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風採:溫、良、恭、儉、讓

2020-12-24 弘化社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問子貢:「夫子不論到哪個國家,必定聞知那個國家的政事,是求知打聽得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得來的呢?」

子貢說:「夫子以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而得知。夫子求的方法與別人求的方法不一樣啊!」

子禽

陳亢(公元前511年—公元前430年),字子亢,一字子禽,春秋末年陳國人。孔子的弟子,小孔子40歲。陳亢為宰時,施德政於民,頗受後人好評。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宋真宗贈封孔子為「玄聖文宣王」,陳亢同時被贈封為「南頓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為「至聖先師」,陳亢被陪祀於孔廟。

陳亢擔任魯國單父邑宰時,遵循無為而治。明代學者顧龍裳寫有《公堂清燕》詩:「緬想鳴琴治邑時,雍容雅化坐無為」,就是寫陳亢在衛國當官的時候,專施德化不用刑罰、公堂撫琴、無為而治的情景。

子貢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儒商鼻祖,春秋末年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的丞相。

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民間有「端木遺風」之說,即是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子貢還成為民間信奉的財神。

孔子死後,子貢守墓六年,師生之情勝過父子。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子貢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論語》此章,子禽向子貢請教夫子為何每到一國便能得聞其國政事,子貢答以溫良恭儉讓。

溫良恭儉讓,即孔子之風採。

李炳南老居士《論語講要》:程氏集釋引洪頤煊讀書叢錄:「其諸,是齊魯間語。」其諸之諸,當在字講,即在溫良恭儉讓五字上。溫者溫和,良者心善,恭者內肅,儉乃節約,讓即謙遜,具此五者,可謂不求之求,乃令列國之君信而敬之,不疑忌其幹人之政,故願推誠諮以政事,實由人君自與。

溫。溫和可親。他的容貌、形態,不給人任何的壓力,跟他在一起,能感覺到非常地舒服,聆聽他的教誨如沐春風。為什麼他能夠容貌溫和?這是因為夫子心地柔和,用慈悲柔和的心對待身邊的人,平易近人。

良。心地善良。夫子一生所追求、所實踐的就是一個仁字,以仁愛存心,所以心地善良。仁者愛人,他能夠用真誠的愛心關懷、幫助、照顧一切的人,一切的眾生。

恭。是講他對內,對自己嚴肅、謹慎,而對外能夠敬人、敬事、敬物,所謂一切恭敬。《禮記·曲禮篇》第一句話就說,「曲禮曰,毋不敬」。整部《禮》的核心就是敬,「禮者,敬而已矣」。夫子教我們「克己復禮為仁」,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而能夠恢復我們的禮,處處能夠循禮,能夠守禮。

儉。是節約、節儉,持身節儉,不奢華,所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儉以養德,人如果驕奢,那德就有損了。人能夠安住在簡單的生活當中,他的德就容易進步。一個人在驕奢的環境裡,很容易放逸,很容易墮落。所以夫子儉以養德,處處節約,愛惜所有的物品。

讓。就是謙遜、謙讓、禮讓,不與人爭,真正能夠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夫子用這五種聖德去跟人交往,自然能得到別人的尊敬愛戴。所以他來到一個國家,別人自然就能夠告訴他這裡的狀況。甚至是這個國的國君,也對他信任、敬重,向他請教國事。

我們從《論語》裡面看到,很多國君、諸侯大夫向他問政,這是因為夫子有溫良恭儉讓的品德,所以才感得別人的信任。所以子貢說夫子到一個國家能聞其政,你不能說他是求來的。夫子的所謂求,「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夫子的所求,得聞別人國家的政治,跟人家去求來的那種方法不一樣。夫子完全是以他的德行招感來的,他是以無求的心而得到的,他不是有心去求的。人家的求是有心求,夫子是無心而得到的。所以他跟別人的求是不同的。

蕅益大師《論語點睛》:「此可與美玉章參看。子貢以沽。與藏。為問。夫子再言沽之。只是待價二字。便與尋常沽法不同。今子禽以求。並與。為問。子貢亦言求之。只是說出溫良恭儉讓五字。便與尋常求法不同。若竟說不求不沽。則與巢許何別。若竟說求之沽之。則與功名之士何別。若知舜禹有天下而不與焉。顏子居陋巷而非置斯民於度外。則知富強禮樂。春風沂水。和則雙美。離則兩偏矣。」

「美玉章」指《論語》子罕篇第十三章: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夫子之沽,非待價而沽,乃待時節因緣以利蒼生。夫子之求,亦無非如此。聖人度世以因緣之故,事跡有所不同,但其心無二。因此富強禮樂、春風沂水,和則雙美,離則兩偏。

江謙居士〔補註〕曰:「子貢聖門言語之選。不但贊孔子入妙。其論因果亦甚精。溫則人親之。良則人信之。恭則人敬之。儉則人便之。讓則人與之。故至於是邦。必聞其政。世間一切得失禍福。皆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故君子求諸己。不願乎其外。大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小人不信因果。不務修身。舍己而求人。行險以徼幸。求之不得則怨天尤人。而為惡為亂無所不至矣。」

至此,孔子之風採可謂昭然眼前矣。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其行原於心,和於道。夫子之心,所念所求,唯蒼生福祉。

(圖片及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論語》溫良恭儉讓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夫子溫,溫和,不走極端,讓我想起溫文爾雅這個詞,不帶有許多的強烈的個人特色,比如李雪,李敖,金星之類的人,很出名,有人很喜歡,但是在他們身上我看不到溫和,有些極端。而孔夫子是不疾不徐的,他知道他要走的路,內心是坦然的,不會急於求得什麼,才會溫和,平穩。良,是善良。
  • 《悟學.第84篇》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地坦蕩,小人經常憂戚。」【集解】鄭曰:「坦蕩蕩,寬廣貌。長戚戚,多憂懼貌。」738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譯文】孔子溫和而又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謙恭而又安祥。【唐以前古注】皇疏引王弼云:溫者不厲,厲者不溫,威者必猛,不猛者不威,恭則不安,安者不恭,此對反之常名也。
  • 「溫良恭儉讓」歷史典故,不是郭濤「第一次打女人」的藉口
    郭濤在書中以撒狗糧的形式說把「溫良恭儉讓」當做衡量女人的標準,我覺得「溫良恭儉讓」不光只是來要求女人,而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有這種思想。春秋時期,子禽問孔子學生子貢為什麼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也是與別人聽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 郭濤:你知道「溫良恭儉讓」後,還有一句「忠孝勇恭廉」嗎
    他衡量女性有五字標準:溫、良、恭、儉、讓他說自己的妻子全都做到了。她的妻子要做什麼呢?從早到晚,送孩子上學、幫父母做事、陪孩子寫作業、哄孩子睡覺排得滿滿的,還要分攤郭濤的雜事。這不是就是家裡的全職保姆+司機+出納嗎?
  • 溫良恭儉讓的貓
    因為我遇見了「溫良恭儉讓」的貓。在一繁華的商業綜合體中,有一間不知是否叫「貓咖」的機構,用鐵籠養了許多貓供人們欣賞,也有兩隻拴著的,以供人們體驗一把「擼」的感覺。門前最顯眼的地方有一隻比較特別,是被放在一張桌上的籃子裡的。大大的圓臉,大大的眼睛,任人撫弄,幾乎不動。乍看還以為是一個玩偶,其實是真實的生命。這是讓人看一眼就忘不了的「萌」,連我也忍不住去排隊「擼」了一把。
  • 至恭至儉的正考父
    正考父不僅謙虛謹慎,同時又至儉至勤。青銅鼎上的銘文說他「饘於是,鬻於是,以餬餘口」,以粥為食,僅僅自足餬口,不敢求多,簡樸至極。春秋時期,貴族們鐘鳴鼎食,奢侈成風,即便是齊國的賢大夫管仲也未能免俗。管仲有三處府第,手下的人員任務很輕,都不多做事。孔子批評管仲不節儉,並說他「管仲之器小哉」。
  • 孔子是歷史上很偉大的人物,他也是個很可愛的老人家
    你印象中的孔子是怎麼樣的呢?孔子曰仁,孟子曰義,講究溫良恭儉讓丶仁義禮智信丶忠孝廉恥勇,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老子,孔子歷史節點出現的人物,老子該把接力棒傳給孔子,結果老子覺著自已拿著更好,所以弄得國人沒有統一的信仰和價值觀,以已為天卻高唱天下為公自誤誤人。
  • 今天來到菏澤開發區雙廟陳村,看看孔子弟子陳亢的故事
    泰山路橋頭的村莊今天中午出去走走,發現菏澤開發區泰山路趙王河大橋東面一座村莊,村頭門樓標記「雙廟陳村」,門樓下面一塊碑記,下來看看:雙廟陳村陳姓始祖陳亢(字子禽),是孔子72弟子之一,陳亢的後人在元末明初從現在的河南太康遷居於此
  • 夜翻書|「儉」的註腳
    「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周易》中這樣說:「君子以儉德闢難。」意為「儉」之德行實在是意蘊深厚,不僅可以避免因奢而敗,遠離各種難以預測的禍患,還可在特殊時期闖過難關,擺脫困境。老子說,自己有三寶,其中之一就是「儉」。孔子之所以對顏回評價甚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欣賞他的「儉」。有了這「金鐘罩」和「護身符」,面對任何艱難之境都會從容不迫,處之泰然。
  • 【煥雲禮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原典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
  • 孔子《論語》全集:15個才貌雙全的女孩名字,讓你看見起名的別樣風採
    孔子和記錄他言論的《論語》,在中國,稍有文化的人都不會沒有讀過。一、《論語》中才貌雙全的女孩名字自古以來,人們給孩子取名尤其是給男孩取名就有參考《論語》的傳統,因為一個意蘊豐富、大氣吉祥,出自經典、擁有厚重文化積澱的好名字,會讓人平添幾分敬意。
  • 幫《孔子世家》說幾句話
    人間隨喜薛仁明《史記》的《孔子世家》,寫得好嗎?歷代寫史,公認《史記》第一;歷代人物,也鮮有人可與孔子相比肩。按理說,司馬遷寫孔子,等於是最極致的高手看高手、大師記大師,精彩可期呀!更何況,《史記》引《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句,表達了對孔子「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的無比敬意。
  • 致孔子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無論歲月如何更替,中華民族的星空中,您的光芒千古萬古。 今天,又是您的生日,歷史再一次將您請出, 不管是多少年、多少代,溫良恭儉讓的您,永遠都是﹣﹣雄立天地之間的擎天巨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恭、寬、信、敏、惠》
    2021.1.26        佳豫東方有佳人,豫雲聖賢道幸福大先生,逍遙女作家《未來學院》院長《佳豫太空站》站長豫見生命,綻放天性因上精進,果上隨緣 《恭、寬、信、敏、惠》(解讀論語第330天)日經第667篇(陽貨第十七)經典原文:子張問仁於孔子。
  • 央視巨獻紀錄片《孔子》,感受大師風採!
    他,誨人不倦、學而不厭,為萬世師表,道貫古今;他,棲棲惶惶、席不暇溫,
  • 長詩禮讚一一偉大孔子‖古詩/楊七芝
    作者長詩入選本大典長詩禮讚——偉大孔子(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中國詩詞書畫大賽/入選大典/榮獲金獎)>古詩/楊七芝翻開歷史卷未黃, 偉大孔子慨而慷;論語.春秋畢生著,儒教思想明月光。萬世師表人敬仰,出生奇特在魯襄(公少年好禮恭謙讓,聖人後代九.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