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直擊1942年河南大饑荒:比馮小剛電影還要慘,路邊野狗卻胖了...

2020-11-18 騰訊網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屬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這組真實的照片比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悲慘多了!

圖1:《河南省志》上就這樣記載:1942年河南整個省都遭大旱,顆粒無收,即使有的禾苗長得很高也不結果,淇縣山丘顆粒未收;洛寧兩季麥子收成也不好,早秋旱死,晚秋未出土。」圖為:一名身穿破舊棉襖的小孩站在鏡頭中,眼神中滿是飢餓感,不知道他是否是活下來的幸運兒!

圖2:那時,糧食被炒到很高的價格,一鬥麥子900元、高粱649元、玉米700元;為了活下去,許多災民忍痛割愛,一個9歲男孩的標價為400元,4歲的男孩標價僅200元。

圖3:為了填飽肚子,有些難民甚至把泥土塞進嘴裡。這些吃了不乾淨東西的難民,因為無法消化,肚子像氣球一樣脹了起來。

圖4:在這次大災難中,河南受災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200萬,除了150萬人因飢餓、疾病而死之外,大約有300萬人逃離了河南。於是,1942年的隴海路上,常常可見成千上萬的河南災民逃往陝西。

圖5:這張照片拍攝的是一位餓倒在地的災民,照片裡的他表情十分痛苦。逃荒的路上幾乎隨處可以看到有災民被餓死,有記者甚至還拍下了野狗啃食屍體的照片。他在幾個月後再到災區時,竟發現那些野狗已經胖了一圈,可想而知當時饑荒有多嚴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直擊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蔣介石看後腿不由發抖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由張國立主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主要取材於1942年發生於河南的大饑荒,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1942年中國人民所受的苦難。在發生災情初期,當時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沒有及時匯報,導致了饑荒的進一步擴大。
  • 直擊1942年河南大饑荒:比電影還要慘烈,蔣介石看完雙腿不停顫抖
    【撿草根的小男孩】大家都知道有部電影叫《一九四二》,這部電影就是以1942年河南大饑荒為背景拍攝。相信很多人都會被劇情所震撼,但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真實的1942年比電影劇情還要慘烈幾分。【無比飢餓的小孩】張高峰決定將他在河南所看到的寫下來,這篇長達6000字的報導發表於1943年2月1日的《大公報》。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比電影還要慘烈,蔣介石看完雙腿不停顫抖
    《一九四二》,這部電影就是以1942年河南大饑荒為背景拍攝。相信很多人都會被劇情所震撼,但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真實的1942年比電影劇情還要慘烈幾分。(這是一組反映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老照片,為美國人拍攝)【無比飢餓的小孩】張高峰決定將他在河南所看到的寫下來,這篇長達6000字的報導發表於1943
  •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150萬人被餓死,這組老照片讓人不忍直視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
  • 老照片: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比電影更讓人感到震撼
    老照片:1942河南大饑荒, 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哈裡森·福爾曼拍攝於1942-1943年間
  • 老照片:1942年-1943年,河南大饑荒之受難的村莊
    這是1942年冬季的河南,路邊樹木的白色部分不是驅蟲刷的白色塗料,而是被剝去樹皮的樹幹從1942年7月到1943年春,河南先後發生了嚴重旱災和蝗災由於當時河南國民政府欺上瞞下和不作為 ,最終導致大饑荒發生一具餓殍,靜靜地橫臥在村口乾裂的黃土路上,令人觸目驚心
  • 老照片: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飢餓已經讓很多災民衝破了道德底線…
    1942年到1943年,身處抗戰前線的河南發生了百年不遇的饑荒,在當時110個縣中,嚴重的就高達96個。年河南大饑荒餓倒在路邊的老人 當年在潼關,由於難民越來越多,西安城內已容納不了那麼多難民。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 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這個有正義感的美國記者是《時代》周刊駐華記者特迪·懷特,中文名字叫白修德。
  • 老照片再現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
    很多人都看過由張國立等一批老演員出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1942年,在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有39個縣災情最為嚴重。
  • 1942年河南饑荒野狗吃災民屍體,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大公報》因報導河南大饑荒被勒令停刊三天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
  • 1942河南大饑荒的一大罪魁:被嚴重美化了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
    《1942》中的幾個謬誤 由馮小剛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1942》上映之後,由於題材新穎,一度引起了人們很大的注意,但是,人們也在該電影中發現了幾處謬誤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舊照:餓死300萬人,吃樹皮的孩子看著心疼
    現如今,健康飲食越來越流行,人間美味不可錯過,溫飽已不再是個難題,誰還能想到在78年前,饑荒席捲了我國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區,因饑荒而背井離鄉的人不在少數,1942年河南大饑荒是抗日時期的饑荒之一,據相關資料披露,饑荒導致了大約300萬人餓死,美國記者白修德則親眼目睹了這一場大災害
  • 1942年河南大饑荒:餓死300萬人,樹皮啃光,圖5孩子的表情令人揪心
    2012年11月29日,電影《一九四二》上映,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上映票房達到了3.6億。有人以歷史片的角度來看電影,也有人以災難片的角度來看電影,還有人以戰爭片的角度來看電影。是的,1942年是世界大戰全面展開的一年,也是災難性的一年。這場災難讓河南至少300萬人被餓死,樹皮被啃光,每一張歷史的老照片都刺痛人心。
  • 馮小剛斥巨資打造《1942》,反應最醜陋人性,為何卻票房平平?
    馮小剛的《1942》在2012年春節檔上映,它擺脫了以往的馮氏喜劇風格,是一部極具歷史感的災難電影。它講述了1942年河南發生的一次大型饑荒災難,在災難下,人性、生活、以及社會環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但是今天要講述的這部影片,卻是馮小剛不願意回憶的一段回憶,這部電影的票房平平,拋開了他的喜劇風格,也成為了他導演路上的一次挫折。馮小剛遇到這部劇本是1993年,作家劉震雲剛剛完成這部《溫故1942》,剛一出版,王朔便推薦給了馮小剛。
  • 馮小剛的《1942》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
    都說馮小剛是一個特別精明的商業片導演,他所拍的片子多數很空洞,沒有什麼內容,但卻會很好的造勢,善於包裝炒作,後面電影上映以後就有很好的票房。但是,我個人認為馮小剛的《1942》拍的還不錯,是近代電影當中一個比較經典的電影。
  • 馮小剛拍《1942》嘔心瀝血,但因太殘酷太過真實,票房慘敗
    important}1942 年發生了許多大事。中蘇美英等國籤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出生,中國女作家蕭紅在香港病逝,時年31歲。也是同一年,身處抗戰前線的河南發生舉世震驚的大饑荒,上千萬人流離失所,近300萬人被餓死。這一年,世界上那麼多事都被爭先報導,唯獨河南大饑荒沒有被引起注意。
  • 揭秘真實的1942年河南大災荒:農民在夜幕掩護中吃死人肉
    電影《一九四二》,25日北京首映,今日導演馮小剛、編劇劉震雲將攜主演張國立、徐帆等來滬與媒體、觀眾見面,29日全國公映。此片根據調查體小說《溫故1942》改編,講述的是1942年河南大災荒。大旱之後,又遇蝗災,饑荒遍及全省110個縣,災難導致餓死者、凍死者、病死者不計其數。這便是1942年的河南大災荒。1993年,作家劉震雲完成調查體小說《溫故1942》。動筆前,他並不知自己是災民的後代,回河南老家調查才震驚發現,1942年的親歷者和他們的後代,似乎都已「遺忘」了這場災難。同年,彼時還未拍過一部電影的馮小剛在王朔推薦下讀到小說,萌生將它搬上銀幕的念頭。
  • 絕唱1942:馮小剛唯一虧本的電影,敢說實話講良心的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拍攝人類面對饑荒和戰火題材的電影質量就這麼差嗎?》這部電影票房不高的原因,就是這部電影裡的情節過於真實,跟紀錄片一樣,沒有什麼完美,也沒有什麼人性的光輝,整個電影裡凸顯的是人性,一個在惡劣環境中人性面對饑荒和戰火是如何表現的。
  • 1942年河南大災荒,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為何要隱瞞不上報?
    2012年,有一部來自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在全國上映。這是一部主題十分沉重的電影,而且還有一群老演員的加入,使70年前在河南發生的空前災難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當然,人們更加關注的還有此次災難饑荒的核心見證人之一李培基,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
  • 1942年河南饑荒慘狀:150萬人被活活餓死,美國記者看後吃不下飯
    河南大饑荒的時間點是發生在1942年7月份到1943年春天,其實早在1942年之前,河南人民的日子就已經不好過了。因為1937年時,中國人就已經全面拉開了抗戰的序幕。再到1938年時,河南因為地勢太過於重要。所以日寇一直想要快速佔領鄭州,而在在佔領鄭州之前,蘭封、商丘等地,沒有幾天也被日寇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