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阿波羅八號首次載人經過月球背面。
入戲太深的太空人告訴克拉克,他們「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黑色石板,差點就發消息給地球了!」(註:黑石板是《2001:太空漫遊》的劇情)
人類航空航天史上最著名的慘劇——阿波羅13號事件,似乎也與《2001:太空漫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據說,太空人的起床鈴是電影版的配樂《藍色多瑙河》,而向地球匯報的背景樂是另一首配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飛船出事時,船上的太空人們還模仿《太空漫遊》中AI哈爾的臺詞,向地球匯報:「我們出了一個問題。」
據考證,美國航空航天局裡的工程師、科學家和太空人們,幾乎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鐵桿粉。
各位,千萬別學這群入戲太深的太空人用生命玩梗啊……
2011年,三星起訴蘋果,稱iPad的設計抄襲了《2001:太空漫遊》。
如電影截圖所示,兩位太空乘客一邊吃飯,一邊看著一塊顯示各種信息的大平板。
其實電影中的乘客完全沒有和平板互動,所以無法體現它的用法,而小說中,它的用法被很好地描寫了出來。
小說中出現的「新聞板」,可以聯網顯示國際新聞,可以標記感興趣條目,可以搜索。而且只要點一下,「郵票大小的四方形」就會「放大到剛好佔滿整個屏幕」,看完了還能「重新按回完整的首頁」。
這……不就是打開關上app圖標的特效嗎?難怪粉絲們會認為,阿瑟·克拉克是「平板電腦」第一人!
阿瑟·克拉克有很深的中國情結,他來過中國好幾次,是錢學森的忠實迷弟。
有一次,克拉克特意去拜訪錢學森教授,但因為錢教授生病沒去成,最後只能請人捎了一套「太空漫遊」四部曲給錢教授。
在「太空漫遊」四部曲中,克拉克把自己的中國情結髮揮到了極致。
第二部《2010:太空漫遊》中,出現了一艘中國飛船「錢學森號」,曾一度領先美國俄國,還在外星有了一段讓全世界震驚的奇遇……
第三部《2061:太空漫遊》整個故事中出現的所有飛船,都來自中國香港的大財團!
也許這就是愛得深沉吧!
嚴格來說,《2001:太空漫遊》不算是「電影原著」。因為當年這兩部作品幾乎是同步創作的。
不過,在創作《2001:太空漫遊》的劇本時,大神如阿瑟·克拉克也遭遇了「難產」,於是庫布裡克建議他先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寫幾段小說,然後再用小說改成劇本。
最後,小說在電影上映後方才出版。
所以,小說和電影雖然說的是同一個故事,但在細節上還是有區別的。
寫著寫著,小說版的《太空漫遊》漸漸脫離了劇本的枷鎖,兩件作品開始成為了「同一個故事的兩個版本」。
最大的區別就是——小說利用木星加速,到達了土星。但電影中,特效團隊一直沒法做出能讓庫布裡克滿意的土星模型,無奈之下,「發現號」的旅程在木星就戛然而止了!
據不完全統計,50年來,《2001:太空漫遊》影響的科幻作品包括但不限於:
《三體》《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星球大戰》《阿凡達》《黑客帝國》《地心引力》《降臨》《異形》《飛向太空》《第三類接觸》《人工智慧》《終結者》《超時空接觸》《普羅米修斯》……
眾所周知,《鐵達尼號》《阿凡達》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是因為觀看了《2001:太空漫遊》,才開始考慮成為電影導演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第一次看《2001:太空漫遊》後,卡梅隆踉踉蹌蹌地離場,在人行道邊吐了出來。
不是因為電影太噁心,而是他被其中情節和特效深深震懾,看得暈頭轉向。
從此,卡梅隆就徹底迷上了電影特效和電影製作,最終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大導演。
看過《流浪地球》的人都知道,電影中有一臺AI叫MOSS。這位MOSS就是在致敬《2001:太空漫遊》中瘋狂的艦載AI——「哈爾9000」。
說起哈爾9000,還有一個著名的傳言:庫布裡克和克拉克設計這個AI角色,其實是「黑」了一把電腦大廠IBM。
因為,如果你把IBM三個字母各自往字母表上前移一位,得到就是HAL。
但可惜,事實並不是這樣。事實上,電影的電腦技術顧問就是IBM。
然而流言傳播太廣,即使克拉克本人在《2010:太空漫遊》中通過角色之口澄清,也沒洗清這個留言,何況,「受害者」IBM反而引以為傲!
電影《2001:太空漫遊》成為了科幻電影的裡程碑,影響了後世幾乎一切科幻電影。
續作《2010:太空漫遊》雖然和「封神」的前作有差距,但也榮獲5項奧斯卡提名,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但我們知道,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遊」系列,其實是一套四部曲。
熊貓君家也將在6月上市「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所以後續兩本是不是還會拍電影呢?
2000年,雅虎娛樂稱湯姆漢克斯正準備拍攝《2061:太空漫遊》和《3001:太空漫遊》的電影版。
2014年,美國著名科幻頻道SYFY宣布製作《3001:太空漫遊》的迷你劇,信心滿滿能在2015年播出,但2016年,他們稱該劇「正在開發中」,從此再也沒有消息。
總之,等待並心懷希望吧。也許未來某一天,又能誕生一部《2001:太空漫遊》級別的神片呢?
如果你去網上搜一下評論,會發現最多的評論是:
看不懂!
這簡直說出了無數觀眾的心聲:啊,這3分鐘黑屏!啊,這從頭到尾沒幾句臺詞的設計!啊,這部神作!我真的看不懂!
其實,電影固然神秘、迷幻、玄妙,但其中的很多細節和解釋,都能在小說中找到答案。
讀了小說,你將會更了解這個故事:為什麼電影要拍這麼久猴子,為什麼鮑曼他們必須去木星,為什麼哈爾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也許你還能絞盡腦汁去猜測石板是什麼,外星人的目的是什麼,主人公都經歷了什麼。
但是,不要期待能看懂這部神作的結局。
畢竟,當年克拉克可是「口出狂言」:
「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遊》,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我們提出的問題遠超過我們給出的答案。」
在新版的《2001:太空漫遊》中,夾著一張小小的船票。
它按照書中的劇情,邀請您登上書中的「發現號」,啟程邁向星辰大海。
而旅途中會有什麼奇遇,宇宙中又有什麼秘密,您都能在《2001:太空漫遊》的小說中找到答案。
而這個答案,我相信一定能顛覆您的認知……
長按下方二維碼,先來感受史上最難的太空生存挑戰,據說全世界只有45個人活著通關!
你在太空中,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