之不去:



//  他像 Marc,戰爭閃回成創作靈感

弗朗茲·馬爾克 (Franz Marc 1880年2月8日-1916年3月4日),德國畫家,「藍騎士」派創始人和新美術家協會成員。以動物研究畫著稱。馬爾克認為,藝術上無所謂「題材」,也無所謂「色彩」,只有表達情緒。因此,他的畫作越來越富有表現力,色彩也更加強烈。36歲時陣亡於一戰「凡爾登絞肉機」戰役中。

Marc 是 spRachel本次歐洲之旅的最大發現,後續可能會寫很多關於他的文章。以下的這幅 Fate of the Animals 作成後不久一戰爆發 Marc 不幸戰死,作品在紀念展失火被毀三分一。由另一大神 Paul Klee 負責修復,故意留下痕跡,更加深了對一戰的寓言感。神on神就是這感覺了啊!

Franz Marc, Fate of the Animals, 1913

心有餘辜卻不能自拔,這是 spRachel 對 Marc 的感覺,也是我對田名網敬一的第一感覺。很難想像,下面這幅這85歲的他去年的全新作品。

而我也聽說,人年紀越大,對過去細節的回憶會越是清晰。

《此岸空間與彼岸空間》,田名網敬一,有色墨水、丙烯絲網印、碎玻璃、油畫布, (三幅一聯),2017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田名網敬一出生於戰爭年代。當他9歲時,正值二戰尾聲美軍對東京的大空襲。為了逃避美軍爆火的襲擊,很多日本家庭都將自己家中的地下室或者其他空間改建為庇護所,而田名網敬一家的防空洞則在金魚水槽前。

每當空軍來襲,他便和媽媽躲入防空洞裡,那些轟炸前被率先投放下來的照明彈,穿破夜幕,照射到金魚表皮的鱗片上,在它們隨水波搖曳的反射下,形成一種光怪陸離的美,在年幼的田名網敬一心中造成了一種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成為他此後創作生涯中被反覆繪製的主題元素之一。


《此岸空間與彼岸空間》細節,田名網敬一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金魚女孩,金魚尾巴。

戰機,硝煙,CRASH!BOOM!

《此岸空間與彼岸空間》,田名網敬一,細節圖 拍攝 by sprachel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你看到閃閃發光的金粉和充滿力量的筆觸嗎?

殘酷中的嬉戲更觸目驚心。


《櫻花綻放在夜幕降臨時》,田名網敬一,有色墨水、丙烯絲網印、碎玻璃、油畫布,212.5 x 300 cm,(三幅一聯),2014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相信很多人感到他的作品中常呈現出一種嗑藥般的迷幻色彩。上個世紀60年代在舊金山,像LSD這些致幻藥還是合法,在一些派對上,年輕人們一邊服用藥品一邊聽著音樂,而牆上則還會掛著一些畫面扭曲、旋轉的招貼海報,來加強他們的這種幻覺體驗。這種經驗也被加入到他的創作中。

《鏡面》,田名網敬一,有色墨水、丙烯絲網印、碎玻璃、油畫布,172 x 200 cm(雙聯畫),2015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 他像 Schiele,與死神的幻想之舞

埃貢·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奧地利畫家,師承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維也納分離派重要代表,表現主義畫家。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且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因席捲歐洲的西班牙流感病逝,年僅28歲。


今年也是他逝世100周年。維也納 Leopold Musuem 為他舉行至今最大展覽。他是如何預感自己的早逝,而創作出大量與死神相關的作品?留意後續報導。

Egon Schiele, Death and the Maiden (1915-16)


而田名網敬一也一度以為自己要死了。

1981年,45歲的田名網敬一因肺水腫與病魔鬥爭了近100天。回憶當時,田名網敬一這樣說到:「望著我窗外的松樹,不知不覺中,我被帶到了一個玄幻的東方天堂」。因此,松樹也像金魚一樣,成為了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

《常磐松(B)》,田名網敬一,紙上絲網印 ,103 x 73 cm,1986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在每天打完針以後,他就會在半夜開始高燒,然後在床對面的白牆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幻覺、產生各種各樣的幻想。


《雙鏡(A)》,田名網敬一,紙上絲網印,103 x 73 cm,1996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更重要的是,住院期間,田名網敬一的朋友給他帶來了一本達利的畫冊,畫冊中如同流水般扭曲溶解的時鐘,在他發燒時就會在牆上流動起來,對他的藝術創作形成影響。


《擬景圖鑑(G)》,田名網敬一,紙上絲網印,60 x 44.5 cm,1980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spRachel 最喜歡的雕塑作品,竟然也是跟死亡有關。


《空想的監獄(C)》,田名網敬一,木, 玻璃鋼,漆,1986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在田名網敬一的雕塑作品中,直線、立方體、三角塊等幾何元素則來自他兒時玩積木的回憶。這些木頭積木的觸感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外,其雕塑作品周圍還有很多如同牢籠般的直線。

這些直線和其中不斷出現的大象都源自他曾讀到:當大象老去,臨近死亡時,便會走到後面藏有象冢的瀑布裡面,不讓其它大象發現自己的死亡。

《象舞》,田名網敬一,丙烯, 墨, 彩鉛, 紙,1985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我創作的關於象的作品,包括像牢籠這樣的東西,是對死亡的一種掩護,或者說一種隔斷」 他這樣說道。



// 他像 Warhol,絲網印刷+潮牌寵兒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美國藝術家、印刷家、電影攝影師,是視覺藝術運動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

作為一個怕無聊、不喜隨大流的人,我終究不會很喜歡推崇「複製」和「追熱點」的 Warhol。

然而我同意他認為藝術應該和金錢掛鈎的想法。

田名網敬一被視為日本波普藝術殿堂級人物,其創作波普藝術的時間甚至比村上隆還要更早。1967年,田名網敬一前往紐約拜訪波普教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工作室,受其啟發,他開始嘗試以各種媒介進行藝術創作,並希望由此能夠打破繪畫與設計間的界限。


《紐約》,田名網敬一,紙上絲網印,1967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田名網敬一的前衛,還在於他不拘泥於單一的藝術創作形式。他在作品創作中運用動畫、絲網印刷、卡通插圖、拼貼畫、實驗性電影、三維立體以及油畫等不同的表現方式,折射出其內心奇幻的視覺圖像,這些圖像挑戰著觀者的視覺神經。

《汽車大賽海報_2》,田名網敬一,紙上絲網印,103 x 72.8 cm,1968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設計師出身的他,早年已獲得日本廣告大賞,並於商業上取得成功。他遊走於設計師、藝術家、及雜誌美術指導等多重身份之間,常與同代藝術家組織展覽、出版獨立雜誌和製作動畫。由於受過商業設計訓練,他對作品顏色的準確度與畫面構築的精確性把控尤為出色。

《不要再有戰爭》,田名網敬一,紙上絲網印,1967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他在70年代初創作的波普風格的動畫,融合了童年偶像手塚治虫以及迪士尼等元素。而以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約翰·列儂(John Lennon)以及小野洋子(Yoko Ono)為主題的作品則讓他一炮而紅,成為日本波普藝術先驅。

1975年,他接受邀請出任《PLAY BOY 花花公子》(日本版)刊物的第一任藝術總監。

他那標誌性的迷幻波普藝術風格,令他頗受時尚圈的青睞,曾合作的時尚品牌包括:Gucci、Dior、Stussy、MiuMiu、Honda、Super、Uniqlo等。


《自畫像》,田名網敬一,紙上墨印,100 x 70.5 cm,1965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畫廊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最後一張我最喜歡的自畫像,提起日本流行文化,漫畫不可少。

以及,老爺子年輕時真好看呀。

以上只是基於 spRachel 藝術史印象看到的田名網敬一。

然而,田名網敬一就是田名網敬一。當今獨一無二的波普之神。

每一個去看展的人,看到的其實是TA想看到的。因此,你需要自己去看到自己看到的。

田名網敬一作品展

廣州K11 Chi Art Space

時間 :2018.06.16 - 09.02

地點 :廣州K11購物藝術中心4樓 chi K11藝術空間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10:00-12:00; 13:30-18:00; 19:30-21:30

(提前半小時入場)

作者 spRachel 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刷爆廣州人朋友圈的k11,這些美食不能錯過!
    城市 • 生活 • 民生 • 娛樂轟動廣州的
  • 安迪•沃霍爾的正確打開方式
    《康熙來了》背景裡畫了圈的這個大罐頭↑就是安迪·沃霍爾非常著名的作品《金寶湯罐頭》↓ 1956年,安迪•沃霍爾(AndyWarhol港譯安迪•華荷)展開了他首次環球之旅,足跡遍及亞洲的日本、泰國等地。
  • 論馬爾克的法律屬性:基於恩格斯的敘述
    其二,雖然土地從氏族共耕依次發展到家庭公社共耕,最後到單個家庭耕作,幾乎是一切民族土地制度演變的規律,但恩格斯發現,日耳曼民族完成此種轉變有其獨特之處,即它是狹谷山背特殊地形和對羅馬徵戰造成之特殊制度拓展、誘致的結果。由於狹谷山背的限制,一些村的宅地和耕地一開始就從馬爾克中劃分出來作為農民的世襲財產,隨著生產力和權利意識的增長,此種由地形造成的特殊制度就拓展至其他地區的馬爾克公社。
  • 席勒:愛與死的藝術
    沃麗抬著腿轉頭看觀眾,仿佛在等待交歡1912年席勒因綁架、強姦和公開宣淫被捕,其時沃麗和他住在下奧地利州的小鎮新倫巴赫。前兩項指控因證據不足被撤消了,但席勒的色情畫足以讓第三項指控成立,他被判入獄二十四天。
  • 「日本安迪·沃霍爾」——橫尾忠則
    橫尾忠則,被冠以「日本的安迪-沃霍爾」,他善於將日本元素與波普藝術融合他的插畫、海報、唱片封面作品中。「一九六五年對我來說是變化很大的一年,同時也正好遇到時代的轉折。越戰和宇宙開發——在科學同時導致破壞與進步這一自相矛盾的狀況下,搖滾樂反映出時代的潛意識。這年伊莉莎白女王頒發勳章給披頭四,滾石樂團的《(ICan'tGetNo)Satisfaction》風靡全球,鮑勃·迪倫從民謠轉向搖滾.就我個人而言,我只關心披頭四。我是一九六二年待在日本設計中心時才第一次知道他們……對我來說,我是先認識披頭四的形象,音樂是後來才補的。
  • 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和席勒的《歡樂頌》
    屢屢構思《讀書筆記》,記錄讀書、賞文之所見、所得,卻總是難於下手,主要礙於時間有限、也利用得不好,始終提不起筆來。現再試以《散記》形式,不拘時間,有則記之,無則加勉。德意志民族盛產哲學家和音樂家,創造的都是嚴肅的精神作品。她同時還以嚴謹、精確和強悍、彪勇,而聞名於世。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藝術家 抽象動物題材油畫家馬爾克作品欣賞
    藍紅黃綠這四種顏色在《藍馬》中有機地分布著,折射出他對世界精神實質的某種感悟和理解。曾有人這樣說,馬爾克「帶著牛羊和幾本好書生活在高山牧場上。」在《藍馬》中,動物被自然同化,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馬爾克試圖將構成畫面的形式、節奏、動作和色彩與主題的精神和本質相協調,並嘗試應用點彩或分區技術,將動物與景觀、色彩與形式結合起來,喚起潛在的抽象模式和自然規律。
  • 安迪•沃霍爾《金寶湯罐頭》
    今天藝美童畫給大家介紹的是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名作《金寶湯罐頭》。
  • 席勒,又絕望,又清醒.
    席勒的諸多畫作都可以看到來自克裡姆特的影響,對比一下,便可發現如後者最著名的那張《Kiss》和席勒這張《Cardinal and Nun (Caress)》的相似之處諾依齊既是他的模特,也是他的情人。在他去世的三天前,懷有六個月身孕的愛迪斯去世;而在此前的2月6日,席勒的精神導師克裡姆特去世,死因同樣是西班牙流感。你看,短短幾百字,席勒的一生就被寫完了。和克裡姆特一樣,席勒喜歡刻畫女人體,其中許多——毫不意外地,是充滿情色意味的裸體。
  • 歌德和席勒的傳奇友情:死也要葬在一起的男人
    文/素衣姑娘歌德與席勒,這兩位德國偉大的詩人,他們是同時代人。不過,在年歲和輩分上來說,歌德卻長了一輩,席勒算是他的後輩,但是兩人的交情極好,他們的友誼是經過彼此悠久的考驗和深刻的理解才建立起來的,在德國文學史上可說是一段佳話。
  • 明星式藝術家——安迪-沃霍爾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8.6-1987.2.22,港臺地區譯為安迪沃荷)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他大膽嘗試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複製技法。
  • 安迪 · 沃霍爾鏡頭中的他們
    想到他要是攝影會不會也是很怪異和前端呢,結果會讓你大失所望的,沒想到他的攝影這麼傳統,一股老法師的味道。最近一組存放在安迪·沃霍爾紐約公寓內的照片最近經過重新整理後被展出。這些照片此前已塵封超過30年,鏡頭中的人物包括拳王阿里、女明星波姬·小絲、籃球運動員賈巴爾等。
  • 乾貨 安迪•沃霍爾關於電影製作的6招法寶
    沃霍爾的繪畫作品和印刷品對主流電影明星們開發出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和印刷品。他自己的電影作品執導了一批局外人,被交替視為他自己「工廠」(他的工作室)的世界巨星。在那兒,沃霍爾的繪畫作品創造出了「原始的」、有光澤的和批量生產出的作品。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且惡名昭著的「坎貝爾濃湯罐」廣告。
  • 席勒丨我心甘情願被這樣的渣男傷害一百遍
    前幾天去了趟日本,歡子和音樂製作人的朋友打卡好了多家underground club,蹦躂到清晨;也自駕去了一趟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中伊豆半島;還拜訪了東京近郊一個嬉皮士的村落;另外一個高光時刻就是,歡子看了一直以來很青睞的畫家Egon Schiele(埃貢·席勒)的畫作。
  • 名家 | 埃貢·席勒的畫
    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爾等人的思想影響,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且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他的畫最初受學院派和印象派影響,打下了造型基礎。受克裡姆特和科柯施卡之後,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裝飾風格,這表明他受到新藝術派——青年風格阿拉伯式圖案的強烈影響。如果說克裡姆特的藝術是從象徵主義走向表現主義,而席勒則已走進純粹的表現主義天地。
  • 初戀,死亡與性 埃貢·席勒一生
    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痛苦、無助、不解神經質的線條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營造詭異而激烈的畫面令人震撼使作品獲得強烈的對比效果主觀有意的構成促使席勒藝術獨特面貌的形成1910年席勒的《自畫像》人物的造型誇張身體脫臼和彎曲手指強直地伸開上肢劇烈絞擰著身體上沒有多餘血肉和曲線只留下神經質的線條和筋骨肌肉及帶有稜角的幾何結構仿佛訴說內心的
  • 埃貢·席勒一生 初戀,死亡與性
    >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痛苦、無助、不解神經質的線條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營造詭異而激烈的畫面令人震撼>使作品獲得強烈的對比效果主觀有意的構成促使席勒藝術獨特面貌的形成1910年席勒的《自畫像》人物的造型誇張身體脫臼和彎曲手指強直地伸開上肢劇烈絞擰著身體上沒有多餘血肉和曲線只留下神經質的線條和筋骨肌肉及帶有稜角的幾何結構仿佛訴說內心的
  • 席勒:否認「性」的人,才是真正的淫穢.
    席勒大量作品帶著陰暗、情色和絕望。人人都畫胖女人的時代,席勒偏愛排骨精,在人物像中他會刻意忽略背景,所以模特呈現出各種身材扭曲的姿勢和手搭在空中,沒有畫人物以外的東西。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爾等人的思想影響,作品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且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大多數都是裸體畫。
  • 王羲之與沃霍爾:吃什麼藥才能成就藝術大師?
    出生在匹茲堡一個貧困的東歐移民家庭,沃霍爾依靠自己的天才和勤奮打出一片天下。早在1952年,作為商業插畫師的24歲沃霍爾的年薪已經超過二萬五千美元。這在當時已經是個了不起的大數字!到了1954年沃霍爾年薪超過5萬美元, 而1956年(28歲)更是突破了十萬美元!沃霍爾已經是紐約(可能亦是全美國)最炙手可熱的商業畫家和設計師。
  • 德國傑出的詩人:約翰·克裡斯朵夫·弗利德裡希·席勒
    約翰·克裡斯朵夫·弗利德裡希·席勒是德國傑出的詩人、戲劇家,狂飈突進運動文學和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席勒生於符騰堡公國的馬爾巴赫城,父親是個外科醫生,後來在卡·歐伊根公爵軍隊裡任小軍官,母親是一個麵包師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