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可以說,是一個富裕的王朝。這時候一個關於國庫的有趣問題出現了,也就是在清朝的時候,幹什麼事兒,最消耗國庫裡的銀子?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最消耗國庫裡的銀子的事首推戰爭,接著是皇帝結婚辦壽,最後是乾隆下江南。乾隆下江南,隨行人員高達2000人,修路,建行宮,人吃馬嚼,為了高規格地接待乾隆,所經過的省份,一切經營,日常的活動全部停擺。清朝國庫中的白銀,真好像河水一樣「譁啦啦」地花了出去,乾隆玩得挺高興,可是玩完了一算帳,也是心痛得很,為了彌補國庫的損失,乾隆準備找一個有經濟頭腦的大臣,擔任內務府總管,幫助自己理財,目的是讓自己的錢包鼓起來。
清朝戶部有幾個理財的能臣,乾隆正在醞釀這個最合適人選的時候,戶部左侍郎和珅出事了,和珅手下有個官吏名叫安明,他官任司務,可是剛剛上任不久,父親就去世了,按照慣例,安明應該回家丁憂三年,可是安明貪婪官位,就將這件事兒故意隱瞞了下來,安明的「苟且」之事被尚書豐升額查出,豐升額看和珅便不順眼,便聯同權臣永貴一同彈劾和珅,說他包庇安明。
幸虧和珅得到了消息,急忙年夜寫奏摺,並與永貴等人一起,在朝堂上一起參不孝的安明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