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子彈財經」(ID:wwwhygc),作者:馮羽,編輯 蛋總。36氪經授權發布。
就在網易今天剛發布的Q3財報中,嚴選被歸入「創新及其他業務」中,和網易雲音樂、網易傳媒等業務一起為網易2020Q3的淨收入貢獻了人民幣39億元(574.4百萬美元),而在相關的稿件中僅有一句「今年1-9月,網易嚴選Pro會員數同比增長140.7%」的表現。
雙11的熱鬧剛過去,雙12的腳步已逼近。
回顧今年雙11,橫跨了近半個月的「購物狂歡季」不僅讓人們的錢包提前「被收割」,還發生了不少意料之外的事。
比如,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也站上了舞臺的中央,參與了這場「全民購物狂歡」,且各自有不俗的表現;而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網易嚴選在這熱鬧的興頭上澆下了一盆「冷水」——發表了《今年雙十一,我們將退出這場大戰》公告。
擺出退出姿勢的同時,網易嚴選(下稱「嚴選」)似乎站在了消費主義的對立面:「我們要退出的是這個鼓吹過度消費、為銷售數字狂歡的雙十一。」隨後flag也紛紛立起,「全年最大力度補貼」「保價一整年」「不發戰報」。
果不其然,在雙11過後,嚴選沒發戰報。但就在網易今天剛發布的Q3財報中,嚴選被歸入「創新及其他業務」中,和網易雲音樂、網易傳媒等業務一起為網易2020Q3的淨收入貢獻了人民幣39億元(574.4百萬美元),而在相關的稿件中僅有一句「今年1-9月,網易嚴選Pro會員數同比增長140.7%」的表現。
從最新財報上的表現來看,嚴選正經歷著不小的壓力,因此也不難理解它這次雙11使出的「反向營銷」招式。從過去網易新聞的誇張標題,到網易雲音樂的全網刷屏,網易系產品的營銷打法向來無往不利。如今,嚴選也踏上了相同的道路。
時過境遷,靠反向營銷另闢蹊徑的嚴選不免令人唏噓——畢竟,它再不復當年號稱「再造網易」那般意氣風發了。
雙11期間,不少用戶在被「網易嚴選退出雙十一」刷屏的同時,也收到了平臺的促銷簡訊,其話術和其他平臺並無二致,比如「雙11全年抄底價」「CEO組團送直播補貼」「飛天茅臺¥1499放量」等。
消費者們這才恍然大悟,嚴選的此「退出」並非彼「退出」。而截至發稿,相關話題在微博上閱讀已破1.5億,討論超1.5萬。
嚴選已經玩慣了反向營銷策略。早在4年前的618大促,當其他平臺鼓動消費者湊單滿減時,嚴選並不鼓勵用戶多買,只有購買3件以內商品才能享受折扣優惠,多買並無更多折扣。一招「極簡」套路深得人心。
如今,消費者變得更「精明」了。在各大平臺使出渾身解數的同時,嚴選的營銷熱度也稍縱而逝。
百度指數數據顯示,從10月18日-11月16日,在天貓、京東和拼多多等幾家電商平臺中,嚴選的資訊指數落於下風,僅在11月5日和雙11當天出現過波峰。
圖 / 百度指數
不過這波「情懷殺」也不免令人懷念起嚴選曾經的高光時刻。
2016年,嚴選橫空出世。彼時,它主打的口號是「好的生活,沒那麼貴」,採用ODM模式,直接對接大牌製造商,同時砍去品牌溢價、讓利消費者,走「平價精品」路線。
雖然該模式一出便質疑橫飛,外界指責其「對標無印良品」「山寨一線品牌」,但耐不住產品性價比極高,激發了一二線年輕消費者享受精品生活、花低價淘精品貨的龐大需求。
顯然,嚴選是吃到了最早一波用戶對平價精品貨需求的流量紅利。
產品僅上線一個月,其GMV就超過了3000萬元,2016年12月,嚴選GMV就達到6000萬元。
如此正向的反饋激發了網易CEO丁磊的野心。
一貫佛系的丁磊放出豪言,「3-5年內通過網易考拉、網易嚴選再造一個網易」。當時,網易的市值不足400億美元。
2018年,電商業務在網易總營收中的佔比達到28.64%,成為繼遊戲之外表現頗為強勁的業務板塊。隨後,丁磊更是給嚴選定下200億目標GMV,不料網易電商業務竟調轉勢頭,當年電商業務(網易考拉和網易嚴選)實現192.35億元,同比增長率64.8%,其中嚴選GMV也不達目標。
後來的故事就略顯悲情了。
2019年9月,網易考拉賣身阿里,嚴選事業部總經理柳曉剛離職,且從2019年三季度開始,網易財報披露的業務板塊調整為在線遊戲服務、有道、創新及其他業務,僅剩的電商隊伍不再擁有姓名。此時,距離網易首次公布電商業績不足2年時間。
回顧整個2019年,嚴選都在積極開展自救。
比如去年7月,嚴選推出了9.9超值專區。在專區內,嚴選挑選了180款爆款產品重新定價,為消費者提供極致性價比。誰知,此舉一出反而引起網易老用戶們的強烈反彈。
圖 / 網絡
嚴選一直以來都定位於中高端,在消費者眼中,9.9元特價商品似乎拉低了平臺調性。
「重新定價、推出9.9元專區,會讓消費者感覺之前買貴了,這種策略對老用戶是有一定傷害的。」海豚智庫分析師李成東對「子彈財經」表示,平臺為了提高轉化率,用低價去吸引用戶,這會影響到過去嚴選相對高端的品牌形象。
傷害用戶體驗的還不止特價專區。
在嚴選初上線時,平臺品類不多,專而精,相比其他大而全的電商平臺,嚴選能夠有效幫助消費者縮短消費決策流程,平臺也容易打造爆款。
現如今,嚴選的SKU已經越來越多。最初平臺只有幾百個SKU,後來這一數字一度突破2萬件。
快速擴展SKU會導致資金投入直線上升,從而給現金流和庫存周轉率造成壓力。不過根據嚴選公布的數據,其平均庫存周期是90天,而優衣庫則是83天。
更有分析認為,SKU的盲目擴大可能導致商品力的下降,商品品類不夠專一。在ODM模式下,嚴選需要介入供應商選擇、生產及質量檢查等各個環節,而龐大的SKU會造成嚴選的品控難度增加。
「關鍵還是要看平臺的管理能力。」李成東解釋道,如果企業不善經營,進貨太多或是沒能準確洞察到消費需求,才可能會導致高庫存問題。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嚴選的商品價格普遍低於品牌商,但和非品牌同類商品價格相比並無多少價格優勢。在同等品質下,如果供應商自行銷售、加入競爭,那價格會更低,或會給嚴選帶來壓力。
換言之,如果品控能力下降,那麼嚴選的「甄選」標籤可能也會被撕下。
今年以來,直播帶貨風起,嚴選也開始試水直播,試圖增加電商業務的銷售渠道和市場增量。
5月,嚴選面向抖音、快手、微博和淘寶等全網推出「星馳計劃」,6月在網易赴港二次上市當天,丁磊也開啟了快手直播首秀;8月,丁磊還在抖音開啟直播,為嚴選等網易系產品帶貨。
嚴選已經清楚感知到「從貨架電商到內容電商」的迭代,相對於品牌和行業,渠道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強,「我們在想是不是可以出自己的IP、自己的渠道。」網易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發動老闆丁磊上陣試水只是第一步。在開發外部KOL方面,「星馳計劃」預備招募1000名優質紅人主播、100家MCN機構,共創10個千萬級爆品。
但相比起步更早的淘寶直播、以及短視頻平臺帶貨潮,短期內試水直播渠道恐怕不會給平臺GMV帶來過多的提升。
隨著更多精品電商入局,嚴選還要抽出精力應對更多外部強敵。
淘寶的同類型平臺「淘寶心選」於2017年5月上線;2018年5月,小米精品購物平臺正式更名為「小米有品」,以及京東京造、蘇寧極物等巨頭入場,都讓精品電商賽道更加擁擠。
雖然嚴選一直佔據垂直賽道的頭部位置,但其他大廠的加入難免會有所分流。
畢竟,對平價精品貨感興趣的群體規模有限,這也意味著精品電商有一定天花板,玩家們還需要尋找更多增量。
而對於嚴選來說,合集團之力為電商業務導流,這一邏輯在過去是實踐過且成功了的。
在幾年前,網易體系內遊戲、郵箱和新聞各條產品線都有關於嚴選的推廣,丁磊甚至曾以全身嚴選的造型亮相烏鎮網際網路大會。
然而,隨著電商業務在集團營收貢獻比例的降低,其他產品線對嚴選的支持也有所下降。多位觀察人士都向「子彈財經」表示,僅從網易媒體的資源分配來看,如今其傳媒資源也不再向嚴選傾斜了。
另據《中國企業家》報導,去年年末,嚴選在內部提出了下一個3年目標:讓2億人了解嚴選,4000萬人用上嚴選,1000萬人離不開嚴選。不過值得玩味的是,結尾卻是一句「讓公司能多少賺一點」。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嚴選似乎正在變成一塊「雞肋」。
2017年,嚴選入駐拼多多,上線「網易嚴選旗艦店」,2018年9月,拼多多把「名品折扣」板塊升級為「品牌館」,嚴選也入駐其中。
但嚴選「小而美」的定位和拼多多的目標用戶略有不符,這也導致前者試圖從外部獲取下沉市場流量的嘗試失敗。
在嚴選看來,其模式的特殊性導致「小公司做不起,大公司不想做」,壁壘在於嚴選整個體系建設包括產品設計、產品鏈條、品控及供應鏈管理等,並不是短時間靠砸錢就能做起來的。2020年也被嚴選定位為品牌升級年,稱嚴選不是電商平臺,而是一個品牌。
但無論口號如何響亮,嚴選仍然需要在控制SKU的基礎上,專注打造爆品。
如果輸出爆品的能力持續減弱,那麼嚴選看起來就更像一個普通的電商平臺,而非一個爆款集散地。若嚴選變成一個普通的電商平臺,那它將在掉隊的邊緣「瘋狂試探」,畢竟在當前的電商領域中,不僅有天貓、淘寶、京東和拼多多等電商巨頭在前,還有唯品會、噹噹、蘇寧、國美甚至短視頻平臺的奮起搏擊。
如今,嚴選的位置正愈發尷尬。在網易考拉賣身後,雖然網易方面否認將出售嚴選,但外界仍不免懷疑,保留嚴選或因暫時找不到合適的「接盤俠」。無論如何,嚴選都要在持續性增長上有所突破,留給它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