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制日報
「同志,幫幫我吧!單位欠我1萬多元工資,單位距離我家130多公裡,沒有律師願意幫我代理這麼一個小官司。沒辦法,只有求助你們了。」家住大連市沙河口區的王利是一名四級傷殘等級的殘疾人。去年12月30日,他帶著單位為他出具的一張欠條來到大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尋求幫助。
值班人員王一接待了他。原來,王利是大連市普蘭店區某工廠工人,單位效益不好,拖欠了他13693元工資,給他打了欠條,遲遲沒有兌現。王利想找律師幫忙要回拖欠的工資,但由於路途遙遠,路況不好,沒有律師願接這樣的小案子。
了解情況後,王一撥通了工廠經理的電話,經理稱單位效益不好,所以給王利打了欠條,等鼠年春節過後單位恢復經營有錢了,就會給付他。考慮到王利是一名殘疾人,要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的話,需要去普蘭店區蓮山法庭立案,這個地方距大連市中心有130公裡遠,沒有高速公路,開車大約需要兩個多小時,王一便給律師王金海打了電話,王金海沒有嫌路遠、案子小,爽快地答應了為王利提供法律援助。作為大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一名法援律師,王金海曾獲「大連好人」「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等榮譽。
今年1月,蓮山法庭受理了王利的起訴,並向工廠發去開庭傳票,安排2月12日開庭,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打亂了原先的安排。不過,主審法官姜茂坤並沒有停止案件的推進,經多方打聽,他找到工廠負責人寧某,當寧某聽說王利尋求了法律援助,援助律師還是大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安排的,寧某表示自己借錢先替工廠把拖欠王利的工資給墊付了。
「工廠去年效益不好,遇到疫情經營就更難了,確實欠了不少工人的錢,給他們打欠條,實屬無奈之舉。」寧某說,王利是自己的職工,還是殘疾人,儘管工廠經營困難,但這錢不能拖欠,否則也對不起法律援助律師,對不起法官。4月17日,王利終於拿到了寧某籌集的工資,馬上申請撤訴。
「殘疾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更需要社會關心關愛。通過法律援助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讓他們能夠切實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義、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韓凌說。(記者 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