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牌匾上有一支箭,不是裝飾品卻存在百年,嘉慶皇帝說敢拔必死

2021-03-05 新歷史怪

如果你沒空看書,請一定要逼自己關注這些公眾號。這些年我刪除了無數個公眾號,卻把這幾個寶貝星標置頂了。

故宮,在古代也被稱為紫禁城。

其中的「紫」字大有來頭,據說當年老子出函谷關時,有一道紫氣從東方飛至。

守關人在看到紫氣的同時,就看見老子騎著青牛姍姍而出,守關者立即明白這是有聖人出關。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自此以後,紫色以及紫氣東來被人們視為一種吉祥的寓意,代表著有聖賢或是帝王出現。

古代皇帝身份尊貴,所居住的宮殿防備極其森嚴,尋常老百姓難以接近,綜其所有,古代故宮便有了「紫禁城」這麼一個稱呼。

但是你知道嗎?即使是這樣一個地方,也曾遭到了尋常百姓的侵入,甚至還在宮殿的牌匾之上留下了一道頗具譏諷意義的標誌。

具體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這個標誌所在地點是故宮隆宗門。

了解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座隆宗門修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到了後來又曾在萬曆以及清代順治年間兩度重修。

在今天,隆宗門西面的區域目前還未對遊客開放,僅僅只是門內的空間被改造為向遊客提供餐飲休息的場所。

在隆宗門內頂端朝西處掛有一面門額,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那麼你就會發現門額上「宗」字的左側金線位置有一個小黑點。

事實上這是一枚深深釘入門額的箭頭。

沒錯,小編之前所說的那一道頗具譏諷意義的標誌就是這一支斷箭。

古代皇宮守衛森嚴,能夠在這種地方使用冷兵器甚至還射中牌匾,對於皇室來說難道不算一個侮辱嗎?

那麼這支箭矢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和什麼情況下留在這裡的呢?

時間大約要追溯到200多年前。

嘉慶年間,當時中原一代出現了一個名為天理教的教會,事實上這是明末時期白蓮教的一個分支。

天理教頭領林清在看到隊伍日漸壯大後謀劃了一次起義活動,而這次活動的目的地就是紫禁城。

嘉慶十八年,林清根據之前天上出現的彗星奇相,推算出這是將要改朝換代的跡象。

同年九月十四日,兩百名天理教教徒分兩隊同時潛入北京。

次日中午,一百人攻入東華門,在內應太監的引路下來到了東華門外。

這時教眾們無意與運煤人爭道引起矛盾,在吵鬧中甚至拔刀爭鬥,守門的禁軍發現後想關閉東華門,但忙亂之中仍然幾十人衝入。

這幾十人十人一路拼殺到了景運門,被堵截在門外。

另一方面,潛伏在西華門的這隻百人隊伍則在內應太監的引領下迅速順利的攻打到隆宗門,並在此與皇宮禁軍展開激戰。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天理教教眾與紫禁城內守軍展開了械鬥,但無奈禁軍隊伍人數眾多且武器優良,沒過多久,天理教眾大敗。

倖存的部分教眾分散躲在了皇宮之中,但最後仍被消滅。

隆宗門上的那支斷箭便就是當時留下的,當時有人提議拔下來,但嘉慶皇帝卻斷然拒絕,誰敢拔就要將其處死。

在後世看來,這是嘉慶皇帝想藉此起到一個警戒的作用,希望以後不要再發生同樣的事件。

溫馨提示:剛剛公布了一個實時更新全國各地感染人數的圖,每時每刻都在更新,全國可以查,非常實用!你們可關注本公眾號後,回復「最新」就能看到。注意,是此公眾號後臺,而不是在文章底部留言哦!

點擊下方關注免費訂閱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故宮牌匾上插著一支箭,200多年沒人敢拔,很多人去過故宮卻不知
    被李自成焚毀的眾多宮殿也得到了修復,經過了幾代帝王的持續修復和擴建,才有了眼前的紫禁城。在那些樓宇之間還有著很多的故事,而本文所要講述的一個故事就是關於一個箭頭和隆宗門的故事,清朝時期的白蓮教乘皇帝外出狩獵意圖攻下紫禁城,守衛者難當大任致使白蓮教眾人攻入了皇城,皇帝以此為戒將牌匾上的箭頭永久保留以作告誡。
  • 文史探秘| 故宮匾額上面為什麼有一支箭頭 這支箭的背後有什麼故事
    去故宮遊玩的夥伴們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地方,這裡和旁邊的太和殿比起來太不起眼了,但是它的匾額上有個射出的箭鏃不知道你們看到沒。在戒備森嚴皇宮大內的門額居然還有這樣的冷兵器遺存,這是為什麼呢?
  • 故宮的這些小知識你都知道嗎?原來故宮大缸是這個作用,午門不是...
    世人都愛雪中的故宮,漫天鵝白的大雪覆壓著琉璃金瓦,點點雪花的間隙中閃耀的,不是青磚紅牆,鎏金尖頂,而是遺留在這片巍峨城樓中的回憶。筆者不止一次去過故宮,但每次拜訪都感慨萬千,平時也經常會注意故宮的相關消息,這座兩朝古城樓,百年紫禁城也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知識和趣事。
  • 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為何會插有一支鐵箭?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故宮,古時候被稱為「紫禁城」,中國古代歷史上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到永樂十八年建成。據記載,故宮總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更是高達15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且保存得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時間:2020-12-19 22: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 12月19日,北京冬至日將至,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 為什麼臺灣人對嘉慶皇帝「情有獨鍾」?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為什麼臺灣人那麼喜歡嘉慶?9月7日上午,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受邀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歷史詮釋與策展:細說清仁宗文物特展」講座,揭開了解密嘉慶皇帝的序幕。講座結束後,馮明珠獲聘擔任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為其頒發了聘書。
  • 嘉慶皇帝猝死之謎!專家:史書上都不敢記載,太慘了!
    ,雖然名為皇帝,但是卻有名無實,連權臣和珅都敢拿捏自己,公元1799年乾隆皇帝駕崩,嘉慶皇帝正式掌權,在乾隆的喪期,嘉慶皇帝便迫不及待的想要除掉和珅。 嘉慶皇帝六十一歲去世,對於嘉慶皇帝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嘉慶皇帝之死是正常的病死,還有人說嘉慶皇帝是因為遭雷擊而死,而且這種說法得到了很多歷史學家的認可。
  • 故宮重啟!自由行不跟團的快收藏這篇,全是導遊不介紹的秘密角落
    目前故宮內部展館(比如珍寶館、鐘錶館)暫時不開放,因此現在去故宮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宮殿外觀建築上,也是故宮最有看頭的部分。從目前的開放區域來看,從午門進宮後先看三大殿,然後轉到慈寧花園區域參觀,中午午餐時間可以休息一會,逛逛文創店鋪。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乾隆皇帝自然是不願意的,可是自己的話,已經說出去了就要實現,於是乾隆皇帝雖然心裡不情願,但是表面上也裝作願意的樣子在禪讓禮上圓滿的完成了權力交接。
  • 故宮六百年|楊原:穿越回清朝,紫禁城裡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楊原:我最早不是做滿學和故宮的,我最早是做北京的市民生活,因為我母親就是做這個的,是受了她的影響。我母親有兩本書出版過,一本是《北京近百年生活變遷(1840-1949)》,還有一本是《北京城市發展史》(近代卷)。後來到了北京社科院滿學所之後,自然受到了我們所的很多影響。
  • 和珅能百般逢迎乾隆皇帝,為啥不提前討好嘉慶皇帝?
    幸運地是,嘉慶皇帝看在和珅是前朝重臣,又是乾隆皇帝兒女親家的份上,允許他回到家裡,用一匹白綾自盡。 雍正皇帝繼位後,為了防止這種悲劇再次發生,確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將確立皇儲的詔書,密封於一個錦匣內,收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另外,雍正皇帝又隨身攜帶一份,用以對照。當雍正皇帝病逝後,由輔政大臣取下確立皇儲的詔書,與皇帝身邊的詔書對照後公布。
  • 故宮養心殿房梁上取出罕見寶匣!標註年款顯示「嘉慶六年」
    9月3日,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古建修繕工程,預計在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時重新開放。藍天白雲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老院長鄭欣淼相攜,攀上養心殿屋頂,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寶匣從正脊中央取出,交給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顧不上摘下白手套,單霽翔就興奮地宣布:「這是故宮發現的第一個有彩繪的寶匣。」
  • 嘉慶皇帝殺死和珅的深層次原因
    和珅作為乾隆的寵臣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又一次揣摩到了乾隆皇帝複雜的心理。和珅給乾隆的建議是「傳位不讓璽。」說白了就是把皇位讓給嘉慶,但是各種公章還是乾隆留著。嘉慶無論要辦什麼事,都必須乖乖的找乾隆審批。和珅為乾隆出這樣的鬼主意,說嘉慶不恨他,根本就不可能。   後來在劉墉的努力下,乾隆把各種公章交給了嘉慶。按照道理來說,嘉慶終於可以親政了,可和珅的新招又來了。
  • 千萬別錯過 今早8點第三場故宮直播:「午門、三大殿、東六宮」
    清朝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妃住過的承乾宮前便有一數梨花悄然綻放。讓人細思,百年前是否有這樣一位清麗可人的妃子梨花樹下同賞春色?故宮已經進入到北方花期的「晚春」,迎春花、玉蘭花、山桃、杏花幾乎已開始敗落和抽綠,現在正是海棠花和丁香花盛開的時令。從西華門走到東華門,一路上流水潺潺,海棠與丁香交相掩映,晴空下唯美動人。
  • 恪盡職守的嘉慶皇帝操勞一生,為何也沒能改變清王朝衰退的趨勢
    清朝的乾隆皇帝,他自稱自己是十全老人,在位60年把大清推上最繁榮的時代,而他本人能力確實不錯,加上父親雍正帝給他打下的好基礎,他不需要怎麼操勞政務,就可讓國家正常運用。以至於有時間和精力下江南和四處遊山玩水,這必然會帶來不小的開銷。
  • 想扭轉清朝國運卻「為而不能」,嘉慶皇帝到底面臨一個怎樣的困局
    而嘉慶夾在這兩段歷史之間,存在感自然低,而且嘉慶本人確實相對謹慎平庸,所以也沒什麼能讓人記住的功德,有些學者用這麼一個笑話來評價嘉慶皇帝:嘉慶最大的優點就是他沒有什麼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他沒什麼優點…這雖然是個笑話,但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嘉慶的毛病,其實,嘉慶皇帝在位之時,大清王朝遠不是風平浪靜,自乾隆末期開始,如同歷史上每個封建王朝一樣,大清王朝國運也開始下滑,而到了嘉慶年間更是如此
  • 嘉慶皇帝的苦與樂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個兒子,出生於大清鼎盛時期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生母是令貴妃魏佳氏,後為皇貴妃。到永琰出生的時候還剩下剩下四阿哥永珹、五阿哥永琪、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基,算上永琰,乾隆算是有六個兒子。三年後乾隆二十八年,四阿哥永珹過繼出去。又三年,乾隆三十一年,五阿哥永琪因病去世,同年十七阿哥永璘出生。所以,從乾隆三十一年開始,乾隆只有五個兒子,皇太子只能從這五個人中選了,八阿哥永璇、十七阿哥永璘一副公子哥富二代做派。十一阿哥永瑆是個文藝青年,甚至可以說是藝術家。
  • 從故宮六百年讀懂人生
    記者:故宮六百年,是說故宮有六百年歷史了,這是怎麼算出來的?  閻崇年:什麼是皇宮?皇宮就是皇帝工作和居住的宮殿。中國最早的皇宮是秦始皇的阿房宮。在秦朝之前,中國沒有皇帝,國君稱王,只有王宮,沒有皇宮。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北京皇宮是位於北京的明清皇宮。因為明朝和清朝已經離我們遠去了,所以這座皇宮在今天被稱為故宮,就是過去的皇宮。
  • 故宮,六百年!
    我有世界最大宮殿建築群: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也收藏著多達180餘萬件(套)藏品,其中一級藏品8000餘件(套)。  我見證了太多的風風雨雨與時代變遷。現在,我要把故事一樁樁說給你們聽。
  • 嘉慶皇帝是如何「守成」的?
    皇帝扭轉官場風氣的主要辦法是選拔清官,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引導人,教育人,啟發人的天良。他在自己所做的《才德說》中明確宣布了他選擇人才的標準:「夫才德全備之人上也;德優於才者次也;才過於德者又其次也。德優於才猶不失為君子,若才過於德,終恐流為小人矣。……寧可使才不足,不可使德確歉也。」皇帝同意洪亮吉的說法,即現在官場作風非常之壞。但是,皇帝認為,通過思想教育可以扭轉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