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深山裡的偏遠山村,30年前有名的光棍村,如今江南民族第一村

2021-01-08 宏哥自駕遊

說起紹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大文豪魯迅先生筆下的水鄉,烏篷船、茴香豆、水鄉社戲、小橋流水、粉牆黛瓦,也許是江南水鄉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於人們一直忽略了它的奇山秀水以及隱秘在這些山水之中的古村風情。

在紹興新昌的大山深岙裡,就藏秘著一座民族風情古村,它就是被外界譽為「江南民族第一村」的外婆坑村,來到這個偏遠的山村,可以領略到紹興不同於水鄉的另類風土人情。

這個外婆坑村,真的是太偏僻了,說它是新昌縣最為偏遠的小山村一點也不為過,距離新昌縣城40多公裡,地處新昌與東陽、嵊州、磐安四地交界之處,在以往,新昌當地人往往會用窮鄉僻壤來形容這個古村,偏僻的山村曾經也迎來了紅軍的駐足停留,讓這座山村披上了神秘的紅色面紗。

也許你會很好奇,為什麼會有人來這麼偏僻的山村安家落戶?走進村裡你會發現,外婆坑人以林姓為主,據說是林則徐後人,因官場得失,從福建遷居到隱世之地,如今村裡的林氏宗祠裡還供奉著這位一生正氣、兩袖清風的「林正天」。

如今外婆坑即使通了公路,從新昌縣城開車至少也得一個半小時才能達到,而在以往沒有開通公路之前,村裡連接外界的只有一條翻山越嶺的小山道,去趟縣城真不容易,至少得10來個小時,正是公路的開通,讓這座窮鄉僻壤的落後村莊變改變了面貌,奔向了小康生活,同時通過旅遊開發,成為紹興當地出盡風頭的網紅村落。

過去當地曾經流傳著這樣一段話,就是過去村落窮苦時的真實寫照,「新昌有個外婆坑,有囡不嫁這條坑,三餐吃的六穀羹,幹活行路是牛跟耕,缺錢缺糧缺姑娘」,據說外婆坑是30年前遠近聞名的「光棍村」,沒有姑娘願意嫁到窮鄉僻壤的山水之間。

被窮所累的外婆坑人,為生活所迫,遠跑到貴州雲南打工,幸運的是打工小夥娶到了雲南當地的少數民族姑娘,從此以後,更多的少數民族姑娘經介紹紛紛嫁給了外婆坑年輕小夥,據說先後多達30幾位遠嫁而來,而且來自白族、苗族、傣族等13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因此外婆坑村有了「江南民族第一村」的盛名。

據當地老人說,當初這些少數民族姑娘初來到外婆坑時,也是被與世隔絕的環境所嚇蒙,居然比老家的環境還要差勁,很多人自然也掉下了幾許後悔的眼淚。要致富,先修路,隨著公路的開通,外婆坑人和外來的媳婦一起,利用山區環境特色,大力發展茶葉和花木種植,隨著旅遊業興起,村裡人又發揮少數民族的優勢,開發了民族特色旅遊,正是茶葉和少數民族文化風俗,讓曾經的窮山溝變成了人見人愛的金鳳凰。

一大批榮譽也隨之而來,「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全國生態文化村」等稱號,讓這座小山村名聲鵲起,讓人刮目相看,自然也吸引了眾多驢友們紛紛踏足前來,據說周末和節假日時,少則數十人,多則幾百上千人接踵到訪,讓寧靜的村落無比熱鬧了起來。

這就是外婆坑村,山外山彎裡彎的深山岙裡,溪水咚咚作響,翠峰聳立四周,濃鬱的民族風情彌散在村落的各個角落,看起來古樸而寧靜,宛若一幅幽靜雅致的山水畫卷,堪稱世外桃源,人間秘境。

不知道,你聽過或者來到過外婆坑嗎?你對這裡的印象如何?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相關焦點

  • 「花開農村路」紹興井楓線:通往鄉村的盤山路 讓「光棍村」變身...
    在紹興上虞的覆卮山上,有一個東澄村,因為盤山公路的修建,徹底打通了通往美麗鄉村的陽光大道,今天《五朵金花在路上——花開農村路》,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條紹興上虞的井楓線。東澄村位於上虞東北嶺南鄉的覆卮山上,海拔380多米。因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民只能靠山吃山,整個村子都窮得響叮噹。
  • 深山溝裡的湖北淘寶第一村:電商年銷售額破2億元
    來源標題:深山溝裡的湖北淘寶第一村:電商年銷售額破2億元 (中國減貧故事)深山溝裡的湖北淘寶第一村:電商年銷售額破2億元中新社湖北十堰11月18日電 題:深山溝裡的湖北淘寶第一村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偏遠山村大變樣
    很難想像,這裡曾是武陵源區最貧困的山村之一。「能否把沿溪溝兩旁做進一步綠化,環境衛生做進一步治理」「建議村裡再建一個水池」……今年5月,後盾單位武陵源區紀委監委在黃河村召開「屋場會」,村民們提出一個個建議,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伍良貴一一記在心裡,如今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 照進深山的那一束光
    遠離家人,深耕偏遠山村踐行保險人的責任與擔當太保駐村第一書記——老胡面對質疑,面對挑戰作為敢於日月換新天的太保人會選擇就此放棄?就此作罷?不!!!如今,當夜晚降臨山村再也不會淹沒在無盡的黑暗中是老胡,讓這束光照進了深山照亮了阿婆的笑顏時間,心血。信念,堅持。戰鬥在脫貧攻堅的最前線這是誰的故事?
  • 電影《光棍村》第一輪演員試鏡在龍昌界舉行
    為此,《光棍村》劇組向所有人說一聲感謝,同時,也向所有人說一聲抱歉。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會改正不足之處。也歡迎大家監督、批評指正,謝謝!   6月21日,由廣西梧州金泉影業有限公司籌拍的院線電影《光棍村》,在藤縣濛江鎮龍昌界舊糧所舉行了第一輪演員試鏡、工作人員面試活動。據悉,當天氣溫高達30多度,在如此炎熱酷暑下,依然沒有阻擋著30名報名者對電影的熱情。
  • 電影《光棍村》第二輪演員試鏡在藤縣舉行
    試鏡人員也從第一輪的近30名,減少到15名左右。希望以此騰出更多的時間,讓每個試鏡的演員有足夠的時間發揮。參與這次試鏡會的演員,最遠的依然有來自蒼梧縣沙頭鎮、蒙山縣等地,但主力軍仍然是來自梧州和藤縣地區。專業方面,有唱牛歌戲的演員,有梧州婦幼保健院自學成才的王牌演員。除此之外,很多報名試鏡的演員,對表演還是零基礎。
  • 紹興,另類江南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提到江南,國人尤其北方人的第一印象,是甜膩軟糯的溫柔鄉。居江南腹地的紹興,卻是其中另類。從春秋時期的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到上世紀初革命志士血薦軒轅、以筆為槍,為中國走向共和立下汗馬功勞,這座水網密布,自三千年前落成便未遷址的古城,如何孕育了一代代硬骨頭?
  • 定向培養、加強保障,四川樂山為偏遠地區配家庭醫生
    對居住在偏遠山區的貧困群眾來說,交通不便、缺醫少藥的矛盾突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怎麼解?四川省樂山市實施醫療救助扶持工程,住院有補助,貧困患者自付費用降低到5%以下;由政府出資定向培養村醫,逐漸在每個村配齊,看小病不用出村了;大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看大病不用出縣了……病有所醫,正逐漸在山區貧困村得到更好的實現。
  • 江南第一風水村 仿《內經圖》而建 入選浙江最美鄉村卻少有遊客!
    當地村民也普遍身健壽高,平均壽命達85歲以上,是國內著名的長壽村。郭洞村的先祖可追溯到宋徽宗時期的宰相何執中。元至元三年(1337年),何執中的後裔仿照學仙修道寶圖《內經圖》在此地營建村莊。此後的640餘年,何氏子孫綿延不斷,現有後裔5000餘人,成為江南的名門望族,而郭洞村也被譽為「江南第一風水寶地」。
  • ...的貼心人——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潘伯超
    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到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擔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群眾都說我是村裡的「貼心人」。野牛山村是三類貧困村,共轄10個村民組、5個自然寨,全村231戶927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6戶375人。由於受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沒有支柱產業,群眾生活生產條件十分困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 神秘的「中國第一村」,房子蓋白布,半埋在土裡,究竟為何?
    其實在美麗的喀納斯湖四周還有很多特色村莊,比如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個小巧的山村——禾木村。它素有"中國第一村"的美稱,原木壘起的木屋散布在村中,小橋流水,炊煙嫋嫋,獨特的山村景致,像喀納斯湖一樣充滿神秘。
  • 紹興茶遊——春天你不得不去的十條茶鄉風情遊線
    「江南大寨」讓人重回紅色歲月,重溫歷史記憶。「世外桃源」巖裡古村是村落文化與自然景觀的集成,它藏在高山巔上,與世隔絕,被清代俞蛟稱為「世外桃源」。一條展現著古老建築精巧與奧妙的古老街道、一處尚未破壞的原生態村寨,山之秀美、水之靈動、環境之寧靜、風俗之淳良,採茶、挖筍、摘果……讓你體驗「山石田土——巖裡」的農耕生活。
  • 最有江南味的6個紹興古鎮,撩動了無數遊人的心弦!
    南坐在烏篷船裡,或隨舟蕩漾,或是聽聽烏篷船那親切的搖櫓聲,啪噠、啪噠……紹興的古鎮,連青石板鋪成的小路也是古色古香。逛過這6家詩意的古鎮,你才真正領略了紹興的水鄉風情。- 01 -東浦黃酒小鎮紹興E網@♂天男▓散草東浦是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有「酒鄉、橋鄉、名士之鄉和江南水鄉」之美譽。
  • 湖北興山一村醫紮根深山30年:當好「健康守門人」
    疫情期間,杜海程(右二)為返鄉人員上門測量體溫(資料圖) 王榮貴 攝中新網宜昌12月13日電 題:湖北興山一村醫紮根深山30年:當好「健康守門人」作者 王榮貴「最近身體怎麼樣,來,先量一下血壓。」杜海程(中)協助衛生院醫生上門為老年人體檢(資料圖) 王榮貴 攝鄭家淌村地處深山,全村人口1200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有230人,但只有一名村醫承擔全村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30年來,杜海程堅守在鄭家淌村,傾心盡力當好「健康守門人」,受到了村民的認可。村民萬常明已70多歲了,因中風癱瘓在床已數年,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
  • 暢遊山西,這幾個原生態最美古村,堪稱隱匿在深山裡的世外桃源
    說起山西省,很多人第一印象是那裡豐富的礦產資源吧,確實,作為能源生產著大省,山西獨特的地理環境是一大特徵,但是,除了煤礦以外,山西還有很多風景優美的景點,山西是整個東亞文明的起源地,作為文化大省,這裡聚集著大大小小的古老村落,這些村子歷史上一時繁榮,以自己的文化為大眾所知,今天行影君來談山西省的事情
  • 浙江紹興越城:打造產城人融合示範區
    原標題:紹興越城鬥門街道:打造產城人融合示範區        紹興越城區鬥門街道,向海而生,因商貿而興盛,又因工業而騰飛,是紹興市區「北部崛起」的主陣地之一。   20年前,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設立,為鬥門街道的工業發展打開全新格局。
  • 藏在新昌深山裡的這個古村,501口人卻有十三個民族,玉米餅好吃
    進入鏡嶺旅遊風情小鎮,上面寫著十三個民族,十九座峰,這裡的穿岸十九峰素有小桂林之稱,山峰拔地而起,獨立成峰,非常奇峻。而這十三個民族,指的就是外婆坑了。看到這個牌坊外婆坑村就到了,相傳從前外婆坑村特別窮困,全村500多人僅有耕地27畝,且「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村裡最多的農作物就是玉米,很多外面的姑娘不肯嫁到這個村裡來,後來單身漢們娶了很多少數民族的女子進村,小小一百多戶的村子倒有十三個民族的姑娘。 現在這個村子已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文井鎮印盒山村:多個產業助脫貧 群眾奔康勁頭足
    印盒山村位於文井鎮東南部,距文井場鎮6.5公裡,屬省定貧困村。自脫貧攻堅以來,文井鎮黨委政府和印盒山村村兩委以及幫扶部門聚焦貧困戶脫貧增收,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增強造血功能,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造硬實力。產業要發展,道路是基礎。以前的印盒山村是典型的窮山溝,「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是當地群眾出行的真實寫照,落後的交通條件制約了該村的發展。
  • 退伍軍人出手捐贈 118盞路燈照亮巴東偏遠小山村
    清江南岸,群山起伏,巴東縣金果坪鄉石柱山村曾是偏遠落後的貧困村。以前村裡沒路燈,村民們一度摸黑跳廣場舞。從村裡走出的退伍軍人李先龍今年五一回家探親看到這些,主動提出向村裡捐贈路燈,讓鄉親們出行的路更亮堂。9月15日,驅車5個多小時,李先龍和朋友們開著貨車將118盞智能化太陽能路燈送到了石柱山村下卜龍片區。
  • 村情、村景、村風 用心用情寫村歌
    陳月芳說,作為紹興花木第一村,棠棣村產業特色明顯,美麗鄉村建設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憑藉人勤春早、擔花走南北的艱苦奮鬥精神,棠棣人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為了記錄原汁原味的新農村生活,描繪棠棣村的發展歷程,於是想用村歌的形式來表達美麗鄉村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