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另一部重要的作品是長篇小說《天根》,講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生在法屬赤道非洲的獵象與反獵象的故事。天根這個書名的涵義,在小說中曾多次提及。它不僅是上帝在大地植下的無數的根,也是上帝在人的靈魂深處植下的極其多樣的根,在小說中,出沒於荒原和叢林的大象成為人類之友,美的化身,自由的象徵。在1958年,也被翻拍為電影《天堂之根》(The Roots of Heaven)。
1956年,憑藉《天根》獲得龔古爾獎後,為了擺脫「三重身份」(外交官、名作家、戰鬥英雄)桎梏,羅曼瞞著世人用 Emile Ajar、Fosco Sinibaldi、Shatan Bogat 等筆名發表作品。孰料,1975年「Emile Ajar」竟又以《來日方長》榮膺龔古爾獎。
文學評論家茲維坦·託多羅夫更是對羅曼作品中,拒絕善惡二元論的歷史觀推崇備至:「起初誰也沒認真看待他。可實際上,他不僅是個遠遠超出薩特水準的小說家,而且是個超越同代人政治智慧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