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的症狀與危害

2020-12-24 山東膳培源生物科技

上次我們講了什麼溼氣,怎樣鑑別溼氣。今天我們來說說溼氣的症狀與危害。

(一)溼熱症狀

身體粘粘、體味重,皮膚油膩長痘易發溼疹,口臭、腹脹厭食,小便灼熱發黃等.

溼熱,溼氣在皮膚開始是皮膚瘙癢,紅腫。嚴重了之後就有可能引起溼疹。我們知道溼疹非常頑固,除了治療之外,還要忌口辛辣,牛羊肉以及許多食物。

(二)寒溼症狀

體機沉重、手腳發涼,面色無神採,食欲不振,舌苔厚白且有齒痕,易腹瀉等。

寒溼、這種溼氣多淤積在臟腑肌肉,則有可能引發脾胃的虛寒、肩周炎、溼

性關節炎。天氣稍微變涼,就會出現酸脹疼痛等症狀。

(三)痰溼症狀

四肢浮腫、易出汗,面部發黃、血色少,夜間小便多等。

痰溼、容易引發肥胖,三高,痛風等病症。而且,這種肥胖體質,你會發現,非常難減肥,吃的再少,體重也很難下降。

一般來說,痰溼體質的人,通常是由於脾胃運化不良所導致痰溼內停。如果伴有熱血會造成溼熱內停,甚至溼熱下注,如果有寒邪侵犯可能會導致寒溼內停.

當你感覺到自己被溼氣擊中的時候,這可能已經是一種全身性溼氣了。

那什麼是全身性溼氣呢?

溼氣有一個特點:它具有傳導性。它會慢慢流動到你全身。

首先,「溼氣它從你口,鼻孔,皮膚,毛孔侵入,流竄到皮膚,關節,經絡(醫用術語叫:溼傷皮膚、溼停經絡、溼流關節)。這就是我們上篇文章講到的外溼的形成原因。

而後,溼氣傷害肺部,然後傳導於你心包,再積淤於脾,胃,然後傳到腎、肝膽、膀胱、小腸、大腸……慢慢遍布五臟六腑。(醫用術語叫:脾胃溼氣,肝膽溼氣,溼氣流注於腎,溼氣傷肺,溼氣蒸騰於頭部……)

溼氣慢慢會遍布全身,表裡都被溼氣入侵了,於是:全身性溼氣——身體各個部位都被溼氣入侵了。

到了全身性溼氣階段,溼氣的症狀會越來越多, 全身上下,都出現了各種溼氣的症狀,這些症狀多達十多種:

溼氣進一步發展,還會引起成多種疾病,超過140多種疾病與全身性溼氣有關,比如:皮膚疾病,肝膽疾病,脾胃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越來越普遍的富貴疾病……

這三種溼氣,如果嚴重的話,還會引起許多頑固性疾病。膳培源提醒您一定要飲食健康,注意環境衛生。

相關焦點

  • 溼氣重的症狀是什麼,中醫告訴你,如何祛除溼氣
    導語:每個人的體內都含有溼氣的,少量的溼氣對人體的身體構不會構成威脅。但是溼氣重了就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知道自己溼氣重不重呢,以及溼氣重有哪些症狀。學會這幾個中醫告知的小技巧,輕鬆擺脫溼氣重的困擾。通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了解一下!
  • 女人溼氣重,有哪些表現?原來這些症狀都是溼氣鬧的,4招排溼
    溼氣在女性身體上表現尤為明顯,具體有哪些?1、精神不好。溼氣重的人首先會表現在精神和睡眠上,睡眠不好就會導致精神頹廢,完全提不起精神。睡不好是因為溼氣在身體裡多出來的水分,在體內亂竄造成身體功能混亂,給內分泌系統帶來了危害。2、頭重腳輕。
  • 3個生活習慣,容易堆積溼氣!早點戒掉,溼氣一天比一天少
    第二、潮溼的環境溼氣重在我國南方的人群佔據居多,因為南方常年雨天連篇,人們生活的環境都比較潮溼,尤其是經常淋雨、或者是水中作業的人群,更容易染上溼氣。所以說,生活環境是否潮溼也是導致人們身體溼氣是否嚴重的原因之一。
  • 溼氣重就要拔火罐?老中醫巧用雞蛋,輕鬆去溼氣,快來學學
    其實也不然,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一下溼氣是從哪來的?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了,各種各樣的疾病也就跟著來了。尤其是夏天,小問題最多,最易引發體內的溼氣。那麼,溼氣究竟是從哪來的呢?仔細想想其實不難發現,現在人們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大家基本上都是待在空調和風扇底下。雖然小風吹著很舒服,但我們都忽視了。
  • 廣東人常說溼氣重,那麼溼氣是什麼,它又有什麼症狀呢?
    「去什麼醫院,一看就是溼氣重,媽給你煮點祛溼茶,喝了晚上就能好……」 相信有朋友一看上面的對話就能猜到這家人來自廣東,因為「溼氣」這兩個字常常從廣東人嘴裡說出來,很多人就有疑惑了,溼氣到底是什麼?身上有溼氣又會有怎麼樣的症狀呢?
  • 這5個症狀佔一個,就說明你體內有溼氣了
    很多人,尤其是出汗多的人,身上經常會黏黏的,久而久之,這些溼氣非常容易侵入人體,導致體內溼氣重。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偏愛空調房和陰涼的地方,空調一吹吹一天,空氣中的溼度非常大,寒氣也非常足,一不小心,就容易導致寒溼入體,不僅溼氣重,還會加重體內寒氣,溼上加寒,非常容易導致嘔吐、腹瀉等症狀,對於一些有風溼病的中老年人來說,容易使相關症狀更加嚴重。
  • 冬天了,體內的溼氣怎麼辦?
    冬天了,你的體內還有沒有溼氣呢?溼氣重,多因涉水淋雨,居處潮溼,或冒受寒露等而成。溼邪為陰邪,易傷陽氣,易阻礙氣機,病多纏綿難愈。同時,脾喜燥惡溼,溼邪侵犯人體,容易傷及脾陽。溼性趨下,並多見下部症狀。
  • 什麼泡水喝去溼氣
    溼氣的產生與人體肝臟功能的衰敗有比較大的關係,如果不及時的進行調理治療就會導致溼氣在身體內橫行,給身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尤其是溼氣比較嚴重的人,還會導致患者整天打不起精神來,渾身不清爽,總覺得疲憊等。那麼可能就有人會疑惑,什麼泡水喝去溼氣呢?
  • 身上溼氣較重時,會有什麼症狀?應該如何調理?
    常聽人說,溼氣太重,這個溼氣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它是中醫理論的一個常見的概念,在中醫系統中,會造成人生病的有「風,寒,暑,溼,燥,火」,都是屬於邪氣,其中尤其是溼最難調理。氣候潮溼或者吃肉偏多,是身體中溼氣的主要來源,因此中醫認為中國人不應該多吃肉,而是以五穀雜糧為主,這樣體內的溼氣就不會那麼多了。為什麼現在醫療條件那麼好,但是疾病並越來越複雜,而且越來越難治,這是因為體內都有溼氣,跟外面的各種邪氣相互作用,很難根治。
  • 溼氣不除,如病鬼纏身,如何知道自己身上有沒有溼氣?
    溼氣,這個詞越來越被大家提及,俗話說「十人九溼,溼氣不除,百病纏身。」那麼怎樣知道自己身體內的溼氣有沒有排出去呢?溼氣重的人一般都會出現以下症狀的其中一條或者幾條:1、口乾、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2、大便不成形,便後衝不乾淨,小便渾濁,白帶異味或過多;3、四肢沉重,渾身不舒服,像背著中午,身體發熱,但怕冷怕風;
  • 溼氣來時有徵兆,如果你有這3種症狀,你可能「中獎」了
    導語:溼氣,在當今社會越來越被重視了,溼氣,是一種津液過多的表現,而「溼氣」在體內是正常存在的,但是如果溼氣過重,對身體是有傷害的,並且溼氣被稱為「溼邪」,從這個名稱就能看出它對身體不友善,所以溼氣重,需要及時進行調理,才可以有助維持脾胃正常運轉。
  • 夏季養生要防溼,可你知道溼氣有什麼症狀,該吃什麼嗎?
    溼氣重在中醫上認為,是屬於溼邪類的病症。通常身體會出現沉重感,長期溼氣重的人,不單單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還有可能影響到自己整個的身體健康狀態。所以,專家們認為除溼很關鍵。那麼,身體出現哪些異常表現,可能就和體內溼氣過重有關呢? 夏季養生要防溼,可你知道溼氣有什麼症狀,該吃什麼嗎?
  • 身體出現這三種症狀說明體內有溼氣!少吃這兩種水果,輕鬆祛溼!
    而溼氣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小編有個朋友姓吳,我們就稱他為小吳吧。今年小吳才剛過30歲,但有次聊天時,他和小編說到他已經受溼氣困擾很多年了。由於當時剛畢業出工作沒有錢,住的地方也是那種陰冷潮溼的房間,再加上他工作環境長期曬不到太陽,直接導致了小吳體內溼氣的增長。
  • 溼氣重不重,4個地方仔細觀察,做好3件事,有助身體祛除溼氣
    中醫上講溼氣是一種「離經之水」,俗話說:水是生命的源頭,為何溼氣越重反而對身體不好呢?因為離經之水是身體的廢水,如果不儘快排除體外,就會危害身體健康。溼氣重不重,4個地方仔細觀察,做好3件事,有助身體祛除溼氣1、看面貌正常人早上起床都是神清氣爽,如果體內溼氣較重的話,就會頭昏腦脹,神色憔悴,這就是體內溼氣重,影響了正氣上升所導致的。
  • 兩味中藥泡茶飲,除溼氣、健脾,還能減肥
    溼氣是中醫學中人體內的一種物質,如若過剩導致了疾病,就稱為「溼邪」。它遇熱成了溼熱,遇寒就成了寒溼,無論哪種,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人體溼氣若大都有哪些特徵呢?尤其在起床後二、四肢困重,麻木,手瘀脹三、食欲不振,口淡無味,或口苦四、大便不成形,黏膩粘馬桶五、頭麵皮膚油膩,長痘,容易脫髮六、舌苔厚、白膩七、刷牙時大多有噁心症狀
  • 全身「溼氣」的人,身體可能會有這2種表現,切記及時調理!
    導語:隨著冬天的來臨,接踵而至的就是去除溼氣的日子,冬天是我們這一年當中溼氣最旺盛的時候,也是人體溼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去除身體的溼氣,身體中如果有溼氣,會有多種疾病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應該儘快去除體內的溼氣,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別再刮痧拔罐了,橘子皮這樣用,溼氣就消失了
    溼氣對身體的3大危害 1、影響身體氣機:溼氣屬於重濁之邪,會停留在我們的臟腑經絡,從而影響氣機,造成臟腑功能異常。溼阻胸膈及氣機不暢的時候,患者會感覺胸膈滿悶;而溼阻中焦會造成脾胃失調,表現為脘痞腹脹或毫無食慾;溼邪滯留下焦會損傷患者的腎臟及膀胱,患者由此出現小幅脹滿、小便淋漓等問題。
  • 男人溼氣重?身體有這4個症狀,多是已成為「溼」人了
    不少人在脾臟功能受損之後身體運化水溼能力降低,有可能在體內溼氣堆積過多時帶來負面影響,而溼氣過重也會出現健康問題,許多信號會產生。因此,發現自己有溼氣過重的標誌,應該通過一些好的方式來去除體內溼氣,才能提高臟腑功能,防止身體不良反應明顯。那麼,男性身體有哪些特徵說明溼氣過重呢?
  • 為什麼中醫總愛說病人溼氣重?如何去除體內溼氣?
    如果是在周末,他們費力的上完了廁所,還可能回去繼續懶床不起,如果你再繼續觀察下,他們多半伴有嗜睡,睏乏無力,滿臉油光,渾身黏糊糊等等症狀。這究竟是為什麼?先看完再說吧中醫將大便溏稀不成形,滿臉油膩,嗜睡,睏乏無力等等這種狀態稱為溼氣重。
  • 夏季養生要祛溼,溼氣症狀,祛溼食材有哪些,又該注意哪些選擇呢
    夏季養生要注意防溼祛溼,那麼有溼氣一般都有哪些症狀呢?一般而言,舌頭邊緣出現鋸齒狀、舌頭滿是白色舌苔、舌頭中間有裂縫、大便不成形便後不易衝盡、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症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了。嚴重的會出現浮腫、虛胖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