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佐湟指揮貴陽交響樂團
4月26日晚,「交響樂之春」期間貴陽交響樂團在指揮陳佐湟帶領下奏響第一支樂曲《碧塔海之晨》。待到西貝柳斯《第一交響樂曲》的音符落下,這個第二次亮相國家大劇院的年輕樂團,不僅延續「首秀」時被譽為國內交響樂團「黑馬」的傳奇,更以不俗的表現再次贏得了讚譽。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評價道:「貴陽交響樂團的演奏讓人震撼。貴州曾以侗族大歌出名,現在可以加上一個貴陽交響樂團了。」同時,更多人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讓這個年輕樂團迅速發展的「貴陽模式」。為此,筆者採訪了貴陽交響樂團副團長盛文強,一探「貴陽模式」背後的究竟。
「特別訂製」的「貴陽模式」
成立於2009年2月19日的貴陽交響樂團,由貴陽市文廣局與貴州省大型零售企業「貴陽星力百貨集團」共同支持組建,是全國惟一一家由獨家企業注資的職業交響樂團。盛文強介紹說,「貴陽模式」主要是指在體制上的一種方式,貴陽交響樂團的構架與國內其他的樂團不同,它實行的是「民辦公助」的方式,由「貴陽星力百貨集團」作為惟一出資方,由貴陽市委、市政府提供音樂廳、排練廳、辦公場地同時每年注資300萬用於實施降低票價等政府文化惠民政策來支持樂團。將國有資產(音樂廳、排練廳等)交由私營樂團使用,這在國內是前所未有的嘗試。盛文強說,政府部門最初也是有擔心和顧慮的,因為經營樂團不是一個盈利的事業,對於私營企業來說這樣沒有回報的投入是否會具備穩定性、持久性?如果沒有穩定的資金,樂團是不是到時只能以結束作為結局?這些是在樂團成立之初聽到最多的疑問。為此,投資方在投入3000萬元作為樂團啟動資金並給予1000萬元作為當年的運營資金後,一次性在香港注資了2.5億元在香港建立了貴陽交響基金,以基金的收益「專款專用」提供樂團使用,現在每年定期提供給樂團2000萬元的資金,減少完全依靠企業每年注資的被動性,給予了樂團經濟上充分的主動權。
貴陽交響樂團現任團長是貴陽星力百貨集團的董事長黃志明。黃志明曾經是一位專業的樂手,從部隊文工團退伍後任貴州歌舞團中提琴首席,在「下海」將自己的「星力百貨集團」打造為貴州省零售百貨業的龍頭之後,沒有放棄過音樂夢想的他選擇投資樂團這項沒有「盈利」的事業,就是希望改變貴州無交響樂團、每年只能期待大型樂團來演出的局面,也希望貴州人民除了日常休閒能聽到的「麻將聲」之外,還能有機會不出貴州即有機會聆聽高雅的古典音樂。樂團團長即是注資企業的董事長,這與同是企業投資的臺灣長榮樂團有些相似。但盛文強副團長介紹說,長榮樂團很大程度上是屬於長榮集團,有一定附屬性,而貴陽交響樂團是一個獨立的單位,企業只是作為出資方存在。樂團的所有建制與其他交響樂團並無差異,惟一細微的差別應該是在管理上,特別是樂團行政方面,更多運用企業化的方法,比如實行績效、避免冗員等。
磨練「貴陽之音」
對於一個樂團來說,獨特的音樂猶如樂團的名片。當筆者問到樂團是否已形成有特色的「貴陽之音」時,盛文強說,對於一個剛成立5年的年輕樂團來說,現在斷言形成「貴陽之音」還為時過早,一個樂團的好聲音需要時間去歷練、去調整。對於貴陽交響樂團來說,目前音色的特點是銅管木管聲音很好,弦樂因為樂器的原因,相對要薄弱一些。黃志明團長現階段對樂團的要求,就是踏實、按部就班,用一個個音樂季去磨練樂團的成長。音樂總監陳佐湟在曲目類型和數量上的選擇都一直延續了踏實的作風,以打基礎作為最重要的目標。樂評人蘇立華評價貴陽交響樂團「不是為了成立一個團而成立一個團,不是為了演出而演出」,對於樂團堅持藝術上的高標準給予了很高的讚譽。
期待音樂市場規範化
談到樂團發展面臨的困難,盛文強坦言首先是要培養聽眾群,貴州畢竟是地處邊遠的省份,在交響樂普及以及受眾音樂理解力的培養方面仍需努力。目前最重要的是努力讓更多的觀眾走進音樂廳。樂團音樂總監陳佐湟在貴陽演出的每一場音樂會都親自做講評,因為他始終相信,「沒有好聽眾就沒有好的樂團」。其次,國內音樂市場存在的不規範現象也讓這樣一個完全靠企業投入的樂團感到有些吃力,盛文強說,歐洲樂團和演出市場的規範性是國內需要進一步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只有行業規範,樂團才會有更良性的發展。
文/陳茴茴
----
對本文有話要說,請直接在音樂周報微信主頁回復內容,或寫信至投稿箱:yyzb1979@163.com
本報聯合趙世民主辦《歌唱養生培訓班》6 月開班,詳情請戳「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