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的貓

2021-02-26 大白堂

擼貓、吸貓是當前的時尚,而我對於貓是有些怕的,特別是在我還是個小孩兒的時候。

在我們家鄉,大人用來嚇唬小孩兒的東西主要有兩種,一種叫「老巴子」,另一種就是「老貓」。

「老巴子」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沒人說的清楚,也沒人親眼見過,只知道很厲害。有文化的人說是騶虞,可騶虞是仁獸,怎麼可能抓小孩兒吃呢?「老巴子」固然可怕,但怕的不真切、不具體,屬於抽象的怕。

而「老貓」就不同了。在小孩兒的眼裡,貓並不小,牙尖爪利,嗚喵有聲,時不時還上來搶走你手中的食物,可怕且可惡。

養貓主要是為了避鼠,但貓其實也是家賊,「兩害相較則取其輕」罷了。

碗裡的剩菜,簷下的鹹魚、臘肉,若蓋不嚴、掛不牢,就有被偷偷叼走的風險,有時更是明搶。

你右手正刮著魚鱗,一扭頭,左手盆裡的魚可能就會少一條。還特別貪,揀大的拖。想讓它鬆口得生拉硬拽才行,一不小心手上還會被挖出幾縷白印兒甚至血道子。真是可惡之極。

討厭歸討厭,對它們的本事,還是豔羨不已、讚嘆不止的。屋頂牆頭,如履平地;門縫床底,遊刃有餘。更聽老人們說,老貓會用尾巴釣魚,這就神奇了。

家附近水塘連片,常見有皮色各異的貓在水邊徘徊。也曾悄悄地跟蹤,暗暗的觀察,在淺水裡撈著螃蟹的見過,用尾巴釣魚的一次也沒發現。但我堅信會釣魚的狸貓是有的,它們那麼愛吃魚。

我們上小學那會兒,家庭作業並不算多,然而還是不喜歡做。厭煩之時就會念念有詞:

作業呢?

老貓叼走唻。

貓呢?

上樹唻。

樹呢?

大水衝走唻。

水呢?

龍吸跑唻。

龍呢?

上天唻……

餓了就媚態十足,急了就橫搶硬奪,飽了就呼呼大睡,睡足了就打滾撒嬌;時不時還戲蝶弄草,耍酷賣萌。明著是看不慣,暗地裡我是妒忌。

冬天裡烤火,它們也喜歡湊過來,暖意一上身還會打盹兒。頭一勾,燒了鬍鬚的有過;身子一歪,熰(oǔ)了尾巴的也有過。看到這些,幸災樂禍也是會有的。

但把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並不是君子之行。

冬春之夜,這些暗黑的靈異之物往往歡聚一堂,它們快樂的歌聲在我耳中是鬼哭狼嚎,是悽厲哀號。實在不耐煩時,用麻杆敤(kūo)就是我常用的戰術。竹竿雖然更趁手,但並不想傷著它們,只求相安無事。

後來知道魯迅先生也極討厭貓的聒噪,原來我並不孤單。

作為捕鼠的工具,貓並不靠譜,偶爾有了戰績,還喜歡在主人面前顯擺,故意弄的鼠屍橫陳,令人反胃。不過鼠害確實還是會少很多。

老人說母貓將(jiāng)娃兒的時侯千萬別驚著它,會吃貓娃兒的,我不信。「虎豹不食子」,何況貓還是虎的師傅呢。

然而我錯了。

我沒有驚著它,它驚著了我。

從窗口看到時已經吃了一半兒,顯然不是因為我驚著它了。一口一口的吃著,與吃老鼠、小鳥沒什麼兩樣,怡然自得,沒有憐憫,沒有悲傷,也沒有瘋狂。

除了「震驚」,搜腸刮肚也找不到更準確的詞語用來描述我的情緒,但從此拒絕它們靠近我。

雖然後來懂得這是貓科動物的慣有習性,並不適合用人類的行為標準去衡量,更不宜以人類的情感系統去同理,但始終沒有完全釋然。

現在住處的隔壁早年是塊空地,後來開過幾年農貿市場。市場裡有幾戶賣水產、雞鴨的,雜碎很多,吸引了不少貓,流浪的、家養的都有。其中有骯髒的,有癩皮的,也有殘疾的。這裡吃喝不愁,人們也很包容,不但不驅趕,隔三差五還有人施捨貓糧。到了寒冬,車棚裡暖氣管上能臥一片。

女兒的朋友們打算逐一給它們起個名字,最終卻放棄了,實在是太多,長的還太像,根本認不清。

有一隻比較特別,是獨行俠。它經常默默地蹲在樓陰裡一棵冬青樹下面,不湊熱鬧,不怕寒冷。直到看見它敏捷地撲住了一隻麻雀時才明白,這樹下原來是它設伏的陣地。

殺戮固然不善,但捕獵是它的天性。我敬重它的自食其力。

貓與人類協同進化,相互馴化,幾千年來,相愛相殺,互相利用而已。我不把它們看作人,估計它們也不會把我當作貓。

現在人們養貓,基本不考慮抓老鼠了,主要是陪伴與減輕壓力、舒緩情緒,功能發生了變化,意義也大不同了。

據說雞有「五德」,「文武勇仁信」,貓就差遠了,我總結為「五惡」:「陰毒懶媚貪」。

當然這是可以原宥的,動物的本能嘛!連「文明燈塔」的精英都不諱言「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何況畜牲呢?

然而我又錯了。因為我遇見了「溫良恭儉讓」的貓。

在一繁華的商業綜合體中,有一間不知是否叫「貓咖」的機構,用鐵籠養了許多貓供人們欣賞,也有兩隻拴著的,以供人們體驗一把「擼」的感覺。門前最顯眼的地方有一隻比較特別,是被放在一張桌上的籃子裡的。大大的圓臉,大大的眼睛,任人撫弄,幾乎不動。乍看還以為是一個玩偶,其實是真實的生命。

這是讓人看一眼就忘不了的「萌」,連我也忍不住去排隊「擼」了一把。它溫良之極,不躁不怒,態度恭敬,不躲不拒,不貪吃,不爭食。「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不過還是感覺有些異樣。它不是尋常的慵懶,是萎靡不振;不是溫順,是麻木不仁;沒有被撫摸的享受,只有無奈的忍受;眼神既不銳利,也無迷離,沒有一絲靈光;表情更無絲毫的生氣,看著是「萌」,或許是「呆」。

我雖然不喜歡它們,但仍然希望它們是能上竄下跳、張牙舞爪的,能吹鬍子瞪眼也行,卻不希望「呆」。

我不太相信可以從貓科動物中選育出「溫良恭儉讓」的品種,也不能惡意地去妄測,但免不了會聯想到泰國名寺得道高僧供養老虎的神通。

我說不出什麼,也做不了什麼,唯有詛咒。

相關焦點

  • 「溫良恭儉讓」歷史典故,不是郭濤「第一次打女人」的藉口
    郭濤在書中以撒狗糧的形式說把「溫良恭儉讓」當做衡量女人的標準,我覺得「溫良恭儉讓」不光只是來要求女人,而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有這種思想。「溫良恭儉讓」在人與人的相處中,不給對方壓力,以一顆寬厚的心,去對人,對事,對物,提現出包容與謙讓。尤其在這個有些略顯浮躁的社會裡,更需要我們去「溫良恭儉讓」,少欲知足,放下私慾還一片寧靜祥和的藍天。
  • 《論語》溫良恭儉讓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夫子溫,溫和,不走極端,讓我想起溫文爾雅這個詞,不帶有許多的強烈的個人特色,比如李雪,李敖,金星之類的人,很出名,有人很喜歡,但是在他們身上我看不到溫和,有些極端。而孔夫子是不疾不徐的,他知道他要走的路,內心是坦然的,不會急於求得什麼,才會溫和,平穩。良,是善良。
  • 郭濤:你知道「溫良恭儉讓」後,還有一句「忠孝勇恭廉」嗎
    他衡量女性有五字標準:溫、良、恭、儉、讓他說自己的妻子全都做到了。她的妻子要做什麼呢?從早到晚,送孩子上學、幫父母做事、陪孩子寫作業、哄孩子睡覺排得滿滿的,還要分攤郭濤的雜事。這不是就是家裡的全職保姆+司機+出納嗎?
  • 孔子的風採:溫、良、恭、儉、讓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禽問子貢:「夫子不論到哪個國家,必定聞知那個國家的政事,是求知打聽得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得來的呢?」子貢說:「夫子以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而得知。夫子求的方法與別人求的方法不一樣啊!」
  • 《悟學.第84篇》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738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溫和而又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謙恭而又安祥。【唐以前古注】皇疏引王弼云:溫者不厲,厲者不溫,威者必猛,不猛者不威,恭則不安,安者不恭,此對反之常名也。若夫溫而能厲,威而不猛,恭而能安,斯不可名之理全矣。故至和之調,五味不形;大成之樂,五聲不分;中和備質,五才無名也。《論語講要》:普通人,溫與厲不能兼而有之,威又必然帶猛,恭敬便顯得拘束不安。孔子不然,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有威儀,但不兇猛。恭而有禮,但無拘束,一切安詳自適。這是記孔子德行自然顯露的情形。
  • 至恭至儉的正考父
    正考父不僅謙虛謹慎,同時又至儉至勤。青銅鼎上的銘文說他「饘於是,鬻於是,以餬餘口」,以粥為食,僅僅自足餬口,不敢求多,簡樸至極。春秋時期,貴族們鐘鳴鼎食,奢侈成風,即便是齊國的賢大夫管仲也未能免俗。管仲有三處府第,手下的人員任務很輕,都不多做事。孔子批評管仲不節儉,並說他「管仲之器小哉」。
  • 【煥雲禮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原典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
  • 歷史上蘭陵王高長恭是美男子嗎?他是怎麼死的?
    蘭陵王高長恭,是北齊皇室,為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之四子,若問他是不是美男子,答案當然是。古代有四大美女,而相對的也有四大美男子,高長恭就是四大美男子之一。古代四大美男子說法不一,其中一個說法四人分別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
  • 夜翻書|「儉」的註腳
    「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周易》中這樣說:「君子以儉德闢難。」意為「儉」之德行實在是意蘊深厚,不僅可以避免因奢而敗,遠離各種難以預測的禍患,還可在特殊時期闖過難關,擺脫困境。老子說,自己有三寶,其中之一就是「儉」。孔子之所以對顏回評價甚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欣賞他的「儉」。有了這「金鐘罩」和「護身符」,面對任何艱難之境都會從容不迫,處之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