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曾經拍過一部電影《1942》,再現了1942年發生在中原地區的那場慘劇。
1942年,陝晉冀魯豫數省發生大面積持續乾旱,尤以河南最為嚴重,旱災引發的大饑荒接踵而至,造成幾百萬人餓死的慘劇。
熟悉近代史的讀者一看到1942年這個年份,都會知道,這同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由於日本先發制人發起了太平洋戰爭,一度橫掃東南亞和太平洋廣大國家和地區,迅速「擊敗」了一直被世界視為「主宰」的英國、美國、荷蘭等一系列老牌殖民帝國,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和侵略勢頭都達到了巔峰。
尤其是日軍迅速攻佔了緬甸仰光,切斷了中國抗戰接受外部物資援助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形成了對中國戰略迂迴包抄的勢頭,讓中國的抗戰大業更加嚴峻!
同時,在中國境內的日寇也發起了新一輪的強大攻勢,甚至讓蔣介石的抗戰決心也一度發生動搖,暗中與日本「和談」的小動作越來越多,國民黨軍隊也成建制地投降,成為受日軍驅使對華北、華中等解放區進攻的「急先鋒」。
針對華北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日軍在1942年實施了慘無人道的「治安強化運動」,制定了「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讓華北抗日根據地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根據地面積大幅度縮減,一大批我軍優秀幹部如左權將軍等人,也在這一年壯烈犧牲,抗日局勢非常危急!
在一系列天災人禍的輪番摧殘下,我黨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也面臨著空前的困難,一方面是日軍出動7萬精銳部隊的大掃蕩,一方面是旱災造成的赤地千裡,所有嚴峻的問題都一起擺到了晉察冀軍區司令聶榮臻的面前。
當時的情況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八路軍部隊不僅沒有糧食,甚至連野菜也沒有了,只能上樹採集樹葉做糧食,每個戰士一頓「飯」只能領一個3兩的「樹葉糰子」和一碗「樹葉湯」。
想想就知道,這樣的「飯」是沒有多少營養的,所以將士們都嚴重營養不良,渾身浮腫無力,根本無法正常訓練,不打仗的時候,大家都要出去尋找樹葉,一棵幾十年的大樹的樹葉,也僅夠一個排「吃」一天的。
而且,很快聶榮臻又發現了更加讓他愁眉不展的問題:現有的樹葉都不夠戰士們吃的,那麼更多飢腸轆轆的老百姓怎麼辦?
自古以來,形形色色的封建王朝軍隊,哪一個不是趁火打劫,從饑民嘴裡奪食?能做到嶽家軍那樣「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的,就已經可貴到老百姓燒香祭奠了,善良而弱勢的中國老百姓做夢也不敢想像,還能有什麼軍隊寧願自己餓倒,也要把僅存的「糧食」讓給老百姓。
但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卻要這麼做,聶榮臻很快就制定出了中國歷史上曠古未有的《樹葉訓令》,明令規定:晉察冀軍區所有部隊,不許採摘村莊附近的樹葉,只能到十幾裡外的荒山野嶺去採摘,而且,還要把野果等「適口」的東西留給老百姓。
總之一句話:「寧可餓肚子,也不能與民爭食!」
這條《樹葉訓令》在晉察冀許多村莊張貼,老百姓們看後都非常震驚,也非常感動,他們祖祖輩輩哪裡聽說過這樣愛護老百姓的軍隊?
老百姓們紛紛來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請求聶榮臻收回這個命令,因為只有八路軍戰士們先吃上飯,才能保護老百姓不受日寇欺負。
聶榮臻接見了他們,但是命令不僅沒有收回,反而還更堅決地要求將士們履行,晉察冀軍區的這個做法,也得到了八路軍總部的肯定和讚賞。
就這樣,在晉察冀根據地軍民一條心的團結互助下,八路軍和晉察冀的老百姓渡過了這場災難性的大天災,死亡人數比河南要低得多。
要知道,1942年的那場大災荒,其實山西、河北要比河南更加嚴重,但晉察冀軍區的八路軍和盤踞中原的國民黨軍隊,在對待老百姓上卻有著天壤之別,蔣鼎文還煞有介事地說:「餓死了一個災民,地方還是中國的;如果當兵的都餓死了,我們就會亡國!」
公道自在人心,認為當兵的比老百姓重要的國民黨,最後被老百姓趕出了大陸,而認為老百姓比當兵的重要的共產黨,卻在老百姓的擁護下,贏得了一個大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