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神作《2001:太空漫遊》之前必須知道的10件小事

2021-02-08 賣書狂魔熊貓君

1968年,阿波羅八號首次載人經過月球背面。

入戲太深的太空人告訴克拉克,他們「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黑色石板,差點就發消息給地球了!」(註:黑石板是《2001:太空漫遊》的劇情)

人類航空航天史上最著名的慘劇——阿波羅13號事件,似乎也與《2001:太空漫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據說,太空人的起床鈴是電影版的配樂《藍色多瑙河》,而向地球匯報的背景樂是另一首配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飛船出事時,船上的太空人們還模仿《太空漫遊》中AI哈爾的臺詞,向地球匯報:「我們出了一個問題。」

據考證,美國航空航天局裡的工程師、科學家和太空人們,幾乎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鐵桿粉。

各位,千萬別學這群入戲太深的太空人用生命玩梗啊……


2011年,三星起訴蘋果,稱iPad的設計抄襲了《2001:太空漫遊》。

如電影截圖所示,兩位太空乘客一邊吃飯,一邊看著一塊顯示各種信息的大平板。

其實電影中的乘客完全沒有和平板互動,所以無法體現它的用法,而小說中,它的用法被很好地描寫了出來。

小說中出現的「新聞板」,可以聯網顯示國際新聞,可以標記感興趣條目,可以搜索。而且只要點一下,「郵票大小的四方形」就會「放大到剛好佔滿整個屏幕」,看完了還能「重新按回完整的首頁」。

這……不就是打開關上app圖標的特效嗎?難怪粉絲們會認為,阿瑟·克拉克是「平板電腦」第一人!


阿瑟·克拉克有很深的中國情結,他來過中國好幾次,是錢學森的忠實迷弟。

有一次,克拉克特意去拜訪錢學森教授,但因為錢教授生病沒去成,最後只能請人捎了一套「太空漫遊」四部曲給錢教授。

在「太空漫遊」四部曲中,克拉克把自己的中國情結髮揮到了極致。

第二部《2010:太空漫遊》中,出現了一艘中國飛船「錢學森號」,曾一度領先美國俄國,還在外星有了一段讓全世界震驚的奇遇……

第三部《2061:太空漫遊》整個故事中出現的所有飛船,都來自中國香港的大財團!

也許這就是愛得深沉吧!


嚴格來說,《2001:太空漫遊》不算是「電影原著」。因為當年這兩部作品幾乎是同步創作的。

不過,在創作《2001:太空漫遊》的劇本時,大神如阿瑟·克拉克也遭遇了「難產」,於是庫布裡克建議他先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寫幾段小說,然後再用小說改成劇本。

最後,小說在電影上映後方才出版。

所以,小說和電影雖然說的是同一個故事,但在細節上還是有區別的。

寫著寫著,小說版的《太空漫遊》漸漸脫離了劇本的枷鎖,兩件作品開始成為了「同一個故事的兩個版本」。

最大的區別就是——小說利用木星加速,到達了土星。但電影中,特效團隊一直沒法做出能讓庫布裡克滿意的土星模型,無奈之下,「發現號」的旅程在木星就戛然而止了!


據不完全統計,50年來,《2001:太空漫遊》影響的科幻作品包括但不限於:

《三體》《流浪地球》《星際穿越》《星球大戰》《阿凡達》《黑客帝國》《地心引力》《降臨》《異形》《飛向太空》《第三類接觸》《人工智慧》《終結者》《超時空接觸》《普羅米修斯》……


眾所周知,《鐵達尼號》《阿凡達》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是因為觀看了《2001:太空漫遊》,才開始考慮成為電影導演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第一次看《2001:太空漫遊》後,卡梅隆踉踉蹌蹌地離場,在人行道邊吐了出來。

不是因為電影太噁心,而是他被其中情節和特效深深震懾,看得暈頭轉向。

從此,卡梅隆就徹底迷上了電影特效和電影製作,最終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大導演。


看過《流浪地球》的人都知道,電影中有一臺AI叫MOSS。這位MOSS就是在致敬《2001:太空漫遊》中瘋狂的艦載AI——「哈爾9000」。

說起哈爾9000,還有一個著名的傳言:庫布裡克和克拉克設計這個AI角色,其實是「黑」了一把電腦大廠IBM。

因為,如果你把IBM三個字母各自往字母表上前移一位,得到就是HAL。

但可惜,事實並不是這樣。事實上,電影的電腦技術顧問就是IBM。

然而流言傳播太廣,即使克拉克本人在《2010:太空漫遊》中通過角色之口澄清,也沒洗清這個留言,何況,「受害者」IBM反而引以為傲!


電影《2001:太空漫遊》成為了科幻電影的裡程碑,影響了後世幾乎一切科幻電影。

續作《2010:太空漫遊》雖然和「封神」的前作有差距,但也榮獲5項奧斯卡提名,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但我們知道,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遊」系列,其實是一套四部曲。

熊貓君家也將在6月上市「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所以後續兩本是不是還會拍電影呢?

2000年,雅虎娛樂稱湯姆漢克斯正準備拍攝《2061:太空漫遊》和《3001:太空漫遊》的電影版。

2014年,美國著名科幻頻道SYFY宣布製作《3001:太空漫遊》的迷你劇,信心滿滿能在2015年播出,但2016年,他們稱該劇「正在開發中」,從此再也沒有消息。

總之,等待並心懷希望吧。也許未來某一天,又能誕生一部《2001:太空漫遊》級別的神片呢?


如果你去網上搜一下評論,會發現最多的評論是:

看不懂!

這簡直說出了無數觀眾的心聲:啊,這3分鐘黑屏!啊,這從頭到尾沒幾句臺詞的設計!啊,這部神作!我真的看不懂!

其實,電影固然神秘、迷幻、玄妙,但其中的很多細節和解釋,都能在小說中找到答案。

讀了小說,你將會更了解這個故事:為什麼電影要拍這麼久猴子,為什麼鮑曼他們必須去木星,為什麼哈爾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也許你還能絞盡腦汁去猜測石板是什麼,外星人的目的是什麼,主人公都經歷了什麼。

但是,不要期待能看懂這部神作的結局。

畢竟,當年克拉克可是「口出狂言」:

「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遊》,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我們提出的問題遠超過我們給出的答案。」


在新版的《2001:太空漫遊》中,夾著一張小小的船票。

它按照書中的劇情,邀請您登上書中的「發現號」,啟程邁向星辰大海。

而旅途中會有什麼奇遇,宇宙中又有什麼秘密,您都能在《2001:太空漫遊》的小說中找到答案。

而這個答案,我相信一定能顛覆您的認知……

長按下方二維碼,先來感受史上最難的太空生存挑戰,據說全世界只有45個人活著通關!

你在太空中,能活多久?

相關焦點

  • 庫布裡克 |《2001太空漫遊》之前的科幻片
    《2001太空漫遊》的電影背景不僅包括20世紀60年代的電影,還包括此片之前和之後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代表著電影史上的一個分水嶺。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在後面詳述了此片對於之後電影的影響。在《2001太空漫遊》之前,科幻電影已經出現了不少傑作,不僅僅是因為影片中的「天真」(「天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如果考慮到《2001太空漫遊》的戲劇情節的話,也是「天真」的)。
  • 神作,《2001太空漫遊》!
    今天進入實時欄目的第二篇,咱們接著上次話題來聊聊一部神作電影——《2001太空漫遊》。電影是由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導演斯坦福.庫布裡克拍攝的。為什麼稱這部電影為神作呢?神在哪兒?這部電影和其小說是一套的,單獨看其中之一很難理解,邏輯跳躍性極大。必須二者結合起來看才能明白其中之深意。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英] 阿瑟·克拉克 著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讀到這本書完全是個意外,我計劃裡不曾有過這本書,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雖說是一個故事,但我更喜歡將它看做是四個小故事:猩球崛起、月球之碑、HAL的移動城堡、二次進化。雖然,他們都由黑石碑這一事物串聯起來,但這四個故事的主角都不一樣,故事場景也不一樣。雖然角色的臺詞不多,讀起來確實有一種舞臺劇的感覺。這是我將標題寫為:「太空歌劇」的第一個原因。
  • 冷門 [2001太空漫遊]中,庫布裡克的小心機
    當然,你可能之前看電影時並沒有意識到庫布裡克的小「心機」,以下還有你可能不知道的關於[2001太空漫遊]的另外四件事:1、[2001]曾經不叫[2001]命名[2001太空漫遊]一開始被叫做[星星以外的旅程],主要是基於作者阿瑟·C·克拉克的短篇故事,實際上克拉克在寫《2001:太空漫遊》這本書的同時
  • 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都受到一部「科幻神作」的影響,就是《2001:太空漫遊》。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讀客文化推出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讓處在閱讀狂潮之中的國內讀者,再次領略這部「科幻界」曠世之作的魅力。談到再版的初衷,讀客文化總編輯許姍姍透露:「讓更多的讀者喜歡上科幻,甚至像劉慈欣那樣走上科幻創作的道路。」
  • 「最難懂」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太空服準備拍賣,或將賣出高價
    喜歡看科幻片的人,有誰不知道庫布裡克那部大名鼎鼎的「影史第一」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呢?小編不知道你們啥感覺,但是小編剛剛進入電影世界的時候,小編就想,看電影就要看經典,某平臺8分一下的電影一律不看,要看就看大師,看名作!於是,小編和《2001:太空漫遊》就相遇了,這部大名鼎鼎的科幻片,史匹柏看完都必須大呼神作。
  • 冷門| [2001太空漫遊]中,庫布裡克的小心機
    1968年的今天,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華盛頓特區的住宅區劇院首映。票房、評論皆輸(寶琳·凱爾當時還稱之為「非常缺乏想像力的電影」)。但是如今,這部被視為「世界上最偉大電影之一」的[2001太空漫遊]高高地供奉在神壇之上。
  • 經典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
    原作者克拉克曾說過:「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遊2001》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對影片高深玄妙的內涵的讀解自1968年公映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今天我們就分享一篇我館研究室研究員李相老師的解讀。2001太空漫遊:人類永恆的孤獨舞步近年來,在很多傳統類型片顯出疲態的局面下,科幻片卻保持著驚人的魅力。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確認過眼神 這部《2001:太空漫遊》是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看到這裡,不了解的人,大概會把克拉克當做一個對人類太空探索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他當然不是一個科學家,畢竟這是一個讀書的公眾號。他是科幻神作《太空漫遊》系列的作者。克拉克(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是英國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寫科幻小說聞名。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茵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
    作為一個科幻迷,有太多的作品想分享了,比如經典的科幻三巨頭:英國的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和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或者中國爆火的劉慈欣(三體系列),等等一堆經典的科幻作品。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把我覺得最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作為推薦!
  • 【精品】太空漫遊四部曲
    科幻殿堂的永恆經典, 太空時代的不朽史詩全新修訂精裝典藏版阿瑟•克拉克,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幻大師和太空預言家「太空漫遊」系列,世界科幻文學巔峰之作,全球暢銷45年「太空漫遊」四部曲由《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四部作品組成,是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阿瑟•克拉克最重要的代表作
  • 《2001太空漫遊》:音樂流淌,太空徜徉
    第三次是在星孩誕生之時,星孩在太空中注視著地球。這是電影的最終高潮,鮑勃已經完成了重生,變成了星孩,這是又一個神聖的開始,它將面對未知的宇宙,開始新的探索。這一幕是對現實的極大超脫,是重要的突破,自然要用最莊嚴神聖的音樂來凸顯它的壯觀。不難發現,這首音樂有兩次隨著黑色石碑的出現而出現。
  • 《2001太空漫遊》:歷史伴隨著黑夜的噪音就此開啟
    美蘇兩國都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登月的競爭——1969年7月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也就是《2001太空漫遊》上映一年之後——將冷戰推向高潮,但是,登月也代表了人們對於和平的渴望。1957年10月,蘇聯人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衛星伴星1號發射上天。驚愕的美國人馬上做出反應,於是探險者1號在1958年發射成功。
  • 《2001太空漫遊》:歷史伴隨著黑夜的噪音就此開啟
    美蘇兩國都動用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登月的競爭——1969年7月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也就是《2001太空漫遊》上映一年之後——將冷戰推向高潮,但是,登月也代表了人們對於和平的渴望。1957年10月,蘇聯人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衛星伴星1號發射上天。驚愕的美國人馬上做出反應,於是探險者1號在1958年發射成功。
  • 永遠不能被超越的2001太空漫遊
    太空人的未來科技感的太空衣看到這次未來風格的太空衣和這次舉足輕重的載人任務不經得讓人聯想到50多年前的一部科幻片,也就是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的海報這部電影是庫布裡克花了四年的時間製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製!我只解說一小段防止過於劇透。
  • 《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文|啼豆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作者丨錦上花看之前,這部電影已經是如雷貫耳。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2001太空漫遊》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影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
  • 《2001太空漫遊》賞析:依然是科幻電影史上最亮的那顆星!
    ,但是克拉克不一樣,我是先看了他的小說,後來才知道他是個大師,那他真是大師,記得番薯哥最早接觸的科幻書籍就是《與拉瑪相會》和《拉瑪二號》,這兩本書是拉瑪系列叢書,真的是讀得如痴如醉,把地球和外星球的那種劍拔弩張的對峙寫到了極致,當然,要說起克拉克老爺子最著名最經典的小說,非《2001太空漫遊》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