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瓜之味》是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向國際化進軍的首部影片,在1993年獲得法國坎城金攝影機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獨特的越南風光、顏色鋪墊以及人性刻畫都堪稱經典,這並不是通過語言完成的,而是通過對家鄉景色的展現以及極致的人物關係和地位呈現的。
影片主要圍繞被送去一家大戶人家做幫傭的10歲小女孩梅展開,講述了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越南民間的日常故事。隨著緩慢有度的敘事鏡頭,我們的視線隨著梅慢慢來到了有著明顯熱帶雨林氣候特徵的越南。在這戶人家,梅每天幫著老傭人給主人家們做飯打掃,而鏡頭掃過最多的,卻是她窗外那棵青木瓜。
青木瓜在越南,是一味最常見也最普通的菜品。當家裡沒有菜時,多以青木瓜切出的絲代替。木瓜從青澀到成熟,味道也從苦澀慢慢轉為甘甜,而電影中梅、夫人和老太太三人所經歷的感情,也極貼切地分別對應著這一過程,就像陳英雄在接受訪談時表達的那樣,「電影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他的童年記憶,最主要的是他對於母親的回憶,所以導演想拍一部關於女性的故事,以展現越南女性的生活狀態,講述女性的各個階段,該片描述的是陳英雄理想中的越南人和他們的生活」。
影片中的對話極少,推進劇情發展的一是時間的自然演進,另一個就是人物在這個家庭的發展變化,陳英雄對於細節的掌控相當精準,他沒有依靠複雜的敘述結構讓影片呈現出更具魅力的呈現方式,而是忠實展現這個家庭中的生活場景和人物形象,以此來表現社會的發展變化和一家人的命運走向。
小梅作為傭人,大量的時間是在勞動,因此與大自然進行了最親密的接觸,影片不惜筆墨展現了小梅弓著的姿態,並用畫外音的方式來描述小梅從初來乍到十年改變,視角採用了主客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呈現,第一視角的主觀代入感極強,很好地刻畫出小梅寄人籬下的心酸無奈和委屈無助。
小梅的艱辛與東家的富有形成鮮明反差,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會發現東家的境遇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原先的豐衣足食變為了無米下炊,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男主人帶著錢跑了,而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這個故事中,小梅既是直接參與者,面臨餓肚子的情況,也是事件的見證者,看到這家人的雲泥之別,這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真實人生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