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為何會插有一支鐵箭?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2020-12-27 方圓文史

故宮,古時候被稱為「紫禁城」,中國古代歷史上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到永樂十八年建成。據記載,故宮總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更是高達15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且保存得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在古代時期,故宮作為皇家宮殿,是威嚴與權力的象徵,一般的百姓只能是站在外面,看著紅牆綠瓦望洋興嘆而已,恐怕一輩子都未能進去一睹它的真容。

然而,在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卻插有一支鐵箭,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在這如此神聖莊嚴之地,為何會允許此等「瑕疵」出現呢?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原來,這跟200多年前的一次農民起義有關!

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年),嘉慶皇帝帶著手下前往承德的木蘭圍場狩獵遊玩。而此時,天理教頭目林清等人率領京畿地區的教徒,發動了一場有組織有紀律的武裝暴動,並且成功的攻入了紫禁城,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天理教起義」,或「天理教之變」。

那麼,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這天理教又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呢?

天理教,也稱榮華會、白陽教,是一支具有鮮明反清意識的秘密宗教組織。由於清朝統治者日漸腐朽,社會階級矛盾也日漸突出,京畿及其附近三省的農民,承擔著極其沉重的賦稅。

王公貴族們憑藉手中的特權,極力搜刮農民財產,至於那些貪官汙吏們,則更是借著辦差的名義肆意收刮民脂民膏。而天理教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的。

為了推翻清朝的統治,京畿大興縣人林清便決定聯合教徒,發動起義,攻打紫禁城。為此,他集結了一支兩百多人的隊伍,並且還秘密聯絡宮裡的太監作為內應。

嘉慶十八年九月十四日這天,參加起義的天理教教徒身藏大刀,打扮成行商小販混入了北京城。次日中午,林清率起義軍在太監劉德才等人的接應下,分別由東華門和西華門兩個方向攻入紫禁城。

儘管受到了守門官兵的阻攔,但在混戰之中,他們還是衝進了幾十個人。隨後在太監們的指引之下,他們一路打進了隆宗門,有些人甚至已經攻入了皇帝居住的養心殿,但遺憾的是,皇帝此時並未在宮中,天理教徒因此並沒有完後刺殺皇帝的計劃。

而就在這時,嘉慶皇帝的二阿哥旻寧,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臨危不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領袖才能。他即刻下令各門戒嚴,又派人在健銳營和火器營調集一千多名官兵,由他帶隊,在宮內搜捕天理教徒。

最後,在宮內侍衛和旻寧帶領官兵的合力包圍之下,起義的教徒最終因寡不敵眾,慘遭殺害。

叛亂平息之後,旻寧便向嘉慶皇帝報告了此次事變的經過,嘉慶也用「有膽有識,忠孝兼備」八個字給予了他高度的評價,並且還冊封他為「智親王」,這也為旻寧日後當上皇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雖然這場叛亂最終被平定了,但在此過程中卻有一支鐵箭射在了隆宗門的匾額上,它被嘉慶特意的保留了下來,其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要告誡子孫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道理。

相關焦點

  • 文史探秘| 故宮匾額上面為什麼有一支箭頭 這支箭的背後有什麼故事
    去故宮遊玩的夥伴們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地方,這裡和旁邊的太和殿比起來太不起眼了,但是它的匾額上有個射出的箭鏃不知道你們看到沒。在戒備森嚴皇宮大內的門額居然還有這樣的冷兵器遺存,這是為什麼呢?
  • 故宮牌匾上插著一支箭,200多年沒人敢拔,很多人去過故宮卻不知
    在那些樓宇之間還有著很多的故事,而本文所要講述的一個故事就是關於一個箭頭和隆宗門的故事,清朝時期的白蓮教乘皇帝外出狩獵意圖攻下紫禁城,守衛者難當大任致使白蓮教眾人攻入了皇城,皇帝以此為戒將牌匾上的箭頭永久保留以作告誡。
  • 沒人的故宮你見過嗎?百度App帶你6小時「雲遊」故宮600年
    靜謐無人的紫禁城,是許多人心之嚮往卻未曾見過的景色,但在剛剛過去的清明節,許多觀眾通過直播鏡頭第一次看到了一個空曠而安靜的故宮,算是了卻了一樁心願。也許很多人是今天才知道故宮直播的消息,但是沒關係,打開百度App搜索「故宮」即可全程回顧此次直播,用6小時去體驗故宮600年的文化與積澱。
  • 故宮牌匾上有一支箭,不是裝飾品卻存在百年,嘉慶皇帝說敢拔必死
    古代皇帝身份尊貴,所居住的宮殿防備極其森嚴,尋常老百姓難以接近,綜其所有,古代故宮便有了「紫禁城」這麼一個稱呼。這個標誌所在地點是故宮隆宗門。了解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座隆宗門修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到了後來又曾在萬曆以及清代順治年間兩度重修。
  • 千萬別錯過 今早8點第三場故宮直播:「午門、三大殿、東六宮」
    梨花風起,滿城春色宮牆柳,有著600年歷史的紫禁城又上新了春色。眼看即將錯過和紫禁城春天的約會,故宮博物館特意對閉館的故宮進行直播,邀請廣大觀眾「雲賞春日紫禁城」,尋一些春意,會一會春光。對於入關的滿清來講,烏鴉是吉祥鳥,是薩滿教中的天派之鳥,故宮曾專門豢養烏鴉,借用祭祀時餵食。平時坤寧宮後面常立一根杆子,在杆上放置雞肉用以餵養烏鴉。久而久之,許多烏鴉就在此「搭巢」世代居住和聚集。故宮的烏鴉有時甚至會偷吃故宮餵給「貓主子」的貓糧,可見他們的生活有多充裕。
  • 故宮重啟!自由行不跟團的快收藏這篇,全是導遊不介紹的秘密角落
    如果你想拍到無人的故宮的話,那就建議一早開門與晚上閉園前兩個時段,一般攝影師都會推薦你錯峰遊故宮;而現在從一天幾萬遊客縮減成一天5000人,相信往日故宮擁擠的場面到時候會緩和不少。然而故宮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近九千間,第一次來的話該如何取捨,制定路線才儘可能不錯失精華呢?
  • 故宮的這些小知識你都知道嗎?原來故宮大缸是這個作用,午門不是...
    世人都愛雪中的故宮,漫天鵝白的大雪覆壓著琉璃金瓦,點點雪花的間隙中閃耀的,不是青磚紅牆,鎏金尖頂,而是遺留在這片巍峨城樓中的回憶。筆者不止一次去過故宮,但每次拜訪都感慨萬千,平時也經常會注意故宮的相關消息,這座兩朝古城樓,百年紫禁城也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知識和趣事。
  • 故宮大殿匾額可不簡單!你知道寫的是什麼嗎?而又有什麼含義?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新學到的內容,那就是,北京的故宮,那些掛在大殿上的匾額,寫的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意思?首先來說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掛的匾額「建極綏猷」匾,太和殿上的是乾隆的御筆,什麼意思呢?這個也就說出了當時歷代皇族的治國的理想,除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中和殿上掛了一塊匾額「允執厥中」匾,這個仍然是乾隆的御筆,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典出《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高進非紙化書法探索作品:故宮「三宮六院」匾額
    匾額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是古建築的必然組成部分。匾額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說文解字》的解釋是:「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而「額」字,《說文解字》的解釋是:懸於門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說,用以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屬於匾,而表達建築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則屬於額。
  • 北京故宮遊覽線路詳解:西六宮及故宮西部區域
    續上篇「中軸線上的古建築群」,遊覽御花園後從花園西南面的閬苑右門進入西六宮區域繼續遊覽。故宮西六宮是指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和啟祥宮,外加慈寧宮、壽康宮、慈寧花園和養心殿。遊覽路線: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翊坤宮—永壽宮—啟祥宮—養心殿—慈寧宮—壽康宮—慈寧花園,用時二、三個小時左右。
  • 博物館文物介紹——說說故宮的養心殿(上)
    嘉靖帝駕崩後,這裡恢復舊制,又成為了皇帝的閒居之所,因養心殿臨近乾清宮與御膳房,皇帝偶爾會在此地用膳。明朝天啟年間,養心殿逐漸成為明廷權利中心——由於明熹宗無心朝政,大太監魏忠賢為了更接近商論國家大政的外廷,便將養心殿作為自己的辦公場所,以便處理軍政事務,自此養心殿逐漸成為權力中心。
  • 循規課堂|匾額匾額,你分得清什麼是匾、什麼是額嗎?
    因此合起來可以這樣理解匾額的含義:懸掛於門屏上作裝飾之用,反映建築物名稱和性質,表達人們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藝術形式即為匾額。橫著的叫匾額或牌匾,豎著的叫對聯,或抱柱「瓦聯」。其實百度百科有許多是誤導的,如按照度娘的介紹,許多人對匾和額的概念就會不清,認為是一碼事,或者簡單認為橫過來的是匾額,豎過來的是對聯。
  • 為何故宮的房頂上沒有鳥屎呢?是設計原因嗎?專家做出這樣的解釋
    我們中國古代的建築基本上都是用木頭搭建而成,而且大部分都是利用榫卯結構拼湊連接起來的,有些古建築竟然保留了上千年的歷史。啟動故宮就是最具有代表的一個古建築群,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裡旅遊參觀,同時也成為了很多外國遊客認識中國、接觸中國、了解中國的第一站。故宮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左右,作為一個非常龐大的宮殿建築群,擁有著非常獨特的歷史意義。
  • 為什麼北京故宮在天黑之前,就將遊客清走?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古城遺址,雖然外表看起來變化很大,但我看到了歲月的變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例如,北京的故宮以其獨特的規模和精湛的藝術吸引了後人,被稱為是我國一大文化的至寶,作為明清時代的歷史記錄者,目擊了從王朝誕生到衰退的全過程。
  • 流浪狗身上穿一隻鐵箭,本以為是惡作劇,靠近看後淚水模糊了眼睛
    ,狗狗都能看得很明白,如主人生氣了,狗狗也會緊張嚴肅的樣子,主人高興地笑了很開心,那麼狗狗就會搖動尾巴活蹦亂跳,狗狗確實是人類最真忠實的朋友。把自己養的狗狗散在大街小巷,也不管不問,更談不上餵狗糧了,甚至將其丟棄於馬路上、村莊周圍自由的流浪,正是由於這樣流浪狗的數量越來越多。
  • 宮苑雜談︱神武門上的三塊「故宮博物院」匾
    (單士元:《故宮史話》)這五個顏體大字,在1925年10月10日召開故宮博物院成立慶典大會時,已經被做成匾額懸掛在神武門中門的上方。白底木匾配上黑色大字,顯得格外醒目(圖一、圖二、圖三)。這塊匾是是故宮博物院成立的一個標誌,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同封建帝制抗爭取得勝利的一個標誌。 圖一 翻拍自《故宮院史留真》,引自「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史資料室」。
  • 故宮冷宮在哪裡,為何一直不敢開放?溥儀自傳中說出了這個秘密!
    故宮,古代稱為「紫禁城」,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因其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尤其是在國慶黃金周的時候,前來故宮遊玩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作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的故宮,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
  • 你在故宮修文物,我在故宮開奔馳
    胡錫進在他的文章中做了這樣的假設:關於那名女涉事者的信息都是真的(礙於網絡審核此處不做詳釋),那麼在北京,能夠支持她享受特權的「背景」算不上多麼顯赫。除了這位高調博主,開車進故宮的人可不少見。直言不諱自己是通過協調的。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張留見(2018年)以政府、地方鄉紳、廣大民眾的現實需要探析了匾額文化長盛不衰原因。崔玲(2003年)對武威文廟的部分匾額進行了介紹和分析;高雄山(2016年)認為河西走廊牌匾反映出了河西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仰、祈福和審美特徵;吳興璽(2018年)闡釋了河西走廊匾額文化的藝術特性、功能作用、審美方式等,發掘其蘊藏的人文價值。
  • 北京故宮遊覽線路詳解:東六宮及故宮東部區域
    續上篇「西六宮及故宮西部區域」,遊覽慈寧宮花園後進入隆宗門,經乾清宮門前到達故宮東六宮區域繼續遊覽。故宮東六宮是指景仁宮、延禧宮、承乾宮、永和宮、鍾粹宮和景陽宮,外加毓慶宮、寧壽宮。遊覽路線:毓慶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寧壽宮—貞順門—神武門,用時二、三個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