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關係到電影存在的最根本意義

2021-02-17 虹膜

口碑逆天的《愛樂之城》今天上映了,期待已久。

大家對此片的讚譽與解讀眼花繚亂,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整理《愛樂之城》如何致敬好萊塢經典,沉醉於這部電影的復古情調;還有一類則被電影中所描繪的愛情深深打動,不斷抽絲剝繭這段愛情亦唯美亦遺憾的原因,再從中得出些實用的人生經驗與情感雞湯。

不過我的看法是,《愛樂之城》之所以出色,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對古典好萊塢的致敬並沒有輕易淪為生硬、花哨卻意義不大的形式主義噱頭,而是在這種致敬中,對愛情電影中的種種經典套路以及「皆大歡喜」的定式結局,進行了反思、瓦解,最終重新定義。

這就要說到影片的最後十分鐘,被廣為傳頌的神奇結尾。

男女主角的久別重逢肯定是《愛樂之城》給人最深震撼的段落,這十分鐘以「影中影」、「戲中戲」的形式重新闡述了愛情和夢想的定義。以那首「定情」鋼琴曲做引,米婭和塞巴斯蒂安仿佛於臺上臺下相對著彼此做起了同一場夢——而這場夢的形式,正是一部復古風格的短片電影。

這個相當獨立的小短片本身無疑是對好萊塢黃金時期的致敬。除了場景和色彩上的復古,這個片段擁有一段相當標準的舊式好萊塢浪漫愛情喜劇的故事線:愛做夢的年輕女演員碰上爵士樂青年不切實際的懷舊浪漫,兩個人相愛,從此故事的起承轉合充滿了「幸運」與「巧合」,女演員與爵士樂青年手拉手肩並肩,都一帆風順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實如果我們單看這個片段,大概會覺得它的故事俗套又毫無新意,為什麼一旦被置於《愛樂之城》全片的末尾,這段皆大歡喜的復古愛情喜劇就會搖身一變,擁有令人無限唏噓悵惘的魔力呢?

重要原因是它和前面的主幹部分構成了很強的反差。和結尾處兩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相比,我們都記得他們追求夢想的過程是多麼的坎坷,以至於我把那部分看成是自嘲的諷刺喜劇,只見兩人的種種幻想紛紛落空,一個接一個的倒黴「反轉」總能讓觀眾爆笑。

比如影片的開頭,女主角米婭精心準備試鏡,飛來橫禍,白襯衫被潑了一大杯咖啡;試鏡途中正醞釀著哭戲,選角導演卻只惦記她身後送三明治午餐的助理——每一個細節都跟她事前冀望的不一樣,她想要的也總是得不到。

男主角塞巴斯蒂安最初的境遇也幾乎相同。他「想要」在打工的餐館彈自己真正喜歡的曲子,「想要」開一家爵士樂俱樂部以此振興傳統爵士樂,但現實中卻只能被無情的餐館主管炒魷魚,然後去泳池派對彈「小蘋果」級別的流行樂。

也就是說,米婭和塞巴斯蒂安相愛之前的共同點,不止在於他們「都懷抱著夢想」,而在於他們即使被這個「夢想」打臉數次,知道這個「夢想」極難實現,仍然厚著臉皮自我解嘲著也要堅持下去。

他們二人的愛情故事也有同樣的戲謔和自嘲。從那首兩人愛情萌芽的歌曲《一個美好的夜晚》就可以看出,雖然二人心中都暗自藏著對一個「美好的夜晚」的期盼,卻仍在歌詞中不斷地吐槽著與對方的相處是「浪費了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

米婭與塞巴斯蒂安對美好愛情的幻想,無疑充滿了好萊塢浪漫愛情喜劇的套路,但是《愛樂之城》卻不打算真正走完這些套路,而是熱衷於講述這些對這些浪漫套路的幻想如何總是「落空」,總是難逃一個荒腔走板的意外結局:

米婭為塞巴斯蒂安在餐廳一隅的忘情彈奏而駐足,是「落魄中遇知音」的套路,只是塞巴斯蒂安冷漠地徑直撞過米婭的肩膀;米婭從事業有成男友的高端飯局中逃出來,到瀕臨倒閉的懷舊電影院裡赴塞巴斯蒂安的約,只是兩人行將在黑暗中接吻卻突遇電影放映故障;

還有當塞巴斯蒂安從忙碌的巡演回家,準備了一桌菜打算給米婭驚喜,這頓原本溫馨的晚飯卻陡然以兩人最大裂痕的暴露而告終。

因此,當最後那段致敬舊式電影夢的「浪漫喜劇」終於上演,其中投射的不過是他們二人永不可能再實現的「欲望」。

片段的尾聲,我們甚至看到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兩個人並排坐在空曠的電影院裡,他們望向的銀幕上,正播放著兩人結婚生子後的溫馨日常,於是電影的銀幕在此刻真正地變成了他們「欲望」與「幻想」的載體。

誠然,古典好萊塢的銀屏充滿了人們「欲望」的投射。這些「欲望」永恆地停留在銀幕,現實生活中空虛的現代人提供幻想的樂園與虛無的滿足。

《愛樂之城》卻另闢蹊徑,它用電影反思電影,不將電影的幻境留給觀眾在離開影院後細細回想,再在與現實反差中體味的苦澀和殘酷,而是在大銀幕上,就把這些幻境血淋淋地分拆開來。

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米婭和塞巴斯蒂安自己也變成了「電影觀眾」,我們終於得以看到他們,也看到自己,在那場浪漫「電影夢」結束後,不可遏制的遺憾,以及別無他法的釋然。

至此,《愛樂之城》刻畫了兩場「電影夢」:一場是米婭從小一直堅守著的,成為演員的「電影夢」;還有一場,則正是影片結尾這場終於化為了完滿好萊塢愛情片的「舊夢」。

這兩場「電影夢」,分別對應了「個人理想」與「愛情」,在尾聲這個致敬古典好萊塢的小短片中融為了一體。

而在《愛樂之城》這整部電影中,這兩場「電影夢」卻被撕裂開來,無法兩全——米婭終於成為了功成名就的大明星,正如開場曲中所唱,她幸運地「住進了銀幕裡」。

但即使實現了這一個「電影夢」,卻是以永遠錯失與塞巴斯蒂安共同擁有的那個浪漫愛情的「電影夢」為代價。坐在臺下望著臺上彈琴的塞巴斯蒂安,她終是無法住進那場幻想中的浪漫電影。

許多人或許會認為,這種「錯過」只是出於米婭和塞巴斯蒂安的個人選擇。如果米婭沒有決定徹底離開紐約,如果塞巴斯蒂安願意陪伴米婭前往巴黎追夢,那個舊式好萊塢的愛情美夢也許還有得挽救。

但在我看來,《愛樂之城》的決絕正是在於,它絕不願意如那些皆大歡喜的經典愛情電影一樣,粉飾和逃避「個人價值」與「愛情」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

並不需要進行到米婭接到前往巴黎拍電影的邀請,早在那場驚喜晚餐的爭吵中,這兩者的對立就已暴露無遺。在這場爭吵中,米婭指責塞巴斯蒂安已經變得不像是他自己,而塞巴斯蒂安回答說,我改變正是為了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這段對話中藏了人的愛欲中最難解的一個悖論:

當人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而愛與被愛,卻終究摸不透所愛之人與愛己之人的「欲望」到底指向著什麼,無論改變或是不改變自己,都難以完滿地契合對方真正的需要。

有人說,欲望就是一種缺失,因為欲望的產生正是源於人心中永遠無法被完滿補上的缺口。也就是說,「求而不得」不是一種只為少數人經歷的遺憾。

「求而不得」是每個人的必然,因為從一開始,人就是因為「不得」才會有所欲求。

只是,《愛樂之城》雖然仿佛自嘲著這種種「求而不得」,卻並不只是要真正殘酷地將這樣對完滿的「欲望」貶低為無理的「奢望」和「貪婪」。

恰恰相反,《愛樂之城》越是對「人所欲望的總是無法完滿」展現出充分的「自知之名」,這部電影對發夢的堅持就越是顯得難能可貴。

紀錄片《希區柯克和特呂弗》中,希區柯克的電影《迷魂記》中,朱迪終於完美地裝扮成斯科特心中死去的女神瑪倫的樣子,從浴室中走出來的那個鏡頭,被電影人詹姆斯·格雷稱作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瞬間。

《迷魂記》(1958)

因為那一瞬間告訴我們,銀幕上的這一切,如同被斯科特自身欲望的投射裝扮一新的朱迪一樣,都不過是應和著我們自己欲望的「幻覺」。但是格雷說,這些電影雖只是無法在現實中落地生根的「幻覺」,卻是一個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的「幻覺」。

也就是說,電影的幻境雖無法填補缺失,卻有其自身維度的「真實」。

這,就是電影存在的意義。

合作、投稿郵箱:irisfilm@qq.com,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內容

虹膜 | 好萊塢本世紀最棒的歌舞片,舍此其誰?

隆重推薦這些電影原聲,每張我能聽一天

集美麗、優雅和才華於一身的女演員,她死之後好萊塢找不到第二個

虹膜走馬包原始定價為248元,首發促銷價為199元,目前只在虹膜微店預售,此時下單,年後發貨。長按下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2016最好看的電影《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的故事背景設置在美國的洛杉磯Los Angeles。導演達米安-沙澤勒說:「我想拍一部屬於洛杉磯的電影,那裡有一些懷有不合時宜的夢想的人,還有一些為夢想孤注一擲的人。」《愛樂之城》中,他選中了「石頭姐」艾瑪-斯通 Emma Stone 和「高司令」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這對高顏值CP擔綱主演,也邀請來了憑《爆裂鼓手》拿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J-K-西蒙斯加盟。
  • 分享 電影《愛樂之城》
    但她始終堅持著夢想,不曾放棄,不斷追求她的那份夢,在最終的面試中激情演唱自己與所有堅持夢想的人的經歷,唱響心靈之歌,最終取得成功。而這首歌同時也是在本片內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因為一段音樂,兩人終於正式相遇,Mia在Seb身上找到了理想的模樣,Seb在Mia身上找到了奮鬥的理由,他們和其他我們熟知的愛情電影一樣,雖然路有坎坷,但還是彼此相愛。
  • 你們看到的《愛樂之城》可能是個假神作?
    《愛樂之城》更搶風頭。而如果把視線拓展到電影之外,我們也會發現這部影片對藝術本質的曲解,對觀眾的廉價操控,以及對漸趨虛無的後現代文化邏輯的刻意迎合。如果說《愛樂之城》在藝術表達方面的偏狹,屬於導演自己的問題,那麼這部電影所受到的極大歡迎,或許就是屬於我們時代的症候。
  • 《愛樂之城》,一個巨大的回憶磁場
    不出意外,當年,他拿著《愛樂之城》的劇本,被拒在了每個製片公司門外,好萊塢可不想跟這個過時的電影類型扯上什麼關係。所以他先拍了一部更商業化的《爆裂鼓手》,並藉此一戰成名。當時它在坎城電影節的導演雙周單元上映後,法國人發現這個美國來的小夥子竟然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美國人則意識到,這大概是顆未來之星。事實上也的確,從《爆裂鼓手》到《愛樂之城》,查澤雷像是從一支三線小聯盟,打進了全明星賽。
  • 《愛樂之城》裡的愛與夢
    愛樂之城上映前的大力宣傳以及各平臺眾口一致的好評再加上女主是石頭姐(艾瑪·斯通是我正在追的一部都市無限流小說的女主之一),姑且抱著試一試的念頭去了電影院。影片開始,《Another Day Of Sun》響起來的一瞬間,我就決定了要二刷這部片。導演在一開始就放上一個華麗的長鏡頭,足以彰顯他的誠意,或者說野心。而後來愛樂之城橫掃各大電影節的景象也認可了影片及導演的優秀。
  •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真正的「愛樂之城」——電影《愛樂之城》影評
    現在才評論《愛樂之城從這個意義而言:人生,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成功,有的,只是我們內心中幻覺般的滿足。拋開電影手法和故事劇情的表現,這才是潛意識層面的心靈共鳴。所以,不可遏制的傷感,其實來源於觀眾的心靈深處。這就是《愛樂之城》給人一種「亦正亦邪的即視感」的原因。電影沒有告訴我們,生活的四季、未來的命運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選擇的代價值不值得也只是純粹的個人感觸。
  • 《愛樂之城》:每部電影都是電影史
    第一次看《愛樂之城》,是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去年的三大國際電影節開幕片,柏林是科恩兄弟的《凱撒萬歲》,坎城是伍迪·艾倫的《咖啡公社》,威尼斯就是達米安·沙澤勒的這部《愛樂之城》。有意思的是,這三部美國電影都跟好萊塢有關,關注的是娛樂業的人,再有就是都涉及到這個行業的歷史。可流行文化的歷史到底有什麼價值呢?《愛樂之城》也設置了這樣的問題。
  • 乾貨 【愛樂之城】幕後全解析
    」2.類型片中的歷史淵源而這一切的電影技術,都是源於沙澤勒拍攝《愛樂之城》的一個初衷,就是向自己熱愛的經典歌舞片致敬。從編舞到場景,從角色造型到鏡頭設計,各種細節不勝枚舉。前段時間,西班牙剪輯師Sara Preciado做了一段《愛樂之城》和經典電影對比的混剪,已經比較豐富到位了。
  • 失焦:美國電影《愛樂之城》簡評
    不言而喻,《愛樂之城》這部剛剛獲得7項金球獎提名、14項奧斯卡獎提名的電影,是目前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範圍正在熱映的一部準好萊塢式的歌舞類型片。之所以如此定位,乃在於作為一部所希望打造的歌舞類型片,該片從頭至尾在配樂方面(即在作曲方面)是極其庸俗而失敗的,在舞蹈編舞和表現方面,即在肢體語言,亦即在電影的動作層面,特別是男女主角的動作層面,也是極其失敗的(男女主角顯然毫無最基本的舞蹈素養與表現能力)。較之三、四十年代的歌舞片,以及像電影《音樂之聲》與眾多的印度歌舞片,本片只能用大煞風景來形容。
  • 如何優雅地欣賞電影《愛樂之城》?
    OK,讓我們迅速進入今天正題,推薦最近瘋狂刷屏、拿獎拿到手軟、終於要在情人節上映的電影:《愛樂之城》。△ youtube視頻截圖《愛樂之城》原計劃的主演並不是高司令和石頭姐。導演在採訪中曾說道,他認為石頭和高司令是最接近經典好萊塢情侶形象的男女演員。而《愛樂之城》的製作人也承認,他們倆在熒幕上的化學反應無人能敵。
  • 《愛樂之城》其實是部「中國電影」
    ,要求你談談這些電影和「中國」的關係時,你會想到什麼?對一名普通的影迷來說,最大的可能是一頭霧水,根本不清楚這些電影和「中國」有什麼關係。然而,實際上,這些電影與中國之間的紐帶,甚至比絕大多數在華上映、票房奇高的超級大片與中國的關係更為緊密——它們清一色的是中國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參與製片的作品,理論上來說,它們是廣義的「中國電影」的一部分。
  • 走進《愛樂之城》的色彩世界
    色彩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但人類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會對色彩產生心理聯繫。電影則常常利用色彩的這種心理聯繫,讓觀眾在電影中獲得情感認同。電影《愛樂之城》則在色彩運用這方面做到了極致,既利用了傳統,也有自己的創新,在細節上精益求精。
  • 如何評價電影《愛樂之城》(LaLaLand)?
    答|百度派 @蒙奇D路飛《愛樂之城》這部影戲裡大概有一個被很多觀眾馬虎失的隱含主題。這個隱蔽主題,叫做「入魔」。為什麼這麼說呢?你和我從《愛樂之城》裡一種很分外的處理懲罰伎倆提及——你是不是好反覆在電影裡望見一幕很分外的情況?你望見全天下的光都消散了,天下上末了那一道光灑在主角們的身上。
  • 深扒《愛樂之城》致敬梗!你能認出幾部經典電影?
    》在狂攬7項金球獎後,又在奧斯卡上獲得了14項提名,追平了《鐵達尼號》與《彗星美人》的紀錄……情懷的加持是《愛樂之城》成為頒獎季寵兒的一個重要原因,片中有大量對歌舞片名作及其它經典老電影的致敬與模仿,怪不得那麼多影迷都對它愛得不要不要的!
  • 色彩語言分析丨淺析色彩在《愛樂之城》中的運用
    在第8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因為主辦方的疏忽,嘉賓將原屬於《月光男孩》的最佳電影獎盃頒給了《愛樂之城》,儘管鬧了個「大烏龍」,也並不能掩蓋《愛樂之城》的風採。在本屆頒獎典禮上,《愛樂之城》獲得了14項奧斯卡提名,持平奧斯卡史上提名最多的影片,囊括了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等6項大獎。2016年,《愛樂之城》於在美國上映,在類型片分類上屬於歌舞片。
  • 艾瑪·斯通奪奧斯卡影后,現實版《愛樂之城》終於有了最圓滿的結局
    一種——yoyoyo不錯不錯果然ta拿獎了……嘖嘖嘖果然最佳影片是愛樂之城……WTF這也能頒錯?!!(摔)另一種——艾瑪·斯通出現了啊啊啊,加菲出現了啊啊啊,怎麼還不同框啊啊啊,艾瑪得獎了嗚嗚嗚,哦天哪鏡頭給到加菲了我龍捲風暴哭!小編不得不捧著自己稀碎的少女之心,羞恥地承認自己是後一種。啥?不認識這倆人?
  • 電影《愛樂之城》:用愛情澆灌夢想,夢如人生,人生似夢
    《愛樂之城》的導演是達米安·沙澤勒,他的作品《爆裂鼓手》曾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入圍六項提名,並斬獲三項大獎,達米安也因此聲名大噪,這部電影強大的明星演員陣容是《愛樂之城》值得一看的又一大看點和票房號召力量。
  • 這部瘋狂刷屏的《愛樂之城》你真的看懂了嗎?
    >《愛樂之城》在狂攬7項金球獎後,又在奧斯卡上獲得了14項提名,追平了《鐵達尼號》與《彗星美人》的紀錄……情懷的加持是《愛樂之城》成為頒獎季寵兒的一個重要原因,片中有大量對歌舞片名作及其它經典老電影的致敬與模仿,怪不得那麼多影迷都對它愛得不要不要的!
  • 《愛樂之城》:從兩個角度解讀「甜蜜與苦澀並存的一場美夢」
    歌舞片是迄今為止想像出來最複雜的藝術。——克·奧特曼如果讓我推薦一部適合普通觀眾觀看的歌舞片,我首推這部上映於2017年的《愛樂之城》。而在《愛樂之城》中,主線夢想與愛情交織在一起,但此時男主女主成為了兩個精神獨立的存在,沒有誰迎合誰,沒有誰遷就誰,並不以奉獻為傲。在雙方都面對來自事業的壓力和對夢想的抱負時,選擇認真地支持對方的夢想,若是因為夢想需要分開,也會選擇瀟灑地離開。在愛情裡都是最真實的彼此,卻因為對方變成更好的自己。
  • 映世窗No.11 | 電影《愛樂之城》
    請打開今天的小窗口#11《愛樂之城》瓜君推薦指數:🌟🌟🌟🌟🌟斬獲14項奧斯卡提名一起來看看艾瑪與高司令演繹的愛情故事      1988年11月6日出生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美國女演員。2012年,由其主演的科幻動作電影《超凡蜘蛛俠》上映,她憑藉該片入圍第39屆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電影女演員獎。      1980年11月12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演員、歌手、導演。2001年,主演電影《信徒》。2004年,主演電影《戀戀筆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