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心理學,讓你過上「安全」的生活。
研究發現當人們被他人用一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形容詞來描述時,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叫做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這個效應源自一位名叫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所說的話,他認為他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在他的節目中找到代入點。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請人算命、卜卦之後,都認為大師說得「很準」。
事實上算命先生對每個人說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都是籠統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只不過因為那些來算命的人本身就具有易受暗示的特點,加之大師話語中有誘導自己代入的成分。所以就出現了「大師」未卜先知,具有「天眼」的現象。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的證據來支持自己。即便是毫不相干的事情,在主觀驗證的作用下,我們仍然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其符合自己的設想。
比如:每個人都聽過或說過的「毒雞湯」:如果一個人在失意時去聽「毒雞湯」,再加上一段悲情的音樂,就很容易受其感染,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
還有現在盛行的每晚「網抑雲」,評論區各種各樣的悲傷故事讓原本積極樂觀的你每天深陷於痛苦、難過的深淵。
最後就是幾乎所有人都在各種軟體程序上測試過自己或他人的「星座、血型、性格」吧。雖然每個人的解釋都相差無幾,但因其充滿「巴納姆效應」的影子,所以人們總是對其深信不疑。類似的還有我們國家的看相、摸骨;西方的塔羅牌、佔星等等。
想要學會辨別「巴納姆效應」,讓自己少繳智商稅,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學會真實的面對自己,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不以己之短去量他人之長,更不以己之長去比他人之短。
2.培養收集信息和準確判斷事物的能力。判斷力是建立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決策的能力。所以信息的收集對於判斷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視,如果沒有足夠的信息資料,就會很難做出明智的決斷。
3.以人為鏡,通過與身邊人的比較來認識自己。在選擇比較對象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條件相當的人來比較,冷靜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
4.通過生活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成功或失敗來認識自己。從重大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很多客觀重要的信息,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
但是事事有兩面,「巴納姆效應「帶來的也不都是負面的,也有積極正面的作用。
例如:我們在評價其他人的時候,如果能夠有效運用「巴納姆效應」,那麼就會讓別人覺得我們是理解他們的,是明白他們的,就為大家的情感交流找到了一個「交匯點」。就像生活中,老師或父母在引導孩子時,就可以運用巴納姆效應,教會孩子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引導他們樹立自信心,強化「我行、我能、我可以」的心理意識,幫助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培養抗壓能力、耐挫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不可能找到一個和你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在生活中,正確運用「巴納姆效應」,客觀地認識自己、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才能在生活和事業上立於不敗之地。
生活中你會用堅硬的外殼將自己武裝起來,保護起自己最軟弱的部分。但當對於親近的人,你會展現出堅硬偽裝下無盡的溫柔和默默付出的溫暖。這段話描述的是不是生活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