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大饑荒:餓死300萬人,樹皮啃光,圖5孩子的表情令人揪心

2020-12-25 騰訊網

2012年11月29日,電影《一九四二》上映,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上映票房達到了3.6億。有人以歷史片的角度來看電影,也有人以災難片的角度來看電影,還有人以戰爭片的角度來看電影。是的,1942年是世界大戰全面展開的一年,也是災難性的一年。這場災難讓河南至少300萬人被餓死,樹皮被啃光,每一張歷史的老照片都刺痛人心。

河南大饑荒發生的原因,要追溯到1938年6月9日,黃河花園口大堤潰決,黃河水南下,逐漸形成黃泛區。黃河水在河南漫延,導致河南水域面積大增,進而導致河南夏季氣壓較高,形成高壓區,進入形成大旱天氣。

從1941年開始,河南便進入了連續性的乾旱天氣,一般來說旱災緊接著的又是蝗災,蝗蟲所過之處,往往連一片完整葉子都不會留下,更別提人辛辛苦苦種下的糧食了。1942年,全省幾乎顆粒無收,因此產生了大面積的饑荒。

沒有糧食吃的村民,餓的抵不住就上山當土匪搶地主家的糧食吃,地主家的糧食吃光了,就不得不流浪逃荒了。

根據數據統計,在1942年的河南地區,有96個縣受災,其中災情嚴重的縣便有39個,受災人數達到了1200萬,餓死的災民人數多達300萬人。

上千萬的受災群眾,數百萬人的逃荒是一個怎樣的情形?在電影《1942》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劇情,都是在描寫逃荒路上發生的事情。儘管很多時候,電影會使用誇張的手法。但在這場大饑荒面前,電影的表述能力也只能相形見絀。

在逃荒路上,很多災民餓到不行,便把樹砍下來。用新鮮的樹皮,放到鍋裡燉,頓開了咽下肚緩解飢餓感,因此災民所到之處,連樹皮都被啃食了乾淨。

在逃荒路上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情況,什麼是易子而食?正所謂「虎毒不食子」,作為父母的怎麼也無法狠下心吃掉自己的小孩,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

因此有些餓到極致的災民,並會拿自己的小孩和別人家的小孩換,然後吃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心裡會好接受一些。聽上去很殘忍,但這就是現實。

這張圖中孩子的表情令人揪心,他餓的實在受不了了卻手足無措,只能通過哭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在他的身上穿著渾厚又破舊的棉衣,在當時好一點的棉衣也能用來和有餘糧的家裡換點糧食。因此大多數棉衣內部其實都是用草絮蘆葦縫製的,因此看上去堅硬的像塊石頭一般。穿上身上很重又不舒服,重要的是還不怎麼保暖。小小年紀就不得不經受又冷又餓的折磨。

可能很多人會問,河南受災如此嚴重,為何國民政府不撥糧食給災民呢?當時全國抗戰,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如果人民死了,土地還會是中國的;但如果士兵餓死了,日本人就會佔領這些土地。」也就是說,糧食只能給士兵先吃,剩下有餘再給災民,而沒能吃到糧食的災民,只能自己想辦法。

相關焦點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舊照:餓死300萬人,吃樹皮的孩子看著心疼
    現如今,健康飲食越來越流行,人間美味不可錯過,溫飽已不再是個難題,誰還能想到在78年前,饑荒席捲了我國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區,因饑荒而背井離鄉的人不在少數,1942年河南大饑荒是抗日時期的饑荒之一,據相關資料披露,饑荒導致了大約300萬人餓死,美國記者白修德則親眼目睹了這一場大災害
  • 直擊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蔣介石看後腿不由發抖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由張國立主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主要取材於1942年發生於河南的大饑荒,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1942年中國人民所受的苦難。在發生災情初期,當時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沒有及時匯報,導致了饑荒的進一步擴大。
  • 老照片再現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
    很多人都看過由張國立等一批老演員出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1942年,在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有39個縣災情最為嚴重。
  • 老照片直擊1942年河南大饑荒:比馮小剛電影還要慘,路邊野狗卻胖了...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屬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這組真實的照片比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悲慘多了!圖1:《河南省志》上就這樣記載:1942年河南整個省都遭大旱,顆粒無收,即使有的禾苗長得很高也不結果,淇縣山丘顆粒未收;洛寧兩季麥子收成也不好,早秋旱死,晚秋未出土。」圖為:一名身穿破舊棉襖的小孩站在鏡頭中,眼神中滿是飢餓感,不知道他是否是活下來的幸運兒!
  • 老照片: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飢餓已經讓很多災民衝破了道德底線…
    1942年到1943年,身處抗戰前線的河南發生了百年不遇的饑荒,在當時110個縣中,嚴重的就高達96個。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老人和孩子,圖中的難民胸前佩戴有一塊白布條,這是當時政府所做的識別,災民憑此可沿路領取充飢物資,實際上起初並沒有什麼東西可吃。
  • 老照片:1942年-1943年,河南大饑荒之受難的村莊
    這是1942年冬季的河南,路邊樹木的白色部分不是驅蟲刷的白色塗料,而是被剝去樹皮的樹幹從1942年7月到1943年春,河南先後發生了嚴重旱災和蝗災由於當時河南國民政府欺上瞞下和不作為 ,最終導致大饑荒發生一具餓殍,靜靜地橫臥在村口乾裂的黃土路上,令人觸目驚心
  •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150萬人被餓死,這組老照片讓人不忍直視
    1942年河南饑荒有多慘?
  • 怵目驚心的真實照片,那一年河南死了300萬人!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1942年河南大災的史料圖片,以下圖片大多出自美國記者之手。史料記載,1942年的大災,河南人死的路斷人稀,魯山縣白果樹村發生人吃人的慘劇,葉縣、襄縣各地市場,任何物價都比人價貴,長成的少女,只要幾個燒餅便可以換來。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 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這個有正義感的美國記者是《時代》周刊駐華記者特迪·懷特,中文名字叫白修德。
  • 1942年河南饑荒慘狀:150萬人被活活餓死,美國記者看後吃不下飯
    河南大饑荒的時間點是發生在1942年7月份到1943年春天,其實早在1942年之前,河南人民的日子就已經不好過了。因為1937年時,中國人就已經全面拉開了抗戰的序幕。再到1938年時,河南因為地勢太過於重要。所以日寇一直想要快速佔領鄭州,而在在佔領鄭州之前,蘭封、商丘等地,沒有幾天也被日寇打下來。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比電影還要慘烈,蔣介石看完雙腿不停顫抖
    年河南大饑荒為背景拍攝。(這是一組反映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老照片,為美國人拍攝)【無比飢餓的小孩】張高峰決定將他在河南所看到的寫下來,這篇長達6000字的報導發表於1943無比憤怒的張高峰在報導中寫道:「災旱的河南,吃樹皮的人民,直到今天還忙著納糧!」在張高峰看來,大饑荒有天災成分,但更多的是人禍。
  • 直擊1942年河南大饑荒:比電影還要慘烈,蔣介石看完雙腿不停顫抖
    【撿草根的小男孩】大家都知道有部電影叫《一九四二》,這部電影就是以1942年河南大饑荒為背景拍攝。相信很多人都會被劇情所震撼,但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真實的1942年比電影劇情還要慘烈幾分。【無比飢餓的小孩】張高峰決定將他在河南所看到的寫下來,這篇長達6000字的報導發表於1943年2月1日的《大公報》。
  • 講述了1942年發生在河南的饑荒與天災人禍:上
    河南大饑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開始到1943年春,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發生在中國的饑荒之一。這場大饑荒的範圍還包括河北、山西、山東、安徽。平息大旱之後,又遇蝗災,由於河南地處抗日前線,有下級瞞報、政策失誤、交通堵塞等原因,導致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災情嚴重的有39個縣,受災總人數達1200萬人。大約150萬人死於飢餓和饑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約300萬人逃離河南。
  • 吃樹皮、賣孩子,300萬人喪生,馮導的《一九四二》堪稱人間煉獄
    在電影《一九四二》播出之前,可能很多人對1942年的河南旱災一無所知,包括我在內,都以為那只是不痛不癢的小事,直到電影裡出現這段對話:「培基,河南因為這次旱災,到底死了多少人?」 蔣介石問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政府統計是1062人。」李回答道。
  • 1942年河南饑荒野狗吃災民屍體,蔣介石看照片腿哆嗦
    《大公報》因報導河南大饑荒被勒令停刊三天1942年,中原河南發生了一次大饑荒。豫中平原,餓殍遍野,屍塞於道。據說,總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河南這次大饑荒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公正而有責任心的媒體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終是被一位美國記者攪得天翻地覆。這個有責任心的媒體是中國的《大公報》。
  • 美國攝影師福爾曼鏡頭再現70年前「中原大災難」
    中新社鄭州7月9日電 題:美國攝影師福爾曼鏡頭再現70年前「中原大災難」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1942年,一段被「掩埋」的歷史,一個「飢餓」的中國,一份「還活著」的記憶。  河南大災難發生於1942年夏至1943年春,饑荒遍及全省110個縣。據估計,人口1000萬的河南,有300萬人餓死,另有300萬人西出潼關做流民,沿途餓死、病死、扒火車擠踩摔軋而死者無數。
  • 馮小剛拍《1942》嘔心瀝血,但因太殘酷太過真實,票房慘敗
    important}1942 年發生了許多大事。中蘇美英等國籤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出生,中國女作家蕭紅在香港病逝,時年31歲。也是同一年,身處抗戰前線的河南發生舉世震驚的大饑荒,上千萬人流離失所,近300萬人被餓死。這一年,世界上那麼多事都被爭先報導,唯獨河南大饑荒沒有被引起注意。
  • 1942河南大饑荒的一大罪魁:被嚴重美化了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
    電影中說河南延津的百姓在國民政府的治下要餓死了,是日本人「救了」他們,但是事實上延津早在1938年就淪陷了,百姓是在日佔區被餓死的。 李培基和蔣鼎文 李培基於1942年1月20日出任河南省主席,對於42年饑荒的發生,他並不應該承擔責任。但是,在處理該如何應對災情這個問題上,李培基卻犯了重大的錯誤。 李培基當初因身負蔣介石的信任升任河南省主席,所以他不願向中央報災,這正是導致賑災工作遲遲沒有進行的原因。
  • 揭秘真實的1942年河南大災荒:農民在夜幕掩護中吃死人肉
    大旱之後,又遇蝗災,饑荒遍及全省110個縣,災難導致餓死者、凍死者、病死者不計其數。這便是1942年的河南大災荒。1993年,作家劉震雲完成調查體小說《溫故1942》。動筆前,他並不知自己是災民的後代,回河南老家調查才震驚發現,1942年的親歷者和他們的後代,似乎都已「遺忘」了這場災難。同年,彼時還未拍過一部電影的馮小剛在王朔推薦下讀到小說,萌生將它搬上銀幕的念頭。
  • 《1942》展現出的中國式的災難,讓人既揪心又無奈
    年發生在河南的事一無所知。1937年南京大屠殺,我們的同胞死去了30多萬;可1942年河南大饑荒,這個數字擴大了10倍,是300萬。年冬到1944年春,我的故鄉河南,因為一場旱災,發生了吃的問題。至少在普及歷史常識上,它把1942年河南那場地獄般的大饑荒,第一次以院線商業片的形式呈現在中國觀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