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中很神秘的地方,也是清朝具有權威的地方,只有皇帝才能居住

2020-12-24 一個人談歷史啊

眾所周知,養心殿是皇帝的府邸,皇帝常常要在這裡與臣民商議大事。或許是為了保證皇帝的辦公環境能夠更安靜些,養心殿的建築整體是一座封閉的院落,其主體建築呈「工」字形,分前後兩殿。

前殿正門敞開,朝裡走去,共分三室,用黃琉璃做瓦頂,在前殿接了六間小舍。皇帝的座席設在明間,上面掛有雍正皇帝題寫的「中正仁和」匾。東部暖閣是慈禧太后當年「垂簾聽政」的地方,西部暖閣則是為數個小屋而設。後殿內有東「體順堂」、西「燕禧堂」,是皇帝與妃嬪居住的寢宮。

當前,故宮博物院正對養心殿進行大修,這是百年以來第一次維修,今年將全面完工。屆時,養心殿將開放,面積將擴大至全殿的六成,同時,與現在觀光者不同的是,觀光者可隨時進入養心殿,進行內觀,親臨皇帝議事之地,感受皇帝的威嚴。

常看清宮戲的朋友應該知道,養心殿不僅起到了辦公的作用,還是皇帝自己的寢室,更是封建時期皇權的中心。另外,很多人都對這片被皇權籠罩著的地方很好奇,想知道皇帝的「領地」究竟是什麼樣的。因此,今天我們要詳細地講講養心殿的前世和今生。

養心殿位於乾清宮的西面,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最初,這裡並不是皇帝的寢宮,清朝康熙年間,這裡被稱為「養心殿造辦處」,主要是內務府負責皇帝造辦的作坊,至1722年,即康熙皇帝逝世之時,已有六十一年之久,繼位的雍正帝並未遷往父親的乾清宮居住,而是在遵義西面的房門內,臨時建了一個寢宮,這一寢宮就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乾隆年間的歷代皇帝,都把這裡作為紫禁城內的寢宮,一直延續到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遷離皇宮。

此外,養心殿不僅是皇帝休息、生活的場所,同時也是皇帝們在紫禁城內的重要辦公場所。每一天,皇帝早晨一起床,吃過早飯後,就要到養心殿去和群臣商議政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上朝」。而且早朝後,皇帝若有未決之事,還可前往前殿西面,尋找自己的政親、各路文臣等,單獨在這裡討論。

若要單獨召見某人,也要在這裡進行。此時,連身邊的太監都要退出殿外,因為,商談是一件十分機密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養心殿與雍正時設的軍機處僅隔一牆。因此,皇帝很方便與大臣們商議軍中大事,這也是皇帝喜歡住在這裡的主要原因。

但是,當這件事完成後,養心殿又變成了另一種功能,那就是:處理皇帝的人生事務。該寺收藏著皇帝的各種典籍、字畫、詩文等,其書房名為「三希堂」,也有秘密佛堂供皇帝禮佛。與此同時,殿內還設有一個小後廚,主要為皇帝準備一些小點心,食物等供他隨時享用。

歸根結底,養心殿是皇帝處理公共事務和私人生活的場所,其設置主要是為了方便皇帝的公私生活。另外,作為紫禁城內皇帝權力的中心,養心殿作為皇權的象徵,具有核心地位。由於其具有辦公功能,因此,這裡發生的許多事,都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歷史車輪,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

一八三九年,道光皇帝曾在此與林則徐一道制定了一項禁菸秘密計劃。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兩宮大臣夜以繼日地布置,商討剿滅太平軍的軍事計劃,最終得到了他們心中所期盼的「捷報」。清末與西方強權籤訂的一些不平等條約,大部分也是在養心殿協商之後最後達成的。

1912年,清廷末代皇帝溥儀,在此宣讀了「退位令」。此時,統治中國268年的大清王朝已經完全覆滅,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清時期,順治,乾隆,同治三帝,都曾在養心殿的龍床之上駕崩。

儘管紫禁城的攝影作品早在1860年就已問世,但從那以後的四十年裡,攝影師們的鏡頭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直到八國聯軍攻佔皇城後,紫禁城的影像資料才開始大量留存,其中以1900年、1922至1924年這兩個時期的影像資料最為豐富。

通過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到養心殿經過多年風風雨雨的變遷,以及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給這座「古城」帶來的變化。事實上,養心殿不僅裝滿了史書上所記載的各種大事記,而且還見證了清「康雍乾」盛世,更是見證了清朝由盛轉衰的命運歷程。這座建築,在中國歷史上,已成為重要的史料,在歷史文化乃至中國文化領域,都佔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

相關焦點

  • 你看到的故宮是假「故宮」,關鍵地方並未開放,是什麼地方?
    故宮顧名思義也就是:故國的宮殿。在過去,故宮也被稱為紫禁城。紫禁城建立與1406年,集齊全國各地能工巧匠花費了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好。它經歷了歷史上兩個最久的朝代—明朝和清朝。是現今中國國代最大的古建築群,氣勢恢宏,雄偉壯觀。
  • 27個皇帝執政和居住的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大多數人不知道
    北京有一個揚名海外,眾所周知的名勝古蹟——故宮。 明朝永樂4年到永樂18年,大明第三個皇帝永樂帝朱棣開始修建故宮,而它也成了明朝和清朝兩個王朝共24個皇帝的執政地和居住地。
  • 故宮有三個不開放的地方,第三個就是開放了,也沒法參觀!
    故宮原名紫禁城,本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隨著1949年解放,這裡就成了故宮博物院,供遊客進行遊覽和參觀。 遊客們也有懂行的,他們知道,故宮中有三個地方是不開放的,這三個地方就是倦勤齋、雨花閣和三希堂。為什麼這三個地方不開放呢?
  • 故宮三個「陰森」的地方,遊客去了,會有頭皮發麻的感覺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文化遺產。這裡曾經是明清兩朝的故宮,作為封建統治的中心,這裡發生過太多的事情。這些發生在這裡的故事,任何一件都是關乎著國家命運的事情。今天的我們在憑弔古人的時候,大家都想去了解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在故宮中有三個「陰森」的地方,遊客去了,會有頭皮發麻的感覺。
  • 故宮太和門有啥作用?明朝最神聖的地方,數位皇帝在此登基
    最近看新聞,發現有人把汽車開到了故宮的太和門廣場上。至於現在的太和門有啥作用,咱們也不懂,咱也不敢問。不過,對於太和門在明朝的作用,我還是略知一二的。可以說太和門是明朝最神聖、最重要的地方,因為這裡曾經見證了明朝十幾位皇帝的登場!
  • 故宮的冷宮為何不開放?溥儀不知有冷宮,專家數次聲稱不神秘
    因此很多網文作者說故宮裡面也有冷宮,而冷宮的位置都是比較陰暗、潮溼、終年不見太陽的地方。這些說法肯定是扯淡的,是缺少歷史依據的,因為故宮裡面根本不存在冷宮。對,你沒有聽錯,就是不存在冷宮。在目前所有的明朝、清朝史料中都沒有說紫禁城哪一處宮殿被掛上冷宮的牌子,也沒有什麼固定的「冷宮」。史料中提及的冷宮就是稍微偏僻一點的房子,皇帝把失寵的妃子打入到裡面就成了冷宮。
  • 故宮「最神秘」的房間,裡邊到底有什麼?每次進入都要喊:打擾了
    北京有一個標誌性建築,就是故宮,古代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叫紫禁城。整個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佔地15萬平方米。有70多座宮殿和9000多座房屋。它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結構建築之一。自從故宮對外開放以來,每天都有許多遊客來參觀這座偉大的建築,許多外國朋友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感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自然裡面有很多奇怪的東西,有些房間是不對外開放的。
  • 慈寧宮清朝僅一位太后居住,被閒置200多年。為何慈禧都不敢住?
    ——趙爾巽提起故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座建造於明成祖永樂年間的宮殿,一共成為了明清兩個朝代24位皇帝的居住所。其規模盛大在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古建築之一。得益於最近盛行的清宮劇,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不少故宮的宮殿名稱,如慈寧宮,延禧宮、壽康宮等。
  • 去北京故宮的午門遊玩,有哪些值得研究的地方?總結下來有三點
    去遊玩北京故宮的午門,有哪些值得研究的地方?總結下來有三點文.三條石北京故宮不管是作為國家級5A景區,還是明清皇帝居住的場所,又或者是最偉大的古建築。他一直都是中華人民心中的聖地。前幾天,有很多人穿著漢服去故宮拍照。儼然帶起了一股故宮漢服行的時尚。
  • 故宮的這些小知識你都知道嗎?原來故宮大缸是這個作用,午門不是...
    文丨看乎Li(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一座紫禁城,寒來暑往多少風霜吹不散他的過往,金磚紅瓦多少來客猜不透他的神秘。世人都愛雪中的故宮,漫天鵝白的大雪覆壓著琉璃金瓦,點點雪花的間隙中閃耀的,不是青磚紅牆,鎏金尖頂,而是遺留在這片巍峨城樓中的回憶。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故宮六百年》:為什麼紫禁城充滿神秘?
    紫禁城,法度森嚴又帶著神秘的紫氣,天子居住辦公的地方。「門戶有禁,非侍御不得入」是紫禁城的門規。那兩扇厚重的大門背後,是等級森嚴的世界,沒有歡聲笑語,院牆腳下巡視的侍衛,銀杏樹下孤寂路過的宮人,那些被鎖在深宮哀怨等待的妃嬪,連天上的一隻飛鳥都不曾見過。
  • 參觀故宮,導遊提醒有兩個地方最好不要去,一個清淨一個太小
    關於故宮,我想大家都不太清楚,現在是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是北京有名的觀光景點,北京的故宮是中國古代明代和清朝的王宮宮殿,古代被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的中線中心,有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現在代理銷售70多座宮殿,房屋有9000多間,現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造古建築之一。
  • 清朝時期,誰能在紫禁城內騎馬、乘轎?只有三種人可以
    在清朝時期,紫禁城是皇帝們居住、辦公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整個朝廷的心臟。在皇權至上的封建時期,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因此在紫禁城並不是誰都可以騎馬、乘轎的,只有經過皇帝批准的人,才能這麼做!那麼都有那麼些人可以這樣做呢?
  • 16年不漲價的故宮「上新」了,新年又擴大了開放區域
    故宮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在全世界每年接待遊客最多,被稱為最忙碌的博物館,在故宮欣賞中國古代建築的同時,還可以在故宮博物館看到美麗的國寶級文物,這裡是明清兩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也是這些皇帝聚集天下珍寶的皇家的地方,如果說故宮博物館是世界五大宮殿的第一,當然可以說是世界性的博物館。
  • 故宮不是你想的那樣……
    畢竟,只有在故宮裡面的「宮鬥」才是正宗的「宮鬥!」不管嬪妃們還是皇子們,自然都是地位越高住的越好。於是,故宮的三宮六院就常常出現在各大電視劇裡,成為小主們奮鬥上進的終極目標。畢竟,只有住進最好的、最棒的地方,才是「人生贏家」啊!但是,就跟「劇情純屬虛構」一樣,你從電視劇裡看到的「故宮」和實際的「故宮」千差萬別!
  • 慈寧宮真的是皇太后頤養天年的地方嗎?為何孝莊之後,再無人入住
    清朝入主紫禁城後,基本都沿襲明朝的制度,也確實是將慈寧宮作為皇太后居住的正宮。不過慈寧宮可不是簡單用作居住的寢殿,它還是承辦許多皇室重大禮儀慶典的會所,後宮中隆重的典禮都會在慈寧宮設宴舉辦,例如皇太后的壽辰、公主出閣、后妃上徽號、進冊寶的儀式都會在慈寧宮操辦,尤其是為太后舉辦的壽辰宴,皇帝會帶著後宮女眷、皇子公主、文武百官來向太后祝壽,宴席之上,朝拜獻禮,推杯換盞,場面一度十分壯觀。
  • 清朝皇帝的陵墓,為什麼只有一半在北京,其他的在哪兒?
    現在北京區域內的皇家陵墓最著名的要屬明十三陵了,北京的十三陵中,尤其以明成祖朱棣的長陵的規模最大,建築保存的最為完整,其實原本清朝的皇帝的陵墓在清朝時期的行政區域規劃在都城北京區域內的,只是後期北京區域規劃的改變,將清東陵和清西陵歸到了河北的管轄。
  • 貝託魯奇與《末代皇帝》的光輝歲月,在故宮拍電影有多難?
    中國當然也有導演能夠拍出這種大氣磅礴,不過能夠在電影中成功融合中西特色的人,全世界範圍內都屈指可數。得益於貝託魯奇西方的表達方式,《末代皇帝》才能夠在奧斯卡上橫掃千軍,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9項大獎,並全部獲獎。這也是迄今唯一一部能在奧斯卡上斬獲壓軸大獎最佳影片的,具有中國血統的電影。
  • 清朝竟這麼聰明?唐山大地震,震出滿清故宮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其實,此次地震也波及了北京城,因為當時的故宮都已經晃動了,但是沒有破損,堅固性真的很強啊,真的是佩服當時建築者們的頭腦啊!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就是故宮。它是在明朝建立的,當時就把這裡作為了首都,而且讓人意外的是,此後朝代都把它作為了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