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巴納姆效應

2020-12-23 御世寶APP

每天學點心理學,讓你過上「安全」的生活。

研究發現當人們被他人用一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形容詞來描述時,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叫做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這個效應源自一位名叫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所說的話,他認為他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在他的節目中找到代入點。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請人算命、卜卦之後,都認為大師說得「很準」。

事實上算命先生對每個人說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都是籠統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只不過因為那些來算命的人本身就具有易受暗示的特點,加之大師話語中有誘導自己代入的成分。所以就出現了「大師」未卜先知,具有「天眼」的現象。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的證據來支持自己。即便是毫不相干的事情,在主觀驗證的作用下,我們仍然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其符合自己的設想。

比如:每個人都聽過或說過的「毒雞湯」:如果一個人在失意時去聽「毒雞湯」,再加上一段悲情的音樂,就很容易受其感染,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

還有現在盛行的每晚「網抑雲」,評論區各種各樣的悲傷故事讓原本積極樂觀的你每天深陷於痛苦、難過的深淵。

最後就是幾乎所有人都在各種軟體程序上測試過自己或他人的「星座、血型、性格」吧。雖然每個人的解釋都相差無幾,但因其充滿「巴納姆效應」的影子,所以人們總是對其深信不疑。類似的還有我們國家的看相、摸骨;西方的塔羅牌、佔星等等。

想要學會辨別「巴納姆效應」,讓自己少繳智商稅,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學會真實的面對自己,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不以己之短去量他人之長,更不以己之長去比他人之短。

2.培養收集信息和準確判斷事物的能力。判斷力是建立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決策的能力。所以信息的收集對於判斷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視,如果沒有足夠的信息資料,就會很難做出明智的決斷。

3.以人為鏡,通過與身邊人的比較來認識自己。在選擇比較對象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條件相當的人來比較,冷靜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

4.通過生活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成功或失敗來認識自己。從重大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很多客觀重要的信息,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

但是事事有兩面,「巴納姆效應「帶來的也不都是負面的,也有積極正面的作用。

例如:我們在評價其他人的時候,如果能夠有效運用「巴納姆效應」,那麼就會讓別人覺得我們是理解他們的,是明白他們的,就為大家的情感交流找到了一個「交匯點」。就像生活中,老師或父母在引導孩子時,就可以運用巴納姆效應,教會孩子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引導他們樹立自信心,強化「我行、我能、我可以」的心理意識,幫助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培養抗壓能力、耐挫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不可能找到一個和你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在生活中,正確運用「巴納姆效應」,客觀地認識自己、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才能在生活和事業上立於不敗之地。

生活中你會用堅硬的外殼將自己武裝起來,保護起自己最軟弱的部分。但當對於親近的人,你會展現出堅硬偽裝下無盡的溫柔和默默付出的溫暖。這段話描述的是不是生活中的你?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
  • 心理學效應之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星座效應 or 巴納姆效應?
    一位名叫巴納姆的美國著名魔術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成為「巴納姆效應」。
  • 巴納姆效應
    而這其中的「罪魁禍首」正是將為大家介紹的「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何方神聖?巴納姆效應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 心理科普 | 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不過有個心理學上的研究可以幫助你,在並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也能迅速的表示出善解人意的一面。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有個叫肖曼巴納姆的雜技師他說:自己的表演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每個人都會喜歡,都會以為這個表演為自己設計的。
  • 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告訴你,別再相信「星座說」
    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討論星座的聲音,甚至由此孕育出了「星座專家」,他們煞有介事地通過星座推測他人性格,並獲得了眾多關注。你是否也被鋪天蓋地的「星座說」轟炸過,是否也感到困惑,要信星座嗎?關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告訴你答案:不要相信「星座說」。
  • 影響一生的心理學——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以著名魔術師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來命名的,他曾經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 巴納姆效應詳解
    什麼是巴納姆效應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
  • 巴納姆效應:正確控制心理的依賴性
    產生原因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
  • 普勒公關解析網易雲音樂的「巴納姆效應」
    公共關係學是一門以公共關係的客觀現象和活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是運用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知識的現代科學理論。今天,普勒公關為大家舉例網易雲音樂運用心理學知識「巴納姆效應」的日常公關形象塑造和危機公關處理。在這裡提一下,「巴納姆效應」的「巴納姆」是現代公共關係理論和實踐影響最深刻的公關之父之一。
  • 天天心理|星座算命怎麼那麼準——巴納姆效應
    模稜兩可言之無物的話反而容易讓你覺得切中要害,學界稱其為巴納姆效應。鼓勵你的話讓你更加有信心於是做得更好,打擊你的評論讓你容易頹廢和失敗。這就是反饋系統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倖存者偏差和皮格馬利翁效應我們之前都有提到過,今天我們主要來聊一聊巴納姆效應。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
  • 渣男必學,獲取別人信任感的理論基礎-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一種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它被很多血型佔卜師,星座預言家廣泛應用在各路的韭菜身上。它的簡單定義是,用模稜兩可的描述去匹配一個人的性格並且告訴那個人此描述是為他專門量身定做的。七哥在這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做一次性格預測,從0分到滿分5分,你看看我描述得有多符合你的情況?「你希望得到他人喜愛的同時對自己吹毛求疵。
  • 巴納姆效應?看完這個你還相信星座嗎?
    大家好,我是億林叔叔,這篇文章是我加入頭條以來的第一篇文章,以後不定期給大家更新一有趣的情感小故事,心理學小知識。以後還請大家多多關照,喜歡我可以關注我哦。其實巴納姆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人格描述,並且認為這個籠統的人格描述完美地揭示了自己的性格特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囫圇話,他這句話每個人都受用,就像手機插孔一樣,通用的,說誰都中招。
  • 愛情不該粘著星座不放——巴納姆效應
    星座與命運無直接關係不要被心理暗示牽著走戀人合不合與星座無關心理學原理——巴納姆效應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星座效應,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
  • 巴納姆效應:星座、佔卜和算命為什麼感覺準?有可能是被騙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巴納姆效應。(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後所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不過當時還不叫巴納姆效應。這個名字是1956年,心理學家保羅·梅爾在他的論文《通緝—好的食譜》中所提出的。為什麼會以這個名字來命名呢?
  • 巴納姆效應:是星座顯靈?還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這也是心理學中巴納姆效應的體現。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們更偏向於相信一種概括性、籠統性的性格特徵描述,簡單的說,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當心理學家用一種普遍的廣泛的語句形容你時,你會很容易相信這是對你個人的描述,實際上,這是一頂扣上誰身上都符合的「帽子」。算命是典型的巴納姆效應的應用,聰明的算命先生說著模糊不清的描述,並對算命人察言觀色,根據算命人此刻的情緒表現說出算命人自己想聽的話,就這樣,一個個「半仙」被人們捧了出來。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但有厭煩別人限制你,所以往往有些想法實現不了……好了,停!實驗就先到這吧,再說就沒完沒了。屏幕前的您是否覺得我說得很準確呢?或許您在想只要是能點開我這個視頻的觀眾大概都是這一類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