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影視工業網用戶waldenhu譯文
原文作者:Matthew Allard
原文地址:http://www.newsshooter.com
日本大阪有位50多歲的蒸米飯「大神」,每天蒸60KG米飯,供500多位顧客食用,數十年如一日。「今天」是他工作的最後一年,對中國情有獨鐘的他,退休後將選擇中國安度晚年。
本文作者和視頻的拍攝者是著名測評網站NewShooter的編輯Matthew Allard,他使用松下VariCam LT記錄並採訪了日本食神Tsutomu Murashima「退役」前的最後一次蒸米飯。Matthew對於LT評價非常中肯和專業,他也非常喜歡這臺機器。以下是他的個人感受。
LT是我很感興趣的一款機器,而且一直很想拿到手來拍攝。在很多人眼裡,他們希望松下能夠出一款AF103的升級版的機器,價格在3-5萬之間。 但是沒想到松下直接發布了一款更為高端的電影機VariCam LT。功能、做工、定價,都對標F55和Amira。
從數據上來說,LT是一款 4K S35電影機,跟V35相比,重量更輕,可換鏡頭卡口,但是它們用的竟然是同一塊傳感器,這也就意味著LT也有雙原生ISO功能、V-Log下的14檔寬容度。 升格方面,LT可以 4K 6P , 2K 240fps。
由於LT的目標市場之一是紀錄片和單兵作戰利器,我就決定實際測試下使用LT單人拍攝是什麼樣的表現。
如果你不想看這篇長文章,我會用簡短的幾句話來做總結:截至目前,松下的LT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機器,只是松下做到了85%,升級固件後會更加完美。機器人體工程學設計很不錯,畫質相當棒,有著優異的動態範圍,而且不用做過多設置就可以直接拍攝。對於紀錄片和單人拍攝唯一的困擾是重啟的時間和音頻設置。但是跟松下交流過後,我知道這些問題多將會通過固件升級來解決。
初印象
機器拿到手,我想看下設置是否夠便捷夠快。LT的物理設計表現不錯,開拍前的設置也很簡單。完整的配置附件,我要做的只是裝上快裝板,摁下錄製。
機器的做工相當結實,機身重量不重,但是加上大電池和PL卡口來說也不輕,但是肩扛來說,平衡做的很好,重量也適中,不像FS7和C300 Ⅱ那麼輕。
菜單和設置
第一次用LT的人可能會覺得LT的開機時間有點長,大概20秒,作為一個紀錄片攝影師和單人拍攝來說,這點確實有點不太友好,但是如果松下想吸引更多紀錄片攝影師就必須做出改變。拍完之後,我對松下的人說了開機時間這個事,他們說重啟時間會因內存卡裡的文件數量多少而改變。
用LT 要注意的是改變幀速率、編碼或者解析度,需要重啟,而且往往要重啟多次才能進入想要拍攝的設置。松下官方告訴我,他們正在研究如何提升菜單設置並減少重啟次數。
控制面板
LT機身有幾個物理按鈕,可以讓你在某些情況下不用控制面板的情況下來設置。 機器的控制面板簡單易用,可以安裝在機身後上方,可以上下左右傾斜,也可以取下來。控制面板上可以進行所有的操作,也能當監視器使用,監視器的色彩還原相當準確。
控制面板操控起來很舒服,簡單按兩下就能直接監看畫面,這點真的很實用,尤其是拍採訪的時候,這樣我就不用彎腰去看尋像器。就是小屏無法準確判斷焦點,需要通過輔助聚焦,而且在戶外陽光下無法直接看控制面板。
尋像器
尋像器很大,但是用起來很舒服,不想其他競品的尋像器,松下的這個沒有專用的接口。 一個SDI輸入和一個Lemo DC供電,你可以用在其他機器上,也可以在LT上用其他EVF。其他廠商應該好好看看松下的這個尋像器。
這款OLED尋像器的成像很棒,對焦也很容易,色彩準確並銳利,而且尋像器上集成了很多按鈕。有兩個自定義鍵,可以開關LUT、偽色和對焦輔助。
我還有一個喜歡這款尋像器的原因是,可以在尋像器裡看到拍攝參數,不用退出來看控制面板。但是尋像器裡看不到音頻表,但是松下官方表示後期固件升級後就能解決這些難題。好的方面是,可以有多種方式來判斷焦點,尤其是綠色的對焦方塊,方塊越大說明對焦越準。在多次實際拍攝中,松下的這款EVF是我用過最好的一個,分體相比的是艾美拉,阿萊mini F55的OLED尋像器。可能它們的價格不菲,但對我來說真的很有用處,相當值。
控制手柄
松下的手柄雖然似曾相識,但是設計和手感很好,標準接口,而且可以拉伸。手柄上有錄製/暫停鍵,兩個自定義按鈕,還有光圈控制撥輪。兩個自定義按鈕,可以分配25種不同的功能,來滿足你不同的快速設置需求。
EF卡口
LT標配EF卡口,但是你也可以選配PL卡口,松下在這方面做的太好了,卡口結實,而且換起來很簡單。大部分佳能鏡頭可以實現光圈控制,甚至支持部分鏡頭的IS防抖。如果你想用電影鏡頭或者佳能鏡頭,都可以在尋像器裡看到鏡頭信息。
聲音
聲音這塊,可能對於單兵作戰來說是這款機器的弱點。我前面說過尋像器裡看不到音頻表,而且機身上也看不多,需要通過控制面板來進行音頻設置,而且音頻設置不夠簡潔明了。你需要在主界面中進入系統設置。但是拍完這個片子之後,我下過幾次LT固件,改進了音頻設置後,操作得到了明顯提升。好的方面是,機器提供了48V幻象供電,而且音頻接口豐富,可以錄立體音。
ND濾鏡
在我看來,沒有內置ND的機器簡直不能稱之為紀錄片攝影機,LT的ND調整的位置設計我很喜歡,而且對於用過ENG的用戶來說,檔位也很熟悉,很多攝影師都是從ENG過渡到S35攝影機的,所以有ND很重要,LT的4檔ND很實用。
編碼
LT可以拍使用AVC-Intra 4K 422編碼拍攝最高30fps的DCI 4K 和UHD 4K視頻,用AVC-Intra 4K-LT編碼可以拍攝60fps 4K視頻;如果是錄2K,可以用2K 444 、2K 422拍攝最高60格視頻,如果要120-240fps,要選擇AVC-Intra 2K-LT編碼。 高清視頻可以選擇ProRes 4444和 ProRes 422 HQ,切換的時候需要重啟。
LT 的4K 和2K畫面很不錯,實戰中,LT的果凍、摩爾等都不大,不成問題。需要注意的是AVC LT的編碼目前來說非編支持的不是很全,松下需要跟進。我拍的是ProRes 4444,所以剪輯不成問題。
存儲和代理錄製
LT內置兩個卡槽,主卡槽是給 Express P2卡,副卡槽是給SD卡用的。Express P2卡是松下專用的高速存儲卡,雖然有點小貴,但是非常可靠穩定,索尼 256G SxS Pro卡更貴,RED 240G卡也很貴。
代理錄製是AVC-Proxy G6編碼,全高清 6M碼流視頻,看到這代理文件的時候,我被它的高質量給驚到了,甚至某些場合可以直接用代理文件。需要注意的是,你錄製ProRes編碼的時候,不能使用SDHC卡,要用SDXC卡。P2卡的讀卡器不小,用的是兩個USB 接口,一個是供電,一個是數據傳輸。
V-Log和色彩設置
LT提供了很多色彩控制,可以選擇V-Log,V-709,或用自己自定義的場景文件。如果現場沒時間或者沒條件用灰度模式,可以使用V-LOOK模式,這種伽馬曲線可以在電影的灰度模式的同時保留更多的色彩和對比。
雙原生ISO
和V35一樣,LT也有雙原生ISO功能,你可以直接選擇是800還是5000,也可以從800檔上下調,或者5000檔上下調。 800檔位是200-4000 ISO, 5000檔是 1250-12800ISO 在800和5000 ISO的時候,你都可以開啟降噪,200-12800都可以機內降噪雙原生這個概念是松下提出來的,非常有意思。雖然5000 ISO模式下還是會有些噪點,但是顆粒感很好,而且可以輕鬆在後期給降下來。
實拍
沒有比實拍更能檢驗一臺機器的了。在花了幾天時間熟悉LT之後,我自認為可以熟練地操控機器,我去了日本大阪拍攝一位50多歲的蒸米飯食神。從早上4點開始拍攝他們準備蒸飯,一天下來,機器在光照不好的情況下表現的很好,真正的挑戰在於拍攝時候的多光源環境。
整個拍攝是用現成的現場光,而且拍攝的時候我是不能喊停或者讓他重新來一遍,他做什麼我就拍什麼,我要不停的調整機位來構圖。這是他搬去中國前,最後一次在他的店裡蒸米飯,其他日本媒體也在現場拍攝,這讓我的拍攝更加困難。採訪的話是用了一個單管LED 燈。
這次LT拍攝是ProRes 4444 高清解析度,ISO 在400-5000之間,鏡頭是安琴16-40和30-76變焦電影頭,微距拍攝是圖麗的 100mm T2.9Macro。
不管是手持還是在三腳架上,我發現LT用來來都很舒服,機器的平衡感做的很好,肩扛的時候非常舒服。尋像器就更棒了,在用V-Log拍攝的時候我可以通過示波器來判斷,對拍攝真的很有用。
V-Log模式下的動態範圍令我也印象深刻,高光部分尤其舒服,機器拍攝的畫面相當棒,並且我認為松下的色彩科學已經達到第一方陣了。作為一個艾美拉擁有者,雖然它擁有最好的色彩科學,但是松下已經縮小了他們的差距。
總結
這篇文章基本介紹了在實戰中我對LT的看法,松下生產了一款非常棒的攝影機,但是還有需要改進的空間。一方面,對於紀錄片拍攝者來說,LT很優秀,但是另一方面機器的控制面板和音頻部分設計,感覺更像是面對高端電影市場。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方面,我真的很享受那幾天的拍攝。畫質一流,上三腳架和肩扛感覺都很舒服。
我認為LT是目前到手可以拍攝的最好的機器之一,肩扛方面比F55、C300Ⅱ都好的多。雖然對於單兵作戰來說,LT的重啟和音頻設置還不夠完美,但是松下會儘快通過固件解決這些問題。
LT還是剛推出來,要知道很多機器都是不斷升級才更完善的,所以LT未來的升級空間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