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年前,有一檔叫做《中國好歌曲》的原創音樂節目在音樂圈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最主要的特點是因為這檔節目所推送的都是原創歌曲。其中包括趙雷,趙照,霍尊等都是從這檔節目為眾人所知,走向大眾的視野。對於喜歡音樂或者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來說,原創兩個字太重要了,沒有原創的音樂是沒有生命力,也沒有靈魂的。所有的翻唱都只是曇花一現,畢竟作曲作詞人才是歌曲的靈魂所在。那麼原創歌曲到底有多重要呢?你聽一下,這些曾經翻唱日文的歌曲就知道了。
早在90年代,港澳臺曾經掀起了一股翻唱,日韓歌曲的潮流在很多人的記憶中,那些曾經所聽到流行歌曲,其實大部分是翻唱日文的,因為當時的信息技術沒有現在這麼便捷和快速,所以即使我們翻唱了別人的歌曲,很多聽眾也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了,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什麼原創的概念,更加沒有侵權的意識,只要覺得歌曲好聽就可以了,至於是不是原創歌曲已經全然不重要了。
曾經翻唱日文的歌曲有哪些呢?
1、莫文蔚《盛夏的果實》。
對於90後來說這首歌應該不陌生吧,當年這首歌風靡校園,讓多少少男少女從這首歌曲裡面或找到自喲,或對號入座,或自我療傷。總之這首歌,當時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實這首歌是翻唱,日本歌曲《水色》,在原版歌曲裡面,這首歌的編曲還是相對簡單的用了簡單的鋼琴和弦樂伴奏,當莫文蔚把它翻唱過來的時候,就加入了很多流行的因素,架子鼓,貝斯等等,以樂隊的形式把它展現出來,內容和形式自然比原曲豐富的多。
2、孫耀威《愛的故事(上集)》。
同樣在21世紀初,孫耀威演唱的這首《愛的故事(上集)》,風靡了整個大陸。跟這首歌相輔相成的還有《愛的故事(下集)》,不過後面這首歌的影響力顯然沒有反正日文歌曲的這首大。在90年代這首歌被國人翻譯成普通話後,引起了一陣的翻唱外國歌曲的熱潮。其實這首歌的原創作者是日本的THE,他們的共同點,同樣是演繹愛情故事,原曲的表達似乎更加讓人聽得舒服。不過國語的表達,讓更多人喜歡上了這種歌曲。畢竟對於國人來說,中國還是很好理解的。
3、劉若英的《後來》。
這首歌曲成為了劉若英的成名代表作,可以說劉若英唱這首歌是一唱成名,哪怕在現如今的KTV裡面,這首歌的點唱率仍然居高不下,可想而知這首歌對年輕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後來的原版其實是日文歌曲《未來》,原創作者為kiroto,在原版的歌曲裡面前奏和劉若英版本的幾乎一致,都是鋼琴前奏。可以說劉若英翻唱的後來,在編輯方面沒有多大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是直接照搬過來。不過這並不影響歌迷們對這首歌的喜歡和熱愛,不管是生日聚會還是KTV裡面三五個朋友在一起,有KTV的地方,就少不了《後來》的聲音。
4、陳慧嫻的《千千闕歌》。
在港澳臺音樂繁榮發展的90年代,這首歌絕對可以稱之為港臺音樂的代表作,遺憾的是,陳慧嫻的《千千闕歌》是翻唱日文近藤真彥的歌曲,當時這首歌的傳唱度極高,有很多歌手都翻唱了粵語版本的《千千闕歌》,包括張國榮在內的歌手,仍然對這種的情有獨鍾。不過這首從日文翻唱過來的粵語版本《千千闕歌》還算是非常成功的,至少這首歌影響了,現在老中少三代人。從前奏響起的時候,估計大家都聽得出來這是哪首歌曲。
總的來說,在90年代港澳臺翻唱日文歌曲,還是有很多的,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在那個年代你所能聽到的流行歌曲裡面百分之50的歌曲,都來自於日文或者韓文,只不過基於現在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發展,翻唱已經不是一條可以持續發展的道路了。現在的音樂人更加注重的是原創歌曲的創作,原創歌曲對於一個音樂人來說有多重要?你聽了以上的那些歌曲,應該就知道了吧,一首好的音樂,一首好的原創歌曲,對後人的影響是極大的。
喜歡音樂、鋼琴、吉他等樂器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與小編一起討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關注哦,也歡迎大家投稿,每日更新不易,你們的支持是小編更新的動力,感謝大家。