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周麗婷
10年前,張魁明毅然從收益頗豐的商業律師「中途轉彎」,走上了專為婦女兒童公益訴訟的道路,成為河北省婦聯婦女兒童法律援助中心的專職律師,並將婚姻家庭糾紛處理、家庭暴力預防與制止以及婦女、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作為重點研究方向。
人生的選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2010年冬天,張魁明作為河北省婦聯首批招聘的志願律師,參與了一樁因家庭暴力導致的殺妻滅門案的公益訴訟。他和公益律師王素滿一道,多次奔波,推動了檢察院抗訴、省高院二審,案子最終得到公正判決。
劫後餘生的受害婦女李梅(化名)給張魁明發來簡訊說:「社會沒有拋棄我,我要活下去,往前走。」
和受害婦女李梅一起經歷了季節和人生的寒冬,張魁明說:「這個案子給我的收穫感是其他案子帶不來的,我們拯救了一名絕望中的婦女和家庭。」
這個案子也引發了張魁明對人生之路的思考,「律師如果只想著掙錢,是難以贏得社會尊重的。但公益律師能給弱勢群體以希望和信心,讓普通百姓通過一個個案件體會到法律的公平與正義。我認為這是公益律師的價值所在。」
2012年,張魁明接待了保定婦女劉靜(化名)。她的丈夫工傷離世,留下9歲兒子、一周歲的女兒。但賠償金婆家全部留下,不給劉靜一分。劉靜不服,到河北省婦聯尋求幫助。張魁明作為法援律師接手,他分析案件,找出案由幫劉靜起訴。
開庭時,出現個小插曲,劉靜為爭得權益突然在地上打滾兒。當時庭上的好多人表現出厭惡。此時,張魁明站出來說:「她要的是活命錢。她都生活不下去了,還能有什麼高雅動作。」這句話也深深觸動了庭長和在場的所有人。法庭上,張魁明從法、情、理出發,為劉靜主張權益,最終拿到了她本該得到的賠償金。
案子雖了,但張魁明轉過來又開導劉靜:「作為母親,即使沒有撫恤金,你也應該撫養自己的孩子,不能扔掉一走了之。你才30歲出頭,還年輕,要勇敢地生活下去。」
劉靜後來不時會給張魁明發來簡訊,「通過這件事情,我長大了,回家找個工作,好好生活,好好養育孩子。」「我已挺過來了,孩子也上學了,現在一切挺好!」
「她們的變化,讓我也感到了精神的愉悅。」張魁明說。
幫著打贏案子,還要開解權益受損害的婦女,鼓勵她們從困境中走出來,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婦女維權,不單單是法律問題,還涉及婚姻關係、家庭關係以及心理問題的調適。」因此,為了盡善盡美地維護好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張魁明還早早考取了社工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
10年來,張魁明所在的河北省婦聯婦女兒童法援中心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95件,在幫助656個姐妹挽回經濟損失5170多萬元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維護了她們的權利和尊嚴,使她們開始新的人生。
「我從心裡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也從不和其他律師比掙多少錢。我覺得在婦女兒童法律援助中心收穫很多,特別是得到了社會的尊重,這是人快樂的源泉吧!」
張魁明,在一些受害婦女心中是保護她們的「娘家大哥」,在河北省基層婦聯維權幹部心中則是業務精湛的「男神」。近3年來,在河北省婦聯的安排下,張魁明多維度、多渠道普法,為32個基層維權幹部培訓班授課。河北省婦聯權益部部長韓紅笑稱張魁明「弟子三千」,「他性別意識強,經驗豐富,善於就案說法,講課生動,回答問題耐心細緻,特別受基層婦聯維權幹部的歡迎和信任。」
張魁明最本真的一個想法是:「源頭維權,實現實質上的男女平等。」作為專家組成員,他參與了《河北省婦女權益保障條例》的起草修改工作。2017年9月1日起該條例正式實施,其中11個方面13款均屬全國地方性立法首創。特別是將就業性別歧視約談機制、性別平等評估機制寫入條例,開創了立法先河,得到全國婦聯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