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夫子溫,溫和,不走極端,讓我想起溫文爾雅這個詞,不帶有許多的強烈的個人特色,比如李雪,李敖,金星之類的人,很出名,有人很喜歡,但是在他們身上我看不到溫和,有些極端。
而孔夫子是不疾不徐的,他知道他要走的路,內心是坦然的,不會急於求得什麼,才會溫和,平穩。
良,是善良。對他人和藹,不與人為敵。
這是人之本性吧,與人為善,處處往好的方面去想。
恭,謙恭,不說大話。
一個人做事應該要明白,自己哪些知道哪些不知道,不知道的就坦誠自己的缺失,不要因在乎臉面而說大話。
想起《你好李煥英》上面,沈光林指導團裡的人唱歌時,底下的人都不服他,因為他其實沒有啥真本事,歌詞四遍四個樣,不過因為自己是廠長的兒子,所以站在上面指導他人。
一個人要想被人尊敬,得有足夠的底蘊和才能,也要有願意低頭承認自己不足的勇氣,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儉,儉樸,不奢華,不做作。
節儉是一種美德,想著多少人為了掙一口氣,為了面子排場,做許多鋪張浪費的事情。
請人吃飯點許多菜,過年送禮華而不實.跟隨大流的不必要花費實在很多,可是如何做到在這樣的集體環境中,依然做到適度,節儉,也是考驗個人的內心修養和定力。
讓,謙讓。
不與人發生爭執,適當退讓,保持自我的節奏。
無論外界如何,我做好自己當做的事情,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溫和待人,保有長遠的目光,眼前的得與失,不看的過重。
「我們要不斷地充實自我,隨順因緣。每一個人能做的事,是每天讓自己有正向的積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除此之外的很多事則要順其自然,因為沒有那麼重要」
讓我學習孔夫子的溫良恭儉讓,做人做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