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知道我在做面點,都會問我怎麼做饅頭,怎樣做饅頭才會好吃,所以特定把自己做饅頭的過程和要注意的地方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步驟詳細,一學就會。
饅頭的品種很多種,主要是裡面加的原料不同,比如有玉米饅頭、南瓜饅頭紫薯饅頭、五穀雜糧饅頭等等,製作方法都很簡單,會其中一種其他都會了。
那麼先來講講白面饅頭(原味饅頭)怎麼做?
物料準備:麵粉500g(中筋麵粉)、水260g,酵母3g、泡打粉3g、,白糖5g,也可以加幾克鹽。不加也沒事。如果想吃甜饅頭,糖可以多放點,如果想做起來的饅頭充滿奶香味,那可以加純牛奶,水就要少加點了。這個自己可以把握,前提是面不要太軟。
做饅頭跟做包子不一樣,做饅頭講究的是面要硬一點,但醒發的要透徹,但做包子講究的是面要偏軟,但不能醒發過了。
這裡解釋一下加酵母、泡打、白糖的作用是什麼?
加酵母:可以讓麵團膨脹起來、發大
加泡打:可以讓麵團變得鬆軟,有口感, 很多時候泡打可以不加的,但商業上肯定要加點的。
加白糖:酵母菌喜歡生活在有糖分潮溼的環境中,所以加糖是為了讓發酵更加充分。
下面是詳細步驟:
第一步:和面
把酵母泡打白糖放在260g的溫水裡化開,然後直接倒入準備好的麵粉容器中,用手攪拌均勻,當攪拌至容器裡沒有乾麵粉時,然後在容器中不斷用力揉面。
備註:家裡做可以把物料先融化開再和面,店裡做饅頭都是把酵母泡打粉跟乾麵粉先混合均勻好,再加水的,數量不一樣,有所區別,當然前者也可以把酵母和泡打白糖先跟麵粉和好,再加水,但為了和的均勻有保證,還是化開加麵粉好!)
第二步:揉面
揉面是一個比較吃力的過程,要想饅頭有嚼勁好吃,手撕有分層,就必須把麵粉揉的透,店裡可以用壓面機壓面,一次性直接壓透,而家裡一次性很難揉透的,所以要採用二次發麵再揉的方法。
和好面後可以在容器裡(盆子)裡揉,也可以拿出來放在案板上揉,揉的時候注意用力,朝同一方向揉,一直揉至麵粉的橫切面氣孔越小越好,差不多時,放在容器裡,蓋上溼熱毛巾,讓麵團靜置發酵一會。當麵團發至原來的兩倍時,表面光滑,手指按去有鬆軟的感覺即可。然後再繼續揉面,這次會比較好揉一點,一直揉至麵團的橫切面氣孔沒有或很小為止。
第三步:刀切成型
將揉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一長條一長條的。然後把每長條都搓的圓圓的、粗細一致,搓好圓條後,撒點乾麵粉,然後用手把圓長條拍的稍扁一點,根據自己所需,把長條切成一段段的即可。
(備註:切的時候下刀要利落和準備,不然切起來的饅頭橫切面可能會不整齊,導致蒸起來的外觀不好看。)
(圖片是網上找的,但步驟是這樣的。)
第四步:醒發
把切好的饅頭放都一個墊有溼布(可以刷油防粘),或者不粘墊上,一次擺好,留有一定的間隙,在一個鍋裡煮水,把水煮開後有蒸汽上來,把饅頭放在蒸汽上燻一下,要燻得均勻,用手摸饅頭有滑滑的感覺就可以了。然後放在一邊蓋上蓋子,醒發一會。
大約過15-20分鐘,當饅頭髮大一圈時,表皮變幹,手指按去會沾手即可開始蒸。不能發太大,發太大會粘,氣孔過大沒嚼勁;沒發好,蒸起來會僵掉,麵皮無氣孔,過硬,不好吃。蒸的時候需要熱水開始蒸,先小火再開中火。蒸大概10分鐘左右即可,用手拍饅頭,饅頭陷下去會彈起來就熟了。這裡有一種說法,蒸好時不能直接開蓋,不然會回縮,悶一兩分鐘再開。到這裡就基本做好了。
(像上圖這種狀態就是揉的好,發的好,蒸的好的饅頭 ,表面是光滑的。)
下面發兩張圖:
1、這種饅頭,麵團切的小,沒有揉透,同時發的有點過頭,會導致內部蜂窩狀比較大,嚼勁。
2、像上圖這個饅頭就是沒發好,而且火太大。導致有點僵掉了,外觀不好好,內部結實,但吃還是好吃的,比較硬。
3、像上圖的饅頭。有兩個表皮有回縮,可能是在爐子子氣不均勻,而蒸熟時就立馬掀蓋導致的。
再講五穀雜糧饅頭
會做白饅頭再去做南瓜饅頭玉米饅頭高粱饅頭就很簡單了,以南瓜為例,把新鮮的南瓜去皮切塊蒸熟搗爛,然後跟麵粉和均勻即可,這裡加水要注意下,因為南瓜本身含有水分,所以加水可以分批加,麵團不要太軟,不然不好做。
另外五穀雜糧饅頭,是有專門的五穀雜糧粉的,把這個粉跟麵粉混合做就可以,有個配比,雜糧粉越多,口感越粗糙,這個是原料的性質。
個人覺得做雜糧饅頭最重要的就是加水量了,水多水少,直接決定了麵團醒發的怎麼樣的,而雜糧與白面的比例倒不是很重要,放多放少看自己的意願。
很多人都會說家裡要是沒有泡打酵母怎麼辦,那也沒事,可以做老面饅頭,做老面饅頭,發的不好有酸味,需要加鹼中和。這次下次再說吧。如果你平時在家裡也會做麵食,愛喝茶,愛閱讀,那麼可以關注一下我,我平時會寫寫日誌,與大家一起交流。
另外如果您覺得對於這個做法或者其中一些點有疑問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跟我說,當然說錯的地方也希望反饋我一下,我也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