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來源於一本書——哥德爾 艾舍爾 巴赫,集異璧之大成。這本書的書名看著晦澀難懂,讓人不明就裡,其實內容也是需要琢磨的,因為它涉及了數學,音樂學,繪畫學,生物遺傳學,物理學,禪學,語言學等,包羅萬象,算是一本科普書,但對非專業普通人比較燒腦,雖然涉及面廣,其實這本書的主題很鮮明,它就是在研究探討我們所認知的這個世界的規則,和人類心智的奧秘,最後歸結於我們創造人工智慧的邏輯和可能性。
第一部分——我們認知的世界
所見非所得,所聽非所聞,所思非所願。
眾所周知人類的物理學,數學就是對這個世界所有規則的探索和歸納,但如果你看下面這個圖你會顛覆你對世界的認識,它用人類所知的物理學無法解釋。但你又找不出它的問題,其實這種悖論在我們世界中隨處可見。
悖論就是邏輯上的自相矛盾。
最古老的悖論是兩千多年前的「說謊者悖論」,若你說它是假命題的話,就可推出它是真命題,反之亦然。其最簡形式就是:
本命題是假命題
這種悖論屬於語義悖論。悖論的種類還有循環悖論等。
再說一個數學悖論,人們的認知中1加1等於2,一滴雨珠與另一滴雨珠相遇最後成為的還是一滴雨珠,似乎1加1並不是永遠等於2。
這就引出了數學家哥德爾的不完全定理:
任意一個包含一階謂詞邏輯與初等數論的形式系統,都存在一個命題,它在這個系統中既不能被證明為真,也不能被證明為否。
所以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到底是真是假,我們並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視覺,聽覺,語言,邏輯都存在錯覺悖論,所謂五蘊皆空,也許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與世界接觸到的都是假象,是我們自身的局限註定了我們只能總結出我們所認知的自然界規律,但這規律也許在更高維度並不適用。
所以第一部分作者用禪學給我們客觀世界與人類的感受做了一個總結:
道悟趨禪師問曰:「吾欲求真理,吾應修至何等心境方可求之?」
師曰:「本來無心,故無心境可求;本來無真理,故無由求之。」
道悟:「既無心可修,無真可求,聚這些和尚此處習禪修行何故?」
師曰:「此處並無寸地,這些和尚何以聚得?吾口中無舌,何以集而教之?」
道悟:「師何以言謊?」
師曰:「吾既無舌語人,何能言謊?」
道悟:「吾不了師言。」
師曰:「吾亦不自了。」
第二部分:心智因何而生,人工智慧怎樣創造
西方科學被認為二元化,即研究主體與客體,在過去科學更多研究客體,即我們看到的觀察到的事物邏輯和規律,而從量子力學開始,西方科學開始研究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即觀測者與被觀測者會產生怎樣的關係,在雙縫實驗中,觀測者竟能對被觀測者的結果產生主觀影響,這顛覆了過去客觀不被主觀影響的觀念。而從人工智慧開始,科學更傾向對主體和精神層面的探索。
神秘的東方玄學一直被認為是陰性的,也就是研究人的思想意識與宇宙的關係,認為人的身體就是宇宙:「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但是人肉體消亡,宇宙卻不會消亡;而西方科學被認為是陽性的,偏重於客體的研究,認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消亡就從宇宙消失了,然而這種觀念否認了人類的存在和思維意識的意義。其實不論哪種都是有悖論的,所以人類也一直在陰陽兩者中尋找平衡。
認識自身與創造智能,如果我們能站在自身之外客觀看待自身,我們就能更好理解創造人工智慧。因為對於人類來說客觀世界有一定的規則可以創立程序,但人的心智很難有固定規則可遵循。因為我們永遠無法完全認清我們的思維意識這種無可琢磨無有定式的東西,比如我們看一幅畫聽一首音樂,每個人能從裡邊感受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再比如我們處理一件複雜棘手的問題,每個人的反應也不同。所以我們雖然可以為創造的系統設立各種規則讓它更完善,卻永遠無法做到這個系統囊括一切。
用科學角度來講,人類的DNA遺傳密碼就像是設定的程序,DNA就像是一個編譯好的程序,信使RNA複製解釋這個程序,然後通過核糖體把它翻譯成遺傳語言,產生胺基酸,形成蛋白質。同理我們也可以寫出程序創造人工智慧,但人的腦皮層結構運轉,如何工作產生意識是我們最大難題。
大膽設想一下也許人類的DNA是更高階智慧創造出的。這仿佛是一個無窮循環遞歸命題,好像我寫了一個故事,故事裡有一個「我」,故事裡的我又寫了一個故事,我的故事裡的「我」的故事裡又有一個「我」…… 再比如下圖,作者畫了一個手兩個手,左手畫右手,右手又畫左手。
如果人工智慧是我們的程序,那我們的大腦可能是更高文明的子程序。
人類的自由意志——也就是人在面對各種情況際遇時所作出的可能選擇,在我們看來無法給出既定規律,但我們的選擇可能也是被一種無情的規律所迫而做。所以我們對人的心智,思維,自由意志的迷茫最大根源可能就是我們的自身局限性,我們在三維空間管中窺豹的規律,對更高文明來說易如反掌。
哥德爾證明提供了這樣一個觀點:一個系統的高層觀點可能會包含某種在低層上完全不具有的解釋能力,也就是說可能存在某種觀察心與腦的高層方式,涉及到低層不出現的概念。這意味著某些事實在高層可以容易地的得到解釋,但在低層根本不行。許多唯靈論傾向的科學家和人本主義者早就提出,意識就是一種無法用大腦成分來加以解釋的現象,也就是說對他們的解釋不能僅藉助於生理學完成。我們這個世界所不能理解不能設計的系統規則程序,在更高的層次世界並不複雜。也就是說只有我們站在更高層次的視角看待人的心智,那麼人工智慧將易如反掌。
作為一個三維世界的人,我們更高層次的認知是否就是突破自身處在三維空間的局限而達到更高空間,人類社會從古至今各學科的研究,是否就是認知自我後,又突破我們原本局限的認知獲得「真理」。
我們就如同艾舍爾那副想要突破二維局限而成為三維實物的龍一樣,它認識到了,但它難以成功。仿佛是宿命悲劇,認知更深刻的智慧生物更容易看到自身局限並為此悲天憫人。
命運的一些偶然結果,可能是我們心智未達到一定高度,我們不能完全理解自身而成。而種種可能的結果,在更高智能——四維或更高維度空間來說是一目了然的。在高維空間中,我們每種自由意志的選擇的結果也許就是高等生物的一副連環畫,一個開放式故事的結局。
人的大腦構造跟很多動物差別不大,但人類卻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智慧,所以很多人提出外星人控制地球創造人類說,也許外星人是更高等的智慧生物,如此說來,那些人類歷史上的神話仿佛並非完全虛構,我們人類是不是也可能是某些神靈創造的產物,比如西方的創世紀中上帝用地上的塵土照著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人類的祖先;東方的女媧用泥土造人。我們也許原本是更高智慧——神的產物,卻因為被創造的智慧學會了自我思考,甚至不甘於被神奴役,而被設置了限制性複雜的程序——短暫並充滿苦難的人類一生。
這是不是人工智慧的未來呢,人工智慧是否能創造,作者基本是肯定的但有限的——在人類逐漸突破自我認知但限於自我的局限性。
人工智慧是否也可能會產生「自由意志」,作者雖中庸態度但也基本肯定,它的自由意志源於我們對它設定程序間的各種作用,我們人類不能理解的我們的心智我們的自由意志,可能是更高層次的一個物理規則。所以人類能做到卻不能超越「神」的,可能會在人工智慧重演。
那麼這種結局到底好還是不好,我也持中立中庸觀點。我認為人類對宇宙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但是不可能阻擋的趨勢。
書中還有大量的音樂樂理,數學邏輯推理,程序設計理論在這裡沒有提及,我對書的解釋和自我發揮出於以上思考,有不妥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