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必學,獲取別人信任感的理論基礎-巴納姆效應

2020-12-23 七哥的勵志日記

巴納姆效應是一種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它被很多血型佔卜師,星座預言家廣泛應用在各路的韭菜身上。它的簡單定義是,用模稜兩可的描述去匹配一個人的性格並且告訴那個人此描述是為他專門量身定做的。七哥在這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做一次性格預測,從0分到滿分5分,你看看我描述得有多符合你的情況?

「你希望得到他人喜愛的同時對自己吹毛求疵。雖然人格有些缺陷,但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尚未就你的長處發揮。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在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並在受限時感到不滿。你為自己是獨立思想者自豪並且不會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但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善於交際,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負是不切實際的。」

上面這段話像是在描述你嗎?這段話中大量使用了「有些」「可能」「大體」「有時」這些不確定的詞語。是一種非常開放的描述,基本上適用於任何人。不信的話你去看看射手座的描述(如果你不是射手座)。在努力把自己是某某星座的迷信給排除後再次看看其他星座對性格的描述,我相信你會發現其他的星座也是用巴納姆效應來敷衍人的。

為了讓大家更加理解這個心理學概念,七哥給大家講講兩個關於此心理學效應的兩個歷史實驗。

實驗一,會跳舞的鴿子。

有個心理學家把十隻鴿子關進了箱子裡。箱子外有個開關,實驗人員可以設定每隔一段時間就往箱子裡丟一點食物。這十隻鴿子原本是在箱外是無規律用餐的,而且實驗人員還故意讓他們吃少一點,以保持他們的飢餓狀態。後面實驗人員開始把十隻鴿子都丟進箱子裡餵食。箱子外設定每隔15分鐘就餵一次(不管這10隻鴿子在箱子裡做些什麼動作,只要時間到了就會看到食物)。於是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十隻鴿子都有了不一樣的新行為。他們有的會逆時針走動,有的會往角落走,有點會抬著頭。鴿子們仿佛相信,只要固定做一些特別的動作,箱外就會有食物掉進來。顯然,這些新的動作和食物有關。鴿子們的新動作和人類的迷信行為一模一樣。哪怕鴿子不做什麼特定動作,15分鐘後還是會有食物進箱。就像我們在考試前,戴或不戴文曲星護身符,其實對考試結果沒影響一樣。

後面心理學家還把提供食物的間隔増至半小時。結果其中一個只鴿子還跳起舞來了。也許這隻鴿子以為只要跳舞才能祈求到食物。顯然,跳舞這個動作難度會比仰著頭或者逆時針走高很多。但為了更難得到的食物(更稀罕的獎勵),願意嘗試相信更離譜的迷信。這也是邪教教主的理論根基。

最後,科學家為了讓這隻跳舞的鴿子回復正常,就改為箱外餵食,但是關進箱內時不再投食。結果這個鴿子跳多了一萬次舞才願意戒掉這個「跳舞就有飯吃」的迷行。

鴿子和人類同樣是哺乳動物。但是畢竟智商遠不如人類。所以美國有兩位科學家在人身上做了差不多的實驗。

實驗二,組合鍵迷信實驗

他們找來4名學生,在學生面前擺了4個按鈕,分別是A,B,C,D鍵。實驗人員設定,每隔10秒,只有學生按了「C」鍵就能獲得10美金。實驗發現,很多學生自以為破譯了某些暗碼一樣,他們最後在每個10秒鐘內都會依照一定的順序分別去按4個鍵。比如有個同學會按ABCD,有點會按BDAC,有的還會按兩次A,接著B,C,D。他們都相信自己研究出來的方法可以拿到獎勵。殊不知,只要每次10秒內按下C鍵就可以獲得獎勵了。也就是說,學生們也迷信了,他們迷信自己的那一套所謂的獲獎方法。

所以如果你在中彩票錢前剛好都穿了紅內褲,那你很有可能就會相信自己破解了中獎玄機,認為只要穿了紅內褲,就非常容易中彩票。

講完這兩個試驗後,相信大家都知道迷信是怎麼一回事了。也更加能理解上面的實驗是如何利用巴納姆效應來設計實驗和讓被實驗者迷信某個規律或者動作的了。那麼既然巴納姆效應可以讓人如此深信一樣東西,那是不是也可以用在兩性關係的發展中呢?資深兩性PUA說:「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感情販子就是通過熟練運用巴納姆效應去套路女性,讓她們卸下心防,獲取信任進而達到操縱對方的目的的。這些人在了解目標對象的一些信息後,以那些信息為切入點慢慢套出更多的個人信息。整個過程需要感情販子結合目標女性的個人信息去捏造出相對適用於目標對象的性格模板。讓對方感覺你就像老朋友一樣,自然就會信任你和被你吸引了。

所以廣大的女性讀者朋友呀,信星座和血型性格學沒關係,但不要被渣男當做鴿子和小學生耍了呀。這些事情其實都是一回事,基於巴納姆效應的同一回事。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大家帶來啟發,我是七哥,關注我,每天進步億點點!

相關焦點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聊天的時候,我們都想表現的善解人意,可是我們畢竟不是別人肚子裡的蛔蟲。你是什麼樣的人我怎麼會第一時間知道呢?不過有個心理學上的研究可以幫助你,在並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也能迅速的表示出善解人意的一面。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
  • 巴納姆效應
    而這其中的「罪魁禍首」正是將為大家介紹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何方神聖?巴納姆效應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 星座效應 or 巴納姆效應?
    一位名叫巴納姆的美國著名魔術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成為「巴納姆效應」。
  • 巴納姆效應詳解
    什麼是巴納姆效應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
  • 心理科普 | 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
  • 普勒公關解析網易雲音樂的「巴納姆效應」
    公共關係學是一門以公共關係的客觀現象和活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是運用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知識的現代科學理論。今天,普勒公關為大家舉例網易雲音樂運用心理學知識「巴納姆效應」的日常公關形象塑造和危機公關處理。在這裡提一下,「巴納姆效應」的「巴納姆」是現代公共關係理論和實踐影響最深刻的公關之父之一。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巴納姆效應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叫做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這個效應源自一位名叫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所說的話,他認為他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在他的節目中找到代入點。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請人算命、卜卦之後,都認為大師說得「很準」。
  • 心理學效應之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我們用一個非常實際的撩妹的案例來介紹一下巴納姆效應的應用。 男生對女生說:「你有時候會因為害怕說錯話,而不敢表達自己,對吧?我知道你並不是一個完全內向的人,有時候你也有活潑的一面,在特別熟的人面前,其實你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的。
  • 天天心理|星座算命怎麼那麼準——巴納姆效應
    模稜兩可言之無物的話反而容易讓你覺得切中要害,學界稱其為巴納姆效應。鼓勵你的話讓你更加有信心於是做得更好,打擊你的評論讓你容易頹廢和失敗。這就是反饋系統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倖存者偏差和皮格馬利翁效應我們之前都有提到過,今天我們主要來聊一聊巴納姆效應。
  • 影響一生的心理學——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以著名魔術師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來命名的,他曾經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 巴納姆效應:正確控制心理的依賴性
    定義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
  • 巴納姆效應:是星座顯靈?還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這也是心理學中巴納姆效應的體現。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們更偏向於相信一種概括性、籠統性的性格特徵描述,簡單的說,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算命是典型的巴納姆效應的應用,聰明的算命先生說著模糊不清的描述,並對算命人察言觀色,根據算命人此刻的情緒表現說出算命人自己想聽的話,就這樣,一個個「半仙」被人們捧了出來。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註:如果懶得看文字就看我的同名視頻講解在講解何為巴納姆效應之前,您先做跟我做一個小實驗:請您先閉上眼睛聽我講,我感覺到在我面前的你是一個很需要別人喜歡的並尊重你的人,同時你有自我的判斷,但你又有很多優勢沒有被發揮出來?
  • 「十_巴納姆效應」概括性的真理對誰都適用
    這也是巴納姆效應的一個現實應用。若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就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了解自己的方方面面。如果有人要用巴納姆效應跟你套近乎,你更要保持警惕,要敏銳地察覺到這些通用性的話語裡有哪些是符合自己的,那些不符合自己,那些是模稜兩可的,那些是過度誇張的,你想分辨,想了解別人的真實目的,就更應該要全面地了解自己。
  • 「巴納姆效應」為你揭秘
    那麼,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究其深層的原因便是——「巴納姆效應」二、巴納姆效應的諸多附加效果,正在慢慢摧毀職場人1948年,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心理實驗證實,每個人總是輕而易舉地相信他人對自己做出的一般性和籠統的人格描述,哪怕他自己不是這種人,或者他人描述得很空洞,也不能改變他的相信。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巴納姆效應?看完這個你還相信星座嗎?
    其實巴納姆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人格描述,並且認為這個籠統的人格描述完美地揭示了自己的性格特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囫圇話,他這句話每個人都受用,就像手機插孔一樣,通用的,說誰都中招。
  • 巴納姆效應:星座、佔卜和算命為什麼感覺準?有可能是被騙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巴納姆效應。(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後所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不過當時還不叫巴納姆效應。這個名字是1956年,心理學家保羅·梅爾在他的論文《通緝—好的食譜》中所提出的。為什麼會以這個名字來命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