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個皇帝執政和居住的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大多數人不知道

2021-01-16 騰訊網

北京有一個揚名海外,眾所周知的名勝古蹟——故宮。

明朝永樂4年到永樂18年,大明第三個皇帝永樂帝朱棣開始修建故宮,而它也成了明朝和清朝兩個王朝共24個皇帝的執政地和居住地。

故宮舊稱「紫禁城」,但是故宮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為何會被稱為「紫禁城」呢?

這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

關於故宮被稱為紫禁城,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個便是古代的迷信和傳說有關。在古代,皇帝覺得自己是天帝之子,是天子。天宮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後漢書》說:「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因此,皇帝所居住的宮殿就是紫微宮,也就被稱為紫禁城。

還有一種說法,古人會將天子比作紫微星垣,所以稱皇帝的宮殿為紫極、紫禁、紫垣。故宮很大很大,佔地1087畝,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全部宮殿有9000多間,四周城牆高10餘米。

因此,稱故宮為紫禁城不僅僅名副其實,還有天子之城的含義。

假如你仔細觀察故宮,你會發現象徵著「天」的崇高和偉大的太和殿,位於故宮中級;象徵著天和地的乾清和坤寧緊密相連,象徵著太陽和月亮......

也就是說,故宮會被稱為紫禁城,不僅僅是因為古時候的傳說和迷信,還和它的建築等等高度統一。

這些,你知道嗎?

相關焦點

  • 故宮建築和紫色不沾邊,為何舊時叫做「紫禁城」,今天終於知道了
    故宮是明清的封建王朝,雖然封建王朝沒落了,但他們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寶物」,如果來北京旅遊,不來故宮是徒勞的,所有參觀故宮的人都對他的雄偉和古代人的智慧讚嘆不已,知道故宮的朋友們都會知道故宮以前被稱為「紫禁城」,這時人們會覺得奇怪,故宮建築和紫色不相配,為什麼以前叫「紫禁城」呢?
  • 揭秘:故宮建築的主色調是黃、紅兩色,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
    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決定把首都遷到自己原先的封地北京,於是命人在那裡仿照南京的宮殿建造了紫禁城,此後明清兩朝總共有24位皇帝在那裡居住生活,直到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對外開放,紫禁城才變成了故宮。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筆記
    皇帝以國為家,他所住的庭院,稱為廷。大,意味著多,多意味著無窮無盡,無窮無盡就是空。既無窮莫測,故實則虛之,這是中國人的文化密碼。出現在第三集的這段話,是解讀故宮的密碼。[4 五鳳朝天] 午門因為正午太陽在正南,所以稱午門;皇帝面南而坐,午門也是故宮中最尊貴的門。午門簷尖設5隻朱雀,民間稱五鳳樓。門雖設而常關,治國也需要這種開合的藝術。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100解說詞
    那些同樣費盡心力,運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宮中軸線上。百年之前,這條路是沒人敢走的,只有皇帝才能通過,它被稱為:御道。御道,不用最好的石材,而是用最大的體量,和最浩繁的人工,顯示這條道路的至尊地位。雲龍石雕,就是前朝御道的終結處,呈現給世人的,一個巨大的感嘆號。26王者中軸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是最小的一扇門。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狗熊打卡學習筆記
    在人世間,帝王也居於高臺上。於是,紫禁城的建築就有了須彌石座。中央者土,君宮也。第12集 光影時間  日晷,掌握時間的象徵,設置在紫禁城重要的宮殿前。盤面和赤道平行,指針和地軸同向,有一些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上下兩面的刻度,從子到亥,十二個時辰均勻分布。
  • 故宮中很神秘的地方,也是清朝具有權威的地方,只有皇帝才能居住
    皇帝的座席設在明間,上面掛有雍正皇帝題寫的「中正仁和」匾。東部暖閣是慈禧太后當年「垂簾聽政」的地方,西部暖閣則是為數個小屋而設。後殿內有東「體順堂」、西「燕禧堂」,是皇帝與妃嬪居住的寢宮。當前,故宮博物院正對養心殿進行大修,這是百年以來第一次維修,今年將全面完工。
  • 神奇的故宮午門,除了皇帝,只有這些人一生可以走一次
    當今世界上有五座享譽各國的著名宮殿,分別是中國北京的故宮、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英國倫敦的白金漢宮、美國華盛頓的白宮、俄羅斯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其中北京故宮被譽為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
  • 《故宮六百年》:為什麼紫禁城充滿神秘?
    紫禁城,法度森嚴又帶著神秘的紫氣,天子居住辦公的地方。「門戶有禁,非侍御不得入」是紫禁城的門規。那兩扇厚重的大門背後,是等級森嚴的世界,沒有歡聲笑語,院牆腳下巡視的侍衛,銀杏樹下孤寂路過的宮人,那些被鎖在深宮哀怨等待的妃嬪,連天上的一隻飛鳥都不曾見過。
  • 故宮的這些小知識你都知道嗎?原來故宮大缸是這個作用,午門不是...
    筆者不止一次去過故宮,但每次拜訪都感慨萬千,平時也經常會注意故宮的相關消息,這座兩朝古城樓,百年紫禁城也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知識和趣事。 一、紫禁城名字的來歷 說道故宮都知道他還叫做紫禁城,可為什麼要叫紫禁城呢?原來在永樂皇帝建造故宮的時候,就考慮到名稱的問題。
  • 大明皇帝前赴後繼修宮殿,朱棣建的紫禁城,到明朝滅亡還在修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能夠當上皇帝,自然會住進豪華的皇宮裡,壓根兒就不需要為自己的住房問題費腦筋了。這話要放到其他朝代中,講的或許是實際情況,可是要放到明朝皇帝身上,恐怕就不那麼適用了。三、紫禁城的完工,僅僅是個開始紫禁城順利完工了,大明朝也有了新國都,可是您要是以為從此就萬事大吉,大家可以消消停停過日子,那可就草率了。從某種角度看,紫禁城的完工,只是按下了明朝皇帝前赴後繼修建皇宮的啟動鍵。
  • 看《故宮賀歲》,體驗紫禁城大年的儀式感
    在清代的紫禁城,乾隆皇帝辦了53年的茶宴就是一年一度的盛大party(聚會),我們在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的「和珅大人」「傅恆大人」都是茶宴的常客。那麼這場由皇帝親自主持、大佬雲集的年會,和現代年會又有什麼不同呢?先透露一個最大的不同,一個字:「文」。
  • 解鎖打開故宮新姿勢,解開紫禁城的「驚天謎團」!
    每期節目都會邀請與「故宮」相關的明星,與「故宮兄弟」鄧倫、周一圍一起,進宮識寶,尋求歷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並聯手知名設計師和專業的高級院校合作,根據每期誕生的主題,來設計一個文化創意衍生品。乾隆花園雖然面積不大,裡面卻容納了整整27座建築。
  • 《上新了·故宮》鄧倫魏晨聶遠尋找紫禁城最神奇的色彩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
  • 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為何會插有一支鐵箭?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故宮,古時候被稱為「紫禁城」,中國古代歷史上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到永樂十八年建成。據記載,故宮總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更是高達15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且保存得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今年紫禁城600歲了!見證故宮博物館600歲歷史
    我最早的名字,就叫紫禁城。 那時的我,是高高在上的皇宮,常人不能進入。 為了修建我,永樂皇帝派人到四川採木,花了十多年時間,才備齊工程所需的大部分木材。
  • 故宮有錢也進不去的3個景點,十分神秘,至今鮮少有人涉足!
    故宮位於北京的中心,一直是遊客去北京的必備景點,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有著大大小小七十多間宮殿和9000餘座房屋,是我國歷史上最宏偉的一座皇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的住所,也被稱為紫禁城,現如今已經被稱為故宮博物館。
  • 故宮的冷宮為何至今不開放,溥儀晚年道出真相,其實大家都想錯了
    眾所周知,故宮博物院是明清時期皇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建於1406年,即明朝皇帝朱棣時期,這裡住著24位皇帝,處處洋溢著帝王精神,作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木製宮殿建築,故宮位於五大宮殿之首,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一些沒有開放的地方也因為民間傳說而被神秘所籠罩,冷宮就是其中之一。
  • 故宮有三個不開放的地方,第三個就是開放了,也沒法參觀!
    故宮原名紫禁城,本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隨著1949年解放,這裡就成了故宮博物院,供遊客進行遊覽和參觀。 遊客們也有懂行的,他們知道,故宮中有三個地方是不開放的,這三個地方就是倦勤齋、雨花閣和三希堂。為什麼這三個地方不開放呢?
  • 故宮72口古井,井底珍寶眾多,為何沒有人敢去打撈?
    北京最出名的建築就是故宮,很多去北京旅遊的人,都會去故宮,一睹故宮的雄偉壯麗。故宮位於北京的正中心,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居住宮殿,故宮有大大小小的宮殿,上千座房間,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之一。百年前的故宮不叫故宮,它就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