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疫情按下「加速鍵」的2020即將劃上句號之際,每家車企都在極力尋求如何正確打開2021的方法。
作為今年車市最大贏家的一汽-大眾,就率先對來年車市走勢作出了判斷。
「經過疫情,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部分客戶更傾向品質消費和價值消費,所以有跡象表明『價值戰』悄然而來,而且會加速而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大眾品牌執行總監馬振山本周在中汽協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指出。
消費升級熱潮持續,讓一眾車企愈發清晰地意識到,原來價格與銷量能夠兼顧。「以價值換取銷量是時代賦予『以價換量』的新內涵,或將成為市場和車市新的驅動力。」馬振山認為。
今年1-11月,雖說汽車產銷同比降幅已收窄至3%左右讓汽車行業鬆了口氣,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又不得不讓車企的神經再度緊繃起來。事關這將是這場「價值戰」的主戰場所在。
好比上汽和東風旗下的高端新能源項目,如今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起勢猛追。
在11月剛進行亮相的智己汽車,在本周一場媒體分享會上透露,明年1月將發布兩款新車,而且在電池上將會使用最前沿的「摻矽補鋰電芯」技術,使得在全新的整車架構寬帶內,最高可實現將近1000公裡的續航、以及20萬公裡零衰減。
目前正在加速「回A」的東風汽車則更搶先一步,在今天全球首發了旗下首款車型——嵐圖FREE,並計劃與明年下半年正式跟消費者見面。
事實上,若我們仔細回看中國品牌近5年來在品牌高端化的努力,與其說是時代和科技賦予了他們再度衝高的契機,實則是背後「以人為本」的真正價值回歸。
無論是車市寒冬,還是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危機,無疑都在讓車企更用心關注真正消費需求,從而發現了新一輪向上的機會。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預測,中國汽車銷量將在2025年達到3000萬輛。同時隨著明年阿里、華為、百度、滴滴等跨界巨頭深度入局車市,長期來看,市場將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不同生態、不同行業將在汽車領域進行博弈。
不過,這也未必是壞事,因為現在或者未來的中國消費者已不再需要一輛更好的燃油車了,要的是創新體驗,而越來越市場化的競爭也將會為消費者帶來多元化的服務體驗。
或許正是基於此,所以對造車始終抱有極大的「怨念」的賈躍亭,才會試圖一次又一次地把「法拉第」重新拉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最近有媒體爆出,法法汽車(珠海)有限公司在12月14日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2.5億美元,法人代表為賈晨濤。
賈晨濤同時作為樂視生態汽車(浙江)有限公司的監事,此次新公司的成立是否意味著FF最近將有大動作?雖然目前仍未有更多消息傳出,但此前已有報導透露FF91多臺量產車已經下線,並搭載著業內最大的抬頭顯示HUD。
「下一代汽車將是怎麼樣的?」
有關汽車的一切都亟待重新被定義之後,這道問題的答案,不論是先入局的FF還是各個後來者,都希望能成為首個交卷人。
尤其對於還未拿到續約合同的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來說,更是迫切。儘管在最近暫時劃上句號的「大眾宮鬥劇」中,迪斯那個極具野心的電動化轉型計劃獲得了監事會的大力支持,但留給迪斯「表現」的時間只有3年。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抓住現在。相信迪斯深諳,要成為「新大眾」的領軍人,必須要為大眾這艘巨輪尋找新的「價值引擎」,成為真正的「價值締造者」。
在未來汽車行業將愈發依賴算法和大數據之下,迪斯面臨的考驗也將是全行業在接下來必須思考的問題。
功夫拍案
有人說,「時代+科技」,正在驅動汽車產業的顛覆與重構。而在2020即將結束之際,我們也看到了越來越車企為此埋下了伏筆。
相信在接下來的新一年,各大車企之間的這場「價值重構戰」將充滿看點,而中國車市未來的新增量,也將掌握在那些真正能為市場和消費者帶來創新體驗和高價值產品的車企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