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夏春:為何看好香港經濟的未來?

2022-01-02 中國新聞網

未來只要勇於改革,把握好前進方向,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確立發展為先、民生為本、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等新理念,香港未來20年的GDP年增長速度仍有望達到3%至4%。

來源:中國新聞社(CNS1952)

中新社記者:劉辰瑤 王嘉程

全文字數:2726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近年來,美國等外部勢力反覆唱衰香港經濟,並鼓動在港外商撤離;更有機構做空港、美資本市場的中概股。分析香港經濟發展前景,提出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良方,管理發展預期和穩定投資信心成為當務之急。香港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兼職教授、香港工會聯合會金融委員會顧問、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深度分析香港經濟狀況,表示境內外投資者大可對香港持續繁榮繼續保持信心。

資料圖:7月15日傍晚,香港寶馬山山頂可以飽覽維港日落景色。李志華 攝

夏春:很多人認為香港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像英美一樣實行普通法系,但其實不然。實行普通法系的國家,經濟金融未必能發展好;不採用普通法系,一樣可以發展得很好。金融發展的「法系理論」很流行,但後來的研究者指出,這套理論忽視了歷史因素。香港有地理環境的先發優勢。當年英國佔領時,主要基於香港是個冬天不結冰的良港,全球都很少見。當時香港很荒涼,但其港口深度、寬度等地理優勢是世界少有的。人們或許很難想到,百年前的金融中心——埃及和古巴,當時都實行大陸法系。更早的金融中心如阿姆斯特丹、威尼斯以及香港之前的亞太金融中心東京,也都實行大陸法系。香港最重要的地理位置優勢是背靠中國內地。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香港如同一個門,兩邊進出都要經過,擔任著類似「加油站」或「雙向收費站」的角色。另外,香港正好處於紐約及倫敦兩大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時差位置,全球金融市場24小時運行,香港就能補上其他金融中心的時差,這是先天優勢。

資料圖:疫情中的香港尖沙咀K11 MUSEA商場。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夏春:今年6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布《2021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排名第七位。不看好香港的人會說,2019年全球第二,2020年全球第五,到2021年全球第七,似乎其競爭力一直在下滑。但看好香港的人會留意到,在四個競爭力因素中,香港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是政府效率和商業效率,且都很穩定。拖累排名的主要是經濟表現,其中有2019年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影響。另外,在最近公布的全球經濟復原指數中,香港排名第一。很多人都愛說「兩個香港」「三元經濟」的概念。「三元經濟」指傳統行業(建築、旅遊、零售等)、金融及房地產;「兩個香港」則分出了受益於香港經濟發展的人與未享受到發展紅利的人,這兩批人對香港未來的看法也不同。相對受益的人可能會更多看到好的一面;另一部分人可能也知道香港好的一面,但他們享受不到,所以對前途相對悲觀。事實上,香港「三元經濟」結構中隱藏著可觀的發展能量,也有較大調整轉型、提升發展的空間。

資料圖:7月19日上午,香港多批市民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外強烈譴責美國無理制裁、抹黑香港營商環境、粗暴幹預香港事務、幹涉中國內政。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美國反覆插手香港事務,特別是鼓動一些外商離開香港,這會否影響香港發展?夏春:很多人認為,美國宣布針對某個地方的政策,會產生很大影響,但究竟如何,還要看數據。香港去年受疫情影響,貿易的確有下滑。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即使在2019年也拿到了全球IPO市場募資的冠軍。2020年,香港在全球IPO市場的募資規模僅次於納斯達克。此外,從2019年到2020年香港都是資金淨流入;港元匯率在2020年一直處於強方,且由於資金持續流入,強方兌換保證自2019年4月到2020年共計觸發了85次,香港金管局從市場買入500億美元,更是自2010年以來金額最高的一年。香港銀行存款總額在2019及2020年均告上升,2019年錄得2.9%,按年增長後,2020年再升5.4%。香港證監會數據顯示,香港管理的資產已近35萬億港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香港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總值較2019年上升25%至11.3萬億港元,淨資產流入6560億港元,佔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按年增長額的29%。這些數字都超乎那些看空香港金融中心發展之人的想像。長遠來看,香港與區域金融活動密切相關,不僅是中國內地,還涉及東協乃至整個亞洲。目前亞洲GDP佔全球比重超30%,與美國、歐洲三足鼎立,基本可以肯定未來會提升至40%甚至50%。而經濟規模與金融發展密切相關。香港作為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亦會水漲船高。

資料圖:香港維多利亞港和灣仔會議展覽中心。劉陽 攝 圖片來源:CTPphoto中新社記者:是否會出現一種極端情況,即歐美的金融機構企業真的撤出香港?夏春:現在的確有少數外商撤出香港,但媒體往往聚焦這些離開的,很少報導新來的。一些離開的外商其實是去了深圳和上海,因為那邊的市場更大。美國香港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近期也公開表示,香港國安法並未對美資企業造成負面影響。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日前公布數據顯示,全球首100家銀行中有78家正在香港運營;全球首20家保險公司中有13家正在香港運營。去年5月開始,市場經常流傳關於港人把資金調配到新加坡的消息。但按最新數據,新加坡非居民存款由去年5月底至今年5月底僅升約148億港元,漲幅4.1%。而香港金管局公開數據顯示,本港存款數字期內增加1萬億港元,漲幅達7.2%;單計地區代表性較強的港元存款,期內漲幅8.8%,約為6100億港元。所以,有些公司會離開,但全部撤離的極端情況不會發生,其中一部分也可能會回來。

資料圖:6月30日中午,安裝工人正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門口懸掛「賀建黨百年 慶香港回歸」的橫幅。當天也是《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一周年的日子。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中新社記者: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已一年有餘,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因此發生變化?夏春:香港國安法對金融行業幾乎沒有影響,因為金融非常需要安定的環境。那些公開宣稱要離開香港的機構,有一些是在港經營不順,有一些是因為其投資策略不適應香港公司環境,還有一些是公司管理層內部有不同意見,但被媒體誇大了。數據顯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香港國安法之後更加穩固。一方面因為香港更加穩定,有利於資金需求者與資金供應者聚焦於投資本身,對未來預期更清晰更樂觀。另一方面因為目前香港的利率條件好於國際市場,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投資機會也好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儘管近期市場受到反壟斷與嚴監管的影響,但類似政策風險在2015年和2018年也出現過,過去五六年絕大部分時間外資還在積極買入中國股債。過去看衰香港、看衰中國內地的聲音就很多,說中國經濟是一個巨大的「泡沫」或「高壓鍋」,隨時會爆炸。這些聲音如今被證實是錯誤的。當然,香港的發力空間也非常大。香港的優勢,首先是其IPO募資能力,第二是香港股債市場、證券業務、資管業務、保險業務規模都很大。另外,香港金融還有很多發展新空間,例如綠色債券、人民幣融資與交易、「一帶一路」投融資平臺、有限合夥基金、財富管理業務等,香港特區政府最近也在連續出臺推動政策。這些都為香港金融繁榮帶來空間。此外,未來三到五年內,香港一些重要基建項目如啟德發展區,西九龍文化區,連接新界、九龍和港島的地鐵、公路、橋梁、隧道都將陸續完工。基建完善將使港人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優勢進一步放大,不斷吸引高端人才流入,進而為香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強力支撐。未來只要勇於改革,把握好前進方向,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確立發展為先、民生為本、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等新理念,香港未來20年的GDP年增長速度仍有望達到3%至4%。

夏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香港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兼職教授,香港工會聯合會金融委員會顧問,主要研究宏觀經濟、資產管理、投資策略、對衝基金等,現為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中國最大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在港生活、教學及做經濟研究超過13年,當前就職機構在美上市且在中國擁有龐大分支,因此深諳美國與中國內地、香港經濟發展的關聯,因其所作《我為什麼看好香港的發展前景》一文爆紅網絡,在境內外資本圈引起較大反響。原標題:《東西問 | 夏春:為何看好香港經濟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夏春:內地與香港為什麼經常互不理解?香港的問題和未來在哪裡?
    文/夏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香港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諾亞首席經濟學家)來源/財經智識公眾號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晚上跟大家聊一下香港,這個系列講座開始就計劃講一下香港問題。目前社會普遍的想法就是先把經濟搞好,每個人讓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職業發展的更穩定。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國家的大灣區發展計劃也有新的推進,前海和橫琴的發展方案出臺後,香港也有了急起直追的動力。特區政府最新的施政綱領就規劃了未來20多年的「雙都會區」發展計劃。
  • 香港的未來在內地!重創的香港經濟,如何搭上國家經濟發展順風車?
    本文刊於2020年12月31日鳳凰網,原標題為《香港的未來在內地,要積極融入國內的內循環》。 請點擊觀看專訪視頻 核心提示 1、香港和內地經濟的表現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反差。
  • 香港媒體曝郭晶晶離婚,霍啟剛立馬否認,為何港媒一直不看好他們
    不過在香港就不是如此了。香港媒體一直不看好霍啟剛跟郭晶晶的感情。為何在內地跟香港在霍啟剛跟郭晶晶的婚禮上面,霍震霆說感謝郭晶晶下嫁霍家,當時引起了香港媒體的轟動,這也是為何霍家在內地可以有如此高地位的關鍵。看看香港過去20年財富榜的變化,你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夏春:老齡化和投資效率不高都將導致儲蓄大於投資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1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智慧金融峰會於今日在北京舉行,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到底什麼原因導致了儲蓄大於投資呢?夏春表示,可能是老齡化,也可能是科技不足,也可能是投資的效率不高,也可能是產能過剩。
  • 諾亞財富夏春:未來家庭資產配置從房地產走向股票股權市場是大方向
    並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疫情已經過去了,每天看的確診病例多麼高,美國又創新高了,明年美國到3月份會死50萬人,冬天過去美國人會死50萬人呀,這些東西資本市場不在意,天天不要看這些東西,看這些東西,你投資就不敢做了,你要這個,這個能給你經濟的表現,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這是非常明顯的。
  • 高騰國際李宇:未來十年看好中國權益市場
    原標題:高騰國際李宇:未來十年看好中國權益市場   站在2020年初,去探索未來的投資主旋律,我們先來拉長時間線,
  • 羅傑斯:看好中國經濟,將增持中國股票
    羅傑斯:看好中國經濟羅傑斯稱,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並打算繼續增持中國的股票。
  • 曾經被看好的田亮和郭晶晶為何最終沒有走在一起呢?
    田亮、郭晶晶,中國跳水隊歷史上最好的運動員之一,在運動員時期,田亮和郭晶晶多次傳出緋聞,因為一支「亮晶晶」的廣告,兩人的結合也被很多網友看好,可惜的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對跳水屆的金童玉女,最終卻沒有能夠走在一起,有了各自的家庭。
  • 中國發展最被看好的兩大城市,未來有望追及香港及北上廣
    眾所周知,中國地大物博,城市眾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多數城市都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而中國發展最被看好的兩大城市則非這兩座城市莫屬,其雖不是中國目前發展最好的城市,但一定是未來發展大好的城市,不知道有你的家鄉嗎?
  • 《星際迷航經濟學》:從《星際迷航》裡看未來社會可能的經濟體系
    在書中,我們不僅得以一窺經典科幻作品所想像的未來世界,更能從經濟學的視角,看到在豐裕的經濟環境中,科技的進步將會如何引領社會體系的演變。今天,我們將和馬努一起走進他的《星際迷航經濟學》,看看在《星際迷航》系列所暢想的未來世界裡,經濟的變化是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2020年12月13日 13:19:00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零時差工作室 整個亞洲的專利申請量佔世界總量的近2/3,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逆風增長,引來外國投資機構廣泛關注。經合組織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8%。
  • 哥哥未來若成香港特首,受益最大的不是妻子,而是他的弟弟?
    要問哪個城市的豪門群體最受人關注,除了香港,估計沒有城市可以一較高下。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經濟發達,位於香港社會頂層的富豪們自然積累的無數財富,也形成了數家豪門。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霍英東家族。或許霍家不及李嘉誠家族有錢,但論在國內的地位,霍家在香港當屬第一,只因霍英東全力支持國家發展的。最為知名的就是當年霍家為了北京奧運做出了巨大貢獻。
  • 財聞點金: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方向 機構看好經濟復甦主線
    重大事件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方向 機構看好經濟復甦主線興業證券王德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緊扣供給側改革主線的同時要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從生產到消費的堵點。結合會議對收入分配和房地產的提法,未來居民消費的阻礙因素將逐步減少,有助於提升對需求收入彈性較大的可選消費品和服務的需求。
  • 不問蒼生問豪紳 香港再無董建華
    香港鬧騰到今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昔日的東方之珠,為何淪落到今天這般模樣?思前想後,只能感慨萬千——香港再無董建華!22年前,昔日的船王之子董建華成為香港第一任特首,那時的他,是何等的春風得意!也許,人們會想當然的認為,船王之子,不應該是朱門酒肉的主嗎?
  • 和香港同事聊天,看看他們是怎麼看待香港的現況以及未來的
    香港大部分房租的租約2年期,一年死期一年活期,香港的很多房東對租金價格極度敏感,因為很多人手下就一套房出租,他們對價格盯得非常緊。因此很多香港人可能因為房租調整,每兩年就要被房東趕著搬家。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人並不會在家裡買太多東西,因為搬家費事費力,買太多東西搬一次家請人運輸的成本可能就要一個月的房租。綜上,我們可以看到香港人自己眼裡他們普通人的生活光景是怎麼樣的。
  • 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為何無法誕生港版Netflix?
    香港素有「東方好萊塢」的美譽,影視作品一度風靡全球華人,影視業巨頭成為行業楷模。但進入21世紀以來,本地鮮有拿得出手的佳作,最賣座的都是好萊塢大片,電視臺則愈來愈多地購入劇集。昔日影視業巨頭的口碑和影響力,也是每況愈下,行業整體在走下坡路。為何香港有這麼好的基礎,卻沒有誕生Netflix這樣的新型影視業巨頭呢?這背後既有市場的原因,也有資金的原因,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缺乏人才。
  • 德陽代管的實力縣級市,距成都僅70公裡,未來發展被看好
    德陽市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德陽的交通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滿足了人們的交通需求。德陽市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四川省兩大經濟強市成都和綿陽之間,境內交通便利。尤其德陽市是成渝經濟圈中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較快。
  • 濱州一「實力」縣市,成功入圍「百強縣榜」,未來發展被看好
    濱州一「實力」縣市,成功入圍「百強縣榜」,未來發展被看好濱州是一座非常獨特的城市,這裡不但擁有黃河文明,也是齊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的城市之一。濱州的經濟水平相對來說還是不錯的,在濱州境內有一座實力縣市,該縣市成功入圍百強縣榜單,未來的發展被看好,相信以後一定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濱州,了解到這座縣市。這就是鄒平市,它本身就是濱州境內經濟最好的縣市,不僅如此,2020年,還成功進入了全國百強縣名單之一。縣市位置優越,是淄博與濟南之間受支持最多的縣市之一。
  • 香港的問題:香港經濟剖析
    在香港持續燥動的背後,稟著本公眾號 「萬物根源皆經濟」的原則,我們來冷靜剖析一下香港經濟,理一理香港的脈絡,看看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因為只有坦然面對問題,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香港經濟終於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經濟情況越來越糟糕,當存量固定,增量又枯竭時,香港暴露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
  • 一位久居香港的北京學者:香港經濟為什麼感覺不行了?
    在他們看來,香港在經濟發展和政治形態上已全面落後:經濟上,在製造業離開、又沒有高科技接力發展的情況下,過度依賴地產和服務業,已經無法有未來;政治上,因為被西方長期洗腦,無法真正實施一國兩制,更無法與內地融合;民眾眼看著被大陸趕超,仍然孤芳自賞,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結論是:回頭是岸,與深圳聯手發展一個港深大都市,才是有想像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